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課經濟學》5、價值體系的運作

2021-02-08 曉書童頻道

點擊上方曉書童頻道,訂閱、置頂我!此刻開始我幫您讀書!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 ◆


曉書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這樣慷慨的您!

您的打賞對我極其重要!


解讀《一課經濟學》5、價值體系的運作


打倒企業家,世界更美好


現在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崇尚「生產至上,而非利潤至上」的信條,很多人覺得社會的核心就是生產。科學家、效率專家、工程師、技師已經解決了生產的問題,可是世界卻被一幫唯利是圖的企業家所主導。


只要有利可圖,這些企業家就會讓工程師把任何東西製造出來;一旦賺不到錢,唯利是圖的企業家就會停止生產,他才不管眾人的要求有沒有得到滿足,也不管世界對更這些產品的需要有多迫切。就比如說我就很喜歡聽張信哲的磁帶啊,但是這些可惡的商人,就因為磁帶賺不到錢就都不生產了,我現在買都買不到。


換言之他們就覺得,打倒企業家,世界就會更美好。


這個觀點的謬誤其核心錯誤,就是在於只觀察到一個行業或者僅僅幾個行業。而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與其他行業緊密聯繫的。各行各業所作的決定,都在互相影響。


那麼這樣的說法對嗎?


孤島經濟模型


為了把這個事情說清楚,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魯冰遜漂流記大家都聽過,話說魯冰遜漂流到了一個孤島上,一開始他啥都沒有。是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饑寒交迫。他現在需要飲用水、食物、避雨的地方、防禦野獸的武器還有火等等的。


但是他不可能一下子滿足所有的需求,畢竟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是有限的。他就只能先解決自己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說他現在饑渴難耐,就必須先找到乾淨的飲用水。等到解決了喝水的問題緊接著去找吃的、再去生火,在喝飽了之後,改善水源的問題就沒有那麼迫切,所以就變成了放在後面的事情。


不管他現在做什麼,總之是做這個就做不了那個,他只能把不那麼急迫的事情挪到以後再說。而這個孤島就是一個簡化的社會模型。


那如果這個時候,漂流到孤島上的不是魯濱遜一個人,而是一家四口人呢?雖然吃飯的人多了,但是大家可以協作,很多事情就好辦了。比方說父親去打獵,母親找水,大兒子抓魚,小兒子生火。這個時候小兒子就抱怨說哥哥為什麼不幫我,如果他幫我火早就升好了。面對小孩子的抱怨,作為家長的你,肯定不會把它當一回事。因為現在每個人的事情都是急迫的,一家人不可能為其中一件事而犧牲別的事情。


這類簡單的分析被有的人譏諷為「魯濱遜經濟學」。可惜的是,譏諷他的人,才是最需要了解這種經濟學的,因為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簡單故事背後蘊含的基本原則。


現在我們回到現實中,大家的需求都是形形色色的,比如我需要張信哲的磁帶,你可能需要耐克的球鞋,他可能iphone手機。每個人的需求都完全不一樣。加在一起有成千上萬甚至幾百萬種需求。面對現實生活這個放大了的孤島的時候,沒有像在孤島上那種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餓的時候要吃飯這樣直接的需求信號的時候。我們怎麼來平衡這麼多的需求呢?究竟該優先滿足誰?是先滿足我要的磁帶?還是先滿足你要的球鞋?該把勞動力、資本都投放在哪裡呢?


