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做點家務既打發時間,也可以強身健體

2020-09-14 蜜雪兒麻麻

我是一位80後母親,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直是心中最牽掛的事。我有一個女兒,今年8歲了,活潑可愛。她平日喜歡看各種故事書,偶爾也會幫我幹點家務事。我一直很糾結,家長該不該培養小孩做家務事呢?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大家都必須待在家裡。整座城市的街頭都看不到幾個人影,以前的車水流龍,現在卻變得很安靜。

這一天,我在做家務,我發現孩子的房間很亂,桌子上的書都是亂放的,還有很多廢紙,整個房間一片凌亂。其實,我平常也有交代孩子動手整理自己的房間的。她偶爾也會整理,但因為沒有形成習慣,大部分時間都忘記去整理收拾。我想,這麼下去肯定不行,以後要不要引導她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呢?否則,時間長了很容易養成一種壞習慣。

前幾天,我與一位同學閒談,也聊到了孩子要不要做家務的話題。她說,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家長安排孩子學做家務,問我有沒有安排孩子做家務。她們家也是一個女孩,她認為女孩不應該學做家務,女孩要富養,把更多的時間花到學習中去,好好地學習,長大後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以理直氣壯的生活。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像她一樣,天天在家裡做家務,卻沒有自己的事業。

如今年代不一樣了,關於要不要培養孩子做家務,每個人的觀念是不一樣的。因為現在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覺得一個女兒長大應該讓她嫁的好一點。這樣想也不是不好,我覺得孩子從小也可以分配一些家務活,也是一種鍛鍊。長大了各方面優秀豈不是更好,我也羨慕那些成功的女人上得了廳堂,也下得了廚房,可以優雅精緻的活出自我。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其實做家務也沒什麼可丟人的,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自理本能。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自己也過得舒適一些,會做家務的人又不需要天天在家做家務。但是,家裡來客人隨時可以挽起袖子做一大桌香噴噴的美食,客人走了也可以把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雖然做家務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可也不能忽略。孩子從小做家務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積累,長大以後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我認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合理地安排做點家務事。假期安排孩子做家務也是適當運動,有助於健康的。孩子做家務活的過程中,無論表現怎樣,我們應該對於孩子付出的努力給予表揚。就算真的把家務事做砸了,或者很糟糕。也不要去責備孩子的無能,更不要去打擊。我們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的進步。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去成長。否則孩子天天在家除了讀書,作業,吃零食,就是電視。

孩子本來精力很旺盛,平常喜好運動,每天關在家裡很多興趣愛好都被剝奪了,長時間這麼關下去,很容易焦躁不安,情緒也會不穩定。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怎樣引導孩子來做家務呢?

疫情期間,孩子做點家務既打發時間,也可以強身健體。當然,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孩子來分配家務事,6-10歲的孩子,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服,鋪床,自己的房間收拾整潔。聽完在線課程和做完作業,幫家裡掃地,拖地,換垃圾袋,擦桌子。吃飯的時候擺碗筷,洗碗等。其實,這些日常家務也不算特別辛苦。

其實孩子學會做家務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那麼我們可以在一邊觀望。看孩子怎樣來解決問題的。比如洗杯子,要是不小心打碎了,那麼孩子應該怎樣來處理呢?那麼下回就會吸取教訓。並且會把事情越做越好,越做越熟練。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說到這裡,我便想起表哥的孩子。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生活還算富裕,三個女孩學習成績很優秀並且都很懂事。每次去他家吃飯,孩子們很熱情的給我端茶倒水。因為嫂子身體不太好,在一邊指揮著孩子們做家務。那種家庭氣氛很溫暖,互幫互助,還有歡笑聲。小女兒八歲就學會了摘菜、洗菜等等家務活,做事不慌不忙,井井有條。大女兒切菜炒菜,幹活很麻利幹練。我總是很羨慕的問嫂子怎麼教導的,嫂子說:「沒辦法,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要適當的放手,孩子們學東西的能力很強,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優秀」。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我覺得嫂子把孩子們教育得很好。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的習慣,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讓他們自己站起來。面對困難自己動腦解決,這就培養了孩子們的判斷力與分析能力及應變能力。

孩子在家經常幹家務事,會覺得自己會幹的事情越來越多,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承擔自己在家裡以及社會上的一種責任,同樣也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品質。孩子長大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孩子不會做家務倒是我們的不負責任,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機會鍛鍊。每天讓孩子做適當的家務事,從複雜到簡單化,慢慢的鍛鍊孩子的技能,熟能生巧。孩子完成了某項家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表揚,孩子會格外高興,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的,會覺得自己也能做好,增加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對生活更加自信。

