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老根》《馬大帥》到《鄉村愛情》,東北文化為何成了垃圾

2020-12-22 網易新聞

兩千年初的時候,我整天沉迷網遊,腦子裡面除了遊戲再無其他,我記得有一次寒假我連續玩了四天三宿,出網吧的時候就噁心的吐了,等我走了幾裡的路回到家裡,吃了我奶做的白菜燉粉條,沒有啥肉,但是很好吃。

抬頭看了一下電視正好演《馬大帥》中範偉飾演的範德彪正在吃白菜燉粉條,當時的我只是初中的年紀,突然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那個寒假的後半部分,我再沒有去過網吧,每天晚上都等著看《馬大帥》。

2010年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室友經常模仿範德彪,說話磕巴,抱拳要右手在外,握手要二手指帶勾,我們稱他為馮導,他說如果能當導演,想拍出彪哥這樣的人物。

我們知道範偉能夠大火與趙本山的合作是分不開的,後來離開趙本山後,範偉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其實這些年範偉在外面混得也挺好,雖然流量不大,電影電視卻演了不少,跟名導合作的機會也多,2016年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獲得金馬獎影帝,在近幾年似乎呈現出口碑與流量起飛的姿態。

最讓我感動的是,去年10月30日,範偉官宣回歸《劉老根3》,再次與趙本山搭手合作,時隔這麼多年,再次看到二人合作,還是充滿憧憬的。

沒有範偉的趙家班,沉迷《鄉村愛情》爛劇不能自拔

在沒有範偉的趙本山團隊中,趙本山主打的《鄉村愛情》從第二部一直演到第N部,如果沒有什麼改變,這部劇估計會成為中國最長電視劇。

很多人了解東北文化都是從這部劇開始的,在這部劇中大家學習了很多東北話,了解了很多東北農村的面貌,《鄉村愛情》第一部講了賣豆腐出身的王小蒙文化不高,但是勤勞能幹,喜歡上了讀完大學回到農村想要開發果園的謝永強,永強的父親謝廣坤雖然是個收山貨的,卻不希望謝永強留在農村發展,更看不上王小蒙的出身,認為沒有文化的王小蒙配不上謝永強。

有一說一,這個故事情節還是很東北的,尤其謝廣坤的「作」,更是有著複雜的情感,他以這個全村唯一的大學生兒子為榮,當兒子回到家鄉之後(沒有走出鄉村),他倍感失落。

當時的我才讀高中,沒有體會到謝廣坤的心境,其實當我讀完大學的時候,我才理解謝廣坤,那時候東北鄉村都重視教育,村裡要是出一個大學生,全村都會來慶賀,我們縣還有一個習俗,如果有人考上清北,有一位大老闆就會資助五萬,在當時五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2010年考上大學的時候,也是全村的希望,升學宴上我爸穿得乾乾淨淨的,掛滿笑容,我讀大學的時候,家裡養殖賠了很多錢,我爸就不希望我回到農村來,希望我能在外面出人頭地,我在省會城市上了兩年班,還是買不起房,就帶著媳婦回家了,沒有工作在家待了一段日子,就倒騰起了海鮮,剛開始就騎個電動車賣蜆子。

全村人都指指點點,我爸想讓我有一個班上,家鄉的大企業不少,即使你有文憑也要靠打點關係才能進,當時家裡沒有錢,我爸低三下四的去找那些以前的同學朋友,我爸總說當年和那些同學怎樣怎樣好,幫助過誰誰誰,其實求到人家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人情冷暖。

那是我才理解謝廣坤的執拗,他的「作」是為瞭望子成龍,不希望謝永強繼續在農村混,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但是從《鄉村愛情》第二部開始,劇情就逐漸脫節,賣豆腐的王小蒙開了一個豆腐廠發家致富,回鄉大學生謝永強的果園也成功了,本溪王氏集團趙本山也到象牙山開溫泉山莊,一個窮山溝一下子就富了起來。

