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對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大驚小怪
不必對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大驚小怪
王營
每年書展,童書館都不缺人氣。今年上半年,少兒圖書在整體市場中的碼洋佔比約三分之一,同比增長3.38個百分點,穩居第一。但一些童書中含有少兒不宜的內容,也時常被家長投訴。那究竟是出版物的問題還是家長過於敏感呢?
在上海書展活動中,有媒體特別採訪了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並做了相關調查。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介紹了他的新作《最後的中國戰象》漫畫版。前不久,作品中一些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的片段引發爭議。對此,沈石溪表示,有這樣的描寫,他認為無傷大雅。「當然有的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個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閱讀。那我們也會做一些更正,比如出版社會要求我做一些修飾,模糊一點或者把敏感的句子去掉。」專家建議,為避免少兒不宜的內容,需要相關部門對童書加強審查,同時建議家長進行親子閱讀。
看到這一報導,我想起前段時間圍繞「意林小小姐」書系是否適合學生閱讀展開的一場急診。據說,少女讀物「意林小小姐」書系眼下在小女生中間很火,很多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都看過。面對孩子痴迷的閱讀,有的家長並不認可,於是撕書、藏書、拉電閘,甚至引發家庭爭吵。
不必對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大驚小怪
多數家長認為,這個「意林小小姐」系列涉及男女曖昧情感,格調不高,讓孩子萎靡不振,類似精神毒品,應該予以封殺。而孩子們卻認為,書裡寫的都是校園裡發生的事情,講的是我們的生活,裡面的人物不會訓我。書中儘管涉及男女情感,但表現的是正常的男女同學之間的關係,孩子說「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我覺得這很正常。」
筆者完全贊同作家沈石溪的觀點。無論是「意林小小姐」書系,還是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的內容,只要作品思想內容健康,適合少年兒童閱讀,且經過出版社的嚴格審查,均無傷大雅,不必為之大驚小怪。
孩子到底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家長和教師一般都認為,應當讀經典,讀格調高雅的書,在我看來未必。經典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的確有價值,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懂,許多被稱作經典的書遠離了孩子們的生活,且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孩子知識儲備不夠,沒有興趣讀。孩子們之所以痴迷於「意林小小姐」書系,原因就在於這些書生動有趣,語言通俗,貼近孩子的生活,能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真實的自我。
有些家長認為,書中涉及男女感情和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的片段,格調不高,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難道描寫男女感情的書就是格調不高,對孩子來說就是洪水猛獸?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你在讀小學、中學的時候都讀過什麼書?出生於六七年代的家長大概不會忘記,當時流行的是武俠小說和瓊瑤小說系列,許多人一本接著一本地讀,課下讀,課上也讀,可謂廢寢忘食,如痴如醉。試問:這些書對現在的你造成了什麼不良影響?有多少人成了打砸搶分子,或者對婚姻朝三暮四?
不必對童書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大驚小怪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興趣問題,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讀書也是如此,孩子願意讀,家長就不要在不了解書中內容的前提下,以格調不高或少兒不宜為由,阻擋孩子閱讀。家長要順應孩子的讀書興趣,喜歡讀經典的就讓他讀經典,喜歡讀通俗故事的家長也不要反對,喜歡讀科幻故事的家長也要大加鼓勵。只想孩子所讀之書不含有色情暴力和低級趣味,家長就不要以自已的意志對孩子橫加幹涉。這就像指導孩子吃飯,既可以讓他們讓吃雞鴨魚肉等一些高營養食物,也要讓他們吃一些五穀雜糧等一些低熱量食物,如此才能保障孩子的精神的健康發育。
同時,家長們也要相信,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鑑別能力、自我淨化能力會逐步的提高。讀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孩子讀得越多,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也越高,對是書中內容的認識和是對非善惡的辨別能力也會越強。報導稱,有些從小讀「意林小小姐」書系長大的孩子,等他們升入初中或高中,會對小時候讀過和這些書提出質疑的反思,如果小時候他們壓根兒就沒有讀過這些書,談何質疑反思?
由此可見,對於孩子的閱讀,家長不是「堵」而是「疏」,既要給孩子推薦一些格調高雅的好書,又要尊重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對讀書越來越有興趣,閱讀量就上去了,思想也就開闊了,等到了一定的年齡,哪些書適合自己,哪些書不適合自己,孩子自然會在心中形成「一桿稱」。另外,從功利的角度考慮,未來的高考,語文將成為「拉分王」,如果家長從小扼殺了孩子的閱讀興趣,這也不能讀,那也不能看,導致孩子閱讀量不足,閱讀能力欠缺,孩子就難以在將來的高考中勝出。若如此,將是對孩子極大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