童書編輯媽媽這樣帶小寶寶認識動物

2020-12-19 澎湃新聞

動物是嬰幼兒的好朋友,它們讓孩子了解到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值得認知和尊重的生命。一位童書編輯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帶寶寶探索動物世界的。

認知動物,貫穿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我家閨女小花生從小就喜歡動物。一開始,她只是接觸一些卡通形象的動物,但慢慢地,她就能把卡通形象的動物和實物對應起來了。現在認識動物的素材也真不少,我遵循她認知發展特點,一步一步地認識動物:從玩動物玩偶到看動物繪本,到看視頻,再到接觸小動物。另外,也藉由朋友和她閨女童童逛動物園的經歷,探討一下逛動物園對童童認識動物有什麼樣的幫助。

1 動物玩偶

毛茸茸的玩偶、發聲玩偶是小花生的最愛。其中,有一個小雞球球的玩偶,長得毛茸茸的。有一天早晨,小花生剛醒來,在伸懶腰的時候,剛好觸摸到了她枕邊的小雞球球。她順手一捏,燦爛地對我笑起來。那一刻,我的心都融化了。從睡夢中醒來的她,手裡抓著毛茸茸的東西,內心一定會特別溫暖、有安全感!小雞球球在她看來,是她的好朋友,是陪伴她一起睡覺的同伴。

小花生抓著小雞球球,燦爛地笑了

她還有一個玩偶小豬豬。有一次外出,小花生坐在安全座椅上,很緊張,總是想要媽媽抱。但考慮到她的安全和情緒,我繼續讓她坐在安全座椅上,同時把小豬豬放她手上,看能不能幫助她轉移下注意力。果然有效果,她有時捏著小豬豬,有時候又把它含在嘴裡,舔著舔著,慢慢地就放鬆下來了。

2 看動物繪本

從小花生3個月開始,我和她會堅持做的睡前互動,主要是讀繪本。我發現,小花生喜歡讀的書,主要是動物方面的。有時候,一本書只要有一兩頁有動物的,她的視線就會在那裡停留很久。看著看著,她的睡意就來了。

她最喜歡的就是小雞球球系列。其中有一本《翻一翻,哇!》翻翻書,可以邊玩邊看動物,她經常會主動翻開來看。書裡有軟綿綿的、鮮豔的布料,她特別喜歡抓。每次翻一翻,她可以看到很多小動物,比如小貓、小雞球球,還有小螞蟻、小刺蝟、毛毛蟲。

小花生最喜歡的《翻一翻,哇!》。

慢慢地,睡前讀書就成了她的習慣。即使有時候我回家稍微晚些,她也會一直等著我,等著和我一起讀動物繪本,才肯睡去。這真是讓我這個老母親太感動了!其實,在孩子看來,這並不是書,是和動物一起玩,是和媽媽一起玩。

3 看動畫片/紀錄片

小花生喜歡聽節奏性比較強的兒歌。有一次,我給她播放《兩隻老虎》視頻。她看著視頻裡老虎的畫面,同時聽著《兩隻老虎》的兒歌,她一下子知道了兒歌裡的「老虎」是什麼了。還有一次,我偶然打開《小豬佩奇》,沒想到一下子就吸引了小花生的注意力。她雖然看不懂,但卡通動物的鮮豔顏色、可愛形象以及會動的小動物,都能讓她駐足觀看。家裡也有小豬佩奇和小豬喬治的玩偶,我會讓小花生在看動畫片時,把兩個小玩偶放在她面前,這樣她就能把玩偶和動畫片聯繫起來了。在保證視力健康的前提下,我們並沒有限制她看電視。

小花生被小豬佩奇吸引

還記得當時BBC的《七個星球一個世界》紀錄片正火的時候,我在帶娃的時候忍不住打開來看。這時,鄰居家小寶寶豬豬剛好過來玩。紀錄片裡講著紅猩猩在爬樹,豬豬和小花生同時都放下了手中的玩具,看著紅猩猩。後來,她們兩個小寶寶還一起看著鯊魚吃磷蝦的畫面。這讓我有些驚訝。因為小花生之前一直看卡通形象的動物偏多。但沒想到,實物形象的紀錄片,她也喜歡看呢。小寶寶對世界的探索力是沒有成人的界限呢!