社會上也有很多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踏入社會後缺少責任感,對工作沒有責任心,對家庭沒有責任心。其實仔細想想,這都是父母慣出來的。我們對孩子的愛要用到恰當,對孩子的愛可以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但是過於溺愛會阻止孩子的成長。

孩子學會做家務以後,會親身體驗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會理解父母平日裡的辛苦。從而會更加體諒和理解父母,也不再任性並且自覺地維護家裡的環境和衛生。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有義務去分擔家裡的一份責任。我們和孩子一起做家務,讓孩子感受到了一個家庭的相互協作、互愛互助的和諧氛圍;同時,它也培養了孩子從小吃苦耐勞的精神,愛勞動的品質。

我愛我的女兒,我會一直陪伴她成長,也會鼓勵她幫助我做一些日常的家務活。因為我平時工作比較忙的時候,也需要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小幫手。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宅在家,有什麼運動可以和孩子在家做呢?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影響,根據成都市教育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要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全面停課停訓。宅在家便成了春節的正確打開方式,但停課期間,不少家長和孩子的作息時間也開始變得不規律,並缺乏運動。
  • 疫情期間在家打發時間的方法
    比如組織一些益智類的活動,飛行棋象棋之類的,還有一些室內可以活動的項目,在互相互動的過程中無形中增加了彼此的默契,促進了感情,有孩子的家庭,網上那麼多親子活動,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讓在家閒置的時間變得有意義。
  • 戴資穎:疫情期間靠戶外活動打發時間 努力學英語
    戴資穎:疫情期間靠戶外活動打發時間 努力學英語 原標題:戴資穎:疫情期間靠戶外活動打發時間 努力學英語
  • 疫情宅家,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聽聽心理老師怎麼說
    《當疫情再度來臨,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共分為三部分:疫情宅家,請珍惜這段親子共度的寶貴時光;這段時間,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哪些需求?如何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  第一部分——《疫情宅家,請珍惜這段親子共度的寶貴時光》  1、疫情宅家,這段親子共度、可以自主安排的時光很難得、也很寶貴。
  • 有遠見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格局越大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時候的孩子本應該在學校學習,卻因為一場疫情,不得不在家待著。有些父母就非常聰明,利用好假期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拉開差距。
  • 疫情改變日本社會:男人終於開始做家務,只是不知能持續多久
    這可是真正的友邦驚詫: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新冠病毒大流行,前所未有地暴露出了日本夫妻之間的家務勞動分工的嚴重差異。因為被迫困在家中,日本男性開始學著去幫忙,但是,紐約時報記者問到,這又能維持幾天呢?片岡夫婦在東京的家中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期間,片岡進因為長時間與家人困在家裡,想轉移一下注意力。
  •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家長向我諮詢他們孩子呈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其中有一類涉及到孩子的生活習慣問題,包括:懶懶散散、萎靡不振、缺乏主動性、生活習慣極差、不衝馬桶、髒衣服亂扔、房間亂七八糟、不做家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等。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為,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群裡,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既盼著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朋友說:疫情期間學校組織孩子在家裡協助爸爸、媽媽做家務,並將視頻和照片發到班級群。結果班級群就被刷屏了,家長們紛紛慨嘆這真是有意義的一件事。然而後來在孩子們聊天的過程中才發現很多家長其實都只是讓孩子擺擺樣子、拍照片發給老師、發到朋友圈後就算完成任務了。
  • 孩子的獨立,從做家務開始
    因為孩子不能只負責讀書,他們還要參與到家庭生活,他們還要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同樣發生在日本另外一件事也讓我側目,日本福岡一個五歲的小女孩阿花,早上5點就會起床準備做飯,每天煮上一鍋美味健康的味噌湯。教會孩子生存技能,也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暑假期間,11歲的石培昊到地裡幫忙爺爺奶奶摘蜜瓜,動作嫻熟的一點也不輸成年人。小小石培昊早上賣瓜,下午摘瓜,每天勞動8個小時。奶奶表示,石培昊不僅學習自覺,還非常懂事。同時他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長大後當兵」,保家衛國。
