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鼻子、吃手、啃指甲……孩子身上的壞習慣,要怎樣做才能改掉它

2020-12-19 育兒琦說

我家孩子的「小毛病」越來越多了

喜歡摳鼻子、啃指甲、咬嘴唇、伸舌頭……看著孩子的這些「小毛病」,我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他卻還是改不掉,反而更加嚴重了,這可該怎麼辦?

一提起這事兒,就讓我想到了我的童年……

我小時候是一個很安靜很聽話的小孩子,即使是這樣,也依然無法擺脫每日被訓的遭遇,其主要就是因為我有「壞習慣」的問題。

一開始是喜歡啃指甲,把每個指甲都啃得凹凸不平的,氣得家人隔三差五的給我剪指甲。之後不啃指甲了,變為咬筆頭,把每支筆的上面都咬變形,最終家人只能把兩頭都削尖了來治我這個毛病。後來好不容易不咬筆頭了,卻又演變為了咬衣角,把每個衣服的角都咬得溼噠噠的,無論家人怎麼說我都沒改掉這個「壞毛病」,後來春去夏來,家人讓穿了一整夏的連衣裙,才算改好了這個毛病。但我身上的「小毛病」並沒有因此而消失,而是變了模樣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在不咬衣角後,我又有了其他的「壞習慣」:抓頭皮、摸耳朵、摳手上的倒刺……只是那時候的我已經上初中了,家裡也特別的忙,父母也就由著我去了。

我本人也是很不喜歡這些毛病的,也是很想要改的,但這種事情好像是會傳染似的,好不容易改好了這個毛病,轉眼就會多了其他的毛病。

後來在經歷了摳橡皮和摳鍵盤後,我終於找了解決這些「小毛病」的辦法了,我在網上買解壓的小玩具,像指尖陀螺、按鍵玩具、塑料泡泡膜等,在我煩躁時就捏上一捏,之後果然就沒有什麼奇怪的「小毛病」了。

至此,大家應該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了吧。

不管是小孩子還是成人,都會有這種現象:在心情煩躁、無聊或者有壓力時,總會多多少少有些無意識的「小動作」,以此來緩解自己的壓力。

話說,《琅琊榜》中的梅長蘇在思考的時候,不也總喜歡搓個手指嗎?

其實常見的「小毛病」還有很多,像是咬牙、抖腿、踩鞋子、摳臉上的痘痘等,而在學生中,最常見的當屬「轉筆」了。若是像我一樣不怎麼會轉筆的人,也只能選擇摳摳倒刺咬咬指甲了!

孩子為啥不能停止有「小動作」呢

這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從神經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假如我們不斷給身體的某一部位一些小刺激,那麼這種刺激就會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反饋到大腦皮層的特定部位,通過增加血清素等的分泌,以緩解神經上的緊張感。

作為大人的你都很難做到完全沒有一點「小動作」,那更何況是對於自控力很差的孩子呢?

只不過在做這些「小動作」的同時,有一個共同點:做的人渾然不知,看的人或聽的人卻有不同程度的難受感,而這種難受感會隨著「小動作」的加大而增強。

為什麼有些老師就很討厭學生轉筆?雖說學生在課堂上轉轉筆也並沒有影響什麼課堂秩序,但若是從講臺上往下看,學生們呼呼啦啦都在轉筆,老師不覺得頭大才怪呢。

因為人是有「共情」的能力的,看到別人不停抖腿、咬指甲等這種顯示煩躁的動作時,那種煩躁感就像是會傳遞到自己身上似的,使得自己的心情也會跟著變差。

對於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人在做這些「小動作」時,大多都會選擇忍了,但若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在做這種事情時,當父母的煩躁感再由此湧上來時,就很難會忍得住不發飆了。

橫豎看著不順眼,總覺得孩子的這個「小動作」就是個「毛病」,必須得改!於是打呀罵呀也都跟著來了。

當然,對於一些本就很不衛生或是對身體有害的「小動作」,確實是需要孩子改的,但事情的重點並不在於「是否改」上,而在於「你要求孩子改的態度」上。

我總是難以忘懷我小時候,一般都是在心情比較好的情況下,家人一巴掌就打我手上,然後瞪著眼睛訓斥我:「怎麼又摳手,都給你說了多少遍了」!