4 跟小動物玩

家裡有隻橘貓叫bong bong(就是英語裡的candy)。小花生非常喜歡bong bong,特別想和小動物交朋友。但她還不知道怎麼和貓相處。

大多數時候,貓會主動靠近我們,只是有點怕小花生,因為它會被小花生使勁兒揪住尾巴、動彈不得。家裡的貓其實每年有做健康檢查,性格也挺溫順。但我們擔心貓會在被揪疼的情況下,咬傷小花生以「逃脫」。所以我會讓小花生讀動物觸感玩具書,以滿足她對小動物的親近欲望。她喜歡摸書本裡頭小貓毛茸茸的肚子裡。相比去「揪」小貓的毛,這種代替方式會更加安全。我想正是因為有了bong bong存在,小花生才會在讀繪本的時候,會特別喜歡小動物。

用觸感玩具書,滿足孩子親近小動物的欲望

另外,我還會在bong bong主動靠近我們的時候,給小花生做示範和引導。比如,我會抓著小花生的手,讓她輕輕撫摸bong bong的頭,讓小花生感受毛絨絨的感覺。如果小花生要用勁兒,我會馬上發出「NO」的指令,在媽媽的引導下,大多數時候,小花生慢慢知道了什麼可以對貓做,什麼不可以做。

5 去動物園水族館看動物

現階段,相比於去野外,動物園、水族館要安全些。考慮到小花生還小,我就先蹦住逛動物園的衝動……接下來分享朋友帶她閨女逛動物園的經歷。

朋友楠喜歡帶娃兒逛動物園,也辦了年卡。作為童書編輯的我,剛好做了一套關於動物的書,於是我就大方給她送上了一套:《不可不知的動物園》、《不可不知的水族館》。

讓我沒意料到的是,朋友居然帶了《不可不知的動物園》這本書逛動物園。其實家長帶娃兒出門挺不容易,隨身物品很多,特別是現階段還有口罩!後來問朋友,才知道是因為童童看了這本書後,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動物園,多以她才不怕麻煩地捎上的。

這兩本書成了朋友溜娃兒出行的必備物品

我很好奇,2歲多的童童,看了這本書後,她對動物的興趣和認知會不會有變化、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之前到動物園看大象,童童對大象的認知停留在它喜歡吃胡蘿蔔:大象是用鼻子抓住胡蘿蔔,送到嘴裡,一口一個吃掉。大家圍在大象旁邊,人擠人地看著。想到疫情時期,還是要注意點距離好。所以沒觀察多久,朋友就帶著童童離開了。但她們並沒有觀察到大象的更多生活細節。

小朋友看大象吃胡蘿蔔很高興

在看書之前,童童還以為大象也是像吃胡蘿蔔那樣喝水的。看了這本書後,童童才真正解除了對大象喝水的誤解。大象是怎樣喝水的呢?和媽媽一起看《不可不知的動物園》時,媽媽讀給她聽了大象是把水吸到鼻子裡,儲存起來,再送到嘴裡的。是這樣的嗎?童童這次來動物園要好好觀察一下。

這一次,朋友和童童做了更仔細的觀察。她們找了個陰涼地兒,避開了人流,和娃兒坐著。她們邊看著書,邊觀察著大象。

朋友楠:「寶貝,我們來回憶一下,大象是怎么喝水的呢?」

童童:「我知道呀!大象把水吸到鼻子裡,再送到嘴巴。」

朋友楠:「呀,你都知道呀!那我們來看看它喝水的樣子是不是這樣的!」

不用和別人扎堆看說明牌,這裡有趣味觀察點

童童認真觀察著,終於等到了大象喝水。是的,跟書上講得是一樣,童童對大象的認識更加深入了。

回到家後,童童還不時和媽媽聊起逛動物園的事兒。朋友說,這要是在之前逛了動物園,她們都沒怎麼聊,過了不久大家也就不太記得逛了啥。但這次,她自己也漲知識了,孩子收穫也大!

