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路上三要事:認識自我、尋找夢想和消除學習障礙

2020-09-05 育兒育己劉栩旗

三天的夏令營活動結束了,看到孩子們三天中的變化,我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謝胥芳老師的用心引導。整個活動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孩子們在做心理建設:一是認識自我;二是尋找夢想;三是消除學習障礙。



01 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孩子越了解自己,越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內在越有力量,外在越有能力。

第一天上午,一小男孩因為一大男孩說了他一句不禮貌的話,便開始發脾氣,抓到什麼就扔向大男孩。胥芳老師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陪伴他、引導他,讓他別人說的話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那樣,讓他認識到自己是可愛的,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後來小男孩漸漸平靜了下來。

下午小男孩和那個大男孩又開心地一起玩,還相互給吃的,畫面很溫暖。後來也小男孩還會聽到有人說一些他不喜歡的話,他雖然有些不高興,但不再情緒激烈,而是很快就轉化了。可以看到他內在的部分不再那麼容易被帶動。

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而惹惱,事實讓是我們內在的一些東西被帶動出來,眼前的人和事只是一個觸發。更重要的還是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是哪個點被觸發了,我們的感受、觀點和信念是什麼。

怎樣更好地了解自己呢?胥芳老師帶大家認識父母的局限,透過看短片讓孩子們看懂父母的局限,有時父母不是不給,而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給不出。無論如何,父母都以自己能做的給到我們最好。


當孩子看到父母的局限時,也不再把父母神話,更容易接受一個真實的父母,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父母。

胥芳老師還引導孩子們,可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意和不接受,但不能對父母不尊敬。父母是大的,我們是小的,我們需要尊重長輩。其實,否定父母就是否定自己,容易變得沒有力量,因為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力量的源泉。

02 發現夢想

夢想會讓一個的人生變得有意義,一個有夢想的人和沒有夢想的人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幫助孩子找到夢想對孩子來說就像豎立一個燈塔,讓他們知道自己要駛向何方。

胥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美國一份針對大學畢業生的研究,用25年的時間跟蹤調查發現,有夢想的人普遍發展得比沒有夢想的人好。

從中看出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人生截然不同。孩子們在這個環節都很認真地思考長大了想當什麼,有的說要當飛行員,有的要當警察,有的要做音樂老師……

在「夢想發布會」環節,每個孩子都很莊重地向大家介紹夢想實現的那一刻的畫面,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仿佛他們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很讓人感動。

有個女孩說,她長大了想當警察,她看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是正在佩戴警徽,說的時候她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儼然一位英姿颯爽的女警官站在我們面前。


胥芳老師還讓孩子們一起尋找實現夢想需要哪些支持力量,大家集思廣益共找到了一下十個:家人、朋友、金錢、勇氣、信心、自信、努力、能力、堅持和社會。

我還想到前面的一個「同舟共度」環節,就是所有組員站在報紙上看哪組用的面積最小。其中有一個小組開始時沒達成共識,後來討論都有些不耐煩了也沒有結果,老師說那就直接站在打報紙上吧,這時一個男孩有點洩氣地說好吧,不過他馬上開心地說了一句安慰同伴的話——沒事,我們後面還有機會得分。


我真心為那位男孩點讚,很多時候我們太注重結果,而忘記前方的路還很長。男孩的話很真實也很深刻,我們不要在一個環節栽倒就一蹶不振,我們需要好好把握後面的機會。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心中有夢想,內心有依託,會感到生活有希望,更容易安住在當下,不被社會浮躁的一面捲走。

03 消除學習障礙

情緒障礙是孩子學習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孩子的行為和情緒有著直接的關係,情緒好行為也會好。

第三天是學習篇,胥芳老師引導孩子們消除學習上的情緒障礙,對目前討厭或薄弱的學科建立信心。

有個初一的大男孩說,他在語數英上課時都是波浪線的狀態,從一開始的「不會不會」的低谷,到「我會我會」的高峰,再到「不會不會」甚至被批評的低谷。從中看出他的壓力,他的情緒也隨著不會和會的狀態上下波動,每節課結束時都是低落狀態,他在學習中體會不到成就感。

後來男孩的媽媽說到他喜歡電子遊戲,因為他在遊戲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胥芳老師建議媽媽在平時安排他課外學習時給孩子降低難度,給他創造成就感,同時多一些有意義的興趣活動。

