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媽媽在一旁邪火亂串?教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吧

2020-12-13 陶心暖暖

前天,一女兒奴男同事跟我吐槽:「原來網上那些視頻照片都是真的!」

看我一臉好奇蒙圈的表情,他進一步解釋:「陪寫作業那些,什麼心梗啊、胸悶啊之類的。」

原來,他最近每周要陪女兒寫一次作業,正在感同身受。我忍不住嗤之以鼻:「一周才一次,試試一天一次?」

要知道,對於每一個奮戰在陪作業一線的媽媽來說,如果沒經歷過幾次心絞痛、胸悶氣短,那麼,這家娃肯定是「別人家的娃」,這媽上輩子肯定拯救過銀河系。

那麼問題來了,不過是陪個作業,為什麼這麼大陣仗呢?我盤點了一下,陪兒子寫作業大半年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他的磨蹭。經常寫完一個字要東摸西搞神遊半天,驀然回首,才發現還有作業要寫。我在一旁看著看著就忍不住使出了眼神殺或獅東吼。結果可想而知,一場混戰之後,都對對方相當失望,母子關係岌岌可危。

總不能一直在同一條溝裡翻船吧?我開始琢磨,如何改善這種局面?

常見情況:明明很多作業,他一開始總是不急不忙,到最後寫不完開始哭訴作業多、自己累。在這樣的局面下,我評估了他的作業量,再結合他寫作業的速度,我發現,只要事間安排合理、寫作業時認真專注,搞定作業之餘是完全有時間玩的。

原來是時間安排不合理!

一、小孩子為什麼安排不好時間

其實,很多大人也安排不好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是一輩子的功課,是需要通過學習實踐不斷改進的技能,沒有誰天生就會。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而不是出現問題後一味要求和指責。

經觀察,我發現,對於小孩子來說,時間安排不好的主要原因有:

01 沒有時間概念

以我家孩子為例,一放學就開始吃吃玩玩,完全不考慮作業的問題,也從來沒想過睡覺前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寫作業。等玩夠、吃夠了,開始寫作業,到睡覺時寫不完,開始著急上火。

02 不知道做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我拿著孩子的作業,問他每一項做完需要多長時間?完全沒有概念。

我問孩子準備玩多長時間?張口兩個小時,我......吐血......

03 無法統籌安排多個事情

總有很多事情想做,比如玩玩具、與同伴遊戲、摺紙等,而且想起來就去做,根本沒想過做這些事情是需要限制時間的。

二、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發現問題所在,就好解決了。針對上述問題,逐一攻破。

01 意識到時間

意識到時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有意識地從認識鐘錶到做事需要多長時間來讓孩子逐漸感知到時間。

①認識時鐘和時間

在孩子四五歲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可以灌輸這種觀念了,比如早上起來時,跟孩子說「現在7點了,該起床了」,吃飯時可以說「中午12點,吃飯時間」,通過這樣日常互動,讓孩子認識到時間。

與此同時,還可以教孩子認識鐘錶,每次說時間的時候都指指鐘錶,慢慢地,孩子會把鐘錶與時刻聯繫起來。一般到了五六歲,孩子基本可以認識整點和半點了,等上了小學,就完全會自己看鐘表了。

這裡推薦幾個方法,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鐘錶、樹立時間感。

閱讀繪本。《分鐘大冒險》是一本很好的教孩子認識鐘錶的書,內容簡單有趣,通過分針的一些錯誤行為,讓孩子區分時針、分針、秒針的不同用途。幼兒園時,我家孩子特別喜歡,反覆看這本書,通過這本書,他學會了認識整點和半點。還有一些其它關於時間繪本,比如《老狼老狼幾點了》、《託馬斯和他的朋友們》等,父母可以根據需要給孩子看。

製作錶盤。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鐘錶,通過觸摸過程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感知時間。

每個房間放一個鐘錶。多問問孩子幾點了,讓孩子有意識的多看鐘表,家長趁機多講講,慢慢地,孩子就認識鐘錶了。

認識鐘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家長只要有意識的把這些行為穿插總生活中,不知不覺,孩子就牢固地掌握了這項技能。學會認識鐘錶,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小學一年級有認識時鐘的知識,孩子到時候學那些就輕車熟路了。

