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臺灣教科書上的這張圖片,臺獨氣炸了

2021-02-13 九段線

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臺北教育大學教授李筱峰2日晚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是臺灣初中二年級的社會課本,封面上出現了上海東方明珠塔、和諧號高鐵和駱駝的合成照片。於是李筱峰說,這「封面很像中國當局的政治宣傳海報」。

該教科書馬上在島內引發熱議,親綠的《自由時報》報導此事時大呼「課本也攻陷了?」

因此,由李筱峰帶起的一波危機浪潮妥妥地在臺灣民眾間散播開來↓↓↓

李筱峰,在百科上可以搜到的資料顯示,他是臺灣的學者與政治評論家,專長是臺灣史與臺灣近代史,同時他也是臺灣教授協會成員,撰寫的文章散見於各大報社論。

李筱峰

但是百度百科的資料可能還不夠完善,李筱峰,實際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分子。他鼓吹「臺獨」,並堅持「去蔣」「去中」的立場,其發表的言論讓人不敢苟同。

去年1月,李筱峰認為,臺灣的軍歌歌詞「黨國不分」,可以加點臺灣味、再把歌詞改寫,讓臺灣民眾更有認同感。先來看看臺灣的陸軍軍歌歌詞:

「縱橫掃蕩,復興中華」,這樣鬥志昂揚的歌詞有什麼毛病嗎?唯一刺痛李筱峰的,應該是歌詞中把臺灣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吧,對此他建議,可考慮將《四季紅》改成臺灣軍歌。而《四季紅》是一首日據時代的臺語歌;

李筱峰認為,《四季紅》改編成軍樂,在軍隊裡面也很會鼓舞人心,非常雄壯威武很好聽。

當時在日本殖民統治當局,為了鼓勵臺灣人響應「大東亞聖戰」,日本便將臺灣30年代留行歌重新填詞,方便教唱臺灣人。如今李筱峰建議把軍歌改為日據時代的歌,並且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以武力威脅臺灣,其臺獨醜陋嘴臉暴露無遺。

今年8月14日,全臺首座慰安婦銅像在臺南宣布成立,地點就在國民黨臺南市黨部旁。李筱峰在臉書發文酸稱,早期國民黨在金馬地區設立的軍中樂園,被強送去的女子不也是慰安婦嗎?接著,李筱峰稱,應另設一尊國民黨的慰安婦銅像,以示「一視同仁」。


今年8月份,臺灣教育部門課審大會審議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教科書將不再以中國史、臺灣史及世界史的方式呈現。

這可樂壞了臺獨分子們。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更是走到前臺,作為臺灣執政黨以「去中國化」的方式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不符合其「臺獨」本質就反對修改課綱,符合則大力支持修改課綱,而民進黨當局廢除中國歷史單獨成科,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行為是意在錯亂島內青少年文化和身份的認同,提前對下一代、下下一代進行「臺獨」洗腦,這無疑是臺獨分子喜聞樂見的方式。

反觀現在,只不過是臺灣的社會課本上出現了高鐵而已,臺獨分子就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反抗,冠上「中國威脅」的名頭,玻璃心的經受不起任何打擊,別急,後面類似的事情還多得是。

近年來,大陸對臺政策「以我為主」,按照自己的步子走路,對民進黨當局的行為通過軍機繞臺、軍艦繞臺予以威懾,通過「外交」方式壓縮其國際生存空間,通過以「惠臺31條」為標誌的便利臺灣民眾在大陸就業、生活等措施吸納臺灣民眾。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兩岸實力對比、發展潛力,還是國際博弈、國際空間都明顯是大陸佔據優勢。因此,對於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挑釁,大陸必然不會坐視。

無論民進黨當局怎麼篡改、編排歷史課綱,中國歷史就是中國歷史,大陸14億民眾與臺灣2300萬民眾的歷史認知不會因為民進黨的政治操作而改變。民進黨的一出出戲碼反而讓國際國內更認清了其「臺獨」本質。中國古語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民進黨的下場逃不出這句老話。

