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你願意喝「再生水」嗎?

2020-12-15 虎嗅APP


飲用水資源正變得越來越稀缺。人口增長、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將不得不尋找非常規的水源。在越來越多的地方,飲用經過高度處理的城市廢水已經成為最佳的選擇,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這也是唯一的選擇。


新加坡五座再生水廠中的一座。這些再生水提供了該國約40%的飲用水和其他用水需求。來源:Roslan Rahman / AFP / Getty


但是,人們對再生水充滿了焦慮。媒體聳人聽聞的報導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種情緒讓好幾個項目止步不前。有些人擔心,與從湖泊或河流中獲取的飲用水相比,再生水裡含有更多的病原體和化學物質。其他人則單純是一想到這些水曾經衝過馬桶和流過下水道就覺得噁心。


現在,大約有20億人生活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中,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亞、中亞以及南亞。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如今的77億增加到100億,這會導致我們對安全飲用水的需求急劇增加。根據聯合國2019年的評估數據,從現在起到2050年,水資源總需求將可能會增加20%到30%


什麼是再生水?


「再生水」來自經過高度處理的廢水。


在中高收入國家,一般情況下,來自居民區、商店和辦公區的生活廢水,會在統一收集後,由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然後排入河流、湖泊和其他天然水體中。這些「原水」會在下遊的城鎮再次收集並進行處理,用於飲用、灌溉或工業生產。


另一種策略是更嚴格地將市政廢水直接處理到可以飲用的程度。在汙水處理廠處理之後,這些水將在第二座水廠由先進的化學、生物和物理方法再次進行處理。然後將水直接接入到飲用水供應系統,或排放到自然系統中。在第二種情況下,這些水之後會再從自然系統中收集起來並進行處理,用於飲用或其它用途。這兩種情況下產生的水都被稱為再生水


在許多地方,以常規方式處理就排放掉的廢水,在河流中的比例正變得越來越高。但當局仍然認為這類河流是「淡水的天然來源」。由於下遊的處理方法可能已經無法適應質量變差了的原水,這對公眾的健康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因此,在受控的環境中將廢水處理抬高至更高的標準,並將其重新用於特定的用途,不論對於經濟還是健康來說都更加合理。


因此,節約用水至關重要。供水設施需要進行升級並更好地管理,包括使用智能傳感器以及其他的技術手段。合理定價這樣的經濟手段也可以提高使用效率。我們還需要立法手段來減少汙染。所有公共和私人部門、乃至全社會,都需要接受關於節水重要性的教育。


但排在首位的,應該是研究再生水作為飲用水的收益和風險,包括提高消費者對再生水接受程度的方法。


公眾認知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由於公眾的反對,一些旨在向人們提供可飲用再生水的項目一直停滯不前


2000年,《洛杉磯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飲用廁所水」的文章,介紹了洛杉磯於1995年在聖費爾南多山谷啟動的「東谷循環水」項目。該地區的人們擔心再生水不安全,認為這種水是僅供低收入社區使用的。這個項目被競選市長的候選人政治化,提出該項目的洛杉磯水電局最終決定放棄。從那時起,再生水便僅用於灌溉和工業用途。  


2006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圖文巴市的一個再生水項目,遭到了該州居民的反對;2009年,該州居民又抵制了東南部的「西部走廊循環水計劃」——即使那時澳大利亞正經歷著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場乾旱。


在圖文巴,大約9.5萬人中有62%對該項目投了反對票。反對的原因主要是出於對安全方面的擔憂,以及害怕該項目會損害旅遊、食品加工和房地產銷售等行業。「西部走廊循環水計劃」的建設成本為24億澳元,目標是每天生產多達23萬立方米的水,以滿足昆士蘭州東南部大約30%的供水需求。但在2009年,迫於政治壓力和乾旱形勢的緩解,有關方面做出決定,只有在水庫的水位下降到正常水位的40%以下時,才利用該計劃生產可飲用再生水彌補庫容的不足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一名工人將飲用水注入水罐。由於長期乾旱,該地區一直面臨水資源短缺。來源:William West / AFP / Getty