從第一部到現在的第十二部,《鄉村愛情》的劇情是越來越長,演員是越來越胖,情節是越來越垃圾,大量注水就不說了,越來越脫離東北的地氣,徹底成了一部脫離生活的「藝(la)術(ji)」。

範偉傾情回歸,難掩趙家班團隊文化素質低的現狀

在東北,我還真就沒見到哪個農村不是因為拆遷而突然暴富的,我家的農村位於遼南,算是現在東北最富裕的農村地區,老百姓以種植葡萄大棚為主業,但也是靠天吃飯,類似謝永強果園那種形式,不是沒人嘗試過,賠的比趙四他爹都慘,而遼北地區,尤其是象牙山附近的鐵嶺農村,還真就是欠發達地區。

範偉的回歸,讓我對趙家班的戲產生了期待,《劉老根3》距離第一部拍攝的時候,應該差不多隔二十年之久,這次回歸應該有一個全新的面貌,然而看了第二個鏡頭,我就倍感失望,龍泉溝村裡的牆上,「明目張胆」的「象牙山冰泉」五個字,不會讓人錯誤的以為是正在熱播的《鄉村愛情12》?

再看了幾個陸續出場的演員,除了大辣椒未出演《鄉村愛情》,其他幾乎所有主要演員都飾演過鄉愛的角色,有沒有一種「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的感覺。

秉承會員都開了,再爛的劇也要看完,截止二十多集,還未見範偉,而編劇之爛,實在爛出青天,

我們在這裡回顧一下劇情,《劉老根》的故事梗概是,劉老根創業得到天使投資人韓冰的五百萬投資,才開了龍泉山莊,後來走上了人生巔峰。

在這一部中,韓冰的侄子高材生韓世信持股擔任山莊的總經理,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作為持大股東擔任總經理的韓世信一點話語權都沒有,全都是小股東的董事長劉大奎說得算。

有必要在這裡跟大家普及一下大股東的權力,在一個公司中一般由兩個會,一個是董事會,一個是股東會,在股東會中,股東根據股份行使表決權選取董事,然後所有的董事選舉董事長,正常來說,韓世信如果想要搬到劉大奎,在股東大會上就可以給董事會換血,徹底把劉大奎排擠出去。

當然,這裡面說道也很多,咱就不去逐一分析了,但是韓世信的背景應該是金融高材生,其人設是他畢業的時候被上海金融行業最有影響力的一家金融公司看中,韓世信認為該公司包裝股票的方式抄高股價的模式涉嫌欺詐,因此沒有去。

雖然劇情有點扯淡,即使現在金融博士畢業,在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金融公司也只能坐冷板凳,何況他應該就是一個本科生,當然,即使是金融本科生也不可能被他表哥的垃圾小額貸款騙,然後從公司挪用帳面的錢去做所謂的「投資」,這其實就是一個龐氏騙局,他表哥的公司本身不產生利潤,完全是以借貸人的本金當作利息套他繼續投資。

如果學了那麼多年的金融,最後看不懂龐氏騙局,還想要依靠存小額貸款公司發財,那跟那些被騙的老頭老太太還有什麼區別,我們的金融本科教育已經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這樣的人設,敢問編劇能站得住腳嗎?你認為說得通嗎?

其實,從《鄉村愛情2》以來的創業問題,一直都是趙家班戲的重要思路,畢竟創業永遠是一個熱門話題,然而編劇連公司中的「大小王」都分布清楚,就敢大談創業?

十六年過去,《馬大帥》依然是一部讓東北人看了熱淚盈眶的一部劇

人們喜歡《馬大帥》,我倒是認為不止於演員演的有多好,或者劇情設計的巧妙,而是因為真實,真實的揭露了小人物的辛酸。

《馬大帥》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鄉村結婚的風氣,簡單點說就是那樣的「髒亂差」,馬大帥作為一個農村人,因為自己的女兒逃婚,遭遇村長的刁難,不得已到城市打工,也完全符合那個時代農村的面貌。