②花費多長時間

做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孩子一開始是沒有概念的,而只有清楚地知道做一件事需要的時間,才能合理安排時間。

通過評估和計時的方法可以了解做一件事需要的時間。

比如上課外班,單程需要大約30分鐘,上課一小時,那麼就能評估出上這個課實際需要預留出來的時間為2小時。

比如作業,可以採用計時的方法來了解需要的時間。我家孩子有一項作業是查字典,第一次計時,用了一個多小時,後來幾次都在45-60分鐘之間,那麼下次看到這項作業,就知道需要預留的時間為45-60分鐘,具體用時取決於當時作業的難度和孩子的專注度。

就這樣,通過反覆計時的方法,過一段時間,基本就會了解孩子做每項事情需要的時間,從而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

我家娃現在每天放學,我都會把他今天的作業列印出來,逐個評估每項作業用時,據此安排是否去玩、什麼時候玩,大人不用花式催促,小孩也更從容。

③一天行動指南

可以在前兩步基礎上,讓孩子嘗試安排一整天的時間,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一天的時間通過圖形圖標表示出來,這樣,孩子就能清楚的知道一天是如何度過的了,也知道自己的哪些時間是不可更改的,哪些時間是可以自己安排的。

02 列清單和排序,統籌安排多個事情

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時間知識後,父母就可以嘗試教孩子用列清單的辦法來統籌安排時間了。

第一步:列出所有要做的事

以我家孩子為例,下午放學到晚上睡覺前這段時間,我會和孩子確認所有要做的事情,比如英語網課、吃飯、語文作業、數學作業、美術作業、閱讀、摺紙、和同伴玩耍、親子閱讀、睡前準備等。

第二步:分類

當孩子列出所有要做的事情之後,我會進一步確認,哪些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哪些是他想做的事情 。

以上面清單為例,英語網課、吃飯、語文作業、數學作業、美術作業、閱讀和睡前準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摺紙、和同伴玩耍、親子閱讀是他想做的事情。

再進一步確認,哪些是今天必須做的事情。經過篩選,除美術作業外,其它都必須今天完成,美術作業的截止日期是下周三。

第三步:評估每件時期需要花費的時間

根據之前的經驗,可知每件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英語網課25分鐘、吃飯30分鐘、語文作業2-2.5小時、數學作業30-40分鐘、閱讀30分鐘,這樣算下來,總計約4-4.5小時。而從4點放學到晚上10:30睡覺,中間有6.5小時,這樣就可以知道,他還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可以安排想做的事情。

第四步:統籌安排時間

英語網課時間是固定的,吃飯時間也基本固定。經過和孩子反覆討論和實踐,他現在晚上基本是這樣安排的:放學玩一會兒,上英語課,上完做點作業,吃飯,飯後做1小時作業,下樓玩1小時,再上來寫作業,一直到睡前。如果哪天作業少或者沒英語課,還可以多玩一會兒,10:30之前完成所有作業,媽媽讀書睡覺。

我發現,當孩子拿回了自主權,自己安排時間後,作業效率也提升了。因為想空出大塊時間出去玩,所以會想辦法利用20分鐘的碎片時間做些作業,放在以前,基本都是摸魚混過去了。

03 間隔學習,專注高效

對孩子來說,一次能夠專注的時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一年級學生一般為15-30分鐘。孩子的每科作業也是分為多個小項的,比如語文作業有默寫、查字典和寫話,每項作業大概需要20-30分鐘,這樣正好可以採用間隔學習的方法,即完成一項作業休息幾分鐘,聊聊天、喝點水、上個廁所等,然後再接著做下一項。對於查字典這種需要40分鐘以上的,可以完成一半休息一下。

這樣一來,張弛有度,孩子不會感覺到太大壓力,也會在感到厭煩時能適度調整一下。

事實上,當孩子做到了專注高效地完成作業時,那種成就感本身就能帶來很大的快樂和自信,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04 花時間訓練

如前面所述,任何一項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時間的累積,想要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和反覆實踐。

