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價值

2020-12-13 傅強觀

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社會科學學科,經濟學常常不被外界所認可,有時候,不同的經濟學流派之間的鄙視鏈甚至大於外界,這更讓別人有理由鄙視。作為社會科學主要學科存在的價值,經濟學不在於告訴大家未來的經濟前景如何,會增長或下降幾個點;也不是告訴特定或不特定的對象,幹什麼可以賺大錢。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完全不能這麼做,只是希望靠學術養家餬口的同行們不要為了些許利益而忽略自己專業的真正價值,將自己等同於能掐會算、逞口舌之利的江湖騙子。

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向的判斷,只能基於外部環境處於穩定狀態的條件,才有可能推演出相對精確的預測數據來,因為我們往往默認數據服從正態分布,這個預測的數據往往需要設置一個範圍並確定置信區間。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的中長期精準預測不符合經濟學的自身邏輯體系,外部的變動性也不是經濟學科可以決定的,靠一點模糊的技巧也許可以應付一時,但長此以往會敗壞學科的基礎。

穩賺不賠的行當本來就很少,往往進入門檻極高且代價極大,這應該不是經濟學應該關注的範疇。探究經濟發展內在邏輯和運行機制,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降低經濟活動的風險才是經濟學應該主要著力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法律經濟學:深化對公平價值的理解
    只有實現這些轉變,才能讓中國法律經濟學健康發展,防止其落入被主流經濟學和法學「邊緣化」的境地。 關鍵詞:經濟學;法律;公平價值;分析;研究 作者簡介:   如何平衡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係,是各領域長期關注的話題。
  • 真實經濟學的價值、事實與邏輯
    該經濟學的初級版往往用文字和圖表表達,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從經濟人的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物品和服務的稀缺性開始講起,然後是消費者消費理論、供給者供給理論,接著是局部均衡和一般競爭均衡理論、壟斷理論、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最終則是宏觀經濟學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真實經濟學的價值、事實與邏輯
    高級版的經濟學與初級版的經濟學相比,其邏輯基本一致,數學表達更多一些,邏輯上的表述更精緻,但靠文字和圖表更能表達的價值和事實部分,卻被大大簡化了。但我們看到還有一種經濟學,它是一種真實的經濟學,它基本上都是用淺顯的文字表達的經濟學。它好像是專門為普羅大眾準備的,而不是為熟知數學的高級經濟學學生和經濟學家準備的。
  • 經濟學原理:你放棄的最大價值才是產品成本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產品成本是以人力資源的投入情況來衡量,但是經濟學告訴我們,產品的成本是產品經理放棄的眾多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2019年花了些時間學習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講義》,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經濟學從另一個視角來剖析產品需求供給、競爭對手、商業模式等各個方面,非常有趣。
  • 重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價值與地位
    北京 100871  原發信息:《湖南社會科學》(長沙)2020年第20201期 第8-15頁  內容提要: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往往被前蘇聯及我國學者歸入「不成熟」或「不科學」著作的行列,深刻了解其遭受質疑的原因,深入探討其研究的方法論
  • 從經濟學發展史看學習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學是一門熱門的學科。很多大學生喜歡選修經濟學的課程,可能至少從字面上感覺到學了經濟學就會很擅長賺錢,畢業了也很容易找工作。秉承著未雨綢繆的一貫作風,我大學時也選讀了很多經濟學的內容,不過不是去旁聽,而是直接閱讀經濟學的著作。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金融學,很多學科都有涉獵。然而並沒有學到賺錢的必殺技,甚至一點會賺錢的感覺都沒有。
  • 優化資源配置,創造價值,經濟學類本科專業知識和典型大學介紹
    經濟學研究資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創造社會資源,對社會運轉具有很大的價值,現實生活中經濟沒有金融風光,也沒有貿易容易賺錢,但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金融和貿易就不會走遠,所以經濟很重要,本文介紹經濟類大學本科專業,供大家參考。
  • 解讀《一課經濟學》5、價值體系的運作
    解讀《一課經濟學》5、價值體系的運作打倒企業家,世界更美好現在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崇尚「生產至上,而非利潤至上」的信條,很多人覺得社會的核心就是生產。科學家、效率專家、工程師、技師已經解決了生產的問題,可是世界卻被一幫唯利是圖的企業家所主導。
  • 經管筆記 | 經濟學300年(一): 古典經濟學時代!
