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房租和人工成本讓許多飯館、餐廳盈利變得十分困難,西安西舉院巷一家刀削麵館老闆投資1.7萬元,「僱」了兩個戴著墨鏡的「硬漢」機器人當削麵「師傅」,不到半年掙回成本。
機器人削麵受歡迎
昨天中午,三秦都市報記者來到西舉院巷一家刀削麵館門前,過往行人都好奇地停下來看兩位「削麵師傅」秀絕活,一些人還拿起手機為其拍照。走近發現,兩名削麵師傅原來是機器人,它倆站在一口大鍋左右兩邊,左邊戴著墨鏡的師傅剃個光頭,右邊戴著白顏色廚師帽和墨鏡的師傅表情嚴肅,倆「人」的「硬漢」造型看上去又酷又炫。
「老闆,來4碗面。」三男一女四位顧客向店老闆打招呼。「好,快坐,馬上就好。」說著,麵館老闆劉秦川舉著一團和好的面走出來,放到右邊削麵師傅的左「手」裡,壓了一下其「腰」裡的開關,削麵師傅便噌噌噌削了起來。不到一分鐘,面削好了。
接著,他抓了一把青菜扔進鍋裡,又往鍋裡先後加了兩瓢水,便拿起罩濾將麵條盛到4隻大碗裡澆汁子放調料。前後不到5分鐘時間,4位客人便吃上了香噴噴的刀削麵。「感覺味道咋樣?」一位男顧客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味道主要在調料,就是麵條比人工削的均勻。我們單位就在附近,幾乎天天中午都在這家麵館吃。」
不到半年掙回成本
33歲的麵館老闆劉秦川說,父母此前在這個店裡賣糧油,生意不好,他去年把糧油店關了,開了個刀削麵館。當時僱了個削麵師傅,每月的工資5000元,還管吃住。有時候客人多催得急,師傅情緒不好了還鬧彆扭,有一次和顧客發生了口角,他把削麵師傅批評了幾句,人家撂挑子不幹了,好說歹說又把他叫了回來。
有一次,劉秦川看到一家麵館用機器人削麵,回來後,花了4000多元從外省買回來左邊的「光頭」機器人,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僱來的削麵師傅一「生氣」,辭職不幹了,他又花了1.3萬元買了一臺西安一家工廠生產的機器人。「這個『硬漢』手腳麻利得很,一分鐘能削7碗面。」劉秦川說。
「一個小麵館投資這麼大,多長時間才能把買機器人的本錢掙回來呀?」對顧客的詢問,劉秦川笑嘻嘻地說,「不到半年時間,買機器人的1.7萬多元全部掙回來了。與僱用人力相比,兩個機器人不僅節省下了5000元的工資,又不用管吃住,還不惹我生氣,一個月只要給抹上點潤滑油就行了,可以說是一次性投資,『終生』受益。」
記者來到文藝路北口勞務市場上看到,應聘廚師的人達30多人,他們都說活不好找。家在藍田的面點工史師傅說,「目前市場上的擀麵、削麵工工資是3000到5000元。」記者拿出拍攝的機器人削麵照片讓他看時,史師傅哭笑不得地說,「飯碗都被搶了,麵館都這麼幹,做面工還能有『活路』嗎?」
文/圖本報記者趙麗莉
實習生謝美菁
編輯: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