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夏令營活動結束了,看到孩子們三天中的變化,我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謝胥芳老師的用心引導。整個活動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孩子們在做心理建設:一是認識自我;二是尋找夢想;三是消除學習障礙。
01 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孩子越了解自己,越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內在越有力量,外在越有能力。
第一天上午,一小男孩因為一大男孩說了他一句不禮貌的話,便開始發脾氣,抓到什麼就扔向大男孩。胥芳老師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陪伴他、引導他,讓他別人說的話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那樣,讓他認識到自己是可愛的,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後來小男孩漸漸平靜了下來。
下午小男孩和那個大男孩又開心地一起玩,還相互給吃的,畫面很溫暖。後來也小男孩還會聽到有人說一些他不喜歡的話,他雖然有些不高興,但不再情緒激烈,而是很快就轉化了。可以看到他內在的部分不再那麼容易被帶動。
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而惹惱,事實讓是我們內在的一些東西被帶動出來,眼前的人和事只是一個觸發。更重要的還是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是哪個點被觸發了,我們的感受、觀點和信念是什麼。
怎樣更好地了解自己呢?胥芳老師帶大家認識父母的局限,透過看短片讓孩子們看懂父母的局限,有時父母不是不給,而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給不出。無論如何,父母都以自己能做的給到我們最好。
當孩子看到父母的局限時,也不再把父母神話,更容易接受一個真實的父母,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父母。
胥芳老師還引導孩子們,可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意和不接受,但不能對父母不尊敬。父母是大的,我們是小的,我們需要尊重長輩。其實,否定父母就是否定自己,容易變得沒有力量,因為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力量的源泉。
02 發現夢想
夢想會讓一個的人生變得有意義,一個有夢想的人和沒有夢想的人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幫助孩子找到夢想對孩子來說就像豎立一個燈塔,讓他們知道自己要駛向何方。
胥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美國一份針對大學畢業生的研究,用25年的時間跟蹤調查發現,有夢想的人普遍發展得比沒有夢想的人好。
從中看出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人生截然不同。孩子們在這個環節都很認真地思考長大了想當什麼,有的說要當飛行員,有的要當警察,有的要做音樂老師……
在「夢想發布會」環節,每個孩子都很莊重地向大家介紹夢想實現的那一刻的畫面,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仿佛他們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很讓人感動。
有個女孩說,她長大了想當警察,她看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是正在佩戴警徽,說的時候她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儼然一位英姿颯爽的女警官站在我們面前。
胥芳老師還讓孩子們一起尋找實現夢想需要哪些支持力量,大家集思廣益共找到了一下十個:家人、朋友、金錢、勇氣、信心、自信、努力、能力、堅持和社會。
我還想到前面的一個「同舟共度」環節,就是所有組員站在報紙上看哪組用的面積最小。其中有一個小組開始時沒達成共識,後來討論都有些不耐煩了也沒有結果,老師說那就直接站在打報紙上吧,這時一個男孩有點洩氣地說好吧,不過他馬上開心地說了一句安慰同伴的話——沒事,我們後面還有機會得分。
我真心為那位男孩點讚,很多時候我們太注重結果,而忘記前方的路還很長。男孩的話很真實也很深刻,我們不要在一個環節栽倒就一蹶不振,我們需要好好把握後面的機會。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心中有夢想,內心有依託,會感到生活有希望,更容易安住在當下,不被社會浮躁的一面捲走。
03 消除學習障礙
情緒障礙是孩子學習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孩子的行為和情緒有著直接的關係,情緒好行為也會好。
第三天是學習篇,胥芳老師引導孩子們消除學習上的情緒障礙,對目前討厭或薄弱的學科建立信心。
有個初一的大男孩說,他在語數英上課時都是波浪線的狀態,從一開始的「不會不會」的低谷,到「我會我會」的高峰,再到「不會不會」甚至被批評的低谷。從中看出他的壓力,他的情緒也隨著不會和會的狀態上下波動,每節課結束時都是低落狀態,他在學習中體會不到成就感。
後來男孩的媽媽說到他喜歡電子遊戲,因為他在遊戲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胥芳老師建議媽媽在平時安排他課外學習時給孩子降低難度,給他創造成就感,同時多一些有意義的興趣活動。
當孩子在其他方面找到更多成就感,對遊戲的依賴自然會降低。
胥芳老師還給孩子們做了一個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冥想,結束時很多孩子說對失敗有了不同的看法,從害怕和討厭到接受甚至喜歡,因為他們懂得了原來失敗和挫折可以讓自己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害怕失敗,害怕挫折,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願突破。當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我們的人生就擴展了。
有人說,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
當我們勇於面對改變,不斷突破自我,讓生命變得更豐富和寬廣時,我們也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更願意去追隨他的夢想,勇於面對失敗和挫折。
三天的活動,我也和孩子們一樣對自己有了更多認識,對未來更有信心,對夢想更加堅定。
願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認識自我、追尋夢想,不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劉栩旗, PET理念踐行者,兩個男孩的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C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願和更多媽媽一起在「柴米油鹽」中活出想要的自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