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在黃河流域落地生根

2021-01-14 中國環境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黃河流域水環境汙染、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問題交織,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切實轉變高耗水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為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黃河流域自古良田棋布、資源豐富,發展基礎雄厚。但隨著人口、產業加速聚集,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退化問題逐漸凸顯。目前,流域整體為輕度汙染,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嚴重擠佔生態用水,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常年無法達到最小流量控制指標。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在重點排汙口下遊、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幹流等流域關鍵節點,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對處理達標後的汙水或微汙染河水進一步淨化後,納入區域水資源調配管理體系,作為區域內生態、生產或生活用水。對處理達標後的汙水或微汙染河水經人工溼地系統提質後,存儲於天然河道、坑塘等「水盆」中,既補充了生態水量,又為生產、生活提供了水源,是汙染治理、水資源補給、生態恢復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水的社會循環和自然循環和諧共生。

  良好的汙水收集處理體系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黃河流域內600餘座城鎮汙水處理廠八成以上執行一級A及以上標準,出水水質滿足回用水基本要求。一些地區還率先開展了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實踐,如寧夏銀川市、石嘴山市以入黃排水溝綜合整治為契機,在實施沿線汙水截汙納管、城鎮及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工程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河道、廢棄坑塘或窪地,在河流匯口、汙水處理廠下遊等關鍵節點建設潛流或表流人工溼地,淨化微汙染河水水質,目前入黃排水溝水質基本達到Ⅳ類或以上標準。再如內蒙古包頭市二道沙河生態治理及南海溼地修復保護工程,將汙水處理廠尾水利用溼地系統處理後,回用於城市景觀補水、市政綠化、道路澆灑及工業用水等,以再生水取代黃河水和地下水,既減少了黃河水取水開支,又涵養了地下水資源。

  結合流域上中下遊特點,分區布局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黃河流域上遊分布內蒙古和寧夏兩大引黃灌區,農田灌溉用水佔地表水總取水量的78%,農田退水汙染普遍,宜充分藉助各級排水溝,布局表流—潛流相結合的人工溼地,同步實現水質淨化和生態景觀修復,使農田退水汙染水體水質提升後,回用於周邊農業生產、生態用水。黃河流域中遊汾河流域等地區水質汙染問題突出,石川河等重要支流生態水量不足,山西介休等地地下水嚴重超採,可在充分控源截汙的基礎上,在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入河排汙口下遊建設人工溼地,對達標排放的汙水處理廠出水進一步淨化,回用於河道生態補水及周邊生產、生活用水,減少地下水開採量。黃河流域下遊大汶河等支流生態水量不足,可通過在重要入河排汙口下遊及各級河道建設人工溼地,以提質後的河水補給生產生活用水需求,緩解生態水量侵佔。

  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還應注重製度保障。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涉及生產、調蓄、使用等多個環節,生態環境部門要保障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的環境安全,水利部門要推動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管理體系,住建部門要統籌城鎮汙水處理和再生水回用需求,合理布局汙水收集處理、再生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發改、財政、稅務部門要加強財政資金、融資、稅收保障。只有各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才能保證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長期穩定發揮實效。在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理順水資源價格體系,激發用水戶的消費活力,形成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以用定質、以質定價的分配格局,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相關焦點

