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旗河」調水工程如能實現,將改善華北和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
秦嶺淮河以北的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溼潤地區,但是該地區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我國雖然建設了南水北調工程,但是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現象依舊較為嚴重。我國的西北地區主要是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屬於半乾旱和乾旱地區,是我國水資源總量最少的地區。
-
解決我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否引黃河水向西灌溉沙漠?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區,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國家。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所以我國的年降水量由東南往西北遞減,我國的西北地區基本上屬於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特別是深居內陸的新疆地區,年降水量更是稀少,地表荒蕪,以溫帶荒漠自然帶為主。
-
大量調水到羅布泊方向,打造萬億產業集群和西北地區城市集群
如何解決水源問題,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也是本書最核心的內容,詳細調水線路及調水方案在《問水大西北》(第二版)的第三章:青藏高原調水(佔本書內容的一半以上)。在此,先做一些簡單的介紹。藏東南地區,主要江河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
-
南水北調工程緩解了華北水資源緊張,其中京津冀豫四省市得益最大
在空間上,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總量差異巨大,其中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而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少一些,我國的西北地區,由於深居內陸,水資源總量最少。但是,我國的西北地區並不是缺水最嚴重的地區,因為當地人口數量較少,水資源需求量較小。反而是屬於我國北方地區的華北地區,由於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為此,我國從1952年開始,就設想規劃「南水北調」工程,先後設計了50多個方案,最終確定了東中西三路從長江流域調水的方案。
-
「中國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發爭議,這到底是怎樣一個問題?
但是,中國 80%的水資源都分布在南方,因而北方的人均水平其實還要更低。4 個總體上屬於「北方」的省,甘肅、 陝西、遼寧和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介於 500~1000 立方米之間,屬於「短缺」。 而天津、寧夏、北京、山東、上海、 河北、河南和山西這 8 個省份則更是低於 500 立方米,屬於「嚴重短缺」。 其中,京津冀地區的水平其實只有「嚴重短缺」標準的一半,「比沙烏地阿拉伯也好不了多少」,報告中寫道。
-
為啥不從貝加爾湖調水來用?科學角度來講現實嗎?
從貝加爾湖調水,往哪裡調,若是往烏拉爾山一帶調,則這事不用我們操心,俄羅斯自己會考慮這個問題。若往國內某處調,算是怎麼一回事,這人家的湖水,你說調就調,還真不把自己當外人看。再說了,我們缺水也沒缺到這種程度吧。
-
問答 |在那些氣候乾旱的地區,該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沙烏地阿拉伯沙漠中的小麥田 如果我們在這些地區發展我們該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目前來看主要的方法有三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利用地下水,這些地區地表水雖然十分匱乏,但是地下的巖層中,特別是深層地下水的儲量還比較豐富,比如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在沙漠中發展農業,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
把黃河和長江入海的淡水引入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有可能嗎?
一個地區水資源是否短缺,不能僅僅看水資源的總量,還要看水資源的需求量情況。黃河和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是我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特別是黃河中下遊的華北地區,人口眾多,城市數量多,社會經濟發達,需水量大,黃河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水資源來源,長江中下遊地區也是如此。
-
讓北方人喝到長江水,這個「國之重器」你了解嗎?丨衛星知識局
中國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時空分布也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數據來源:水利部黃淮海流域總人口約4.4億,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總量的7.2%,長江平均水資源總量,遠高於黃河、海河、淮河。
-
我國西北地區乾旱缺水,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沙漠變得溼潤?
我國東部地區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冬季盛行來自陸地的西北季風,形成了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由於季風的不確定性,每年夏季風帶來的降水量並不確定,很顯然,到目前為止,今年夏季給我國帶來的水汽明顯多於往年平均值,給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帶來十分嚴重的洪澇災害。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水資源短缺是黃河流域最突出的矛盾,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
-
習近平談南水北調工程: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習近平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在水資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豐。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文字記者:張曉松、朱基釵 攝影:鞠鵬、謝環馳、燕雁)
-
水是生命之源,紅旗河調水源頭為何選擇在西藏,這一工程能否實現
西藏海拔很高,喜馬拉雅山脈有世界屋脊之稱,從印度洋上進入的潮溼空氣爬升到高海拔的山頂遇冷形成雪山、冰川,因此西藏水資源豐富。西藏的水資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淡水,從高山上融化下來的冰雪水,在山下形成眾多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流量巨大,拐彎後流向印度和孟加拉,每年注入孟加拉灣的河水至少也有1700億立方米。
-
水資源短缺,威脅世界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世界淡水資源短缺等因素,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源短缺問題,約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灌溉農業佔全球總取水量的70%以上,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不僅農業離不開水,生計和文明的延續更是如此。」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這份報告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確保2030年消除飢餓,必須大力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糧農組織農業食品經濟司副司長馬克桑切斯說。
-
南水北調,不只調來好水
、黃河水和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每年增加淨供水量13.53億立方米,供水範圍覆蓋61縣(市、區)。除了讓北方居民喝上好水,越來越多「乾渴」的河流也「喝」上了南水。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6年來,有效增加了華北地區可利用的水資源,通過置換超採地下水、實施生態補水、限採地下水等措施,河湖、溼地面積顯著擴大,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
對中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持續發展的認識和建議
記者: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21世紀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水資源分布不均勻性與人類社會需水不均衡性的客觀存在使得調水成為必然,採用跨流域調水的方法,重新分配水資源,緩和以至解決缺水地區的迫切需要,請您談談我國關於遠距離跨流域調水的問題,以及急需規劃和建設的相關問題。
-
南水北調、北美洲的氣候、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分析我國、美國的圖示地區,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的氣候原因;(2)分析我國、美國的跨流域調水,單位調水量的耗能大小。(3)為緩解我國黃淮海地區的水資源緊張,還應該採取哪些節水措施?答案:(1)①我國:南方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北方為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較少。②美國:北部為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2)①我國:地勢南高北低,順著地勢調水,耗能小。②美國:地勢南高北低,逆著地勢調水,耗能大。
-
到了冬天,黃河流域降水稀少,黃河的水來自哪裡呢?
中遊河段主要穿過黃土高原區,流經山西、陝西兩省,不要說冬季,即使是夏季這裡的降水也不是很多,這裡的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無奈陝西的關中平原有上億人口,水資源還是相當緊張呢,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從漢江調水,想供給黃河水也是難上加難。
-
人民日報:習近平: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習近平指出,目前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頂層規劃到實際推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還要繼續抓下去。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係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