馬大帥進城後,先後遭遇很多現在人無法理解的事,坐車的時候錢包被人偷了,撿到一張假錢去飯店吃飯,差點被打,然後遇到一個拉二胡的自己裝瞎子賣藝,被城管抓住罰款。

當時的中國社會,打架鬥毆,小偷搶劫等等社會現象都是大量存在的,從農村到城市這個陌生環境中,想要做點什麼,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縱橫賣海鮮的時候也經歷很多事情,完全能夠體會到了那種辛酸,我記得最深的一次我給當時的大排檔送蜆子,前面兩天送的挺好的,好幾個大排檔的老闆都開始找我買蜆子,結果有一天幾個人就把握堵住了,說我搶了他們的生意,以前送就算了,以後就不行了。

我這個人氣性大,好幾天都沒睡好覺,我爸知道了,就想要去打那個人,我說算了,我們都是正經人,不去惹他們了。

這是2015年發生的事,你想想更久之前到城市創業有多艱難,在我倒騰海鮮的兩年時間裡,遇到欠錢不給的,遇到地痞流氓,遇到欺行霸市的,遇到小偷偷東西的,遇到專門花假錢的,遇到訂完貨不要的,遇到買完海鮮過了好幾天跟你講海鮮不新鮮的。

我讀了十幾年的書,到哪裡都要和人講道理,講良心,從來不缺斤少兩,可是有的時候,沒人跟你講道理!

其實,大多數人並沒有創業的機會,打工才是社會的常態,在《馬大帥》中,馬大帥、範德彪、馬小翠等人都是底層的打工者,也遭遇了各種各樣的事,農村人到城市打工之難,誰又願意去了解,我家最艱難的時候,有一年冬天我媽去飯店當服務員,後來聽我媽提起,五十多歲的人了,經常被一個二十多歲的領班欺負,想到這裡,我就很難受。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經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作為東北人比較遺憾的是,我們的東北從全國經濟領頭羊的位子退了下來,原因自然而然是多方面的,我們也不去過多的探究,但是我們東北的老百姓依然是任勞任怨,踏實肯幹。

這才是我們真正東北人的精神面貌,現在很多人嘲笑東北是輕工業喊麥,重工業燒烤,那是因為他們已經不了現在的東北,通過那些低素質團隊脫離真實東北文化後虛構的影視劇,只能給東北招黑。

《馬大帥》較為真實的揭露了農村人到城市打拼的辛酸故事,十六年過去,《馬大帥》依然是一部讓東北人看了熱淚盈眶的一部劇。

最優秀的地方,他並不是完全意義的揭露,而是帶有一種憧憬,不管面對怎樣的艱辛苦難,我們都能夠笑著面對,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才是東北的文化精神內核。