在這突然而來的被打中,我完全是呈懵逼的一個狀態:我是誰,我在哪,發生了什麼……那種特別無辜特別委屈的感覺,形成了我巨大的童年陰影。

被突然伸過來的手打過之後,我還不能為此爭辯什麼,因為我好像真的做錯了,但天知道,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啊!

可是在家人的眼裡,說了超過3次還不改,那就是故意的!所以對於我這麼一個又乖又聽話的小孩子,被說成「不聽話」「犟筋」「故意氣人」,也實在是太冤枉了。

如何才能讓孩子改掉那些「壞毛病」

其實讓孩子改「壞毛病」是沒啥問題的,只不過以孩子的自制力而言,那還真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且滿足以下至少兩個的條件才可以的:

1.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改

必須是「我想要去改」,而不是「爸爸媽媽想要我改」,若是「爸爸媽媽想要我改」,孩子是沒有內在驅動力的,一旦發現沒有人盯著他,就會放鬆自己,叛逆些的甚至會和父母對著幹。至於如何說服孩子「要改」,那就需要「以德服人」了,你可以在網絡上搜一些做這些事情的後果圖給孩子看,講一些「細菌微生物」的故事等,孩子是很好哄的,你這邊稍微誇張一點說,他就會很想要去改了。

2.爸爸媽媽要提供足夠的支持

精神支持。發現孩子又開始有「小動作」時,記得不要帶情緒,溫柔提醒他一下就好,並且你還要在心裡做好「要提醒幾百次上千次」的準備,不要妄想孩子在一朝一夕間就能改掉那些「小動作」,他又不是機器人,說讓他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

環境支持也是不能少的。這方面我家人做的就挺好的,就像:勤給我剪指甲;把筆的兩頭都削尖;穿連衣裙等等,改變做這些壞習慣的環境,孩子再去改就會比較容易了。

3.找到一些可替代性的解壓方式

市面上好多解壓玩具都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用的卻很少。但其實呢,小孩子有時候比大人的壓力還要多,是更需要一些健康有效的解壓方式的,你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軟軟的「捏捏玩具」,去緩解他的壓力。

讓孩子改掉「小動作」的最好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處在一個更加寬鬆的環境中,可以擁有更多更豐富的活動,少些壓力不無聊,「小動作」自然就會少很多。此外,更多的戶外活動、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時間以及爸爸媽媽的好心情,都可以讓孩子活力滿滿,更少有精神壓力。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問題」,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只要這個毛病在合理的可控範圍內,不影響他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活,真有點「小毛病」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或許在換個角度看後,你還會覺得有點可愛呢!