童童認真看動物繪本

顯而易見,童童通過逛動物園,印證到了她所知道的知識,也觀察到了大象的自然行為。她對大象的認知不斷加深,她對世界的探索同時也在不斷進行著。

認知動物,或者說認知世界,是孩子一生的主旋律。除了以上我所提到的認識動物的方式,其實還有很多方式。比如和同齡小朋友一起去國外遊學、報名參加南極探險遊學營、去身邊的自然觀察夏令營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有收穫。

歡迎你也來分享自己帶娃認識動物的經驗。你可以關注《澎湃親子》公眾號,有機會獲得心喜悅童書推出的

《不可不知的動物園》和《不可不知的水族館》繪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外原版童書為何受到高知媽媽追捧?
    對於注重早期教育的高知媽媽們而言,僅僅是把孩子培養成愛書的小書蟲是遠遠不夠的,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不少高知媽媽紛紛加入了淘購外文原版進口童書的行列。  媽媽說  更有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受訪媽媽:G igi(家有寶寶1歲3個月)  從孩子的輔食添加階段,G igi就開始為孩子買外文原版進口童書。在G igi看來,原版童書和本土童書最大的區別是在教育觀念上。
  • 看看噹噹童書編輯怎麼說
    孩子不愛吃飯,不愛刷牙,魚海為孩子找到專門講關於刷牙、吃飯小故事的童書,每次孩子吃飯刷牙不規律,就讓家裡的爺爺媽媽講給孩子聽,好的故事真的可以逐漸改變孩子的認知,幫孩子形成更好的生活習慣。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性別偏好,魚海發現兒子生活中很喜歡小汽車,就為孩子挑選了品質很好的交通工具類童書,現在孩子已經能夠分辨數十種交通工具的名字和用途。
  • 童書編輯如何選繪本?
    原創 海德 讀庫按:無論是童書編輯還是兒童閱讀推廣人,經常要面對家長的一個究極問題:如何給孩子選繪本?此前,讀小庫編輯海德在讀小庫領讀人葉文杰老師的邀請下,小範圍和家長們聊了聊選書的建議,這篇文章總結自這次分享,略有補充。
  • 這套書教寶寶認識72種動物
    河青新聞網訊 動物學家把動物分成無數枯燥的類別,但是瑞士作家埃德裡安娜·巴爾曼擅長另闢蹊徑,延續前作《動物的朋友圈》獨特的分類方式,精心為0-3歲的寶寶準備了5個主題的「動物的朋友圈」,包括顏色、叫聲、情緒、數字、反義詞,貼近寶寶的認知特點與認知需求。
  • 我在童書媽媽遭遇了史上最奇葩的招聘
    看我上一篇文吧;右:童書媽媽的編輯就隱藏在這一群群點讚和評論裡,若有所思的看著我嘚瑟。經過與編輯的碰撞和梳理,我明白了這種採訪和約稿對於童書媽媽這樣教育公眾號的的意義——一邊育兒一邊育己,我們的生活裡不是只有孩子;30過後就不能再學習、成長了嗎?像個守望多年的老朋友,童書媽媽發來如此邀約。
  • 【四月親子季】閱讀之《動物寶寶成長圖畫書》
    作者:寶寶知道安萌妞這一套《動物寶寶成長圖畫書》是安爸買回來給安妞的,那時才買回來時,我還對安爸說怎麼買這個書呢,買那些有故事意義的書不是更好嗎?之後,帶著安妞閱讀,感覺安妞還挺喜歡看的,總是尋著書本中的內容來問東問西,而有時我們在忙時,她會自己一個人翻閱,或自言自語說些「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崽崽」的話語。後來,我認識到,安妞這個年紀正是對任何事物都好奇的年紀,而我就是因為自己對動物的不好奇,而質問了安爸為何會買這一套書籍,也差成了阻擋安妞認識動物,學習動物知識的那一扇大門。
