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月亮將在本次IPO中至多募集約98.30億港元。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據IPO早知道消息,家庭清潔品牌「藍月亮」今日(12月4日)正式開啟公開招股,9日完成定價,並預計將於12月16日正式以「6993」為證券代碼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中金、美銀和花旗擔任聯席保薦人。
今日早間,藍月亮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本次計劃全球發售約7.47億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股份約7471萬股,國際發售股份約6.72億股,招股區間為每股10.20港元至13.16港元;此外另設有15%的超額配股權。
若以招股區間上限完成定價,藍月亮將在本次IPO中至多募集約98.30億港元,約12.68億美元。
此外,藍月亮已引入多位基石投資者,包括中銀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眾(香港)國際有限公司、富敦基金、長甲集團旗下的益添投資有限公司、大灣區基金全資持有的Poly Platinum以及專注消費、科技、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VAM LLP。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0年11月30日,高瓴創投就與藍月亮籤訂股權認購協議並投資4500萬美元,次年繼續加碼。IPO前,高瓴創投通過HCM持有藍月亮10%的股份,為最大機構股東。
作為國內全民家庭清潔品牌,藍月亮的歷史可追溯至1992年,當年首款「藍月亮」品牌產品——藍月亮強力型油汙剋星開始銷售。
2000年,透明包裝藍月亮抑菌型洗手液開始銷售,這是首款在中國推出的「藍月亮」品牌個人護理清潔產品;2008年和2011年,藍月亮又先後推出深層潔淨護理洗衣液和手洗專用洗衣液。2018年,藍月亮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問世。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洗衣液、洗手液及濃縮洗衣液產品在其各自市場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而藍月亮品牌在中國洗衣液市場及洗手液市場連續10年(2011年至2020年)綜合品牌實力排名第一。
2019年,以零售額計算,藍月亮在國內洗衣液市場、濃縮洗衣液市場及洗手液市場均名列第一,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4.4%、27.9%和17.4%。
銷售渠道方面。藍月亮早在2012年就開始在線上銷售產品是在2012年。2019年,藍月亮線上銷售渠道的收入佔比為47.2%,同年中國家庭清潔護理行業的線上滲透率則為22.8%。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19年藍月亮的洗衣液線上渠道零售銷售額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33.6%,為排名第二的中國洗衣液公司市場份額的兩倍以上。2020年上半年,藍月亮線上渠道的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至58.8%。
同比增速而言。2017年至2019年,中國家庭清潔護理行業線上銷售渠道零售額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5%,同期藍月亮線上渠道收入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3.5%。
這則主要得益於藍月亮對於電商渠道的關注更早,以及布局更廣。
前者即指藍月亮已與國內主要電商平臺合作近十年,2019年藍月亮在京東618購物節和天貓雙十一購物節的成交額均排名第一;後者則指藍月亮將其與主流電商平臺的合作經驗迅速複製到新興線上渠道,包括社交電商、生鮮電商以及企業的線上採購渠道,以接觸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線下分銷網絡方面,基於覆蓋國內所有省份的銷售渠道,以及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組合,藍月亮不斷提高自己在低線城市的滲透率。截至2020年6月30日,除全國性及地區性超市外,藍月亮近70%的線下分銷商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覆蓋分布於全中國超過2,600個區縣的零售銷售點。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 2019年至2024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洗衣液及洗手液零售額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15.1%和28.3%,仍將是中國家庭清潔護理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
此外,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亦推動藍月亮的用戶體驗不斷優化。除營運之初即成立的研發技術中心外,藍月亮於2015年創設洗滌研究院,專門開發及評估洗衣產品及方法。目前,藍月亮已在中國取得總計673項註冊商標、139項專利以及158項版權。
財務數據方面,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6.32億、67.68億和70.50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9%。
從絕對數字來看,這一複合年增長率看似並不「驚豔」;但事實上,這一增速已近乎於同期行業平均增長的3倍:2017年至2019年,中國家庭清潔護理行業零售額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9%。
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的淨利潤分別為8616萬港元、5.54億港元和10.79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54%;2020年上半年,藍月亮的淨利潤從2019年同期的2.18億港元增長38.5%至3.02億港元。
藍月亮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為業務擴充(包括產能擴充計劃)提供資金及發展洗衣服務;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產品滲透,以及及強化銷售與分銷網絡;以及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後臺回復「藍月亮」獲取該公司最新招股書)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IPO早知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