公眾對水安全的懷疑並非完全沒有根據。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仍然有一些社區缺乏安全的飲用水,這種情況在低收入和少數族裔人口聚居的社區尤其嚴重。飲用水安全問題也在不少地方發生,例如2014年密西根州的弗林特,以及去年加拿大的一些城市。


在這幾起事件中,水中的鉛含量均高於監管機構的安全指標。去年10月的測試顯示,加利福尼亞州近300座飲用水井和其他水源中均含有微量的PFAS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導致某些癌症或其他健康問題的發生。


但是,目前對用於可飲用再生水進行的監管、控制、評估和審核,實際上比標準飲用水要更加嚴格


形象改善工程


有三個步驟可以改善再生水的形象。


開展更多研究。廢水中含有數百種已知的化學物質和致病性汙染物,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嚴重的急慢性疾病,例如霍亂或傷寒。而且,新的化學製品不斷上市,新的細菌和病毒菌株也不斷被發現。來自大學和水務公司的研究人員必須開展研究,定量分析並有效降低任何新出現的風險,以及不斷評估再生水在人類健康和環境健康層面上的總體效益和成本。


尤其是,隨著檢測技術的精確度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病原體和化學物質的存在必須得到持續的監測,以保護公眾免受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影響。長期低水平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引起的慢性風險,與一次性大劑量暴露所引起的急性風險是一樣高的


在中高收入國家,無論是不是再生水,所有的飲用水都必須滿足關於病原體、化學物質和任何其他類型汙染物的國家、區域和地方衛生標準。到目前為止,不少城市的水務機構通過對從化學物質到微生物的汙染物進行多重處理和實時監測、並在處理和給水的全過程中使用各種風險管理策略,其所生產的再生水已經達到了相關標準的要求


提高公眾宣傳。水務公司必須制定有關信息傳播和公眾諮詢、教育、參與的更全面的戰略。


社區參與不是為了說服公眾支持某些項目而展開的活動。與之相反,社區參與應該做的是建立溝通的平臺,從而儘早地了解並解決人們的擔憂,即使那意味著要對計劃進行修改。


一些成功的項目可以用作參考。例如,在1990年代,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市規劃了一個再生水項目,以減少對科羅拉多河和其他水源的依賴。該項目最初得到了公眾的支持,但後來這種支持消失了。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例如專家小組提供的有關再生水安全性的信息並不一致。再加上媒體使用的諸如「飲用廁所水」和「汙水飲品」之類的說法,以及宣稱再生水將僅供給低收入社區使用,最終導致該項目遭到抵制,並於1999年由市議會改為了非飲用水項目


但聖地牙哥仍然需要更多的飲用水。因此,在2004年,公用事業公司決定為公共宣傳和教育制定更全面的戰略。他們開展的工作包括線上和電話調查訪問、由關注該項目的人員參與的研究、創造機會讓市政工作人員與聖地牙哥志願服務組織等機構就該項目進行討論、以及建立一個專門提供相關信息的網站。


這些努力得到了回報。2004年,只有26%的被調查者同意飲用再生水。到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73%。該市於2013 年批准了「聖地牙哥純淨水」項目。預計到2023年,該項目將每天將生產約11.4萬立方米的飲用水,併到2035年滿足該市三分之一的用水需求。


在需求最大的地方實施項目。有實力的水務公司應在需求最大的地方開展再生水項目。這些公司需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技術實力、人員水平和財務能力,並且必須在水質法規非常嚴格的城市中開展項目。一旦這些計劃在難度最大的地方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其他社區的人們也更有可能支持類似的項目。 


成功的秘訣


這些策略起作用的關鍵,是要讓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持續地參與進來:無論是市長還是國家政府、企業和地方衛生與醫療機構還是社區和環境團體、宗教領袖還是大眾媒體。


如果沒有再生水,那麼至少三個重要的經濟中心——新加坡、納米比亞的溫荷克、加利福尼亞的奧蘭治縣,都將無法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實際上,如果沒有這些再生水項目,這些地方很可能都會對用水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此外,對於溪流、河流、湖泊、溼地和含水層來說,再生水也比普通廢水更好,部分原因是,當這些項目產生的多餘的再生水返回自然系統時,其質量要比按照普通標準處理的廢水更高