    產權經濟學、公共選擇學派(市場制度與自由選擇原理運用於政治領域)。供給學派打出薩伊「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這一自由主義旗號。大多經濟研究者變成實用主義者。計量經濟學發展。投入-產出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價值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勞動是衡量交換價值的尺度。三種收入構成價值:利潤、地租、工資。自由經濟的人性基礎:經濟人假設。自由經濟使得自由達到最優配置,從而財富增加。參與經濟生活的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收益,並且每個人對自己的經濟活動能做出比其他人更正確的決策。
  • 經濟學人書架|從新制度經濟學到奧地利學派經濟學
    工作了兩年以後,在1996年,考上了浙江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這樣開始學習經濟學。在我讀經濟學研究生的那個時期,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國內比較流行的是新制度經濟學,比如說科斯、威廉姆森和德姆塞茨這些人的思想。所以,我在碩士階段就看了一些新制度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對我幫助比較大的,有科斯等人撰寫的《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一書。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以行為經濟學重構法經濟學
    作為法學和經濟學科際整合的交叉學科,法經濟學應包含所整合學科的基本理念。由於法經濟學最初由經濟學界創立,所秉承的是效率理念,這與法學公平正義的理念是相衝突的。為此,法經濟學要真正實現其學科目的,就必須涵蓋公平正義理念,而行為經濟學的發展為其提供了突破口――法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來考察、研究法律規則和制度的形成、結構、效果及對經濟影響的學科,它是法學和經濟學科際整合的邊緣學科。根據學科整合的一般規律和要求,它應包含所整合學科的最基本理念。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最基本理念應是各自秉持的價值理念。
  • 經濟學論文寫作之如何提出好的經濟學問題
    ,可以說經濟學論文的價值就體現在其對已有知識的邊際貢經濟學研究先要發現生活中感興趣的經濟學現象。然後基於現象,學者提出一個研究問題。經濟學研究中,要提出一個好的研究問題並不容易。對我們而言,接下來的挑戰就是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批判性思考,針對共同的研究對象,提出不同與現有文獻的有價值
  • 米塞斯的經濟學方法論
    這是主觀價值論的另一種表述。米塞斯稱之為「極據」,是科學不可探知的領域,人類對此無能為力。 由於個性因人而異,沒有恆定的常量,因此不可測量,也就不可計算、加總或實驗。米塞斯指出,這就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最大的不同之處。自然科學有常量,可以進行可控的實驗,得出確定的結果。但實驗不是社會科學的方法,統計數字也只具有歷史意義,只能告訴人們過去發生了什麼,而無法預知未來。
  • 經濟學革命|楊虎濤:經濟學多元主義:歷史、主旨和中國意義
    當前西方經濟學界積極推進的經濟學多元主義運動有著深刻的方法論基礎,它並不只是一種群體訴求,也是一種經濟學學科本身發展趨勢的體現,真正而有價值的經濟學多元主義應當是一種以學科寬容和學科自由為宗旨的,強調學科平等競爭和自由對話的主張,理解並實踐這種多元主義,對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講吧經濟學第一課】經濟學與《國富論》
    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會遇到經濟學問題,就像我們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哲學問題一樣,然而只有學習經濟學的人才能看到這些經濟學問題,並往更有利的方向去引導生活。這些都是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學問題,引導人們做最優化行為決策的經濟學問題。從私產出現了之後,經濟學問題就開始有了,因為人們有了「私心」,也即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意願。
  • 「窮人的經濟學家」—— 經濟學的良知
    森承認, 泰戈爾詩歌中對人性和良知的讚頌對他影響至深, 而他又把這種影響活化到了經濟學的研究之中, 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洛所說, 森的研究體現出「 經濟學中的良知」。他學術研究中最獨特之處和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將經濟學與道德規範重新結合在一起, 將經濟學重新引回了注重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道路, 在此基礎上重新塑造了福利經濟和發展經濟學的面貌。
  • 張元釗:行為經濟學,傳統經濟學的補充
    作為行為經濟學的分支,行為金融學主要研究投資者行為,並認為在金融投資中,人們並非總是堅持理性預期,因而證券的市場價格不僅由證券內在價值決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的心理活動對證券價格的變動有重要影響。
  • 每個人都需要讀點經濟學——經濟學入門書籍
    經濟學並不是一門教你賺錢的學科,但是它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加理性的人。扔掉複雜的數據模型也能玩轉經濟學,以下書籍都非常適合經濟學小白,通俗易懂,且貼近生活,很多實例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做理論參考,也可以是增進對世界理解的一種途徑。
  • 經濟學常識:大學與經濟學
    在同一時期對經濟學有重要貢獻的人,從來不超過十個。有原創力的人,在經濟學方面如此少,在其他知識領域也同樣少。而且,有原創力的經濟學家,有許多並不屬於教師群體。但大學和學院需要經濟學教師數以千計。學術界的傳統是要求每位教師都發表原創性貢獻以證明自己的學術價值,而非僅編一些教科書和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