事實上,我家孩子從一開始上小學,我就嘗試教他安排時間,一開始他是完全沒概念,回來就想玩,就不停地把作業往後拖,眼看時間不夠了,我開始不停地催促,他還老大不情願,寫起來磨磨蹭蹭。

後來,我跟他約定計時寫作業,有時候是記錄一項作業用時,有時候是設定倒計時,看看這段時間可以完成多少作業,經過反覆多次磨合後,就可以根據作業量判斷出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最近,我正在進一步放手,嘗試晚上的時間完全由他自己來安排,目前試行效果還不錯。他自己因為有玩的動力,作業效率大大提升,比如昨天很快完成了作業,我檢查發現,與之前相比,是又快又好,他自己也非常開心。

三、父母要避開而坑

當然,任何一項技能的獲得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中有反覆和磨合,也會遇到不少失敗的情況,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忍住,切忌指手畫腳。

比如孩子安排了過多的玩耍時間,作業會完不成,如果你提前預料到了,可以和孩子反覆溝通確認,實在無法達成共識,也不妨先按孩子的思路走,等他發現真的不合理時,再引導他下次調整。

其實,這是最難做到的一點,因為當出現後果時,我們往往忍不住會說「看,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為什麼不聽?」這個時候,提醒自己多想想長期效果,忍受一時的失敗。對孩子來說,親身體驗的失敗印象更深刻,而且提前體驗代價也更小。

這樣想想,是不是就能忍住了?

四、合理安排時間,是一輩子的事

合理安排時間,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技能。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再到初高中,課業越來越多,安排好時間也越來越難。所以,要從一年級甚至學前班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教他掌握時間管理的知識,從易到難,一點一點掌握安排時間的方法,不斷解鎖新技能,從容面對越來越多的事情。

教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要先植入時間概念,讓孩子先學會看時間、感知時間,再具體了解自己做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在此基礎上,列清單排序,統籌安排多個事情。

安排多個事情時,做到要事優先。對學生來說,先完成作業或預留出足夠的作業時間,然後再根據剩下的時間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遵循這個簡單的規則,先學習安排一段時間,再學習安排一整天的時間。

學會了如何安排一天,也就學會了如何安排一周。學會了如何安排一周,離如何安排一個假期、甚至一個學期還遠嗎?