我希望未來的東北影視文化工作者還能夠繼續秉承這種理念,展示東北文化積極的一面,好的一面,而不是無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劉老根馬大帥,再到鄉村愛情,趙本山範偉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再後來趙老師與範老師的作品其實也有很多,包括前面的馬大帥、劉老根和鄉村愛情前兩部,二人都是一直合作的關係。再到後來範偉離開本山之後,自己進軍演藝圈也有了很高的成就。那這二人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呢。其實在他們合作的每一部劇中,我們都能夠發現,範偉也是飾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的,從劉老根當中的藥匣子,再到馬大帥中的彪哥,基本上每一個角色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這也間接的說明了範老師的演技是非常好,每一個角色都能夠拿捏的爐火純青。當然了這也和編劇有不可磨滅的關係。
  • 從東北影視劇到東北文化
    作者:北方公園編輯部 是的,我們要聊一聊東北了。 上周末《劉老根3》大結局了。大結局前的幾集,趙本山和範偉世紀會面,王小笨在微博上說,「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這是中國民間藝術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時刻。」這話說的有些誇張,但如果你稍微聯想一下彪學還有《馬大帥》在中文社交媒體上二次傳播的熱度,就會明白這些作品曾經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過怎樣的印跡。
  • 承認吧,東北文化真的上頭!
    2.東北文化的二度復興11年趙本山因身體問題最後一次登上春晚後,受東北文化浸潤已久的觀眾們,開始通過另一種形式感受本山子的氣息—《鄉村愛情》。2003年,趙本山創立了本山傳媒,在早期也創造出《劉老根》、《馬大帥》等一系列以東北農村生活為主舞臺、東北農民為主視角的影視作品,「劉老根大舞臺」也曾一度成為東北文化輸出根據地。但這類早期作品,遠遠達不到《鄉村愛情》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兩部劇的打分人數差距懸殊#在這部劇裡,謝廣坤永遠在作妖,劉能永遠在佔便宜,趙四永遠在被親家坑。
  • 《馬大帥》和範德彪誰成就了誰?兩部續集為何口碑有差距?
    話說趙本山拍過的系列電視劇不少,比如郝運來系列的《一村之長》《一鄉之長》,劉老根系列的《劉老根》,如今第三部也出來了,還有馬大帥系列的《馬大帥》三部曲,當然,最狠的還是王大拿系列的《鄉村愛情》,一口氣整了十幾部也是沒誰了。
  • 農村劇為何大多以東北為背景?
    農村劇為何勁吹東北風?從趙本山的《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系列再到《鄉村愛情》系列,加上韓氏兄弟曾經紅火的「農村三部曲」 《籬笆·女人和狗》(1989)、《 轆轤·女人和井 》(1991)、《 古船·女人和網 》(1993),再到2005年的《 聖水湖畔 》、2009年潘長江的《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在中國農村電視劇格局中位置顯赫。
  • 劉老根會館開業儀式暨《鄉村愛情5》開機儀式在京舉行
    當晚,開業儀式在劉老根文化廣場隆重舉行。由本山傳媒集團董事長趙本山和嘉賓張藝謀、成龍、楊受成、楊利偉、宋祖英、章子怡、張栢芝、楊利偉、李寧、韓美林等人士共同啟動了開業儀式。劉老根會館是本山傳媒打造的一個全新項目,位於北京前門歷史文化保護區,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毗鄰「劉老根大舞臺」北側,主要由稀缺的四合院落構成。
  • 東北文藝是如何又「支稜」起來的?
    2020年,距離《劉老根2》播出已有17年,距離趙本山和範偉合作的東北神劇《馬大帥3》已經16年。同樣由本山傳媒打造的《鄉村愛情12》也正在優酷播出。在本山大叔不上春晚的這些年,幾乎是每年春節期間都會播出新一季的《鄉村愛情》系列陪伴大家歡樂過年。然而,今年的春節因為病毒肺炎,似乎沒有那麼歡樂。
  • 《馬大帥》的不解之謎:服務員小芹是不是喜歡桂英?
    在三部《馬大帥》中劉玲輝也均有角色出演(第一部任維多利亞國際娛樂廣場的餐飲部經理,第二部任桂英餐館服務員,第三部任小翠美容院經理裴倩),同時兼任劇組的統籌、場記、導演助理等工作。劉玲輝後來與《馬大帥》第三部裡裴倩的男朋友「勝子」假戲真做,結為夫妻。劉玲輝最近幾年專注於相夫教子,已極少公開露面!
  • 趙本山範偉探班《鄉村愛情14》劇組,親自下廚為鄉親們做飯
    近日,趙本山和範偉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戴著極具東北特色的帽子,一同並肩行走的視頻畫面在網絡上流傳。 《劉老根4》殺青到現在已有20多天,視頻畫面顯然不是在拍攝期間錄製的。