  • | 13位編輯薦20本優質童書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4月2日,是安徒生的生日,也是世界童書日,我們邀請到13位童書編輯,推薦、介紹他們手邊正在出版的童書、他們職業生涯中所遇見的好童書,以及在她們看來,一本好童書應該具備的模樣。廣西師大·魔法象那些育兒書中的道理如何派上用場?答案有千千萬萬個,但這一個會讓你覺得好玩又溫馨。沒關係,有麻煩就有辦法啊!而且,麻煩會變驚喜!伊娃娜是形狀遊戲的高級玩家,她僅僅用一個圖形,就變出了很多種圖案,講述了這個讓人驚呼「我也要當這樣的媽媽」的作品。創意從來不遙遠!讀完後,你和孩子也可以跟著玩一玩哦。2
  • 不必對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大驚小怪
    不必對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大驚小怪王營每年書展,童書館都不缺人氣。對此,沈石溪表示,有這樣的描寫,他認為無傷大雅。「當然有的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個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閱讀。那我們也會做一些更正,比如出版社會要求我做一些修飾,模糊一點或者把敏感的句子去掉。」專家建議,為避免少兒不宜的內容,需要相關部門對童書加強審查,同時建議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看到這一報導,我想起前段時間圍繞「意林小小姐」書系是否適合學生閱讀展開的一場急診。
  • 丹·布朗也寫童書了,《動物狂想曲》中文版明年初出版
    孫玉虎加盟九久讀書人,執掌「99童書」大旗今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得主、資深童書編輯孫玉虎加盟九久讀書人,擔任副總編輯並執掌「99童書」大旗。孫玉虎是青年童書編輯中的佼佼者,2014年獲「中國好編輯」稱號,他責編的六部(篇)作品曾連續五屆在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評選中獲獎,並策劃、出版了《顏料坊的孩子》《城牆上的光》《海龜老師》《奇域筆記》《香山慈幼院》《燃燈者》《一根狗毛一首詩》等多種雙效圖書。
  • 這一次媽媽們自己投票,選出了2015年最好的原創童書
    此次活動組織者、魔法童書會創辦人張弘11月27日,一場名叫「魔法童書會·媽媽眼中的2015中國原創好童書」推薦活動拉開了序幕。這次活動收到了百餘種原創童書推薦。組織方設立的媽媽評審團經過了認真評審和討論,最終有24本童書入圍。現在該活動已經進入到網友媽媽為TOP10投票環節。
  • 推薦| 《環球科學》編輯部的這份科普童書
    《地球通史》(牆書系列)出品:耕林童書適合年齡: 7-10歲科學領域:百科一句話點評:帶孩子漫遊地球137億年的歷史!長按二維碼查看購買3.《大揭秘最酷3D兒童立體百科》出品:樂樂趣童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適合年齡: 7-12歲科學領域:百科一句話點評:帶孩子看立體的科學!7.
  • 資深童書編輯:從孩子出生到2歲,我們的親子閱讀歷程
    毛媽平臺投稿作者——小滿媽媽90後新手媽媽,文學碩士,童書編輯,書評人。寫在前面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少兒文學,在有小滿之前,其實對低幼書了解得並不多。》裡的兩本布書《我們的臉》《它們的臉》,一紅一黃,帶響紙,封面上有一面特殊工藝的小軟鏡子。
  • 工作輕鬆還有看不完的書?揭秘童書編輯的日常
    近期,我們在後臺收到了不少私信,詢問編輯的日常。那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編輯的故事吧!每當聽到別人說:「想當編輯,想當童書編輯。」我就會控制不住臉部肌肉,露出意味深長的姨母笑:「您想當編輯,多半是覺得,編輯們只要舒舒服服坐在辦公室裡把稿件看上幾遍再改掉錯字病句送印廠就可以了吧?覺得當童書編輯最是美滋滋,是因為童書字少又簡單,對不對?」