相關焦點

  • 孩子啃指甲是因為啥?抹苦瓜已經「OUT」,這4個方法改掉壞習慣
    尤其是孩子啃指甲,這是最讓家長頭痛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啃指甲,會打孩子手背,抹苦瓜,嚇唬等等方式來阻止孩子,可是收效甚微,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3歲以下的孩子啃指甲確實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4歲以上的孩子啃指甲,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或者其他疾病,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孩子為什麼想啃指甲!
  • 關於戒掉孩子吃手、啃指甲、咬嘴唇,你有什麼妙招嗎?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有些戒不掉的小毛病,比如啃指甲、吃手、咬嘴唇……這可愁壞了大人們,到底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呢?
  • 孩子愛啃指甲 可能是身體出問題
    人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孩童時期養成的。那時候自己不懂事,父母也沒有太在意,或者在意了卻沒有糾正過來。比如啃指甲,是無聊呢,還是因為身體缺乏某些元素?父母對孩子啃指甲是抱著怎樣的態度,是覺得微不足道忽視了,還是千方百計阻止卻效果甚微?
  • 孩子愛啃指甲,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
    人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孩童時期養成的。那時候自己不懂事,父母也沒有太在意,或者在意了卻沒有糾正過來。比如啃指甲,是無聊呢,還是因為身體缺乏某些元素?父母對孩子啃指甲是抱著怎樣的態度,是覺得微不足道忽視了,還是千方百計阻止卻效果甚微?
  • 孩子啃指甲,其實並不是「壞習慣」,背後的原因值得家長反省
    通常發生在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孩子中,心理學上稱之為「兒童緊張性行為」。某醫院曾經對4所小學的73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45.08%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性行為」。其中,啃指甲的發生率最高,佔29.64%,習慣性抽動佔16.93%,吃手指佔8.88%,習慣性擦腿佔1.64%。
  • 爸媽要注意了!孩子愛啃指甲可能是這些原因,趕緊及時糾正
    人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孩童時期養成的。那時候自己不懂事,父母也沒有太在意,或者在意了卻沒有糾正過來。比如啃指甲,是無聊呢,還是因為身體缺乏某些元素?父母對孩子啃指甲是抱著怎樣的態度,是覺得微不足道忽視了,還是千方百計阻止卻效果甚微?
  • 喜歡啃指甲、撕嘴皮,孩子這些不起眼的小行為,實則隱藏著大問題
    有的家長,只是把孩子的這些行為,當成壞習慣處理,並沒有過於放在心上。但是,孩子用手和嘴巴不分時間地點地接觸,會傳播細菌,導致疾病。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孩子到處玩,又閒不下來,經常爬上爬下,指甲裡最容易藏汙納垢。
  • 孩子為什麼啃指甲?家長不要疏忽,3步帶娃改掉小毛病
    看起來長得白白淨淨很可愛的樣子,但是孩子手上居然戴了一副小手套。我問:「現在天氣已經很暖和,沒有戴手套的必要啊!」表姐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這個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壞習慣,沒事兒總是啃手指甲。說了很多次也沒有改掉,反而更嚴重了,手指甲都啃壞了,沒有辦法只能給兒子戴個手套,這樣啃得能少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改掉這個毛病。」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1、孩子愛啃手到底好不好?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啃手、啃腳,啃他們能抓到的一切東西,爹媽覺得還挺可愛的。雖然大多數孩子都有啃手指的習慣,但是孩子大了之後就知道啃手指髒了,會改掉。但是有一些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依然喜歡啃手、啃鉛筆、啃作業本,常常啃著啃著就開始發呆......說起這些孩子們怎麼也戒不掉的小動作,很多家長都感慨萬千!這些孩子身上的小毛病要改嗎?當然一定要改!
  • 孩子愛摳鼻子吃鼻屎,既不衛生也不雅觀,其實和這4點有關
    而對於感冒或者鼻子過敏流鼻涕的孩子來說,這種異物感是最明顯的,小孩還沒有大人那麼自覺的意識想到用棉籤或者是紙巾去鑽一鑽鼻子。孩子幹任何事情最直接的工具就是手,鼻子不舒服了,有黏黏的東西了用手摳一摳,鼻涕結痂了隨著呼吸更不適感更明顯了,更要用手去摳一摳了。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
    孩子愛啃手到底好不好?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啃手、啃腳,啃他們能抓到的一切東西,爹媽覺得還挺可愛的。雖然大多數孩子都有啃手指的習慣,但是孩子大了之後就知道啃手指髒了,會改掉。但是有一些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依然喜歡啃手、啃鉛筆、啃作業本,常常啃著啃著就開始發呆......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當時也給孩子的父母反映過這樣的一個小動作,父母說其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把指甲啃的流血,從來都沒給他剪過指甲,都是他自己的啃。其實在我一旁觀者來看孩子的小動作與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著很大關係,家長要尋找小動作背後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一、孩子出現吃手、啃指甲的原因。
