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底盤的BAT-2推土機 戰鬥民族的硬核工程設備

2021-01-08 騰訊網

話說在1975年的時候,北方戰鬥民族已經陷入了冷戰的漩渦,而採用坦克底盤改裝成推土機的BAT系列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今天主要說的是BAT-2這款由主戰坦克T-64底盤改裝的推土機。

每個男人都是潛在的機械愛好者,本人就喜歡戰鬥民族的改裝風格。第一代的BAT工程車在20世紀60年代推出,共有BAT和BAT-M兩款型號,都是在T-54/T-55主戰坦克的底盤上改裝。為了發展經濟,BAT履帶式工程車一上市就收到了大量訂單,截止到停產共銷售35000多輛。

BAT在改裝過程中保留了坦克的履帶式底盤,加裝了非裝甲的卡車式駕駛室,車輛前部安裝有一個推土機鏟刀,車輛尾部則有一個小型隨車吊。強大的能力使這些車被廣泛用於各種領域,例如惡劣天氣開路、救援等。

今天說的這款BAT-2型軍用推土機是在80年代開始服役的,替代了第一代的BAT和BAT-M,時至今日,仍有一些BAT-2在工作著。它是通過車頭」U」型鋼架來固定推土機的鏟刀,並由兩側的巨大液壓臂組合操控。

裝甲駕駛室的正前方為三塊分體式擋風玻璃,側面是封閉的單體玻璃窗,而車輛駕駛室的入口和坦克一樣是在頂部。進入駕駛室需要從車輛側面首先登上履帶底盤,然後通過駕駛室側面的蹬車梯上到頂部才能進去。感覺好複雜,直接在側面開一個車門他不香嗎?

兩側反光鏡只能從駕駛室出來後才能調整,反光鏡外擺臂由駕駛室連接到底盤平臺,既可安裝反光鏡,也可以作為輔助扶手。第一級蹬車踏板為鏟刀臂中間的鏤空部分,之後登上鏟刀臂,最後踏足車輛底盤平臺就能爬梯子了。

駕駛內部操控系統借鑑T-64,內部為1+2單排駕駛室,駕駛員通過操縱杆而不是方向盤控制車輛。改裝後的推土機副駕駛有了自己的頂部入口,不用和T-64一樣使用一個入口。當車頂天窗成為唯一進出方式時,就不能叫車門,個人認為叫「入口」比較合適。

車輛最大重量39.7噸,車尾隨車吊最大吊裝重量為2噸,車身算上鏟刀長9.64米,寬4.2米,高3.69米。最高工作溫度45攝氏度,最低工作溫度-45攝氏度,最高速度60公裡/小時。

BAT-2使用的是T-64底盤,搭載一臺5缸多燃料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750馬力。車輛使用金屬履帶而不是橡膠材質的,所以日常轉運需要專業拖車,也許那會兒金屬比橡膠便宜。

當然這些不便也為車輛帶來了強大的越野能力。車輛溝渠跨越距離2.7米,涉水深度1.3米,垂直障礙0.8米,像坦克一樣幾乎無堅不摧,勢不可擋。不過爬坡能力一般,最大爬坡60%,邊坡40%。

