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凌辱也是校園暴力

2020-12-20 大河網

    □本報評論員趙志疆

    近日,廣東省十三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簡稱《實施辦法》),《實施辦法》中對校園霸凌的分類、預防和治理等做出了明確的解釋和規定,並預計從12月1日開始實施。特別重要的是,《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方式也進行了明確,除了明確的嚴重的身體侵害之外,還將起侮辱性綽號、損害財物、在社交網絡上發表侮辱言論等都納入了欺凌的範圍。

    一提起校園暴力,人們很容易聯想起各類傷害案件。實際上,所謂「校園暴力」,不僅是指人身傷害的暴力事件,同時也包括語言傷害、精神傷害等「軟暴力」。語言凌辱當然也是暴力的一種,而且危害還很嚴重。孔子說,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語言,下士殺人用石盤。在孔子看來,語言傷害顯然比直接動手更嚴重。因此,才有諸葛亮舌戰群儒、三氣周瑜的故事。

    玩笑歸玩笑,回到校園語言暴力這件事上,侮辱性綽號一般都是一些孩子恃強凌弱,強加到別的孩子身上的。正因為如此,給別人起侮辱性綽號,本身就有欺凌和羞辱的味道。在分類、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的過程中,廣東省《實施辦法》將語言暴力納入其中,無疑是十分科學和必要的,這種態度值得肯定。

    如果說這種做法旨在預防和制止語言暴力,那麼,比這更重要的問題是,反思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語言暴力。

    提起語言暴力,不得不提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久前,揚州大學文學院發布了「家庭語言暴力狀況調研」的研究成果,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家庭普遍存在「語言暴力」行為,「語言暴力」正成為當代家庭教育中的隱形殺手。

    家庭教育中,語言暴力普遍存在,一些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謾罵羞辱、嘲笑侮辱等歧視性語言屢見不鮮。家長的初衷或許是好的,但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很容易導致孩子自卑、叛逆,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他們很容易將學來的這些語言暴力,施加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

    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不少校園暴力正是肇始於語言暴力,並在對立與衝突中不斷升級。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彼此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多數校園欺凌都是以侮辱性綽號開始,乃至最終升級為肢體暴力。校園暴力頻發的當下,制度性的預防治理方案不可或缺,在此基礎上,不僅學校有必要加強監護力量,家長也應該嚴格從自我做起。對於家長來說,首先應注意自身言行,做好言傳身教的榜樣。