  • 孩子愛咬手指啃指甲怎麼改?壞習慣背後反映的是多動和情緒問題
    在很多家長的描述中,孩子都出現了「咬手指啃指甲」這個行為,這不得不令我們重視。,一定要早期引導,分析孩子咬指甲和手指的因素,免得影響孩子成長。注意力分散的表現有很多,比如發呆走神,比如玩橡皮、咬鉛筆、摳書角等小動作,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咬手指啃指甲也是其中一種表現。只不過家長往往把這個行為歸結到個人習慣,很少會馬上聯繫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面,但在我們總結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卻經常能看到這一條。
  • 孩子喜歡啃指甲怎麼辦?家長要避免訓斥,三招幫孩子糾正壞習慣
    啃指甲並不是因為孩子覺得有趣,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無聊。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在興致勃勃地做遊戲的時候,很少會想到要去啃指甲,反而是在自己一個人時才會啃得起勁。二、家長平時要避免哪些錯誤做法?2.不管不顧任其發展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啃指甲是很正常的,不過是一種成長中的小細節,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這種把改正壞習慣寄托在時間上的父母對於孩子啃指甲的行為選擇性忽視了,而事實上,孩子一旦養成了啃指甲的習慣,即便是他們長大了,這種習慣仍然存在。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啃指甲、吃手、咬嘴唇……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後果嚴重起來也是觸目驚心。感到無聊如果孩子感到無聊,沒什麼事可做,或者肚子餓了,身邊也沒有玩具,就可能會愛啃指甲、吃手等等。這時不用過度擔心,通過陪伴和玩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好。
  • 摳手、啃指甲為啥停不下來?原來是因為……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用摳手來緩解焦慮也是這個道理,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多次之後,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之後一旦焦慮就不自覺摳手,時間久了,便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 通過攻擊自己獲得愉悅有人說,看到摳手出血,有一種莫名的愉快感。他們不停地摳手,摳出血,享受出血的快感。啃指甲啃出血也是這個道理。
  • 女兒啃指甲怎麼回事?孩子經常啃手指,代表缺這種元素了
    小寶寶咬手啊或者啃東西司空見慣,可是有時候我們也不難發現成人也有這種習慣。經常聽人說啃指甲是缺鋅了,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啃指甲主要出現在哪些人身上呢?對心理有沒有影響呢?實際上這就需要尋找新的替代品,一些女士會把指甲上塗上指甲油,如果自己仍然啃了,口味不好。我有個同事,喜歡啃指甲,她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就經常做指甲。從而慢慢改掉了啃指甲毛病。啃指甲從衛生角度,確實細菌比較多。而且從心理上來說,是一種焦慮表現。就像吸菸的戒菸一樣,為什麼吸菸,煩躁、焦慮。而且越煩,越吸多。
  • 孩子喜歡啃指甲,學會這三招,輕鬆克服壞習慣
    前言:孩子的成長路上,難免會有一些大人接受不了的壞習慣,而啃指甲就首當其衝得到了所有家長的"厭惡"。確實,啃指甲的行為太不雅觀,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孩子,不分場合的啃指甲讓人很難接受。如何才能改掉孩子啃指甲的這個毛病呢?想必很多家長都在為此頭疼不已。其實想要改掉一個習慣,最重要的還是找到原因,只有從源頭上杜絕這種行為,才有可能讓孩子徹底改掉。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大家一定記得《爸爸去哪兒》裡可愛的小甜馨兒,她就總愛抱著腳,滋滋有味兒地啃腳趾頭。其實,差不多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能自己吃手,並且手和口協調得很好,家長這時應該感到高興才對。2.心理軟體有故障:也許是口欲期沒能順利過渡,遺留的不安全感、欠缺感或者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退行心理作祟;也許是出現焦慮、緊張、恐懼、害羞、無聊等情緒時不由自主地啃食指甲,以達到緩解、安撫、轉移的效果。其實,我們常常也有同感遇到尷尬局面時,摳鼻子,扒拉扣子等行為可以說是異曲同工。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大家一定記得《爸爸去哪兒》裡可愛的小甜馨兒,她就總愛抱著腳,滋滋有味兒地啃腳趾頭。其實,差不多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能自己吃手,並且手和口協調得很好,家長這時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大概4個月開始長牙到一歲這個時間段寶寶處於口腔敏感期高峰,手口配合更精準、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