和上一代對比,BAT-2擁有更大的推土鏟、更重的起重力和更強的動力。能夠以8公裡/小時的速度在雪中開路,可牽引最重25噸的車輛。車輛主要用於道路和軌道的清理和平整,以及建造和挖掘。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99坦克底盤改自T72 配備西方楔形炮塔
    即使是最新式的中國99坦克,亮相之初,依然擺脫不了蘇聯的痕跡,底盤幾乎就是在T72基礎上的改進。改進型完成之後,楔形炮塔開始接近西方的樣式。T-14幾乎從原來的俄蘇式坦克傳統中脫胎換骨,但是依然是獨樹一幟的,找不到一種外形與其類似、接近的東西方坦克。T-14的出現,意味著俄式坦克的若干技術革命。
  • 戰鬥民族士兵曾手持斧頭擊敗敵軍坦克
    有人戲稱俄羅斯的熊和狼都因戰鬥民族太威猛淪為萌物 衛國戰爭中,手持斧頭的戰鬥民族有熱兵器時代讓人難以相信的超神戰績。然而發生在1941年8月的一個偶然事件,讓伊萬成為夢寐以求的戰鬥英雄,當時他的部隊在拉脫維亞地區作戰,執行外出阻擊德軍的任務,而伊萬正獨自在一處林間空地的臨時炊事點準備戰友的晚餐,然而2輛德軍坦克卻突然出現,伊萬隻得帶著一把斧頭暫時藏入林中。當時德軍雖然處於戰爭初期絕對優勢地位,但長期的穿插行軍和作戰也使其高度疲憊和飢餓,其中一輛坦克的車長聞到蘇軍營地內的飯菜味道後紛紛下車準備享受這免費的晚餐。
  • 戰鬥民族到底有多愛「坦克」?看完這部電影,我找到了答案
    在俄羅斯坦克是國家象徵,是力量的代表。如果你走在俄羅斯某一處街道上,看到通過的坦克,請不要意外,因為在這裡你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俄羅斯民族對於坦克的熱衷與喜愛,就如他們的聖物「俄羅斯熊」般。在這裡甚至許多普通民眾,一生中都會有幾次駕駛坦克的經驗,作為陸地霸主,強大無比的鋼鐵殺手。它並非遠離生活,遙不可及。戰鬥民族為什麼如此喜愛「坦克」?這還得從二戰時期說起。
  • 推土機也有戰鬥版?菲律賓一眼看中直接下單,美俄都沒有同款
    土耳其國防公司FNSS周一宣布,它將向菲律賓軍方提供昆都士兩棲裝甲戰鬥推土車(AACE)的車輛和後勤支援服務。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為菲律賓軍隊提供現代化的兩棲技術裝備,提高其作戰能力。菲律賓國防資源局證實,菲律賓陸軍在購買新的作戰工程設備時,至少購買了6輛所謂"兩棲戰鬥推土機"。菲律賓陸軍人員將接受使用這些車輛的培訓,這也是作為菲律賓國家安全局綜合後勤支助服務當中的一部分。這些車輛將在土耳其的FNSS工廠完成總裝,分別在土耳其和菲律賓測試後再交付給菲律賓軍方。"兩棲裝甲戰鬥推土機"是世界上第一款也是唯一的具有兩棲能力的戰鬥工程推土車。
  • 以色列裝甲部隊又添新丁,一輛輪式裝甲車居然有坦克的體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以色列高度重視裝甲戰車的防護性能,其生產的梅卡瓦主戰坦克一直被譽為最注重防禦的坦克。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色列軍隊裝備的都是履帶式裝甲車輛,在世界上輪式裝甲車大潮中顯得非常另類。而讓人們大跌眼鏡的是,以色列這輛輪式裝甲車重達35噸,只比38噸的59式坦克輕一點!看來喜歡重裝甲的以色列還是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在以色列的重裝甲部隊中,簡直是一水的鋼鐵猛獸,「埃坦」裝甲車的加入可以說只是換湯不換藥,將履帶換成了輪式,並不會減弱以軍裝甲部隊突擊力和防禦力。
  • 最後的重型坦克M103,它的消亡真的只是因為坦克故障多?
    在火力上,一門M58型120毫米線膛炮作為主炮,坦克安裝了自動裝彈機,能夠以每分鐘5發的射速進行射擊,在發射穿甲彈時,能夠在1000碼距離上擊穿60°傾斜角的124毫米鋼裝甲。在50年代初,全世界也沒有幾款坦克的裝甲能夠安全地接它一發穿甲彈,只有IS-8這樣的重甲坦克有較大概率不被擊穿正面裝甲。
  • 42噸的豹1型坦克從中間被鋸成兩半後是什麼樣?內部結構真贊!
    眾所周知,坦克是一種十分堅固的地面進攻性武器,很多人都是只見過它外在厚重的裝甲,或內部駕駛艙內的一些設備,但是倘若把坦克從中間切割,那麼它的剖物面結構長什麼樣呢?日前澳大利亞陸軍坦克博物館就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工人們把一輛豹-1A3型坦克從中間鋸成兩半。
  • AK步槍和伏特加:彪悍的戰鬥民族,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在寒冷的歐亞大陸北部,有一個國土疆域超過了冥王星表面積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們因為做事鬥狠好勇,被世界人民敬畏的稱之為「戰鬥民族」,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這些龐大的領土幾乎都是通過戰爭獲取的,不斷戰鬥不停戰鬥,尚武精神和戰鬥意識深深烙在了這個民族的內心。
  • 做坦克的公司做的房車底盤您見過嗎?快來北京房車展中意房車看!
    中意「超級行者」」MAN」房車,是由江蘇中意汽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採用德國「MAN」進口底盤生產製造。作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重型卡車製造商之一,「MAN」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功能優異的柴油發動機,後來在二戰中,「MAN」又設計出能和前蘇聯T-34抗衡的PzKpfwV「Panther」,即「豹式」中型坦克,被公認為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之一