相關焦點

  • 作業5分鐘,拖拉2小時,教你5招專治孩子磨蹭
    寫作業拖拉幾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明明5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量,孩子能拖拉2個小時才動筆。 好不容易孩子動筆了,屁股就坐不住了,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摳摳手指頭,一會兒玩橡皮擦。 針對孩子磨蹭、拖拉的問題,很多家長已經放棄治療了,任由孩子發展。
  • 一年級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是不是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呢?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時不是玩筆就是玩橡皮尺子;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本來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硬是拖拉了幾個小時還沒有寫完。生活中超過80%的家長已經被孩子氣的焦躁不安,怒不可遏的訓斥,大吼,甚至動手揍孩子。這樣真的有效嗎?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要幫孩子確定時間邊界,訓練時間觀
    好友林哥的女兒小妙做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林哥為了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就讓孩子主動列出晚上的任務排程,自己安排好寫作業的時間、閱讀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但是林哥仍然很苦惱,因為在小妙列出了任務排程後,執行的時候仍然拖拉磨蹭,導致寫作業的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完成作業。林哥不知道這個時候該怎麼辦,是讓小妙繼續寫完,還是不讓寫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無限制拖延,家長應該怎麼辦?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該怎麼辦呢?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真的是操碎了心,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作業絲毫不敢鬆懈,更是有很多家長因為輔導孩子,把自己氣出腦溢血,還有的父母就勵志了,輔導孩子順便把教師資格證拿到了。  那麼對於這個所有家庭都面臨的通病,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該怎麼辦呢?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這種情況呢?
  • 孩子做事拖拉,寫作業磨蹭,父母要的解決辦法全在這
    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在醒著的狀態,普通成年人一天將近有一半的時間在走神,真正專注的時間少之又少,而對孩子來說,走神的時間將成倍放大。這就意味著,孩子們很難全身心地做一件事,除非這件事極具吸引力(比如說動畫片或遊戲),所以,對於寫作業,吃飯,穿衣服等一系列事情,孩子一定會走神,走神就意味著磨蹭,拖拉。
  • 心理專家說(二)——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
    孩子學習拖拉磨蹭怎麼辦首先,我們家長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拖拉磨蹭,是孩子不情願做作業?不會寫作業?還是習慣不好的問題?曾經有孩子就跟李老師說,我寫作業就是要故意拖拉,因為當我寫完作業後我媽媽還會再布置新作業,不給我自由放鬆,我還不如寫慢點;還有的孩子說自己是因為不會做,比如一道數學題在那邊苦苦冥思半個小時,造成浪費時間和拖拉等,所以要根據情況對症下藥。如果是習慣不好,怎麼辦呢?1.規定寫作業的時間,如果正常半小時可以寫完,剛開始要求他50分鐘內寫完即可,之後再把要求提高至半小時。
  • 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怎麼辦?
    其實,拖拉和磨蹭是孩子的一種調節方式,他們在學校時要遵守紀律、學習新知識,回到家後就要通過玩耍或者運動來釋放緊張的情緒,這時候他們就會回歸孩子的天性。在這一點上,父母應先理解孩子,耐心詢問孩子的需求,幫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規定好,可以先玩耍,但要有時間限制,玩多長時間後就必須要寫作業了。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沒辦法,這就是人生
    前一陣子貓爸的一位朋友跟我抱怨:她女兒今年上一年級,現在她拿這個孩子真的沒辦法了,去年上學的時候每天晚上寫作業都是一場難關,寫作業之前先找作業,找到作業了先削鉛筆,好不容易要寫了,還要再上個廁所…… 最後終於正式開始寫了,孩子眼睛就看著書發呆,一問就說不會寫,媽媽給她解釋她還不認真聽,問記住了嗎
  • 面對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該怎麼辦呢?
    相信許多父母都為孩子寫作業磨蹭感到頭疼,都說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真的是操碎了心,有的訓斥、懲罰,有的吼叫、打罵,大人氣得半死,孩子遭受皮肉之苦,到頭來怎麼樣了呢?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作業絲毫不敢鬆懈,那麼對於這個所有家庭都面臨的通病,面對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該怎麼辦呢?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一)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父母們心梗腦梗各種梗兒,這「病」,真的沒治嗎?想要治「病」,得先找到「病因」。為什麼孩子會磨蹭呢?我們在服務上萬個家庭後總結出,通常來說,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原因有以下這幾種:第一,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弱。他們不知道一個小時有多長,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時間,特別是對於小學低年齡的孩子來說。
