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古代劇的盛行,使人們知道古代官職與現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職的大小等級按品來算,通常分為九品,這與現在部級、處級有很大的差別。九品的官員制度從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略微有一些變化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人們對這一職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他的工作就是這個,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便是保護皇帝安全。
早在清朝建立的初期,就已經建立了御前侍衛制度。但當時,清朝自己各方面的制度都不完善,那會的御前侍衛是沒有品級的。雖說沒有品級,作為皇帝身邊的人,其他人照樣不敢得罪。1644年,清朝入關以後,清朝逐步完善了自己各方面制度。從康熙時期開始,御前侍衛開始有了品級,而且等級劃分很清晰。其中,級別最高的侍衛,相當於副省級幹部。御前侍衛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藍翎等四個級別,一等侍衛一般都是皇帝的警衛員,距離皇帝最近。
《延禧攻略》裡傅恆剛進宮時,就是擔任藍翎侍衛。一等侍衛的級別是正三品,二等侍衛的級別是正四品,三等侍衛的級別是正五品,藍翎侍衛的級別是正六品。正六品是什麼概念呢?曾國藩,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然而,他27歲才考上進士,33歲才當上文淵閣侍讀文淵閣侍讀的級別就是正六品。而傅恆當上正六品的藍翎侍衛時,還不到20歲。
不過,跟這些官員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在於。侍衛是長期在皇帝身邊工作的,更容易被皇帝了解。很多時候,皇帝還有派他們到民間了解情況。甚至一些軍情緊急的時候,也會出動侍衛到前線,隨同徵戰。他們是皇帝最親信的人。如果侍衛的表現不是太差的話,升官的速度是很快的。更不用說,像一等侍衛這樣比較靠前的侍衛。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侍衛入選的都是八旗、宗室這些人,他們是不需要經過科舉考試的。年紀輕輕可以得到表現的機會,提拔的速度又快。「清朝侍衛」是怎麼分級別?最高級別相當於多大官,你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