解決之道正是我們要說的價格體系,也就是通過生產成本、價格、利潤三者間不斷變動的交互關係來調節的。


價格體系


當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有復古情節,都要張信哲的磁帶的時候,那麼磁帶的價格就會上升。價格上升,商家看到磁帶有利可圖就會湧入磁帶生產行業,生產規模擴大,生產出大量的磁帶來滿足需求。


那麼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呢,如果供給太多,彼此競爭,導致價格、利潤慢慢下降,逐漸把磁帶的價格平抑下來。就有許多的生產者被迫出局,磁帶的供應也會減少。轉過來又看,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變大,價格上漲。同樣的生產商又會去大量生產智慧型手機。


正是通過價格體系,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商品,和相對供應量才能得到有效的調節。也只有通過自由競爭的市場調節機制,才能做得到把品種如此繁多的商品,和人們龐大的需求匹配起來。這種調節機制是完全不可能,由哪個個人或者組織來掌控的。


當政府不了解市場的這隻看不見的手,對市場放不下心的時候,就試圖去改變或者矯正市場體系,那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呢?我們回頭看看前蘇聯和我們自己實行命令型計劃經濟的時候,大家就清楚了。


在生產的過程中,有的生產要素是恆定的,比如說階段時間內勞動力的數量的,土地資源。所以我們生產了磁帶就可能沒有資源生產球鞋,生產了球鞋就可能沒有資源生產智慧型手機。所以每一樣東西的生產,都是以犧牲和放棄生產其他東西作為代價的。


當我抱怨說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張信哲的磁帶,但是唯利是圖的商家卻不生產了,我的抱怨其實是不成立的。因為只有通過價格體系的調節機制,整個社會的生產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


在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產品的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我們通常都覺得,價格就是商品標籤上的數字嘛,是由產品的生產者決定的。一瓶可樂三塊錢,那是可口可樂公司定的啊。一部蘋果手機8000塊,那是蘋果公司決定的。


我們剛才說完了價格體系是如何運作的之後,我們應該能知道。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反過來價格又影響著供給和需求。所以我們要明白產品的價格不是由成本加上一個所謂合理的利潤得出來的。


決定火車票價格的不是原來的鐵道部,決定房價的也不是房地產開發商。決定它們的價格的,是你和我,我們每個人的需求。後面我們還要解讀的薛兆豐教授的《經濟學通識》會詳細的說到這個問題。


利潤


說完了價格體系,緊接著我們該說說利潤了。一提到商人賺錢,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不滿,覺得商人們都是唯利是圖的人,仿佛他們是站在了道德的對立面一樣。不過這樣的情況在近幾年其實轉變了很多,成功的商人已經成為了我們全社會所追捧和崇拜的對象了。


我們總是以為一家企業的利潤能夠很高,但是,這隻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罷了的。看看統計數據,美國從1929年到1977年這將近50年時間裡,全美國註冊企業的淨利潤佔國民收入的比例居然只有5%~6%。為了這6%的利潤企業要又要承擔多大的風險呢?如果說今年有10家企業註冊成立,那麼到第二年就只剩7家了。能活過4年店慶的只有4家,公司承擔如此大的風險,卻只能拿到這麼點的利潤,真的是不多啊。


而就是為了這些利潤,商人才會添置更多的設備,僱傭更多的員工,並且不斷的革新技術。就算短期之內,某行業當中裡有暴利可圖,也會馬上湧入一大批競爭者,利潤很快便回落到平均水平。


在自由的經濟體中獲得利潤的前景就決定了商人們組織生產什麼、不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利潤的一大功能就是引導資金、人力、技術的流向,使它們的配置更加的合理。並且利潤還會給每一家參與競爭的企業施加壓力,只有加強管理、改善技術,才能提高利潤,否則他們可能連自己的底褲都賠出去。


有很多人們和政府站在一起指責企業的所謂「暴利」,因為在他們看來,利潤提高了產品的價格。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就如我們剛才所說的價格不是由生產成本決定。利潤也不是靠提高價格實現的,而是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因為行業中有很多競爭者,開價高的統統會出局,企業只有挖掘自身的潛力,而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消費者。就連在沒有競爭對手的壟斷時期依然是如此,我給大家延伸一下。在140年前的美國,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一舉壟斷了美國95%的煤油市場。那還了得,豈不是擁有了定價權?可以玩命的謀求暴利了吧?但是標準石油公司在1880年之後的10年間,將煤油價格一再的降價,從一開始的每加侖1美金一直降到了每加侖10美分。