  • 剛過20歲的陳飛宇:責任更大 疫情期間學習做家務
    剛過20歲的陳飛宇:責任更大 疫情期間學習做家務娛樂專稿4月10日報導 近日,陳飛宇以代言人身份現身手錶品牌直播,久違的帥氣營業讓粉絲們驚喜不已。訪談中,陳飛宇還分享了自己這段期間的宅家日常和穿搭理念。採訪實錄娛樂:談談你成為天梭代言人的感受?陳飛宇:首先我非常榮幸可以盡這樣一份責任,成為天梭的代言人。因為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天梭這個品牌。
  • 十二星座打發無聊時最愛做的事情,金牛做家務,雙子座忙著約會
    在這篇文章裡,魔法小女巫想要分享給小夥伴的是十二星座打發無聊的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在解析這個話題之前,小女巫想要問一下小夥伴是如何度過自己無聊的時光呢?有的小夥伴表示自己喜歡追劇,有的喜歡打遊戲還有的喜歡看會書,這是都是打發無聊時光的好辦法。
  • 10歲娃想做家務,媽媽說:請了阿姨,不用你做,孩子不用做家務?
    他們的孩子大的有12歲,小的有10歲。剛好電梯裡面有個吸塵器的廣告,看起來非常有科技感。於是,10歲的小孩子就給自己的媽媽說買個吸塵器,說有了這個自己就可以經常用來打掃房間了。但是被孩子的媽媽直接拒絕了,媽媽是這樣說的:家裡已經請了阿姨,這些事都讓阿姨做,不用你做,沒有必要買這個吸塵器啊!
  • 10歲娃想做家務,媽媽說:請了阿姨,不用你做,孩子不用做家務?
    但是,前幾天在小區看到的一幕卻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是否應該做家務?話說上個周末,在小區的電梯裡面,我碰到一對帶著兩個兒子的夫妻。他們的孩子大的有12歲,小的有10歲。剛好電梯裡面有個吸塵器的廣告,看起來非常有科技感。於是,10歲的小孩子就給自己的媽媽說買個吸塵器,說有了這個自己就可以經常用來打掃房間了。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前兩天,我的好朋友群在「吃瓜」,霍啟剛和郭晶晶夫婦疫情期間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做家務朋友們的反應紛紛都是,連他們竟然都帶著孩子做家務啊。劃重點,關鍵詞:竟然。想想好像這樣的驚訝也不奇怪,我們普通人家庭有多少現在是會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而他們家庭保姆肯定不止一個,按理說,更加不需要做家務了。我特地去翻了霍啟剛的微博,他寫的關於做家務這個點非常認同,做家務需要父母陪伴,這是非常高質量的家庭時光。而同時又是一種為家庭成員「付出」,而付出的確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疫情狀態下,怎麼打發你的閒暇時間?
    2020註定是個不尋常的一年,肺炎疫情從大年三十開始全面爆發,先是湖北武漢宣布封城,接著全國各地紛紛發布防控措施,餐廳、酒吧、ktv、電影院等聚集性營業場所全部臨時關閉,小區和村裡不讓外來人員進入,過年走親訪友也取消了,我們沒什麼事只能待在家,那麼,在家的這段時間我們該怎麼打發這個閒暇時間呢?
  • 如何在疫情期間增強孩子的抵抗能力?《家庭兒童強身健體方案》
    繼&34;之後的十多年時間,人類又面臨再次的挑戰----&34;。此病毒也是屬於流行傳染病的一種,其傳播性非常強,只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就可以傳染給其他人,而且被傳染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為了減少傳播途徑,縮小傳播範圍,本次疫情的預防要求非常的嚴格,在家裡自行隔離,減少外出與人接觸的機會,這也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
  • 大學生寒假在家如何打發時間?聰明人都會選擇做這四件事!
    那麼各位大學生們在家如何才能打發漫長的時光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四件假期在家值得做的事。如果你已經做過了,說明你也是個聰明人。一、幫家裡做家務既然活動範圍被局限在了家裡,那麼把閒暇時間用來幫家裡做家務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 愉悅寶貝育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在學校裡,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勞」就是指的勞動。由於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了,那麼作為老師,也只好以教育的形式鼓勵孩子要做哪些家務,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強制孩子必須要勞動了。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 孩子體弱膽小,多運動既強身健體,又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文/麗麗育兒達人孩子體弱愛生病,膽子小內向,家長需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既強身健體,更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很多的爸媽都比較宅,除了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其餘的時間宅家裡打遊戲,追劇,給孩子一部手機,一家人就這樣度過周末和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