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劉老根3》開播的時候,迅速佔據了收視率第一的寶座。
身邊很多年輕的朋友就納悶了,這樣一部生活化的作品,真的有那麼多人看嗎?
事實上,是很多人根本對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一無所知。
當年《劉老根》和《劉老根2》的播出時候,創造了巨大的收視狂潮。
這是一部具有超高國民度的電視作品,甚至當今很多所謂的大IP影視作品都無法比擬。
原因很簡單,看《劉老根》系列作品的人,很大一部分不會上網做數據,評論互動,其中更是沒有任何一個流量演員。
所以數據不好看,並不代表它不火。
2月10日,《劉老根3》在各個平臺首播,無數個家庭都搬好小板凳,等待經典的回歸。一度《劉老根3》還登上了熱搜,眾多網友感到驚嘆。
然而,從目前整體的反饋來看,《劉老根3》評價整體不高。
豆瓣評分也由前兩部的7.4分跌下神壇,第三部僅僅獲得了6.5分。大部分觀眾給出的都是三顆星這樣及格線的分數。
即便參與評分的人數偏少,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為什麼劉老根3分數如此慘澹?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的原因。
劇情注水,沒有張力
《劉老根》和《劉老根2》分別講述創業和守業時期的精彩故事,每段劇情,每個人都非常鮮活。遇到的對手,內部矛盾都成為眾多的亮點之一。
到了第三部就是講述劉老根退休生活和山莊衰敗後改革的故事,但是全劇的重心幾乎都在家族內部的矛盾上了。
劇情感覺就是用無數個對話內容堆砌起來,沒有主題。農村人本來風言風語很正常,但這只能是特色,不能是主線。
在藥丸子來到龍泉溝的那段前後,幾乎懷疑秤桿子的雜貨鋪才是劇情的主場地。幾個大媽大叔打麻將的八卦內容能播出好幾集。
劉老根為了豐富業餘生活,組織了一個樂隊,本來是個很好的內容。幾乎每次都是半首曲子,加上插科打諢畫面,劉老根接著就要回家了。
要講述退休生活,幾乎前面的全部劇情都是為藥丸子進入龍泉山莊做鋪墊,這未免犧牲的有點大,其中劇情比例貌似嚴重失調。
反倒是劉老根和藥丸子的關係勾起了很多所有村民以及很多觀眾的好奇,當年的事情劉老根和大辣椒內心都很清楚,兩人就是純粹的革命友情。
然而這個梗一直到三十集才揭開,不是說這樣吊著不好,而是感覺沒有其他引起矛盾和對立的人物劇情,顯得非常單薄。
因為這樣平鋪直敘的注水劇情,很多追劇的觀眾問起來這一季講得什麼內容,也許劉老根被誤會的私生子會成為主流回答。
強行製造矛盾,角色焦點模糊
按道理劉老根應該是絕對的主角,但是沒兩三集,幾乎焦點人物都不一樣。解釋起來可以說為主角做鋪墊,事實上很容易讓人忘記到底誰才是核心人物。
大胖向來是口沒遮攔的存在,懟天懟地懟空氣,大把年紀的人,只要不符合自己心意就掏這個掏那個。
本來應該是討喜的破壞者角色,一路看下來,已經成為了討厭的攪屎棍了。
自己從來都不當自己是劉家人,有利益需要撐腰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劉老根,根本不是解決事情的樣子,倒像是劉老根欠她似的。
劉老根說得很對,「你媽是叫我照顧你,不是叫你來訛我。」遲到早退振振有詞,帶頭接私活,到底是誰沒有情誼還在大喊大叫。
性格不好的人設,簡直操作得太過分了。用角色來強行製造矛盾,真的不如在劇情上多下點功夫更有說服力。
再說藥丸子,你說沒讀書啥的其實都沒有關係。但是這個人到底是蠢呢?還是精明呢?
