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80後母親,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直是心中最牽掛的事。我有一個女兒,今年8歲了,活潑可愛。她平日喜歡看各種故事書,偶爾也會幫我幹點家務事。我一直很糾結,家長該不該培養小孩做家務事呢?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大家都必須待在家裡。整座城市的街頭都看不到幾個人影,以前的車水流龍,現在卻變得很安靜。
這一天,我在做家務,我發現孩子的房間很亂,桌子上的書都是亂放的,還有很多廢紙,整個房間一片凌亂。其實,我平常也有交代孩子動手整理自己的房間的。她偶爾也會整理,但因為沒有形成習慣,大部分時間都忘記去整理收拾。我想,這麼下去肯定不行,以後要不要引導她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呢?否則,時間長了很容易養成一種壞習慣。
前幾天,我與一位同學閒談,也聊到了孩子要不要做家務的話題。她說,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家長安排孩子學做家務,問我有沒有安排孩子做家務。她們家也是一個女孩,她認為女孩不應該學做家務,女孩要富養,把更多的時間花到學習中去,好好地學習,長大後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以理直氣壯的生活。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像她一樣,天天在家裡做家務,卻沒有自己的事業。
如今年代不一樣了,關於要不要培養孩子做家務,每個人的觀念是不一樣的。因為現在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覺得一個女兒長大應該讓她嫁的好一點。這樣想也不是不好,我覺得孩子從小也可以分配一些家務活,也是一種鍛鍊。長大了各方面優秀豈不是更好,我也羨慕那些成功的女人上得了廳堂,也下得了廚房,可以優雅精緻的活出自我。
其實做家務也沒什麼可丟人的,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自理本能。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自己也過得舒適一些,會做家務的人又不需要天天在家做家務。但是,家裡來客人隨時可以挽起袖子做一大桌香噴噴的美食,客人走了也可以把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雖然做家務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可也不能忽略。孩子從小做家務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積累,長大以後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我認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合理地安排做點家務事。假期安排孩子做家務也是適當運動,有助於健康的。孩子做家務活的過程中,無論表現怎樣,我們應該對於孩子付出的努力給予表揚。就算真的把家務事做砸了,或者很糟糕。也不要去責備孩子的無能,更不要去打擊。我們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的進步。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去成長。否則孩子天天在家除了讀書,作業,吃零食,就是電視。
孩子本來精力很旺盛,平常喜好運動,每天關在家裡很多興趣愛好都被剝奪了,長時間這麼關下去,很容易焦躁不安,情緒也會不穩定。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怎樣引導孩子來做家務呢?
疫情期間,孩子做點家務既打發時間,也可以強身健體。當然,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孩子來分配家務事,6-10歲的孩子,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服,鋪床,自己的房間收拾整潔。聽完在線課程和做完作業,幫家裡掃地,拖地,換垃圾袋,擦桌子。吃飯的時候擺碗筷,洗碗等。其實,這些日常家務也不算特別辛苦。
其實孩子學會做家務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那麼我們可以在一邊觀望。看孩子怎樣來解決問題的。比如洗杯子,要是不小心打碎了,那麼孩子應該怎樣來處理呢?那麼下回就會吸取教訓。並且會把事情越做越好,越做越熟練。
說到這裡,我便想起表哥的孩子。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生活還算富裕,三個女孩學習成績很優秀並且都很懂事。每次去他家吃飯,孩子們很熱情的給我端茶倒水。因為嫂子身體不太好,在一邊指揮著孩子們做家務。那種家庭氣氛很溫暖,互幫互助,還有歡笑聲。小女兒八歲就學會了摘菜、洗菜等等家務活,做事不慌不忙,井井有條。大女兒切菜炒菜,幹活很麻利幹練。我總是很羨慕的問嫂子怎麼教導的,嫂子說:「沒辦法,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要適當的放手,孩子們學東西的能力很強,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優秀」。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我覺得嫂子把孩子們教育得很好。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的習慣,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讓他們自己站起來。面對困難自己動腦解決,這就培養了孩子們的判斷力與分析能力及應變能力。
孩子在家經常幹家務事,會覺得自己會幹的事情越來越多,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承擔自己在家裡以及社會上的一種責任,同樣也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品質。孩子長大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孩子不會做家務倒是我們的不負責任,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機會鍛鍊。每天讓孩子做適當的家務事,從複雜到簡單化,慢慢的鍛鍊孩子的技能,熟能生巧。孩子完成了某項家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表揚,孩子會格外高興,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的,會覺得自己也能做好,增加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對生活更加自信。
社會上也有很多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踏入社會後缺少責任感,對工作沒有責任心,對家庭沒有責任心。其實仔細想想,這都是父母慣出來的。我們對孩子的愛要用到恰當,對孩子的愛可以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但是過於溺愛會阻止孩子的成長。
孩子學會做家務以後,會親身體驗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會理解父母平日裡的辛苦。從而會更加體諒和理解父母,也不再任性並且自覺地維護家裡的環境和衛生。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有義務去分擔家裡的一份責任。我們和孩子一起做家務,讓孩子感受到了一個家庭的相互協作、互愛互助的和諧氛圍;同時,它也培養了孩子從小吃苦耐勞的精神,愛勞動的品質。
我愛我的女兒,我會一直陪伴她成長,也會鼓勵她幫助我做一些日常的家務活。因為我平時工作比較忙的時候,也需要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