所以生產哪種商品最划算以及採用哪種生產方式最適宜,這些問題都只有通過價值體系才能得到效率最佳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一課經濟學》:解析經濟學兩大思維模型——理解社會,看清時代
    本文基於羅輯思維推薦的《一課經濟學》之精華,總結歸納經濟學的基本思維方式與模型,解析幾個典型的經濟學謬誤和思維誤區,讓您了解經濟學的學科本質,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經濟學(經世濟民),就是研究規劃人類活動的規律,包括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以幫助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經濟學對社會對國家來說,都是管理者必須掌握的基礎學科;而經濟學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幫助認知世界運行規律、理解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甚至自我分析決策的重要思維工具。
  • 馬駿丨我的經濟學學習歷程
    包括我和馬駿在內,一課經濟學講師們都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和頭銜。兩年多來還能堅持下來,主要還是背靠奧派過硬的邏輯,以及各位老師將這些邏輯通俗化的講解。一課經濟學,這個名號是李松起的,當時的願景就是將學習奧派的難度和門檻再進一步拉低,不需要心智那麼強的強者就能快速入門、學懂、學會,為經濟學的普及盡點綿薄之力。
  • 解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解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hi,一個多星期不見,我回來了。今天開始我們要聊的話題是經濟學。回想2016年,我第一次用聲音與同學們見面的時候,講的是黑茲·利特的《一課經濟學》,緊接著是薛兆豐的《經濟學通識》,後來還有《小島經濟學》和《魔鬼經濟學》。4年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像一切都已經變了,如今再次選擇解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又好像一切都還未變,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對我來說挺奇妙的。
  • 經濟學的價值
    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社會科學學科,經濟學常常不被外界所認可,有時候,不同的經濟學流派之間的鄙視鏈甚至大於外界,這更讓別人有理由鄙視。作為社會科學主要學科存在的價值,經濟學不在於告訴大家未來的經濟前景如何,會增長或下降幾個點;也不是告訴特定或不特定的對象,幹什麼可以賺大錢。
  • 在「價值體系」的基礎上解讀「三個倡導」
    由教育部長江學者沈壯海教授主編的《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釋講》一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了全面闡釋,並在此基礎上對「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重點解讀。全書從理論之基、探求之路、文化之源、價值之核、時代之境、踐行之思等六個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了全面闡述。
  • 湛廬閱讀一書一課:上科大胡霽教授解讀《笛卡爾的錯誤》
    本文來自「湛廬閱讀一書一課」,由上海科技大學生命與技術學院教授胡霽為你解讀書籍《笛卡爾的錯誤》,主題為: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探索人類意識的秘密。
  • 專業解讀丨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從經濟學的視角回應對環境的關切
    今天,小編為你詳細解讀中文名: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代碼:020104T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修學年限:四年學科門類:經濟學專業類別:經濟學類專業層次:本科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原理研究自然資源環境的發展與保護的經濟學分支學科,是經濟學研究向自然科學世襲領地的擴展和進入
  • 解讀《小島經濟學》1、一則小故事,讓9到90歲的人懂得經濟學
    放棄繼續解讀《魔鬼經濟學》!說實話,魔鬼都是不斷的用標題黨堆砌各種事例!我真的沒有能力自主為他添加這麼多的乾貨內容。 ค(TㅅT) 拱拱手,那就算了吧。您現在看到的這本《小島經濟學》一定會喜歡上他。非常的有料,並且有趣!
  • 《一課經濟學》—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4636,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後臺回復【一課經濟學】獲取高清思維導圖。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一課經濟學》。
  • 《一課經濟學》中英文版連載(二)
    編者按:讓我們繼續來學習黑茲利特的《一課經濟學》。今天讓我們學習第一課。
  • 《一課經濟學》中英文版連載(十六)
    1中文版第15章 價格體系如何運作?
  • 長銷70年、再版41次,這本永不過時的經濟學經典,為什麼值得你讀?
    但經濟學和數學之類的硬科學不同,在數學中,每一道題都會有確定的答案,就像1+1=2一樣沒有爭議。但是對經濟現象來說,一千個經濟學家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看法,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課經濟學》這本書就以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為例,探討一些常見的經濟學誤區。