當孩子在其他方面找到更多成就感,對遊戲的依賴自然會降低。


胥芳老師還給孩子們做了一個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冥想,結束時很多孩子說對失敗有了不同的看法,從害怕和討厭到接受甚至喜歡,因為他們懂得了原來失敗和挫折可以讓自己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害怕失敗,害怕挫折,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願突破。當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我們的人生就擴展了。

有人說,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

當我們勇於面對改變,不斷突破自我,讓生命變得更豐富和寬廣時,我們也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更願意去追隨他的夢想,勇於面對失敗和挫折。

三天的活動,我也和孩子們一樣對自己有了更多認識,對未來更有信心,對夢想更加堅定。

願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認識自我、追尋夢想,不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劉栩旗, PET理念踐行者,兩個男孩的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C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願和更多媽媽一起在「柴米油鹽」中活出想要的自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相關焦點

  • 巧用「成敗歸因」理論,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觀念
    一個孩子在自我肯定下成長,才會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才會在未來的路上不斷地前行。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自我否定?當孩子做錯事時,或是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對孩子斥責或是謾罵,此時孩子的心理已經處於自我認知障礙混亂點,孩子需要一個外界力量來支撐。父母需要告訴孩子成功與失敗的道理,讓孩子從中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來源點,然後與父母一起解決問題。
  • 如何幫孩子消除學習方法障礙,輕鬆提高學習成績?
    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則會阻礙才能的發揮,越學越死,導致學習者的低效率和煩惱。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這很可能與學習方法障礙有關,要改變低效率的學習狀態,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在學習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習真正成為一件快樂的事。那怎麼才能消除學習方法障礙呢?要想消除學習方法障礙,得先弄清楚形成障礙的原因。
  • 打開自我封閉這扇門消除你的自閉心理障礙
    但是這種自我封閉的行為也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壓抑,由於孤獨而無法釋放自我情緒,也會形成心理障礙,它不僅阻礙了友好的人際關係建立及和諧自我心態的存在,更適合不了現代生活的需要,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裡會使自己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自我行為體現出退縮感和孤獨感,對自己的心身健康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閱讀障礙: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障
    專家告訴我們,盲目的指責只能讓孩子感到自卑和受傷,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一些孩子的學習困難是由於閱讀障礙造成的,這種現象在中外學齡兒童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美國著名演員湯姆·克魯斯小時候就受過閱讀障礙的困擾,甚至長大以後依然有這種問題。 那麼,閱讀障礙究竟和智力落後有沒有必然的聯繫呢?如何矯治?
  • 在尋找幸福的路上各自前行卻彼此相望,這是父母和孩子關係的最好寫照~
    這次女兒去紐西蘭微留學3周,我和孩子都有了深刻的體驗。她遇到很多事先並未預料到的問題,她需要面對成長,而我作為媽媽,也需要面對成長。雨晴到達紐西蘭之後,我們和她隔一兩天電話溝通一次,她也遵守她的承諾,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她的喜怒哀樂。日記裡面既有豐富的、好玩、有趣的事情,也有她遇到的困難和煩惱。
  • 多和孩子談談夢想,有夢想的孩子人生差不了
    一個人成長的源動力來自他的內在需求。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激發孩子的夢想就是喚醒孩子自我實現的需求。家長如果能夠幫助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並把這個夢想和學習聯繫起來,那麼,就能很好的激發起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和排除
    第一,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清除腐敗現象,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是預防和消除學生逆反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的社會條件。第二,淨化社會文化,徹底清除資產階級精神汙染和封建思想文化的餘毒,這是預防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重要條件。
  • 閱讀障礙:成長路上的魔障 -中國高校網
    :成長路上的魔障 2004年2月6日來源:中國教育報
  • 希望:孩子追逐夢想的積極心理力量
