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國式肥皂劇」,憑什麼能拍到10季+?

2020-12-14 騰訊網

導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一方人民迷一種韻味。任何作品,都有其茁壯成長的文化土壤,是不可撕裂、不能割捨的原生力量。地域文化映射在螢屏上,就成了「風味」各異、形色不同的影視佳餚。

來源:影視Mirror

作者:馬二

近日,一組「象牙山時裝周」的劇照登上微博熱搜。

謝廣坤、劉能、趙四、宋曉峰等「象牙山名人」,紛紛化作時尚達人,為即將上線的《鄉村愛情11》助威吶喊。觀眾恍然發現,這部由「趙家班」打造的「中國式肥皂劇」,原來已經陪伴我們走了這麼久。

2006年秋,《鄉村愛情》登陸央視一套。這部描繪農村青年愛情婚姻、事業生活的輕喜劇,是本山傳媒第一次對於農村愛情題材的嘗試。

與本山傳媒過去推出的《劉老根》《馬大帥》不同,《鄉村愛情》拆解純粹的農村喜鬧劇構架,加入了更多的青春戀愛元素。

有趣的是,以往《劉老根》《馬大帥》中領銜主演的趙本山、範偉,在《鄉村愛情》裡變成友情客串,這部戲成為「趙家班」真真正正「推」新人的一部作品。

不過,《鄉村愛情》上線之時,或許誰也沒有想過,它能夠變成「黑土地」上播出時間最長的電視劇;這些年輕的演員們,能夠走出東北,被全國觀眾所熟知。

其實,在《鄉村愛情》火爆之前,便有一部戲「橫空」走紅,那就是由楊議、楊少華主演的都市生活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這部誕生於渤海之濱的天津勁作,從2004年播出以來,如今已經接連拍攝了十部作品。

同樣經久不衰的,還有廣東廣播電視臺出品的廣東本土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該劇是中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久、播出集數最多、同時段同類型節目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廣、經濟效益最好的電視系列情景劇。脫塵於粵語文化的它,歷經十九載,拍攝十一部、熱映三千集,如今仍然風雨不停。

在娛樂多樣化、興趣消弭化的今天,影視作品為了抓住受眾的心,祭出一張張「破釜沉舟」的大旗——更快的節奏、更豐富的內涵、更二元化的人物,但多數作品仍面臨被「棄劇」的風險。

試問一下,一部作品究竟要具備什麼魅力,才能十幾年經久不衰、收視長虹呢?

地域文化「流」向全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一方人民迷一種韻味。魯菜、川菜、淮揚菜如是,京劇、豫劇、黃梅戲如是,影視作品亦如是。

任何作品,都有其茁壯成長的文化土壤,是不可撕裂、不能割捨的原生力量。這種地域文化,映射在螢屏上,就成了「風味」各異、形色不同的影視佳餚。

《鄉村愛情》產生於東北「黑土地」文化,自帶七分「豬肉燉粉條」的豪爽。

熱愛歡樂的東北人民,將生活「過」成了喜劇。《鄉村愛情》中所有的搞笑橋段,都源於東北人的生活細節。

這種蘊含「生機」的趣味性,生於寒冬暖炕上的麻將桌,在你「點炮」我「和牌」的大笑之中,變成謝永強與王小蒙的情緣初定,化作象牙山村「大腳超市」裡的幽默是非,釀就劉能、趙四、謝廣坤之間的啼笑皆非。

雖然名為《鄉村愛情》,但在這部戲裡,見不到「小鳥依人」式你儂我儂的青春愛意,只有敞開口袋拼命外洩的「笑」果頻出。也正是這專屬農村青年的戀愛「味道」,讓《鄉村愛情》走出「黑土地」,走向全國。

