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元!長風藥業—吸入藥品製劑大規模生產基地落戶蘇相合作區

2020-12-20 瀟湘晨報

擬選址地塊總面積為130畝、計劃總投資13億元;一期拿地79畝、計劃投資8億元……近日,長風藥業——全球研發中心、吸入藥品製劑大規模生產基地,正式籤約落戶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

生產基地規劃圖

據介紹,該項目擬由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投資建設。項目建成後將主要致力於研發吸入給藥技術,設計用於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鼻炎等疾病的產品。

專注開發吸入給藥技術的高科技創新型製藥企業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新動態不斷:6月份入選新一批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名單;繼1月份完成E輪6.3億融資後,再次完成F輪3.6億元融資,6個月內總計完成近10億融資,發展勢頭強勁。

籤約儀式

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13年落戶蘇相合作區以來,搭建數條先進的吸入製劑生產線,從瑞士、德國等引進精密的生產設備,年生產能力可觀;搭建氣霧劑、鼻噴劑、霧化劑和乾粉劑研發平臺,擁有齊備的研發檢測儀器,並建成符合cGMP 標準的研發和QC實驗室;平臺涵蓋了吸入製劑全系劑型,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全系吸入劑型的研發、生產型企業。

據悉,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涉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過敏性鼻炎等多個臨床需求大的治療領域,旨在打造優秀的綜合性吸入製藥企業。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堅持高端製劑的仿製和創新產品同步發展,並成為製劑出口的先導企業,為全球提供優質的產品。

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先後榮獲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最具發展潛力創業企業、最佳科技創新獎、國際精英周落戶企業 TOP100 等榮譽稱號。公司擁有數項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在研品種二十多個,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點,有多個產品已進入到後期階段;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重大專項課題一項。

長風藥業

「吸入製劑具有起效快、給藥量小、便於攜帶等優勢,因此市場需求量非常大。公司良好的背景、豐富的製藥經驗,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等,都是長風深耕吸入製劑,不懈奮鬥的源泉。新項目落戶合作區後,長風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力爭未來五年內實現年銷售數十億元的目標!」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文青表示。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相城區委常委、蘇相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沈磊對長風藥業新項目的落戶表示期待:「合作區將配置最優資源、提供最優政策、營造最優營商環境,為包括長風藥業在內的優質企業保駕護航,助力更多企業紮根合作區,持續做大、做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蘇雲 實習生 薛皓月 通訊員 呂力