    只要我們不忘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就能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也能活出一個精彩的自我。」的確,希望是生命的源泉,生活中不能沒有希望,沒有希望的生命是枯萎的。我們常把希望比喻成春天、綠洲、種子、燈塔、陽光、一劑良藥等,就是要告訴人們,希望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激發人的鬥志,能夠給人以鼓舞,能夠幫助人們度過難關,能夠激勵人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鍥而不捨地追求人生的美好夢想。
  • 如何幫孩子克服學習障礙?
    如果父母和師長今天還不了解什麼是學習障礙,那他們就一定要認識它,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會扼殺了孩子的未來。   雖然,學習障礙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後果,但只要儘早發現,用正確和有效的方法重新啟發學習技巧,學習障礙的孩子可以改善他們的學習能力,發揮才能,繼續追逐他們的夢想。
  • 孩子自負、以自我為中心?家長注意,孩子可能有自我認知障礙
    導讀:孩子自負、以自我為中心?家長注意,孩子可能有自我認知障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自負、以自我為中心?家長注意,孩子可能有自我認知障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成都五彩夢想畫室辦公益培訓 讓心智障礙孩子放飛夢想
    【解說】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殘聯一樓的五彩夢想畫室內,有一群特殊的畫家。他們雖然在身體和智力上有些許殘缺,但卻有著出色的藝術才華。10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五彩夢想特殊兒童藝術康復中心參加了他們的繪畫活動。  不到下午2時,畫室內就已經聚集了七八個正在創作的學員。今年18歲的於晟源是一個自閉症患者,在母親的陪伴下他準時來到了畫室。
  • 女科學家講科普 | 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認識智力和智力障礙疾病
    認識智力和智力障礙疾病 2019-11-01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生避坑、認識自我 這個心理學課程有創意
    武鋼三中心理發展中心教師石皓月的話音剛落,高一(3)班的同學們便迫不及待「放飛夢想」了。  9月11日上午,在深受學生喜愛的武鋼三中《新生「避坑」指南》校本課上,高一新生們在心理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和了解自我,了解新的環境,樹立生涯規劃意識,學習心理調適的技能。
  • 富養孩子不如富養孩子的夢想
    帶著對世界的懵懂認識,每個孩子在童年時便有了自己人生中最純真的夢想,但很多父母卻常常無視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這不行!」「整天異想天開!」「想這些沒用的還不如好好學習」……簡單幾句話,扼殺了無數個未來的夢想成就家。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導師,學會呵護尊重孩子的夢想是父母的基本責任。
  • 2021年,開始教孩子學習心理學|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運用三種自我...
    徐老師: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察覺和運用伯恩的人格三自我的話題! 通過前面很多期的學習,可以確定,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覺知和適當轉換自己的人格三自我狀態,就能獲得很好的人際和諧。
  • 成長中最大的攔路虎是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的不徹底
    自我認同,或者說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在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理論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自我認同的形成,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同時,人們也正是在不同的嘗試和選擇的過程中,才逐漸地認識自己,獲得一種自我認同。在埃裡克森看來,自我認同的形成,並不是一種簡單經驗「累加」,而是「整合」。
  • 認識學習障礙
    不過,定義也可能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在學障者的弱點上,以固定的類別來對待他們,忽略完整的個體,造成偏見與差別待遇。這一點在我們使用定義說明學障學生時要特別小心。為使補救教學能因障礙不同而有所不同,臨床診斷上依障礙性質,把學習障礙分為閱讀能力障礙、書寫能力障礙、數學學習障礙等。其中又因學習歷程成分的不同,可以再細分,如閱讀障礙可以分為識字障礙和閱讀理解障礙。
  • 讓夢想指引他前進--對孩子的夢想多一些理解,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沒有聰明和笨之分,只有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區別。我們經常指責孩子學習不夠努力,成績永遠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我們何曾想過,我們對孩子的這些要求,經過他的同意嗎,他也和我們一樣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嗎?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測試,回到家問問孩子,他的夢想是什麼?你會驚奇的發現,孩子原來相當飼養員、生物學家、寵物醫生等等,而不是你一廂情願給他策劃的醫生、教師等等。
  • 想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健康成長,下面這些事情家長要讓孩子知道
    解釋學習障礙最簡單的方法是說它們是阻礙以 "典型 "方式學習的行為和功能的整個分類。學習困難會影響一個人,並使來自生活中許多不同領域的一系列因素給學習體驗帶來困難。當這些類型的問題不能用發育或神經系統疾病,或視力或聽力損失,或運動技能障礙來解釋,但當它們幹擾到兒童的學習成績或日常生活活動時,就會被診斷為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