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黃河流域降水稀少,黃河的水來自哪裡呢?

2020-12-20 地理縱橫

一條河流補給來源可以是大氣降水、冰川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等多種補給方式, 黃河流域是溫帶季風區的河流,一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約佔70%左右,冬季降水少,冰川積雪也不會融水,地下水對黃河補給來說,補給量也沒有那麼大,兩岸大湖泊也沒有,為什麼黃河水依然是川流不息,冬季黃河水從哪裡來呢?我們首先看看這條河流的水文特徵。

黃河小浪底水庫以下,下遊河段河床高於兩岸,成為有名的地上河,成了海河與淮河的分水嶺,沒有多少河流匯入,即使有大氣降水,也很難匯入黃河河道內,下遊地區只能等中上遊地區供水了。

中遊河段主要穿過黃土高原區,流經山西、陝西兩省,不要說冬季,即使是夏季這裡的降水也不是很多,這裡的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無奈陝西的關中平原有上億人口,水資源還是相當緊張呢,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從漢江調水,想供給黃河水也是難上加難。

黃河上遊地區主要是蘭州以上河段,流經青海、青藏高原地區,這裡是我國綠色生態區,冰川積雪多,人口密度小,是黃河最好的產水區,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中華水塔」,這是黃河的水源地,夏季產水多一些,冬季產水雖然少一些,但總會比中下遊產水要多,為此這裡是黃河的冬季水源。

儘管黃河上遊成為黃河水源地,靠自然供水還是解決不了中下遊黃河的用水問題,兩岸稍稍用些水,黃河下遊就會斷流,上世紀九十年代,1972~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幹斷流,1996年黃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先後斷流7次,歷時達136天,1997年,竟然斷流達226天。可是自2000年後黃河再也沒有斷流過,冬季是黃河乾枯季,這麼多水從哪裡來的?來自於水庫,我們可以利用人工造的水庫,把雨季的洪水儲存起來,冬季釋放出來,這才是冬季黃河水的主要來源。

上圖,黃河上遊有一批水庫群,上下相連,一座接連一座,其中龍羊峽是一座特大型水庫,它相當於長江中的「三峽水庫」,是黃河中的定海神針,是黃河的扛把子,這座水庫蓄水量247億,可是此處多年平均徑流量才220億,可以把一年的水全部「吃下」,一滴水不下洩,無論上遊地區多麼大的洪水,到了龍洋峽水庫一下子就把它降服、吞下。

黃河中下遊近2億人口,頭頂上有這麼大一座水庫,也能給我們冬季釋放救命水,一個冬季,一個春季黃河兩岸就指望著它呢。

龍羊峽下面還有很多水庫,李家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大峽、黑山峽等,這些小兄弟們關鍵時候也會蓄水,基本上把夏季洪水全部吃下,還有可能不足,這些水庫聯動調控能力非常驚人。如果南水北調西線調水成功,將為黃河增加70億左右徑流量,緩解一下冬春季用水緊張的問題。

黃河中遊也有一些大家熟知的水庫,如萬家寨、小浪底、伊河上的陸家壩、洛河上的故縣水庫等,這些水庫是黃河下遊的「救命」水庫,保證黃河下遊不斷流,也儲存著一些農耕生產、城市消費用水。

