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段西安校園暴力視頻在網絡上熱傳。視頻中,多名學生用腳踹、木棍、皮帶對一名男生進行毆打,其間甚至多次打斷木棍。
事發後,有媒體記者向當地公安局詢問得知,該事件發生在今年1月份,由於涉事學生都是未成年人,所以處理方法只能以批評教育為主。
不難想像,此事一出,網上再度掀起校園暴力話題的探討。
有不少網友質疑,《未成年人保護法》讓「未成年人渣」的犯罪成本大大降低;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提出,校園暴力日益嚴重和兇殘的趨勢,更值得我們警惕和擔憂。
所以今天要聊的這部韓國電影,就圍繞一起令人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事件展開——《蚯蚓》。
電影講述了女主遭性侵和校園暴力後自殺,腦癱父親伸冤無門,孤身復仇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的鏡頭是女主跳樓自殺,
女主慘死前得最後一句話還縈繞在耳邊:
「還不如一死百了」
然後再開始倒回幾年前展開敘述,一點點換原裝殘酷的真相。
之後無論任何畫面,都覺得有種壓抑感,
她越快樂,就越悲慘。
影片的前幾十分鐘還是以溫情為主,
女主出身小縣城,家境貧窮。
爸爸患有腦癱,說話和行動都不是很利索。
靠擺地攤賣內衣和絲襪為生。
雖然生活不易,但父女倆相依為命。
女主漂亮、孝順、還考上首爾的貴族高中,
在爸爸眼裡,女主純潔美好。
但他沒想到之後會被人殘忍踐踏。
女主的噩夢就從上高中開始。
成績好又漂亮的她,受到了班上女二為首的女生小團體的嫉妒和排擠。
女主受不了女二對爸爸的侮辱,和對方打了起來。
但因為對方家裡有權有勢,女主被迫退學。
退學後,她給教育局寫了一封請願書。希望能替自己伸冤做主。
那群人擔心自己會因此考不了大學。
於是,一伙人去了女主的家裡,幾個男孩輪姦了她,並拍成視頻錄下來。
以此威脅她撤回請願書。
事情並沒有就此打住,那些男孩不斷找上她、羞辱她,
把她當成洩慾的工具。
然後施暴者對子若施暴的行為,
讓我不由得開始懷疑從小就背誦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權威性,
並且震撼於所謂花樣年華的少年們人性之中的惡,
究竟能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比如舉凳子,扒衣服
如同拴狗一樣的虐待
強暴
在女主的頭上撒尿
騙炮的渣男仗著自己的身家,威脅女主如果不順從,就拿她爸爸開刀。
女二甚至帶著自己的小團體,逼迫女主援交。
看到這我手都是抖的
2個月後,女主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回到了片頭的那一幕。
當爸爸看到了女主生前記錄在日記裡的一切遭遇,決定為女兒伸冤。
他去找校領導,校領導含糊其辭。
他去找公安局,警察說光靠日記本不能立案。
還說女主臨死之前做了2個月援交,譏諷她本身就是不乾不淨的人。
諷刺的是當他走出警察局的時候,
後面牆上寫的標語是「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國家」。
一個善良的老實人,就這樣為了反擊,為了復仇,
向政府的不作為,向劊子手的昏庸無道抗議。
《蚯蚓》的前半段有多壓抑,後半段父親的復仇就有多暢快淋漓。
可是雖然後半段的「奇蹟復仇」,讓電影的邏輯上有了諸多的硬傷。
但這種極端的方式,說出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作惡的人付出代價是天經地義!
最後,父親把犯罪的四個男生像魚餌蚯蚓一樣勾住拋進湖裡。
雖然說,以暴制暴並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
但是當小人物被欺凌只能委曲求全時,又該拿什麼來捍衛自身?
相信看完《蚯蚓》的你,肯定會為不公而憤慨,為欺凌她的同學的舉動而憤怒。
女主的父親是腦癱,她家庭貧寒,沒有背景,所以她被父母都是有錢有勢的同學欺凌。
而這些處在高位的父母做的,不是去了解真實的情況,而是庇護自己的孩子,顛倒著黑白。
在他們眼裡,這個校園就是比較自己社會實力的地方。
有錢就依舊可以霸道橫行,無論是非,他們才是真正的施暴者。
可女主只是一個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單純女孩,她堅持自我,不願服輸。
所以當她爸為她下跪求情時,她反問她爸,
「沒有錢可以,但能不能挺起胸膛呢?難道連最後一絲自尊心也要拋下嗎?你願意這麼活著嗎?像蟲子一樣。」
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也正是因為女主的不屈,才最後導致了悲劇。
當小人物被欺凌只能委曲求全時,
我們到底又該拿什麼來捍衛自身?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強大,
能保護自己,更為了保護身邊重要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