對於天津人來說,《楊光的快樂生活》就像是打兩套雞蛋的「煎餅餜子」。

咬一口,只能有綠豆面、油條加蔥花的滋味,放薄脆、火腿腸以及肉鬆的都是「異類」。對所有女人都喊「姐姐」的天津人,對影視作品也像「煎餅餜子」一般講究。

《楊光的快樂生活》便是如此。

雖然主演們不全是天津人,但故事的行文邏輯、人物的言行舉止,處處是老天津的味道——楊光的開朗仗義、尤條的放蕩滑稽、各路客串明星的妙趣橫生。這種獨特的天津文化,順海而出,邇至太行,遠到瓊州;直到如今,筆者仍然忘不了當年「賠得精光」的陽光大飯店。

《外來媳婦本地郎》算得上是電視劇史上最成功的「中國式肥皂劇」。

對於廣東人民來說,播出十九年的它,像一席「永不撤桌」的早茶。縱然席上的佳餚換了又換,吃席的賓客來了又走,但這桌擺在康家西關老屋的早茶,從早吃到晚從不停歇。

康伯的狡猾小氣,康嬸的善良淳樸;天佑的木訥老實,黛安娜的三觀正直……或許正如早茶的妙處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一般,生於粵語文化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流傳度並不如前兩者一樣廣,但這部原汁原味的粵語電視劇,依舊充斥在廣東人民的生活中,熠熠生光。

這些韻味不同的影視作品,之所以能「流」向全國,依託於其獨特的地域文化。

在「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十年裡,東北文化、天津文化、粵語文化以及河南文化風靡各地。不過,依託地域文化而流行的《鄉村愛情》們,如今的日子亦有頹勢——他們不「上星」很久了。

在視頻網站找到新生地

衛視轉網播,成為「中國式肥皂劇」的一個新思路。

局限於種種原因,從2014年四臺同播《鄉村愛情圓舞曲》(鄉村愛情7)之後,象牙山的故事便正式走進視頻網站,在一眾宮鬥、權謀、青春、校園的網絡劇中,殺出一條專屬於鄉村喜劇的血路。

從藝恩網數據來看,《鄉村愛情協奏曲》(鄉村愛情10)的播放次數為43.9億,每日播放量在70萬~100萬浮動。用戶人群中,30歲到49歲的男性群體佔到大多數,約為用戶基數的61.2%。不談其轉向平臺的歸因,單從用戶層面分析,這一波「操作」似乎效果不差。

從用戶反饋的情況來說,《鄉村愛情》並未因「入住」平臺而失去熱度,某些媒體預料的從此「下行」沒有出現。

相反,「鄉愛」的忠實粉絲們,將這把燃於「黑土地」的火炬,灌入了全國各地的油料。和衛視的觀眾不同,視頻網站的用戶活性更高,對於「彈幕」「安利」等粉絲操作更是得心應手。在這裡,象牙山的村民們走出「闔家歡」的圈層文化,成為大眾狂歡的「爆點」。

選擇在視頻網站落戶的,不止《鄉村愛情》。

暌違螢屏5年的《楊光那些事》,並未像前九部一樣安家天津衛視,而是在愛奇藝以分帳網劇的形式獨播發行。從作品的內容來看,《楊光那些事》是《楊光的快樂生活》的升級版,採用了「一季三部」的全新形式,講述了楊光「好人」「藝人」「富人」的三段趣味經歷。

對於熟稔了「楊光」故事的觀眾來說,這次《楊光那些事》和愛奇藝的合作,像是突然而來的驚喜——時隔五年的重聚、嶄新的故事脈絡、不變的天津「味道」。

這一舉動,不僅拉回了不少忠實粉絲;在一定程度上,也進一步擴大了新用戶的接納程度。

從衛視轉向平臺,成為「中國式肥皂劇」的新趨勢。一方面,平臺的用戶更加多元,能讓生於地域文化的影視作品,在瀕臨飽和的受眾群體中,進一步擴大粉絲基數;另一方面,衛視位置資源的不斷收縮,選擇平臺播出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之舉。

「中國式肥皂劇」未來怎麼走?