校對 蘇雲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半年內再獲融資3.6億,長風藥業攻堅國內高端吸入製劑
    不到半年,長風藥業又迎來了新一輪融資。繼1月份完成E輪6.3億元融資後,近日,長風藥業宣布完成F輪3.6億元融資。本輪股權交易由博遠資本和中金啟辰聯合領投,中金啟德、上汽恆旭、金浦併購基金、沃生投資等知名機構參與投資。同時,斐君資本、元明資本等現有老股東繼續增持股份。易凱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倍特藥業打造中國藥品高質量生產體系
    8月24日,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正式公布,正在衝擊IPO的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頭孢地尼膠囊(100mg*10粒)和非那雄胺片(5mg*10片)兩個產品成功中選。據倍特藥業官網顯示,自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啟動國家集中採購以來,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主動參與集採項目。
  • 蘇相合作區,這個「後浪」,會成為下一個「園區」嗎?
    蘇相合作區,這個「後浪」,會成為下一個「園區」嗎?漕湖,會是下一個「金雞湖」嗎?「複製園區經驗、放大園區優勢、再造一個園區」,蘇州工業園區和相城區正式合作成立了蘇相合作區這一「市內飛地」,打破區域界限,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標,將於2020年9月中旬提交蘇相合作區最終規劃成果。
  • 搶佔吸入製劑藍海市場 倍特藥業行業競爭優勢顯現
    高端藥品——吸入製劑領域,國產企業在持續加碼。2020年12月28日,倍特藥業旗下四川普銳特藥業有限公司首批上市產品「普立暢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在普銳特藥業生產基地出廠發貨,標誌著公司吸入製劑產品在國內市場正式上市銷售。  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端仿製藥、創新藥、中成藥和原料藥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 打破跨國巨頭壟斷 健康元等吸入製劑龍頭企業乘風起航
    吸入製劑特有的藥械組合需藥品和吸入裝置聯合使用,仿製難度較高。我們拿氣霧劑舉例,其仿製難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般由主藥物、輔料(拋射劑)、耐壓容器、定量閥門系統和噴射裝置組成,主要質量控制指標包括藥物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噴射模式、每噴主藥含量以及每瓶總噴次等。
  • 撼動吸入製劑外企「霸屏」局面 健康元等龍頭企業持續發力
    吸入製劑特有的藥械組合需藥品和吸入裝置聯合使用,仿製難度較高。我們拿氣霧劑舉例,其仿製難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般由主藥物、輔料(拋射劑)、耐壓容器、定量閥門系統和噴射裝置組成,主要質量控制指標包括藥物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噴射模式、每噴主藥含量以及每瓶總噴次等。
  • 中國吸入製劑創新正當時
    健康元重點布局吸入製劑板塊,其中複方異丙託溴銨吸入溶液、鹽酸左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已經獲得註冊批件上市。該公司在吸入製劑的數量及研發進度正處於行業較領先的位置。 2020年7月23日健康元發布公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2ml:0.5mg)獲得藥品註冊批件,是國內首家。該藥品主要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是吸入劑的最大品種,並可替代或減少口服類固醇。
  • 15款吸入劑新藥亮相 首個吸入抗生素將誕生!
    米內網數據顯示,目前有93個吸入劑(以藥品名+申報企業名計)以新分類報產,9個已獲批生產並視同過評;17個吸入劑品種暫未有仿製藥獲批,正大天晴、四川普銳特、長風藥業分別有3個、3個、2個品種獨家報產;首個國產1類新藥誕生,15款吸入劑新藥在研(4個為1類新藥),國內首款吸入抗生素如箭在弦。
  • 華邦集團·明欣藥業生產基地昨投運 年產值將達10億元
    本報訊 (記者 白洋 李娟) 昨日,華邦集團·明欣藥業生產基地開業投運活動在溫江區成都醫學城隆重舉行,該項目正式投入運行,年產值預計將達到10億元。 華邦集團·四川明欣藥業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7.5億元。
  • 健康元大規格布地奈德混懸液獲批,吸入製劑產品矩陣初形成
    文 | 財聯社 記者丁蓉健康元(600380.SH)備受關注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又有了新的進展。12月10日晚健康元發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藥品註冊證書》,該藥品通用名稱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
  • [公告]科倫藥業:關於投資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的公告
    預計項目佔地面積200畝,計劃總投資額為51.61億元,其中:建築工程費4.82億元;設備購置費13.27億元;安裝工程費3.06億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13.99億元;預備費3.51億元;建設期利息4.35億元;鋪底流動資金8.6億元;資金來源為自籌。
  • 西點藥業IPO:業績貢獻最高藥品成長性存疑 八成研究來自委託研發
    12月18日,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點藥業」)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不超過2020.10萬股,募資3.41億元用於綜合固體製劑車間建設項目、中藥現代化提取車間建設項目、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原料藥生產項目等項目
  • 財說|高瓴資本近22億入股,健康元真能成為吸入製劑龍頭企業?
    截至7月13日收盤,麗珠集團市值(485.60億元)高於母公司健康元(357.76億元)。健康元業務「空心化」嚴重,其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麗珠集團。2017至2019年間,健康元收入中來自麗珠集團的比例達到約八成。
  • 總局通告65家涉嫌違法生產銷售銀杏葉提取物及製劑企業調查處理情況
    2015年1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對違法生產銷售銀杏葉提取物及製劑行為處罰意見的公告,組織有關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涉嫌違法生產的65家銀杏葉提取物及製劑企業依法進行調查處理。目前,調查處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因生產假藥、劣藥被依法處罰的企業59家。
  • 國內知名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東亞藥業
    今日次新股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明日上市的東亞藥業,公司主要從事化學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涵蓋抗細菌類藥物(β-內醯胺類和喹諾酮類)、抗膽鹼和合成解痙藥物(馬來酸曲美布汀)、皮膚用抗真菌藥物等多個用藥領域。
  • 辰欣藥業獲炎熱清片藥品生產技術轉讓批准文號
    新京報訊(記者 劉旭)10月10日,辰欣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同意湖北華龍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將炎熱清片藥品生產技術轉讓至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6年,我國清熱解毒類口服中成藥市場銷售額從165.14億元增長到206.44億元,複合增長率為7.72%。預計到2022年,我國清熱解毒類口服中成藥市場銷售額在317.91億元左右,2017-2022年複合增長率在7.5%左右。目前,國內共有13個炎熱清片生產廠家。
  • 福建通報一批不合格藥品 廣東南國藥業、廣西日田藥業在列
    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將2010年第三季度抽驗不合格藥品結果予以公告。   根據公告,2010年第三季度,省、市藥檢所在全省範圍內對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的藥品進行了抽樣檢驗。中西藥製劑抽驗發現不合格藥品106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