來源:環球網、中國臺灣網、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新華社臺北10月9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
  •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2019-10-18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9課綱課綱新學期上路,據此編寫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也隨之正式使用。
  • 民進黨力推的「臺獨」教科書,教育出了臺灣新一代「天然獨」
    如果你翻開「臺獨」教科書,會發現在臺灣歷史書中,有關臺灣的各種記載常常模糊不清、自相矛盾。什麼很多歷史事件僅僅用了短短幾個字一帶而過,有些事情或問題實在沒辦法「一筆帶過」的,通常會出現「待定」兩個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有爭議、不確定。
  • 獨家專訪|臺灣歷史教授談最新「臺獨」教科書:將禍害百萬學生
    今天,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採訪時非常氣憤。他說,民進黨為了「臺獨」,絞盡腦汁在教科書上做手腳,實在太可惡。不過,他同時表示,文化的穿透力遠比政治力深許多。「不管民進黨當局怎麼政治操弄,臺灣人在文化認同上,還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文化,民進黨想『去中國化』沒那麼容易。」
  • 臺灣教科書之殤
    在這部課綱中,「臺灣史」首次在不脫離中國史範疇的前提下成為獨立單元。同時,李登輝任用持所謂「同心圓史觀」的學者杜正勝編寫的《認識臺灣》系列教材也於1997年上路,這是臺灣相關史地首次整合成單一課程出現在中學課程之列。內容則充斥了錯誤而卑劣的「臺獨史觀」和「皇民史觀」。
  • 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詳解
    新版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事實多有篡改、抹殺。就《臺灣史》來說,幾個版本或從圓山遺址開始,或從臺灣少數民族開始講起,還都介紹了向來被「臺獨」人士奉為「臺灣地位未定論」重要法理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從上周開始,臺灣的中小學結束寒假陸續開始新學期。在這個學期,島內的高一學生拿到了新版歷史教科書第二冊――《中國史》。
  • 「臺獨」教科書通過,臺灣還有救嗎?
    臺灣包袱鋪,「臺獨」又改教科書!眼看著年底選舉要涼,「臺獨」的妖風邪氣又開始大肆瀰漫島內。幾天前,蔡英文當局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幾天後,地理課綱也要全面封殺「中國地理」。背棄祖宗、倒行逆施的行徑受到島內輿論強烈批評。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說明它不再強調孔廟對於整個臺灣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了。曹若梅認為,新版教科書刻意強化所謂「臺灣主權獨立」的「臺灣意識」,企圖刻畫兩岸對立,切斷臺灣與大陸在歷史和文化傳承上的連結。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圖片來源:臺媒)  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族,大陸人看到臺灣人就有親切感,但是我們需要關注到,兩岸孩子們學的歷史課本大有不同,臺灣青少年學的東西,尤其是歷史,是和大陸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說一下臺灣教科書審查制度。臺灣的教科書版本不統一,只是在同一的課綱指導下編寫,也就是「一綱多本」政策。
  • 臺獨歷史教科書到底長啥樣?
    2月11日下午,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鬱琦來到南京,與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兩岸在政治上的握手將統一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然而臺灣方面在文化上的動蕩令人擔憂。近日臺灣「教育部」高中歷史新課綱引發「去臺獨化」爭議,之前觀察者網已經多次報導。兩岸攜手需要文化歷史上的共識。臺灣時評人張方遠(編有《高中歷史課綱烽火錄》)特別為觀察者網撰文,梳理臺獨歷史教科書的歷史。
  • 「中國」不再是「我國」,認清臺灣最「獨」教科書的真面目
    與以往「臺獨」教科書相比,此次新版書有兩大不同:一是杜撰了「臺灣民族論」。為了切割兩岸血緣關係,建構血緣上的「去中國化」,教科書內加入「南島語族」與「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唐山指漢族人,意為過去臺灣漢族女子較少,漢族男子要與少數民族女子生育)」等概念。用粗糙與錯誤的數據,力證臺灣近85%以上的人都有平埔族的「南島語族」血統。
  • 臺灣教科書回歸「一中」: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 不是玉山
    「8月1日起實施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將造成臺灣教育浩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姐妹淘」、「不分區立委」鄭麗君,在4月21日一場「獨派」人士舉辦的記者會上氣得跳腳。 諸多民進黨籍的縣市長態度也一樣。臺南市長賴清德已表態,拒絕採用新課綱,並要求臺南市立中學繼續沿用舊的歷史課綱。 令「臺獨」氣憤的新課綱到底改了什麼?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驚人
    央視網消息: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用一張張便籤紙,標記下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的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用「震撼」一詞,形容「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過去我們都說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這個是很自然的,念起來是很順的。
  • 臺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胡同
    (臺灣歷史教育與教科書的變革歷程,可參考拙文《臺獨歷史教科書是怎樣煉成的》)1994年李登輝政府推出的《認識臺灣》教科書(資料圖,圖片來自臺灣「中時電子報」)回過頭來看這20餘年來的歷史教育爭議,與其說是「統獨之爭」,不如說是「獨獨之爭」,亦即民進黨的「臺獨」對抗國民黨的「獨臺」(更為時髦的用語則是「華獨」),基本不脫臺灣政治的藍綠格局。
  • 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三、「88課綱」與《認識臺灣》:為臺獨意識及及日本皇民史觀課綱張本解嚴後,社會與文化擺脫威權束縛,朝向多元化澎湃發展,部定標準本教科書因此遭到挑戰,反對的聲浪逐步升高。政治上以臺灣為主體的獨臺和臺獨勢力也不斷發展,但執政的國民黨的主流仍是堅持中華文化的老國民黨。
  • 「港獨」勾結「臺獨」?蔡英文在把臺灣往「死路」上推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日,據中新網報導,前些日子,「香港眾志」組織的秘書長即(支持「港獨」的頭號分子)黃之鋒和其餘兩名同夥一同前往臺灣。到了臺灣之後,他們還與民進黨、「時代力量」中的一些「臺獨」分子會面,大肆宣揚要聯合一起搞「港獨」、「臺獨」。
  • 中國史變「東亞史」,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臺灣的教科書告訴他們孩子的歷史是這樣的:以臺灣這塊土地為核心,往外觸及到「中國」,再往外觸及到世界。  這就是臺灣所謂的「同心圓」史觀。    臺灣曾經的歷史課綱、教科書。(圖片來源:人民網)  臺灣教科書裡的這套所謂「同心圓史觀」區隔了臺灣歷史與中國歷史。
  • 臺灣宣布廢止"課綱微調"向"臺獨史觀"妥協
    這本來是導正臺灣年輕人史觀的一件好事,但島內分裂勢力卻無理取鬧,刻意製造社會對立,讓新課綱寸步難行。  「5·20」還沒到,尚未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就迫不及待對課綱議題出手了。首先是4月中下旬,有多名即將上任的臺教育部門官員表示要求廢止馬英九任內通過的微調課綱。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刻意"去中" 專家批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