    語言凌辱也是一種暴力,這應該成為一種教育共識。只有家長與老師先謹言慎行,才能避免孩子陷入暴戾的語言環境中,從而保障校園充滿陽光,不留下語言暴力的陰影。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也是校園欺凌的一種
    就此話題,校園記者團採訪了一些同學,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看法。而且語言暴力相較行為暴力來說,對於人的內心傷害更大一點。所以如果我遇到語言暴力的話,我一定會淡定地懟回去。」的確,面對語言暴力,我們都可借用一種心智成熟的思想來處置與化解;生氣,是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對別人謾罵的最好回應,是謝絕他的髒語垢物,繼續你的談定從容。
  • 語言暴力:長期被忽視的校園暴力形式
    老師給學生戴上「差生」頭銜,是否屬於校園暴力行為?主要應該看教師的行為是否對學生產生危害、危害達到了怎樣的程度。一、語言暴力屬於校園暴力,是一種精神傷害。了解一下「校園暴力」的幾種形式:1.語言暴力:通過語言上的欺負、譏笑、貶損、詆毀、造謠等來刺傷別人,使別人精神壓力增大,心理嚴重受挫和扭曲,喪失自我感。2.關係暴力:對某個人排斥和拒絕,讓他覺得被孤立。這種暴力通常通過語言暴力進行表達。3.肢體暴力:通過拳打腳踢砍傷打殘學生。如高年級學生或老師虐待、毆打弱小者,比如搶奪同學的物品、勒索同學的錢財。
  • 校園欺凌是有形的刀,語言暴力是鋒利的刃,刀刃結合,傷人透徹
    而這個片段,也將校園欺凌的殘忍呈現到極致。即便施暴者未成年,也不能改變這種「暴力」本質、這一殘忍的徒刑。身體暴力之外,更多的是語言暴力。小慧在大學軍訓的某天夜晚,教官吹起了緊急集合的口哨。所有的學生都是穿睡衣跑向集合場,但小慧在當天恰好穿了不過膝的裙子。
  • 校園暴力案件的一再發生,喪心病狂背後是懦弱和無知
    導語:2019年10月底,一部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引發輿論對校園暴力高度關注。可校園暴力仍然屢禁未止,近日一起真實的校園暴力事件在廣東的一所學校上演。被凌辱的女生一直苦苦哀求,但幾名施暴者不但沒有罷手,反而做出更過分的舉動,紛紛拿出手機拍下女孩的隱私,還不斷發出笑聲。目前該學校、警方以及教育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可想而知,這個女孩的父母如果看到了這段視頻,看到女兒如此被欺負和凌辱,心裡是有多麼的氣憤和悲痛。
  • 5名大學生因校園欺凌被判刑!為什麼暴力一再發生?
    日前,經鎮海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校園欺凌案件一審宣判,2018年11月的一起校園欺凌案件一審宣判,董某等5名大學生及校外人員陳某犯強制侮辱罪被判刑。在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施暴者的不以為然。為何暴力行為頻頻出現,施暴學生不以為意?
  • 你怎麼教孩子反抗校園暴力的?這樣的做法殘酷但有用
    文|秘籍君#看到孩子遭校園凌辱,你會袖手旁觀嗎?#什麼時候開始,神聖的校園之地卻被一群混混流氓「學生」變得汙穢不堪,什麼時候開始,年紀小小的孩子卻能做出一樁樁令人髮指的行徑。在反對「校園凌辱」的道路上,有多少父母是這樣,懷著怒憎和心酸的兩重矛盾?近來,國外的一位媽媽在網上備受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捲入了「校園凌辱」事件,成為了「受害者」。可想而知,恬不知恥的「施暴者」們在對孩子進行了吐痰、辱罵、拳腳重傷等暴力行為的同時,並嘻嘻哈哈地拍成了視頻,事後還對孩子進行恐嚇、威脅。
  • 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原標題: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近來,校園暴力成為社會公眾所關注的熱點話題。校園暴力犯罪發生次數雖不是很多,但危害嚴重。 廣義上的校園暴力包括校園暴力犯罪和校園欺凌。
  • 「語言暴力」成了校園霸凌的主要手段,如何應對?試試語言回擊
    一直以來,校園霸凌事件都是父母、老師極為關心的一種不良風氣,很多學校通過加強管理、加重處罰等方式,儘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與蔓延。然而,父母與老師並沒有意識到,校園霸凌的手段並不只有肢體衝突這一種,雖然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夠有效規避肢體暴力行為,但對語言暴力卻完全起不到預防作用。
  • 《悲傷逆流成河》語言暴力是一把鋒利的軟劍,拒絕一切校園暴力
    中學時代是代表我們青春最重要的年華,那時候的我們懵懂、叛逆,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劍走偏鋒,也是這個時代出現校園暴力的概率是最高的。圖片來自網絡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之後,我真的深深覺得,語言暴力比身體暴力更嚴重,它就像一把無比鋒利的軟劍,刺過心臟,扎得好疼,相比之下,打架造成的皮肉之傷也沒有心被刺穿的疼。
  • 新民晚報數字報-校園欺侮,別忽視「語言暴力」
    為何校園暴力頻頻見諸報端,而這些暴力事件背後,家庭、學校、司法、社會,究竟是誰的角色缺失?  為提前給校園暴力打「預防針」,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聯合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在街道裡四所公辦初中試點推出「初中生預防校園欺侮行為安全促進項目」,並取得初步成效。