  • 《鄉村愛情11》暫緩上線 "硬菜不怕晚"嗎?
    作為國產影視劇市場中的經典原創IP,《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自2016年起已經播出了10部,總集數高達500多集。在該劇還處於電視劇階段時,就常常「霸榜」收視率首位。而自2015年起,《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開始轉網播出,當年在騰訊視頻獨播的《鄉村愛情8》點播量甚至突破20億。
  • 11部,549集,是什麼造就了中國鄉村「第一流量」系列神劇?
    12年10部,共489集(不含《鄉村愛情11》),唯一能夠與之相媲美的,也只有從2004年拍到2014年,共10部267集的《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不過,自《鄉村愛情11》2019年正式上線播出,這個系列已經榮膺中國內地「最長壽」系列劇集的稱號。
  • 你對東北的電視劇和春晚東北的小品怎麼看?
    作為南方人,我對東北電視劇和小品這樣看。東北電視劇:沒感覺,沒看完過一集東北電視劇說白了也就是趙本山的電視劇,他的《鄉村愛情》系列、《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系列,雖然媒體報導挺多,但是我一集沒看。提不起興趣,也就沒有想看的欲望。
  • 鄉村愛情是否王者落幕!鄉村四角戀終成裹腳布,大團結~套路還有完...
    鄉村愛情四角戀終成裹腳布,本山,你可長點心吧,一代王者的落幕 鄉村愛情如何從王者變成裹腳布,本山,你可長點心吧,10年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 東北文化的繁榮與危機
    至此,二人轉轉型成小品,幾年後,它被趙本山帶上央視春晚,從此脫胎於二人轉中的小品開始了長達20多年統治春晚語言類節目的現象,與此同時,其他帶著東北口音的演員——潘長江、鞏漢林、黃宏、範偉、李海、小瀋陽……都成為央視春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東北口音,最初還有人質疑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是為北方人辦的,現在南方人也逐漸接受了這一事實,實際上也是接受了東北文化。
  • 六部東北農村電視劇,《劉老根》是回憶最後一部是經典!
    東北話更是幽默、詼諧、朗朗上口,今天英子就給大家整理了幾部好看的東北農村電視劇,一起來看看!《劉老根》這部劇講述德高望重的老支書被兒子頂下來後,去城裡生活了一段時間長了見識,回到家鄉搞旅遊餐飲業,到街上利用民間藝術吸引觀眾,在50歲時實現了自己讓鄉親們富起來的夙願的故事。
  • 這些「中國式肥皂劇」,憑什麼能拍到10季+?
    與本山傳媒過去推出的《劉老根》《馬大帥》不同,《鄉村愛情》拆解純粹的農村喜鬧劇構架,加入了更多的青春戀愛元素。 有趣的是,以往《劉老根》《馬大帥》中領銜主演的趙本山、範偉,在《鄉村愛情》裡變成友情客串,這部戲成為「趙家班」真真正正「推」新人的一部作品。
  • 《劉老根3》告一段落,趙本山想表達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3月22日晚,《鄉村愛情12》結束後,電視連續劇《劉老根3》也告一段落。作為本山傳媒的兩部名劇,這兩部劇掀起了在廣播平臺上看劇的熱潮。」《鄉村愛情》已確定繼續拍攝。據編劇楊景標透露,第十三部鄉村愛情已經備案,預計下半年開拍。
  • 《劉老根3》成2020新春熱播劇 四天點擊量破億 趙本山唱片頭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杜恩湖本山傳媒傾情打造的電視劇《劉老根3》於2月10日在視頻網站開始播放《劉老根3》故事精彩,貼近百姓生活,受到了全國網友的歡迎。僅僅四天,網友點擊播放數據就已突破1億大關。《劉老根3》如此火爆程度,成為了2020年新春熱播劇,給眾多在家裡留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觀眾帶來了歡樂。去年7月,為拍攝《劉老根3》,趙本山召回了除已故老搭檔高秀敏之外的所有原班人馬。
  • 為何趙本山在東北沒人敢動,看完他身邊的三大「保鏢」後明白了
    如今的本山大叔重心也全都放在了影視作品像,像《鄉村愛情》、《劉老根》等系列劇,深受觀眾們的喜愛,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本山傳媒和劉老根大舞臺。如今趙本山的影響力和地位可以說是無可撼動,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想當本山大叔的徒弟,有公司有資源,即使你名氣一般,也會出演趙本山出品的劇,像《鄉村愛情》中,大部分的演員都是趙本山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