以地域文化「發跡」的中國第一代「肥皂劇」,風生水起走過了十年。

這十年是用戶粘性不斷增強的十年。不論是生於東北文化的《鄉村愛情》,還是長於天津文化的《楊光的快樂生活》,抑或是源於粵語文化《外來媳婦本地郎》,都招攬了一批自己的忠實用戶。

但隨著直播、短視頻等新型娛樂方式的崛起,影響力逐漸增強的地域文化,遭遇到更多的「不適」衝擊;跟隨地域文化「紅利」而興起的「中國式肥皂劇」,也進一步受到擠壓。

淮南淮北「橘」有不同,地域文化這塊土地上結出的「果子」,被越來越多的人品嘗的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詬病」。相對而言,在網絡的聚光燈下,所有的問題都被放大了。

這一現象,從《楊光那些事》中看得一清二楚。雖然一連推出三部故事讓人驚喜,但從愛奇藝尷尬的熱度值來看,時隔五年再度出山的「楊光」系列,難以再現當年的輝光。

同樣是生於地域文化的影視作品,為何《鄉村愛情》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楊光的快樂生活》就一蹶不振呢?依託地域文化興起的「中國式肥皂劇」,未來還會繼續走下去嗎?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從視頻網站如今的影視作品來看,集結地域元素的劇集不在少數,像《二龍湖浩哥》《陳翔六點半》更是箇中翹楚。這些作品,在融合地域文化的同時,更兼備快節奏、強劇情的特點,和以往「水波不驚」的肥皂劇截然不同。

《鄉村愛情》亦是如此。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它更像是一個升級版2.0——在據守地域內核的同時,以流行元素外顯。這也恰恰是如今的觀眾所喜愛的,如上部作品中的「謝飛機」,多次憑藉搞笑的表情包、離奇的腦迴路登上熱搜。

