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流補給來源可以是大氣降水、冰川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等多種補給方式, 黃河流域是溫帶季風區的河流,一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約佔70%左右,冬季降水少,冰川積雪也不會融水,地下水對黃河補給來說,補給量也沒有那麼大,兩岸大湖泊也沒有,為什麼黃河水依然是川流不息,冬季黃河水從哪裡來呢?我們首先看看這條河流的水文特徵。
黃河小浪底水庫以下,下遊河段河床高於兩岸,成為有名的地上河,成了海河與淮河的分水嶺,沒有多少河流匯入,即使有大氣降水,也很難匯入黃河河道內,下遊地區只能等中上遊地區供水了。
中遊河段主要穿過黃土高原區,流經山西、陝西兩省,不要說冬季,即使是夏季這裡的降水也不是很多,這裡的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無奈陝西的關中平原有上億人口,水資源還是相當緊張呢,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從漢江調水,想供給黃河水也是難上加難。
黃河上遊地區主要是蘭州以上河段,流經青海、青藏高原地區,這裡是我國綠色生態區,冰川積雪多,人口密度小,是黃河最好的產水區,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中華水塔」,這是黃河的水源地,夏季產水多一些,冬季產水雖然少一些,但總會比中下遊產水要多,為此這裡是黃河的冬季水源。
儘管黃河上遊成為黃河水源地,靠自然供水還是解決不了中下遊黃河的用水問題,兩岸稍稍用些水,黃河下遊就會斷流,上世紀九十年代,1972~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幹斷流,1996年黃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先後斷流7次,歷時達136天,1997年,竟然斷流達226天。可是自2000年後黃河再也沒有斷流過,冬季是黃河乾枯季,這麼多水從哪裡來的?來自於水庫,我們可以利用人工造的水庫,把雨季的洪水儲存起來,冬季釋放出來,這才是冬季黃河水的主要來源。
上圖,黃河上遊有一批水庫群,上下相連,一座接連一座,其中龍羊峽是一座特大型水庫,它相當於長江中的「三峽水庫」,是黃河中的定海神針,是黃河的扛把子,這座水庫蓄水量247億,可是此處多年平均徑流量才220億,可以把一年的水全部「吃下」,一滴水不下洩,無論上遊地區多麼大的洪水,到了龍洋峽水庫一下子就把它降服、吞下。
黃河中下遊近2億人口,頭頂上有這麼大一座水庫,也能給我們冬季釋放救命水,一個冬季,一個春季黃河兩岸就指望著它呢。
龍羊峽下面還有很多水庫,李家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大峽、黑山峽等,這些小兄弟們關鍵時候也會蓄水,基本上把夏季洪水全部吃下,還有可能不足,這些水庫聯動調控能力非常驚人。如果南水北調西線調水成功,將為黃河增加70億左右徑流量,緩解一下冬春季用水緊張的問題。
黃河中遊也有一些大家熟知的水庫,如萬家寨、小浪底、伊河上的陸家壩、洛河上的故縣水庫等,這些水庫是黃河下遊的「救命」水庫,保證黃河下遊不斷流,也儲存著一些農耕生產、城市消費用水。
現在我們摸摸家底,這些水庫目前儲存著多少水,還有多少水資源可以利用?數據特別「新鮮」,來自於 12月8日國家水利網站
龍羊峽:240億,黃河年平均徑流才576億,它儲存了有一半了,目前入庫量418立方米/秒,出庫量610,這意味著是負支出呢,水庫水位正在下降。
劉家峽:27.5億
萬家寨:1.7億
史家灘:4.32億
小浪底:65億
陸渾壩:4.65億 伊河
故縣:5.05億 洛河
伊河、洛河是經過洛陽的兩條河,洛陽是好地方啊,兩座水庫竟然還儲存著這麼多水,非常富有,是黃河兩岸最好的城市,近700萬人口,有近10億的儲備用水,非常了不起。
小浪底65億,這座水庫是下遊地區的定海神針,說什麼也不能讓黃河斷流,全指望它了,小浪底水庫區也產不了多少水,冬季只能依賴於上遊龍羊峽水庫供水。
冬季黃河用水上遊依賴於龍羊峽,下遊依賴於小浪底,水塔是龍羊峽,上下遊遙相呼應,冬季黃河就有水了,水從這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