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我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否引黃河水向西灌溉沙漠?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區,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國家。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所以我國的年降水量由東南往西北遞減,我國的西北地區基本上屬於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特別是深居內陸的新疆地區,年降水量更是稀少,地表荒蕪,以溫帶荒漠自然帶為主。
-
全球25%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 卡達最為嚴重
央視網消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6日表示,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該研究所全球水資源項目負責人稱,這是一個全球性水危機問題。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水資源項目負責人貝齊·奧託當天表示,研究所此前與荷蘭和瑞士的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對全球189個國家的水資源情況、乾旱及洪水風險進行了評估。經研究發現,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17個國家正面臨著「極度缺水」的壓力,並且這一情況正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頻發而不斷加劇。
-
水資源短缺,威脅世界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世界淡水資源短缺等因素,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源短缺問題,約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2020年5月,巴基斯坦信德省和旁遮普省一些地區遭遇蝗蟲侵襲,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新華社發水資源緊缺形勢日趨嚴峻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汙染日益嚴重,使許多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非洲一些國家連年乾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
-
【備考乾貨】雲南人均水資源極其豐富,為什麼還會幹旱?
小貼士 水資源短缺的形式 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形式大致分四種: 一是工程型缺水,從地區的總量來看水資源並不短缺,但由於工程建設沒有跟上,造成供水不足,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珠江、松花江流域、西南諸河流域以及南方沿海等地區。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呼籲—— 改善水...
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關注提升用水效率、生產率和可持續性。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
-
我國西北地區乾旱缺水,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沙漠變得溼潤?
我國東部地區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冬季盛行來自陸地的西北季風,形成了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由於季風的不確定性,每年夏季風帶來的降水量並不確定,很顯然,到目前為止,今年夏季給我國帶來的水汽明顯多於往年平均值,給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帶來十分嚴重的洪澇災害。
-
屬熱帶雨林氣候的新加坡為什麼會水資源缺乏?
水資源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由於自然條件和人為原因,全球有很多地方缺水。造成一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往往有兩方面,一是本身當地大氣降水等水資源來源不足以提供人們生產生活使用,稱為水源型缺水;二是,當地水資源總量並不少,但是由於水資源被汙染而不能使用,稱為水質型缺水。
-
如何解決新疆水資源短缺,引渤入疆、炸山導汽還是藏水入疆?
新疆位於我國的西北地區,地處亞歐大陸內陸地區,距海遙遠,加上地形封閉,來自海洋的水汽難以進入,形成了降水稀少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別是新疆的南疆塔裡木盆地地區,降水更是稀少,地表多荒漠植被,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就分部在這裡,水資源短缺是制約新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如何調用這些地區周邊和我國南方等其他遠距離富水地區的水資源,來解決中國半壁江山的乾旱缺水問題,以開發利用這些地區廣袤的國土資源,將這些地區改造為農業生產後備區,發揮其農業生產潛力,成為中國未來工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應該及提早列到國家的議事日程。
-
殖民者的發明:澳大利亞是如何「被乾旱」的
但是,澳大利亞絕大多數居民住在沿海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溼潤,呈現明顯的海洋性特徵。那麼,這些久居沿海,甚至從未到過內陸的澳大利亞人對於乾旱的焦慮感是如何產生的?但問題是大部分英國人確實不知道應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悲觀者看到了澳大利亞的詭異,因為它和熟識的情況迥異,所謂土地不富饒,水資源不充分也是英國農學、地理學意義上的;樂觀者看到了希望,認為可以將不熟悉改造成熟悉。菲利普船長的日記就清晰地透露出了這種想法,他企圖採用歐洲的方式解決澳大利亞的土地開墾和水資源供應問題。
-
「紅旗河」調水工程如能實現,將改善華北和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
由於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我國的年降水量總體上由東南沿海往西北內陸地區遞減,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於溼潤地區,水資源較為充沛。秦嶺淮河以北的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溼潤地區,但是該地區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
-
問答 |世界上的那些沙漠地區,是不是都是落後地區?
沙漠是一種地表景觀,屬於荒漠的一種,通常出現在氣候乾旱地區,由於地表水資源缺乏,植被難以生存,所以多形成地表裸露的荒漠自然帶。沙漠地區由於水資源缺乏,水源不足通常稱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限制性條件,同時沙漠地區的人口容量也較小,確實不利於發展。
-
五大流域氣候水資源圖揭示喜馬拉雅山區未來走向
眾心所向是:必須即刻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相比,問題對於山地國家來說顯得尤為緊迫。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相關報告,該地區是全球對氣候變化影響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 由於氣候變化和消費增長,全球水資源正面臨日益增長的壓力。這一問題在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地區尤為突出,該地區是2.1萬人的家園,同時也是13億人的水源地——這一數字超過了整個歐洲的人口數量。
-
被忽視的水資源是氣候變化方案的重要部分
3月22日,據外媒報導,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要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驅動因素,就需要人類改變使用地球有限的水資源的方式。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用水量增長了六倍,並且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目前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人口中,約有22億安全飲用水不足,42億衛生設施欠缺。根據預測,氣候變化影響將使這兩個數字迅速攀升,到2050年,在缺水環境中生活的人口將達到35億至44億,其中城市人口超過10億。
-
南水北調、北美洲的氣候、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例題2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我國、美國的圖示地區,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的氣候原因;(2)分析我國、美國的跨流域調水,單位調水量的耗能大小。(3)為緩解我國黃淮海地區的水資源緊張,還應該採取哪些節水措施?
-
為了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不能從雅魯藏布江調水到黃河?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雖然水資源的來源有多方面,包括大氣降水、冰川融化水、地下水、海水淡化等等,但是大氣降水還是人類水資源的重要來源,大氣降水後在地表形成的河流湖泊水是人類水資源的主要存在形式。
-
解決塔裡木盆地缺水的幾個設想,你覺得哪個靠譜?
一個區域乾旱缺水往往是由於降水少而造成,那麼造成一個地區降水偏少的原因大概有兩類為主,一是常年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比如北非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形成沙漠。二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水汽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比如我國的西北地區,就是深居亞歐大陸內部。
-
水資源短缺,你願意喝「再生水」嗎?
現在,大約有20億人生活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中,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亞、中亞以及南亞。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如今的77億增加到100億,這會導致我們對安全飲用水的需求急劇增加。該地區的人們擔心再生水不安全,認為這種水是僅供低收入社區使用的。這個項目被競選市長的候選人政治化,提出該項目的洛杉磯水電局最終決定放棄。從那時起,再生水便僅用於灌溉和工業用途。
-
直擊天氣 與科學家聊「天」:關注「氣候與水」
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我們應當如何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氣候變化使水資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目前我國對雲水資源的認識和利用是怎樣的?未來的前景如何?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正高級工程師肖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毓荃。
-
我國北方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防旱減災技術
降水減少和溫度升高是形成當前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顯著乾旱化的主要原因[1]。為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趨強趨多,為此全面系統總結了乾旱化嚴重的多發的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的適用防旱減災技術,為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糧食安全生產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