  • 構建山東黃河流域國家公園體系 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為保護黃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依據《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應以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高低為依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自然公園 3 種類型的體系。一是在重要自然保護地設立國家公園。
  • 姚愛興:建議組建黃河水權交易中心 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
    但這一戰略的實施面臨難題和短板不少,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愛興提案建議:加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系統規劃和管理,實施分區分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健全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治理目標納入環保考核機制, 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的法治保障,啟動建設黃河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帶,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的。
  • ...報告建議:黃河流域內各省應推進可再生技術發展和儲能技術改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李苑)綠色和平與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日共同發布的《黃河流域電力部門虛擬水轉移及2030年電源結構優化研究》報告建議,黃河流域內各省需要積極推進可再生技術發展和儲能技術改進,加快其電力行業轉型,提高風能、太陽能等能夠同時實現節水減碳效益的可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舉行
    昨日下午,作為2019國際智慧城市峰會的重要分論壇之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水利、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圍繞黃河安瀾示範、生態保護標杆、文化自信地標以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建言獻策。
  • 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我們一定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用足用好重大國家戰略,與各省區攜手並肩、合作共贏,積極推動黃河流域產業協作、產能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勢互補、深度融合,攜手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魏禮群對山東近年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表示欽佩。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5、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二、陸地水體相互關係三、河流補給類型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五、 利用水循環原理分析水資源問題【內容】一、水循環的環節及其影響因素1、水循環的類型和意義(1)水循環的類型(2)水循環的意義①水在水循環這個龐大的系統中不斷運動、轉化,使水資源不斷更新(所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是可再生資源
  • 劉以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從黃河流域的現實環境來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總體上比較脆弱,因此更需要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其次,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發揮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019年黃河流域9個省(區)GDP合計24.74萬億元,佔全國四分之一,人口4.35億,佔全國31.1%。
  • 陸地上的水之所以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都有賴於海陸間水循環
    在一些河流的中下遊平原地區,通常是人口密集城市眾多,我們通常會把「養育」我們的河流稱為母親河,比如長江、黃河就是中國的母親河。唐朝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為什麼黃河的水會源源不斷,永不枯竭呢?
  • 以流域治理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此外,他先後於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就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召開座談會,並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於2019年9月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科學統籌流域的治理與發展。
  • 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齊聚泉城 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本報濟南12月13日訊 今天上午,黃河發展論壇在濟南開幕,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齊聚泉城,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委書記劉家義12日下午會見了出席嘉賓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代表魏禮群在開幕式上致辭。
  • 《自然界的水循環》教學設計
    教材共有三個知識模塊:一是相互聯繫的水體,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從水圈的構成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角度來說明水圈的兩個特性 — 連續、不規則;利用示意圖讓學生了解河流水與其他水體的補給關係。二是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水循環示意圖演示水循環的過程,利用颱風登陸實例讓學生主動探究來驗證水循環的原理。  本節重點一是水圈的特點,二是水循環的原理。
  •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發展國土空間布局的客觀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 黃河水利委員會與流域省(區)共話黃河大保護大治理 攜手推進黃河...
    本站訊 9月16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組織召開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座談會,總結回顧一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黃河流域省(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探索實踐及成效,交流經驗做法,凝聚思想共識,探討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方向與路徑。
  •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黃河流域凸顯區域發展的...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後,確立的又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雖然是最新提出,但意義並不亞於前面幾個。」喬依德認為,要認真理解這其中的兩個關鍵詞——「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什麼會在黃河流域國家戰略中提出生態保護?
  • ...治水護大河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黃河流域...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nbsp&nbsp&nbsp&nbsp固土保大塬 治水護大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綜述之慶陽篇&nbsp&nbsp&nbsp&nbsp新甘肅
  •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14)】水養沃土,河西綠洲展新姿民勤蔡旗斷面三水匯流。(民勤縣委宣傳部供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祁連山,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這意味著,如果沒有祁連山,就沒有黃河的浩浩湯湯。
  • 為什麼我國古代的人口中心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長江流域?
    中國有兩條母親河,分別是長江和黃河,他們所在的流域分別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兩條河流的中下遊地區,都是我國當前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但是我們如果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在唐代之前,我國主要的人口和經濟中心都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長江流域,所謂「逐鹿中原」指的也是北方地區,這是為什麼呢?
  • 黃河幾字彎文化協同發展聯盟在西安成立 共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大計
    此次論壇旨在響應國家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號召,由西安交通大學新媒體學院主辦,陝西高校新型智庫「新媒體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黃河幾字彎地區文化協同發展研究」課題組協辦。在開幕式上,課題組負責人、西安交大新媒體學院教授、陝西高校新型智庫「新媒體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吳鋒介紹了黃河幾字彎文化協同發展聯盟籌建、揭牌及秘書處設置事宜。從區域上來看,黃河幾字彎流域文化主要是指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五個省區,以黃河為線,在黃河兩岸孕育並發展起來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徵、具有黃河文明印記的特色區域文化。
  • 智庫訪談|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的發展
    黃河水患治理,需要自然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一起工作。在治理黃河水患方面,自然科學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試圖利用工程技術和科學優化方法,去「駕馭」水患(比如:水文模型、科學地幹預水文、調控水沙比、水利工程、生態工程等)。
  • 擁抱黃河 奏響聊城樂章——寫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
    作為「大運河文化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唯一交匯點,聊城做好「黃河文章」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立市的現實所需和應有之義。  省委、省政府為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實施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