說他蠢吧,他善於觀察,還幫山莊抓出了很多不踏實做事情的人。無數員工都在打哈哈,幾乎就他一個人把這份工作認真對待。
說他精明吧,有無腦地刷了三十萬的禮物給主播,自己各種吹牛不靠譜,還被秤桿子牽著鼻子走。
每次出場的時候,一種讓人極度不舒服的感覺就溢滿了整個屏幕。東北年輕人其實挺幽默的,說話確實毒,但藥丸子搖擺不定的智商,讓人懷疑是不是純粹是來搗亂的。
演員念臺詞,感情憋不出來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藥匣子的首席大弟子張可心,每次出場都以為她是個朗誦大姐。如果張可心的畫面觀眾閉上眼睛,一定會想像到一份臺詞本。
一個執著木訥性格的人,可以從很多方面表現出來。眼神,表情,語言內容,行事風格,等等。張可心偏偏只在臺詞上往裡面鑽,而且鑽得讓人很難受。
當經理的人,三句話離不開恢復藥膳部,總覺得是大奎把這件事情生生給掐掉了。
實際上董事長已經明確說明了,沒有醫師資格證就不能有這個業務,不然就沒有營業資格。
這是法律層面的規定了,張可心依舊不依不饒。想恢復藥膳部的第一步,考一個醫師資格證從來都沒有行動,醫藥菜譜天天盯著。
如果演員足夠給力,張可心這個角色是相當可愛的。遺憾的是,被糟糕的臺詞功底給毀了。
張可心一個人也就算了,連她帶出來的女徒弟小琴也跟著她一樣的毛病。說話從來都不好好說。
在家裡的時候,無論跟劉老根說話,還是跟藥丸子說話,亦或者跟秤桿子說話,貌似那會她只跟這三個人說過話。都是一副被人欠她錢的委屈模樣,一個字一個字頓著說,你是機器還是咋地。
導演的意圖很明顯,希望這對師徒塑造成劇中最忠誠的人之一,可是難道活潑一點,自然一點不會更加分嗎?
趙本山封神的演技
如果說這部電視劇讓人繼續追下去的動力,那非趙本山大叔莫屬了。
別跟我說什麼炸裂,那都是沒演技的形容詞。看趙本山在劇中的劉老根,活脫脫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每句臺詞自然到根本沒有一絲在演的痕跡,動作以及表情,你能找出一個毛病算我輸。大巧不工,遠勝所謂天賦異稟和努力鑽研。
在整部劇中,趙本山不僅僅是核心人物,更是演技擔當。
如何跟鄰居處理關係,如何教育藥丸子,如何把家裡人凝結在一起,如何放心不下山莊,每個劇情,趙本上已出現,那都是經典的畫面。
單說最新的劇情,藥丸子做年輕人手勢那一段,劉老根看著就覺得年輕人的世界無法理解,但是跟著學了一下。熒幕前的觀眾哪一個沒有被逗樂?
一個有趣的老頭的形象立馬呈現出來。
還有酒蒙子來家裡哭訴自己被山莊趕出來,別人都有新調任的職位,就自己沒有那段。
劉老根沒有接茬,堅定維護自己的兒子。兩句話就把酒蒙子給穩住了,酒蒙子開始唱歌訴冤情,準備離開院子。
此時劉老根和藥丸子還在逗樂,他見狀讓藥丸子把酒蒙子給喊回來了。
沒有激動的深情,沒有誇張的表情,感受不到任何力度。但很自然,舒服,完全把觀眾帶入那個情境。
寫在最後
整體來說,觀眾追這部劇有很大的因素是情懷所在。
前兩部確實太經典了,時間間隔十八年,但劉老根還是那個劉老根。從演員角度來說,趙本山甚至比前兩部都有超越。
但是一部劇單一個主角牛逼是不行的,要每個地方都做到高分才能站得住腳。自己發揮上佳,其他人跟不上節奏,趙本山其實有苦難言啊。
所以不得不在宣傳上做一些技術處理,比如著重宣傳的範偉,然而到三十集才出現。目的就是彌補很多品質上的不足。
當然,很多時候的討論我們參考的對象是前面兩部,《劉老根3》的水準,相比很多小年輕的戲還是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