  • 放學後,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專治拖拉磨蹭
    作業都不難,但是「教會孩子」,真的好難。講一道題,車軲轆話說了一個小時,還是學不會。一個單詞,教孩子讀10遍,第11遍讓他自己讀,還是一張口就讓人崩潰。我說行,她就繼續寫,我說不行,她就讓我替她擦——因為之前我批評她擦得不乾淨。我告訴她:你自己檢查吧,只要沒寫歪、沒出格就行。可她習慣了以我的標準為標準,不願意自己檢查。哪怕有時候她自己知道某個字寫得不夠好,還是要問問我才確定。
  • 孩子做作業總是拖拉磨蹭?機智的家長教你3招,比打罵管用
    一讓孩子寫作業,不是渴了,就是餓了,要不頭疼,········做一個作業從放學就開始寫,到10點還沒有寫完,以為老師留的太多,一問同班孩子半個小時就寫完了,崩潰中 ·······孩子做事拖拉、愛磨蹭,主要還是因為他還不能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對時間沒有特別明確的感受。孩子寫作業拖拉,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第一 從小要給孩子灌輸時間的觀念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觀念,很關鍵的一點是家長要交出部分自由支配、選擇權。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前幾天,我去學校接孩子,碰到了孩子同學萱萱的媽媽。萱萱媽媽跟我一陣吐槽:「可算是開學了,這段時間快被我家的「神獸」氣死了。」原來,萱萱是個做事拖拉、磨蹭的孩子。就比如寫作業,每次都會要拖到晚上10點以後,而且還邊寫邊玩,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這讓萱萱媽媽頭痛不已。「快點起床了!」「趕緊寫作業!」
  • 拜拜啦磨蹭拖拉,孩子會時間管理後,寫作業真的母慈子孝了
    收音機裡播著一起因為孩子寫作業,讓父親忍無可忍,一沒忍住打了孩子個巴掌,導致孩子耳膜穿孔事件。聽完後心有戚戚,原來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孩子,同一類父母。但同為陪寫作業的寶媽,又太理解父母的這種無能為力感了。
  • 孩子拖拉磨蹭的5個原因及對策,快來對號入座吧
    「孩子什麼時候最能點燃你的怒火」,拖拉磨蹭肯定是排名前三的答案。再看5分鐘動畫片就關機,時間到了,孩子基本也忘了約定;吃個飯,半小時就能完成的事,孩子可以磨蹭兩個小時……這樣的事情真是舉不勝舉呀!!難道拖拉磨蹭已經成為所有孩子的標準出廠配置了嗎?如果把拖拉磨蹭看過一種「病症」,那致病因素就只是孩子嗎?
  •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但是小聰媽媽卻和我抱怨說道:"我的孩子哪裡都好,就一點,做事太拖拉磨蹭了!"在學校,永遠都要是催交作業了,他才慢吞吞拿出來;在家裡,無論是要吃飯,寫作業他的前奏都要準備很久,同樣的,也會在那裡磨洋工;要出門了,總是最後一個,每次都被人催。這讓小聰媽媽很苦惱,"等會吧,飯有點燙!等一下,我看完這個電視嘛!"這些都是他的口頭禪。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別只知道催,不如試試這個方法,很有效
    很多家長都對自己孩子的學習很上心,無論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孩子平時學習時的表現,家長們都會記在心上。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家長都很頭疼的,那就是自家孩子寫作業時太過磨蹭了。小張家的孩子剛剛上小學,雖然學習的內容 並不多,但老師布置的作業卻是相當繁重的,孩子每天都會學習到很晚才能上床休息。最開始的時候,小張還以為孩子的作業有難度,所以才會很晚才完成。可是很快的,小張就發現事實並非是如此。細心的小張特意觀察了一下,發現自家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實在是太磨蹭了。小傢伙總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玩,注意力根本不集中,甚至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
  • 孩子寫作業拖拉,先找原因,再教方法,多練習多鼓勵
    很多孩子寫作業有拖拉的毛病,家長為此也是頭疼不已。解決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找出孩子拖拉的原因。二、對症下藥。三、父母示範、多實踐多練習。四、多鼓勵孩子,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寫個作業,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找個橡皮,一會兒又要喝水!」「眼睛盯著課本,腦子卻不知道去哪裡了!」很多家長說起孩子拖拉、磨蹭,常常是滿腹的牢騷,然而卻很少仔細分析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其實,孩子拖拉只是表象,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作為父母必須通過仔細觀察,與孩子多溝通,分析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1.欠缺時間管理。
  • 熊孩子寫作業太磨蹭:虎媽用另類懲罰治癒拖拉的方法值得一學
    時間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很久很久,寫了一個字的男孩——困了!那也得寫作業啊,於是男孩又一通翻書,本子幾次拿又起放下,就是啥也不寫。那隻不安分的小手又開始了新一輪挖鼻子、撓頭髮……然後,罪惡的手無聲地伸向了一旁的零食桶,&34;——噓,不要讓媽媽聽到咀嚼聲呦!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別只知道催,不如試試這個方法,很有效
    很多家長都對自己孩子的學習很上心,無論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孩子平時學習時的表現,家長們都會記在心上。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家長都很頭疼的,那就是自家孩子寫作業時太過磨蹭了。小張家的孩子剛剛上小學,雖然學習的內容 並不多,但老師布置的作業卻是相當繁重的,孩子每天都會學習到很晚才能上床休息。最開始的時候,小張還以為孩子的作業有難度,所以才會很晚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