這也給「楊光」們一個很好的啟示。不談用戶粘性如何忠實,想要收穫更多的熱度和流量,革新地域文化的「裡子」、融合流行文化的「面子」是關鍵。

另外,衝突的激烈程度、人物的有趣指數、視覺的質感效果,都是能否「吸粉」的原因。倘若每部「中國式肥皂劇」都能做到,那麼「火」到十季的,或許不止一個《鄉村愛情》吧。

相關焦點

  • 童年回憶肥皂劇《豪門恩怨》重置
    不過這個經典的壞女人的出現已經是第二季了。觀眾認為新版(右)只得老版其形。老版影響八十年代美國流行文化;央視一套曾於90年代引進,多部美劇頻繁「致敬」這幾年美國影視圈的80年代懷舊風颳得正起勁,很多老劇趁著這股風紛紛「還魂」,或翻拍、或重啟、或續寫。
  • TikTok「肥皂劇」:誰併購了誰?
    如果他執意拿TikTok開刀,或再拋出一個「延長版寬限期」(比如,「湊巧」把寬限期延長到美國大選投票的11月3日),這齣「肥皂劇」就仍會有「第二季」推出。「肥皂劇」前幾集,字節跳動和張一鳴急於脫困,發表了一些公關言論,結果既未能成功打動川普,又激怒了不少原本同情他們的中國網民。儘管TikTok是一款國際流行應用,但其運作模式、經營根基,卻仍須立足中國市場。鑑於此,「肥皂劇」第一季中後階段,字節跳動也轉而改用對美相對強硬、對中國網民更加「柔和」的聲調。8月28日中國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 泡沫劇肥皂劇是什麼意思?電視劇為什麼叫肥皂劇?肥皂是什麼?
    最早在一些西方國家流行,一些家庭主婦做家務的時候,可以邊看邊做家務,打發一下無聊與空虛的時間,是西方大眾文化中的一種,家庭婦女關注的就是家裡的清潔問題,生活用品這些,所以電視臺為了創收就插播了很多推銷給這些主婦所需要的用品的廣告,如肥皂、拖把、抹布等,對於掌管家裡清潔大權的主婦們來說,肥皂是必須品也是經常需要用到的產品,而且當時的化妝品也比較匱乏,最早的洗滌用品也就肥皂了,所以當時這些電視劇插入的肥皂廣告就多了一些
  • 「肥皂劇」是怎麼來的
    「肥皂劇」這個說法好像在中國流傳也有好多年了,不過其來由為何卻少人談論。小編曾經臆想:難道是因為這些連續劇的集數像肥皂泡那麼多,所以才叫「肥皂劇」的嗎?肥皂劇(soap opera,有時簡稱soap)指在廣播或電視中連續長期播放、情節虛構的故事劇集。之所以叫「肥皂劇」,是因為這些劇集播放之初都是由寶潔等洗滌用品生產商贊助或製作的。當時,這些連續劇都是在工作日白天時段播出的,大部分聽眾都是家庭婦女。所以,肥皂劇的受眾主要為女性觀眾。
  • 它是「集數最長」的肥皂劇,若你能堅持看完,我叫你一聲大佬!
    它是「集數最長」的肥皂劇,若你能堅持看完,我叫你一聲大佬!眾所周知,如今國內的電視劇,集數一般都不會太長,除非是某些太火的劇,一直出續集,不然的話,像是《如懿傳》那樣的,長達87集的電視劇,恐怕很多人還是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而據筆者了解,目前中國集數最長的劇,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雖然這部劇每集的時長,大約也就是22、23分鐘,但已經播出了3100多集,並且還沒有完結。
  • 這部英國肥皂劇憑啥拳打皮特、腳踢史泰龍?《唐頓莊園》北美爆冷...
    「唐家屯」這幫英國老貴族的家長裡短,憑什麼在大洋彼岸把皮特和史泰龍「打趴下」呢?借用《華爾街日報》的點評,它用「兩小時的電影沉澱了6季劇集的精華」。就像《紐約時報》的評價所說:「你不得不敬佩費羅斯(製作人&編劇)的本事,他能把過期食材變成暖胃佳餚。」
  • 中國新聞周刊:威廉大婚是強心劑還是肥皂劇?
    但也有人將鋪天蓋地的婚訊諷刺為一場肥皂劇,尤其是那些反「君主立憲制」的人們  文/辛立雅  根據一項18世紀的法律,英國王室子弟訂婚前必須獲得國王的批准,但威廉王子只是在宣布訂婚的前一天早晨才打電話通知伊莉莎白女王。  2010年11月16日,英國威廉王子攜女友凱特.米德爾頓在聖詹姆斯宮亮相,正式宣布兩人訂婚。
  • 憑什麼別人家的全家福能拍得這麼好看?
    憑什麼別人家的全家福就能拍得這麼好看?今天全家福影樓教大家拍出好看的全家福吧!因為在拍攝的過程中,眼鏡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反光,恰恰就是因為這些反光,我們拍出的照片才會顯得美中不足。但是這並不一定需要我們摘下眼鏡拍攝,在很多時候,眼鏡會是一個人性格的象徵,甚至有可能成為某一個人身上最大的標誌,一旦脫掉眼鏡,他可能就不再是一般大家印象中的他了。
  • 小劇場怎能只裝肥皂劇?探索與育人被忽視
    肥皂劇構成單一生態  翻開北京的戲劇地圖,大大小小的戲劇團體數以百計,他們的作品也多以小劇場戲劇為主。日漸豐富的小劇場演出是多年市場培育的回報,值得欣慰。  然而,當你一次次掀開小劇場的幕簾,看到的卻是同質化的內容:表現都市情感糾結和歪批經典的段子拼湊比比皆是,好像一集集被挪移到戲劇舞臺上的電視肥皂劇。