  • 小巧玲瓏的ASU-85坦克殲擊車,竟然是坦克的死對頭
    自從在1916年當第一批坦克正式投入戰場並且取得相應的成效之後,在極大的震動之中各國的軍隊都相繼的明白了裝備這種龐然大物是多麼的有必要,於是一時間,研製適合自己軍情的坦克成為一種必須的選擇,與此同時,針對坦克的反坦克武器也就應運而生。
  • 裝甲部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除坦克後顧之憂的坦克修理車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正在維修坦克的以色列維修兵戰場搶修坦克主要依靠坦克搶修車,由於裝甲搶救車具有技術保障伴隨性,因此通常採用被保障坦克裝甲車輛底盤,使其具有與保障對象基本相同的機動能力。也,為了完成所擔負的技術保障任務,一般還需要裝有搶救、起吊、牽引等設備和裝置,以及必要的拆裝修理機具,重型裝甲搶救車還可以攜帶動力裝置等大型零部件以及常用的耗材,以便在野戰條件下完成一定範圍內的換件修理任務。解放軍十分重視戰場保障,因此研發了多種型號的裝甲搶修車,而且基本上是和坦克發展相對應,推出新一代坦克,也會研發相應的坦克搶修車,也就是「一代對一代」。
  • 國產「坦克300」越野車實車參展,底盤硬派
    國產「坦克300」越野車實車參展,底盤硬派國內越野車迷能選擇的自主品牌越野車並不多,但是越野需求正在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90後新興消費群體開始喜歡上越野車。基於這樣的大趨勢,國產廠商也在不斷努力開發新產品,低端的北京212越野車更新換上了硬頂和2.4T大馬力發動機,北汽BJ40合作搭載長城2.0T動力,BJ80更是換裝了V6發動機,而長城汽車也沒閒著,下半年將上市哈弗大狗和WEY「坦克300」兩款新車。哈弗大狗採用承載式SUV架構,暫且算不上硬派越野SUV,但是坦克300這款新車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 KV-2「巨人」重型坦克:1941年停產,又在德軍「服役」了四年?
    文章來源:天下無武 在衛國戰爭中,KV-2重型坦克可以說只是曇花一現。它在二戰前夕登場,擁有52噸的重量,152毫米主炮給敵人帶來無窮威懾。KV-2坦克被德軍稱為「巨人」。德軍除了使用88MM炮外,幾乎沒有摧毀KV-2坦克的有效方式。
  • 卡特彼勒實現17.5萬臺中高驅動推土機的生產裡程碑
    【中國路面機械網 獨家編譯】1985年,隨著H系列車型的推出,卡特彼勒將其升降式鏈輪底盤概念擴展到了其中型履帶式拖拉機(MTTT)產品線。現在,它正通過生產三款紀念車型來紀念實現17.5萬輛中高驅動推土機的歷史性裡程碑。
  • 坦克世界:如何利用隱蔽值carry全場?值得收藏的戰場秘籍
    坦克世界:如何利用隱蔽值carry全場?值得收藏的戰場秘籍 #坦克世界圖文徵集活動#車輛的隱蔽性是一門科學,首先需要掌握一些車輛的理論。比如說車輛的隱蔽受它的車的種類尺寸特殊裝備消耗品,技術指南,還有組員的影響。
  • 4個人幹掉一個坦克連,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果然不一般!
    憑藉著對坦克戰術的了如指掌,男主角硬是用一輛坦克,幹掉了擁有六輛坦克的坦克連。 確實也只有戰鬥民族才能拍這種題材,因為抗日戰爭期間咱們這邊是小米加步槍,沒有這麼多的重型武器,而歐洲那邊,是德國和蘇聯這兩個重工業大國對上了,完全是硬碰硬。
  • 空降戰車當坦克賣,裝甲薄弱近乎裸奔,一炮秒
    作為空降軍機械化的一部分,蘇軍曾經先後研製並裝備了ASU-57、 ASU-85兩款空降坦克殲擊車,此後大批量生產的BMD-1、2、3等三代空降戰車均裝備有不同口徑火炮和反坦克飛彈,將殲滅敵方坦克裝甲車輛作為其主要任務之一。
  • 重卡和板車可分離式設計,大件運輸卡特履帶式推土機很輕鬆
    一輛卡特的履帶式推土機,擁有笨重的履帶底盤。在遠程轉場時行動緩慢,所以通常情況下會搭載在卡車板車上進行遠程運輸,完成遠程轉場任務。    履帶式推土機寬大的履帶底盤雖然笨重,但是卻擁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 德國武裝黨衛軍老兵回憶 在布達佩斯第一次遭遇蘇聯IS-2重型坦克
    1945年1月,德國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在布達佩斯附近第一次與蘇聯IS-2「史達林2」重型坦克遭遇。儘管在1944年裡,德軍在東線處於節節敗退的局面,但從未失去過像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樣重要的大城市。
  • 遊戲與現實的結合,紅警光稜坦克現實版1K-17雷射坦克
    1K-11自行雷射炮綽號「短劍」,功率達到40千瓦,安裝在GMZ-118通用底盤上,由烏拉爾運輸車輛設計局生產了兩輛原型車,進行試驗後閒置。雷射武器系統安裝在履帶底盤,制導系統則來自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主要用於致盲敵方坦克,也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