三個成功案例


溫荷克位於乾旱/半乾旱的環境中,幾乎沒有地表徑流。1968年,該市成為了第一個使用循環水生產飲用水的城市。Goreangab再生水廠目前供應溫荷克約24%的飲用水需求。在2014年至2016年的乾旱期間,附近的水庫只能滿足10%的供水需求,遠低於預計的75%。結果,來自Goreangab的再生水貢獻了該市總供水量的30%。


自2008年投入運營以來,奧蘭治縣地下水補充系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水設施。它每天可產生37.9立方米 的飲用水。該項目被廣泛接受的部分原因是,公用事業公司奧蘭治縣水管理區從一開始就將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度放在首位。


新加坡花了數十年的時間規劃了現在稱為NEWater的水資源循環利用計劃。到2003年該項目啟動時,已經完成了涉及政府和其他決策者的關於長期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的全面溝通和教育計劃。


如今,NEWater提供了新加坡約40%的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到2060年,它將滿足該市55%的用水需求。新加坡的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們所在的島嶼城市面積太小,無法儲存全部降水,因而存在缺水問題。他們明白NEWater的重要性。在每個新加坡國慶日,數千名參加慶祝活動的人們都會得到NEWater提供的瓶裝水,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把這些水喝掉。



相關焦點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呼籲—— 改善水...
    核心閱讀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
  • 昆明市鼓勵水資源循環利用居民小區用再生水
    據悉,資金補助遵循「先利用、後補助」的原則,對正常使用再生水利用設施的管理單位,由市節水辦按季度到現場查抄實際利用水量,並按實際利用的再生水水量和0.70元/立方米的標準,每半年給予再生水利用資金補助。  昆明鼓勵再生水利用  昆明是全國14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之一,滇池流域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到300立方米。
  • 水資源短缺,威脅世界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世界淡水資源短缺等因素,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源短缺問題,約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新華社發水資源緊缺形勢日趨嚴峻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汙染日益嚴重,使許多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非洲一些國家連年乾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報告顯示,若將面臨水資源壓力較大和乾旱頻率較高的地區計算在內,世界上受水資源短缺影響的總人數可達32億。
  • 合肥免使用再生水用戶的水資源費
    合肥將對於使用再生水用戶免徵水資源費;電動汽車停車將試行優惠政策;年底前,合肥市物價局將布點80家左右的平價門店等等,這些都是昨日記者從合肥市物價局公布的
  • 為了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不能從雅魯藏布江調水到黃河?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雖然水資源的來源有多方面,包括大氣降水、冰川融化水、地下水、海水淡化等等,但是大氣降水還是人類水資源的重要來源,大氣降水後在地表形成的河流湖泊水是人類水資源的主要存在形式。
  • 「紅旗河」調水工程如能實現,將改善華北和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
    秦嶺淮河以北的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溼潤地區,但是該地區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我國雖然建設了南水北調工程,但是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現象依舊較為嚴重。我國的西北地區主要是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屬於半乾旱和乾旱地區,是我國水資源總量最少的地區。
  • 全球25%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 卡達最為嚴重
    央視網消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6日表示,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該研究所全球水資源項目負責人稱,這是一個全球性水危機問題。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水資源項目負責人貝齊·奧託當天表示,研究所此前與荷蘭和瑞士的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對全球189個國家的水資源情況、乾旱及洪水風險進行了評估。經研究發現,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17個國家正面臨著「極度缺水」的壓力,並且這一情況正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頻發而不斷加劇。
  • 問答 |在那些氣候乾旱的地區,該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資源,而地球表面水資源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一個地區水資源的多少,主要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降水豐富的溼潤地區,水資源也相對豐富。所以,一般來說沿海地區水資源相對豐富,而內陸地區水資源相對較少。
  • 濱湖新區將打造塘西河再生水廠尾水溼地生態示範工程
    為了解決缺水困局,合肥一直在致力於建設節水型社會,從長遠看對水資源的管理會越來越嚴格。業內專家指出,在水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時代,過去一些看似沒有用的廢水經過「再包裝」,將有望實現變廢為寶,為今後的城市用水增加更多來源,比如如何利用好尾水就是目前的新課題。  再生水是指將城市汙水經深度處理後得到的可重複利用的水資源,經過處理排放出的尾水在多數人眼中更像是沒有價值的廢水。