  •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起侮辱性綽號也是校園暴力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學學「五防」安全教育課程 給同學起侮辱性綽號,也是校園暴力 華聲在線3月27日訊 看到同學胖胖的,就給人家起「肥豬」之類的稱號,你或許認為這只是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在兒童安全教育概念裡,給同學起綽號,嘲笑同學的長相,排斥孤立同學
  • 語言暴力也是家暴|面對語言暴力你需要反抗
    家庭暴力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對於家庭暴力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武力」的範疇,說直白點就是動手打人了,才叫做家暴,但事實上並不是,家庭暴力包含了很多的方面,語言暴力其實也是家暴的一種呢,那麼你知道什麼是語言暴力嗎?
  • 校園暴力又惹禍!不堪欺凌父親替兒出頭殺同學
    不少網友表示,這都是校園暴力惹的禍。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愈演愈烈,逐漸趨於年輕化。真正發生的校園暴力無人重視。不管孩子怎麼被欺負,老師和校方都認為是小打小鬧,卻從來不顧及那些弱勢群體內心的掙扎和成長的卑微。而現今的法律對校園暴力也很匱乏。導致悲劇的發生。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該案中,鄭某聲稱小薛經常欺負他的兒子。這是校園暴力嗎?
  • 面對校園暴力,該如何教會孩子應對
    校園暴力,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願提起的問題,可這又是一個真真實實存在的問題,而且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孩子們身處校園,身處這麼一個最純潔的地方,卻有時又難免忍校園暴力的凌辱。關鍵是孩子們一般此時還處於成長階段,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校園暴力對他們的心靈及身體的傷害一般也特別深,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甚至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 武漢科大研支團開展主題班會拒絕校園語言暴力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劉喆 通訊員 葉顯偉)為了讓學生了解校園語言暴力的危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12月15日,武漢科技大學(武科大)研究生支教團在重慶市武隆區桐梓中學舉行了以「你的語言裡,藏著他人的未來」為主題的拒絕校園語言暴力班會活動。
  • 如何界定校園暴力?
    近年來人們對校園暴力越來越關注,不僅在網絡平臺上激烈討論社會的真實案例,而且關於校園暴力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全球範圍內,校園欺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據WHO對48個國家資料的統計,各種形式校園暴力的發生率高達60%,校園暴力是15~44歲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校園暴力除了肢體暴力,被孤立、被排斥等隱形暴力和語言暴力同樣普遍存在,卻更難以界定。是不是自己被排斥或被辱罵就是遭受校園暴力了呢?校園暴力本身又該如何下定義呢?
  • 「校園暴力」不僅限於動手打架,這一種校園暴力,傷孩子更深
    孩子說:&34;今天分組打掃衛生的時候,幾個男同學在背後笑說:&34;這是赤裸裸的校園暴力,儘管沒有動手打架,但它對孩子的傷害不言而喻。無論孩子有什麼缺點,都絕不應該成為校園暴力的原因。許多家長一度認為校園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無論是近年來的新聞還是影視劇,校園暴力的話題一直不絕於耳。
  • 語言暴力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大家都知道動手打人是暴力,往往忽略了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知道有些話會出口傷人,這不僅僅是對於大人來說,對小孩子也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些,畢竟脾氣上來了,很多的事情都控制不住自己了。
  • 聲歷 | 13歲女孩被「故意傷害」離世,該對校園暴力動手了!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的隨機數據調查,在學校裡女生遭遇語言凌辱的比例為43.2%,身體暴力為10.4%,而男生則分別高達55.7%和27.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55.12%的校園暴力案件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涉及故意殺人罪的校園暴力案件中,更是高達67.44%因瑣事而起。由此可以看出,瑣事往往更有可能釀成惡果。
  • 凌辱、援交,這部殘酷的校園暴力電影居然沒被禁
    前些天,一段西安校園暴力視頻在網絡上熱傳。視頻中,多名學生用腳踹、木棍、皮帶對一名男生進行毆打,其間甚至多次打斷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