  • 肥皂劇的英文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肥皂劇的英文表達 2012-11-27 15:32 來源:愛思英語 作者:
  • 肥皂劇有關的語言:上(中英雙語)
    在這期間,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對我而言都毫無意義,即便是地震和颶風都不能打擾到我,因為我正在看肥皂劇呢。(如果你問我,那就告訴你吧,是《芝麻綠豆》和《愛默戴爾農場》)。肥皂劇是英國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在世界範圍內也受到熱捧。我覺得,現在我有必要把注意力從電視屏幕上稍稍轉移一會,來寫一點有關肥皂劇的東西。
  • 電視劇《指路明燈》18262集的肥皂劇,你要花多少年才能看完?
    電視劇《指路明燈》18262集的肥皂劇,你要花多少年才能看完?人們在空閒無聊的時候,都會選擇看電視劇來打發時間。正常來講一部連續劇也就30集左右就會有大結局了,有些連續劇可能會比較長大概可能會有五六十集的樣子吧!。
  • 英美文化:肥皂劇的由來(雙語)
    這些電視劇主要描述英國鄰裡之間的普通生活—我們稱這些電視劇為肥皂劇。  In the early days of TV,there were often dramas on during the day.  在電視節目的早期,經常在白天播放電視劇。
  • 《羋月傳》是「肥皂劇」?《大秦帝國》說歷史正劇可以這麼玩
    他把熱播劇《羋月傳》歸為「肥皂劇」,「我覺得歷史劇和肥皂劇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價值觀選擇的趨向上,往往肥皂劇在最無聊的事件上花最大的篇章。肥皂劇裡面的政治生活基本都是陰謀論,情感上以多角戀為主導,這個幾乎是所有古裝劇裡面存在的最大的缺陷。離開這兩個就沒法拍。
  • 外交部再回應澳「中國間諜案」:粗製濫造的肥皂劇而已
    華春瑩表示,你提的問題我想起這兩天澳大利亞一些部門、媒體和學者都紛紛對前幾天澳大利亞媒體和一些英美媒體爆炒的王立強案提出了質疑,我看到了報導,澳大利亞安全部門已經向澳大利亞總理、內閣國家安全委員會解釋,說他(王立強)提出的資訊缺乏細節,他很可能是以間諜為藉口在當地尋求庇護或者居留權,我還注意到澳大利亞的《每日電訊報》以「中國間諜鬧劇」為標題認為王立強企圖利用虛假證詞來換取政治庇護或居留權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這些四川美食饞到你了嗎?
    2月20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第二集,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亮相,引發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
  • 最終季居然不是草草結束,幾乎每集都很有趣,創意尤勝前幾季
    居然還是把最後一集看完了 我真的太狠心了,越到後來越來故事越集中在主角身上其實有點無聊,不過我真心愛每個角色,最後一集是完美的一集喲。看著第四季突然打開第七季被畫質清晰瘋了!23集看哭……24高能,25,26……字幕組好有愛,Fry和Leela的happy ending,有些寥落,以為吸血鬼有戲但是沒……情話和溫暖片段,完整的收尾,沒有遺憾。看完以後心情無法平復。
  • NBC環球翻拍西班牙肥皂劇
    該肥皂劇原版為西班牙語電視臺Telemundo上一播出季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個墨西哥大毒梟的故事,他野心勃勃,希望成為墨西哥最富有、最有權勢的人。  USA 電視網將播出《Mujer de Acero》(英文名《Woman of Steel》),該劇由Universal Cable Productions負責開發。
  • 六級閱讀:肥皂劇也可以教化人心
    Soap operas: Good trash   肥皂劇也可以教化人心   Soap operas and development   肥皂劇與發展   Good trash   肥皂劇也可以教化人心
  • 星戰「肥皂劇」還能再戰二十年
    於是期待下一部星戰電影同時,我也莫名有點擔心這個宇宙……其實想一想,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星球大戰》系列從最開始也就是個不乏狗血的肥皂劇套路啊,情懷消費到今天,早已是透支。星戰重啟到第三年,新三部曲的系列第二部,如果說「原力覺醒」還主要是向老星戰致敬,那麼到了「最後的絕地武士」,就像影片中Kylo Ren一直在勸說Rey:Kill thepast,星球大戰也終於要徹底開啟一個新的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