  • 說說雲端「活水」如何解水資源短缺之困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的1/4,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約  對於缺水的地方,常利用雲水轉換為地面降水,去解決地面缺水的狀況,這裡的雲水便可以稱作資源。作為重要氣候資源之一,空中雲水資源可以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之困的雲端「活水」。  空中雲水資源是指存在於大氣中的液態水和固態水總量。雲含水量的多少因雲的種類、發展階段和在雲中所處部位的不同有很大差異。
  • 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在黃河流域落地生根
    當前,黃河流域水環境汙染、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問題交織,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切實轉變高耗水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為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黃河流域自古良田棋布、資源豐富,發展基礎雄厚。但隨著人口、產業加速聚集,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退化問題逐漸凸顯。
  • 為什麼說淨化後的馬桶水,比瓶裝水還乾淨?
    試想一下,衝過馬桶的汙水經過處理後變成了飲用水,你會不會喝?可能有的人生理上接受不了,但是早在很久之前,水資源短缺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就已經開始飲用這樣的水了。像這種把馬桶汙水經過高度淨化處理達到飲用標準後,直接接入到飲用水供應系統中的水就是一種「再生水」,它經過了先進的化學、生物和物理的方法進行水質淨化,其實是非常安全可靠的,甚至可能好於瓶裝水,所以它也叫「可飲用再生水」,不過目前使用這種可飲用再生水的國家較少,至少我國還沒有使用。
  • 讓北方人喝到長江水,這個「國之重器」你了解嗎?丨衛星知識局
    但有一項工程,讓遠在南方的水滋潤了北方大地,這就是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如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五歲了,我們先用衛星來看看,南水在中線工程的千裡進京路。中國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時空分布也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數據來源:水利部黃淮海流域總人口約4.4億,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總量的7.2%,長江平均水資源總量,遠高於黃河、海河、淮河。
  • 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切實提高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節約工作,十分必要。我國屬於水資源短缺國家。根據2004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划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405億立方米,但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31%。近年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水資源狀況不斷改善,部分乾涸的河流重新煥發生機。
  • 解決我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否引黃河水向西灌溉沙漠?
    而且,黃流流域特別是黃河中下遊地區,也就是我國的華北地區,是一個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但是水資源短缺的區域,我國目前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利用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往北調來緩解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因此,希望利用黃河水往西調到西北地區,是不合理的。
  • 再生水有哪些用途?
    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那麼再生水主要有哪些用途呢?接著往下看:水質檢測-英倫檢測1、再生水可以用於生態補水,比如城市景觀水體的補水及河道生態補水等;2、可以用於生活用水,雜用城市汙水回用於生活雜用水不僅可以減少城市汙水排放量
  • 南方日報:水資源費改稅的意義何在
    在眾多自然資源中,水資源又是嚴重短缺的,據統計,我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同時,浪費和汙染問題也不可小覷。在過去,體現水資源稀缺性的主要經濟槓桿之一就是水資源費,但在其徵收中存在徵收機制不完善、使用不規範的問題,特別是徵收標準偏低,對工業用水和特種行業用水制約有限,產生一些高耗水、高汙染大戶。「費改稅」則是將其納入財稅制度,利用好槓桿調節的作用。
  • 北京: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構建人水和諧首善之區
    4、加強自身挖潛,全面推進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將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納入全市年度水資源配置,確定優先工業、發展農業、替代綠化、增加河湖的原則,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加大。2011年,再生水利用量7億立方米,佔全市總用水量的19.4%,全市9座熱電廠生產冷卻用水全部用再生水。建成城鎮雨洪利用工程827處,年綜合利用雨洪水1820萬立方米。  5、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活動。
  • 為什麼空姐不願意喝飛機上的水?原來水都是這麼來的,看完明白了
    為什麼空姐不願意喝飛機上的水?原來水都是這麼來的,看完明白了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空姐是很多女孩子都非常嚮往的一個職業,不過中國對於空姐這個職業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也將很多人都擋在了門外,雖然當不了空姐,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作文範文3篇:珍惜水資源
    篇一:珍惜水資源作文  我們知道,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