現在我們摸摸家底,這些水庫目前儲存著多少水,還有多少水資源可以利用?數據特別「新鮮」,來自於 12月8日國家水利網站

龍羊峽:240億,黃河年平均徑流才576億,它儲存了有一半了,目前入庫量418立方米/秒,出庫量610,這意味著是負支出呢,水庫水位正在下降。

劉家峽:27.5億

萬家寨:1.7億

史家灘:4.32億

小浪底:65億

陸渾壩:4.65億 伊河

故縣:5.05億 洛河

伊河、洛河是經過洛陽的兩條河,洛陽是好地方啊,兩座水庫竟然還儲存著這麼多水,非常富有,是黃河兩岸最好的城市,近700萬人口,有近10億的儲備用水,非常了不起。

小浪底65億,這座水庫是下遊地區的定海神針,說什麼也不能讓黃河斷流,全指望它了,小浪底水庫區也產不了多少水,冬季只能依賴於上遊龍羊峽水庫供水。

冬季黃河用水上遊依賴於龍羊峽,下遊依賴於小浪底,水塔是龍羊峽,上下遊遙相呼應,冬季黃河就有水了,水從這裡來。

相關焦點

  • 劉家峽水庫加大下洩流量 黃河水入上遊抗旱保灌溉
    來源:經濟日報4月29日,記者從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針對黃河上遊抗旱灌溉用水大幅度增加的實際需求,黃委近期持續調增劉家峽水庫出庫流量,助力上遊引黃灌區抗旱保墒。4月份以來,黃河上遊普遍降水稀少,氣溫偏高,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尤其是內蒙古旱情較重,全區乾旱面積達到54.58萬平方千米,佔自治區總面積的55.4%,且大部分以重旱為主。據氣象部門預測,近期內蒙古大部分地區仍無有效降水過程,抗旱形勢較為嚴峻。
  • 為了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不能從雅魯藏布江調水到黃河?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雖然水資源的來源有多方面,包括大氣降水、冰川融化水、地下水、海水淡化等等,但是大氣降水還是人類水資源的重要來源,大氣降水後在地表形成的河流湖泊水是人類水資源的主要存在形式。
  • 講座︱馬瑞詩:用GIS研究黃河流域的生態變遷
    在講座之中,Mostern教授卻特意挑出一個重要的部分——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研究,介紹她在這一問題上的新方法和新認識。Mostern教授認為在當今中國歷史學界對黃河的研究已經較為深入,對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泥沙沉積等環境問題亦有著作頗豐,值得欣喜和肯定。
  • 黃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較往年同期增兩成
    新華社鄭州6月23日電(記者史林靜)黃河流域氣象服務協調委員會日前在鄭州召開工作會議稱,今年4月1日至6月20日,黃河流域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增多22%,黃河防汛的嚴峻形勢初露端倪,沿黃各地要克服麻痺思想,做好防大汛準備。
  • 為什麼黃河沿岸的河南省省會城市「鄭州」,會屬於淮河流域呢?
    一般來說位於長江幹流沿岸附近的城市都是屬於長江流域的範圍內,而位於黃河幹流沿岸的城市都是屬於黃河流域的範圍內,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位於黃河幹流南岸的河南省省會城市「鄭州市」就不屬於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黃河水利委員會與流域省(區)共話黃河大保護大治理 攜手推進黃河...
    本站訊 9月16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組織召開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座談會,總結回顧一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黃河流域省(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探索實踐及成效,交流經驗做法,凝聚思想共識,探討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方向與路徑。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之四川:加強文物保護展示,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2019年12月23日,在國家文物局和黃河流域九省區文物行政部門的指導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沿黃九省區40多家博物館攜手共講黃河故事,擔當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使命;2020年1月5日,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2020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在京錄製,「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48家文博機構館長首次集體亮相
  • 擁抱黃河 奏響聊城樂章——寫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
    7月21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聊城市人民政府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籤署;  9月3日,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法治協作聯席會議上,濟南、聊城等7市聯合建立五項機制;  8月29日,山東城市黨報黃河戰略高峰論壇啟動;9月16日,黃河流域九省區50多家黨報成立黃河流域地市報業聯盟,助推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文化高質量發展。
  • 四川省水利廳專題調研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作
    本站訊 為切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工作,四川省水利廳於近日赴黃河上遊的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若爾蓋縣、紅原縣等地開展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調研工作。   調研組一行深入松潘縣大姓鄉二道海溼地、黃龍鄉三道片溝防洪工程、安宏鄉至縣城河道治理工程、川主寺成蘭鐵路水土保持項目、巴西及邛溪鎮才部柯河小流域、阿西溼地、黑河生態治理工程、黃河幹流災害點、阿木鄉擬建水庫、白河擬建沙化治理及草場保護工程等多個生態治理和水利項目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了黃河上遊生態保護治理的系列措施和舉措,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 黃河防汛「龍頭水庫」持續洩洪保護黃河流域安全
    地處黃河上遊的劉家峽水庫位於甘肅省永清縣境內的黃河幹流上,距離甘肅省會蘭州市約100公裡,總庫容57億立方米,是黃河防汛的龍頭水庫,對其下遊蘭州市、白銀市等地防洪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甘肅省抗旱防汛指揮部介紹,今年受上遊地區連續降雨影響,黃河上遊來水持續偏多,劉家峽水庫水位持續上漲,超過海拔1727米的汛限水位。
  • 構建山東黃河流域國家公園體系 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黃河流經山東省9個設區市,9市區域內擁有各類國家級和省級公園等,如泰安市泰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汶河國家溼地公園、徂徠山汶河國家水利風景區;淄博市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姚家峪生態旅遊度假區等。為保護黃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依據《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應以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高低為依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自然公園 3 種類型的體系。一是在重要自然保護地設立國家公園。
  • ...治水護大河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黃河流域...
    &nbsp&nbsp&nbsp&nbsp新中國成立後,從零散小治到流域治理、從治溝治坡到綜合整治、從世行項目到固溝保塬……慶陽一直在努力固土保塬、守護大河清流,全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姚愛興:建議組建黃河水權交易中心 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
    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了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如何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同步推進經濟社會實現綠色轉型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難題和短板:一是流域生態保護任務艱巨。
  •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六宜」
    王琪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要從黃河各地區的實際出發,做到「六宜」。  一是宜水則水、宜山則山  黃河上遊,從河源到內蒙古河口鎮,河段長3472公裡,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特別是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 于濤方: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與城鎮化展望
    經黃土高原水流失區、五大沙漠沙地;沿河兩岸分布有東平湖和烏梁素海等湖泊、溼地,河口三角洲溼地生物多樣;自然景觀壯麗秀美,沙漠浩瀚,草原廣布,峽谷險峻。從高原到河口,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單元和不同的地貌特性。5、獨特的城鎮化過程人口流動性多元。下遊以濟南為中心的半島地區,中遊的鄭州,到上遊的鄂爾多斯等地區人口淨流入。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舉行
    原標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舉行昨日下午,作為2019國際智慧城市峰會的重要分論壇之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水利、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圍繞黃河安瀾示範、生態保護標杆、文化自信地標以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建言獻策。
  • 為什麼我國古代的人口中心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長江流域?
    中國有兩條母親河,分別是長江和黃河,他們所在的流域分別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兩條河流的中下遊地區,都是我國當前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但是我們如果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在唐代之前,我國主要的人口和經濟中心都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長江流域,所謂「逐鹿中原」指的也是北方地區,這是為什麼呢?
  • 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在黃河流域落地生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黃河流域水環境汙染、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問題交織,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切實轉變高耗水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為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 兩會聚焦丨圍繞水資源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同樣在關注黃河三角洲。今年,她帶來的關於支持山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指出了黃河三角洲現存的一些問題:黃河三角洲溼地退化,河口生態環境脆弱、引黃渠首沙化、地下水超採嚴重,水生態保護與修復任務艱巨。
  • 【我家就在黃河邊】陝西合陽縣: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溼地——洽川
    洽川風景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城東20公裡的黃河二級臺地上,總面積165平方公裡,素有「小江南」之稱,是我國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溼地、著名的自然風景名勝區。景區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歷史遺蹟和現代工程相輝映,內容豐富,品位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