  • 寶寶幾個月學認識動物
    寶寶幾個月學認識動物2020-12-03 18:02:1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尤其是1到3歲左右的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時期除了需要注意補充營養之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對寶寶的早教。那麼,寶寶幾個月學認識動物?
  • 5-12歲孩子的家長鬚知:"有毒"童書流入市場,買書必須擦亮雙眼
    童話書還寫著&34;這樣的價值觀讓人細思極恐!!這本詭異的童書迅速在朋友圈中引發熱議,這樣的故事情節配上如此強調式的提問,這本書的作者是想教會我們的孩子什麼?他又是如何定義書中提到的&34;概念呢?畢竟,現在流行、銷售的各種繪本經常都打著培養幼兒的情緒、情商、習慣、性格養成以及行為管理等等旗幟,隨意打開淘寶網一搜索,就發現這些功能性的童書經常年銷售十萬冊起步,排名靠前的更是累計銷售百萬冊以上。而各位年輕的父母熱衷於給寶寶買書、讓寶寶看書,也是希望這些教育啟蒙的童書能讓孩子開卷有益,能從可愛的畫面和故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 《走近地球上的神奇動物》:一本用心良苦的童書
    1、設計新穎有趣,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作為一名寶媽,對那些追求細節的童書,總是格外喜歡。收到《走近地球上的神奇動物(上)》一書,迫不及待打開外塑,一股墨香撲鼻而來。 厚實的書頁,色澤柔和的插圖,配送的動物貼圖卡,無一不體現了製作者的用心。
  • 童書裡的壞行為引發模仿,這樣的書真的會帶壞孩子嗎?
    那麼童書裡的壞行為真的會帶壞孩子嗎?這樣的書我們應該給他們讀嗎?妹妹說:不讓的話媽媽就要打他了。 這和故事的立意差距真的很大,為什麼孩子不會去學習孔融讓梨的行為,卻又很喜歡模仿《小豬佩奇》中的跳泥坑和吹口哨呢?
  • 童書|愛動物的小孩,學不壞?
    童書|愛動物的小孩,學不壞?鄉下動物多,小朋友們看到什麼都覺得有意思,為什麼小狗不停地發抖,為什麼山羊媽媽一路保護小羊,不準陌生人摸它們,為什麼硬殼蟲可以把自己縮成一個小球……問題可真多,大人的腦袋都要爆炸了。嗯,是時候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奇妙動物世界的窗戶了。繪本推薦者Elyn本期介紹的是一些值得一讀的動物書籍,包含動物小說、分類圖鑑以及觀察手冊等,從提升小朋友的興趣著手,涵蓋閱讀、思考、觀察等角度。
  • 【動物教育】看《動物的家》讓寶寶愛上閱讀
    剛開始萌生讓寶寶閱讀的習慣的時候,那時候挑選的都是故事書,圖畫不夠逼真但是有小故事,大人可以讀著讓寶寶聽,但是很快發現孩子並不是很喜歡。於是開始考慮達人們推薦的一些比較不錯的繪本,慢慢地寶寶也開始喜歡上了閱讀。
  • 編輯媽媽支招,上海國際童書展最後一天該怎麼逛?
    編輯媽媽支招,上海國際童書展最後一天該怎麼逛?為此,同時身為編輯和媽媽的我專門詢問了一些作為專業觀眾提前參觀書展的媽媽們。上海公益小書房的皮皮豬媽建議,以前有過逛童書展經驗的媽媽去之前最好先做一點攻略,根據自己孩子平時喜歡喜好,了解相關出版社此次展會中會推出什麼新品,到了展廳入口處領取地圖查詢準確位置,直奔而去;而第一次去的媽媽則可以先領著孩子大致逛一圈,看看哪些展臺的圖書主題和風格比較符合自己的胃口,記下來,再重點去看。這樣可以省力很多。臺灣童書聯合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