  • 健康險精算師必讀:藥物經濟學評價在醫保報銷決策中的應用解讀
    本周MEWS將為大家解讀陳柳婷、陳永法的文獻《藥物經濟學評價在醫保報銷決策中的應用》,文章概述了在韓國、泰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政府主導的藥物經濟學相關政策,其優勢以及當前遇到的瓶頸。從2006年起,韓國建立了新的報銷制度,引入藥品報銷目錄系統,強制藥企提供經濟學依據,只有同時被證明具有經濟和臨床價值的藥品才可以被列入報銷目錄。在這個政策影響下,韓國藥品的費用支出增長率從2001年的14.6%下降到2009年的11.5%,再到2013年的10.8%。但是,強制性的藥品目錄對小型藥企的技術和財務是巨大的挑戰,監管機構缺少藥物經濟學人才和當地化評價數據成為該政策不可忽略的缺點。
  • 解讀《小島經濟學》前言
    關於本書《小島經濟學》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史和運行體系,提出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幾個重要觀點,並對美國所奉行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進行了批判。 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14萬字,我會用大約21分鐘的時間來為你解讀這本書的精髓:通過一個寓言故事來講述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幾個重要觀點,分析什麼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
  • 構建新時代應用經濟學學科體系
    圍繞應用經濟學的學科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學科發展趨勢等話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價值應用經濟學屬於經濟學一級學科,包含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等二級學科。提升學科發展水平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認為,中國經濟學本土話語體系的缺失,是應用經濟學學科建設出現諸多問題的原因。中國本土學者在中國經濟問題研究方面還不具備國際發言權,鮮有學者能在國際頂級刊物發表有關中國經濟問題的文章。
  • 真實經濟學的價值、事實與邏輯
    該經濟學的初級版往往用文字和圖表表達,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從經濟人的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物品和服務的稀缺性開始講起,然後是消費者消費理論、供給者供給理論,接著是局部均衡和一般競爭均衡理論、壟斷理論、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最終則是宏觀經濟學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 重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價值與地位
    與學界流行見解的否定性評價構成鮮明對照的是:筆者認為這是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極具價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構建有重大貢獻的優秀著作。  關鍵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價值/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奠基之作   在以往蘇聯及我國學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中,《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為《手稿》)通常被視為青年馬克思在其創立新哲學的歷程中寫下的一部
  • 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
    西方學術傳統大多以體系立言。考察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體系,其目標:「富國裕民」;其基本出發點: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其主題:考察影響國民財富增長和一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國富論》共5篇32章,第一、二兩篇是政治經濟學篇,揭示了由一系列經濟概念和範疇組成的經濟學邏輯體系:交換——分工——貨幣——商品(交換價值)——價值構成及其分配(工資、利潤、地租)——資本。
  • 我們的經濟學
    我們的經濟學基本還是套用西方的指標體系,主要可以分為:1、事後經濟學就是屬於事後解讀,似乎有些道理也貌似在暗示自己事前已經考慮到,可惜是事後諸葛亮;2、黑板經濟學只能寫在黑板上用來填鴨式教育學生,脫離了實際和時代發展,一套一套的,幾十年來教材都是脫節的;3、權貴經濟學為了給利益集團代言或者為了迎合(或揣摩)某些領導而進行的所謂經濟研究和解讀
  • 法律經濟學:深化對公平價值的理解
    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法律經濟學,一方面,肯定並堅持法律的公平價值;另一方面,將被法律和法學研究忽視的效率價值重新帶入研究者視野。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法律經濟學究竟給法學和經濟學帶來了怎樣的變化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