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相信大家都帶寶寶逛過超市,但你知道嗎?
花式帶孩子逛超市,可以讓枯燥的「買東西」,變成體驗豐富的早教課,給予孩子感官、文字、數學、財商等多重啟蒙。
不信?今天我就實地傳授一下「逛超市早教經驗」,學會省下幾萬早教錢!
購物清單:水果 蠟筆 紙巾 沐浴露 玩具
預算:100元
(雖然蛋姐已經滿3歲,但為了更好地還原,我們模擬了6個月到3歲的全過程)
6個月到1歲
感官刺激+語言啟蒙
蛋姐6個月後我就帶著她逛超市了,從沒有讓她躺在嬰兒車裡看天花板,一般老陶推購物車,我就抱著蛋姐到處瞅、「到處摸」。0-1歲是孩子的認知啟蒙期和語言敏感期,要重點培養孩子的感官能力和表達意識。超市裡有很多人、有五顏六色的物品、還有音樂,這麼好的多感官場景,千萬別浪費。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做:
我:哇,這個橙子顏色很美麗,圓滾滾的~
蛋姐:聞一聞,貼一貼,真的很香~
辣椒紅彤彤,真好看,聞起來可真辣呀~
ps:孩子站在購物車內要注意安全哦
很多早教班,也會拿很多蔬菜水果給小寶寶們摸一下、聞一聞,從而實現感官刺激。大家注意到我的形容詞了嗎?「紅彤彤」「圓滾滾」「美麗」……
沒錯,用心描述超市裡各種物品的顏色、形狀,注意多用修飾詞、形容詞,可以強化孩子感官認知和語言啟蒙哦~
1歲到2歲
自主意識+空間意識
大家注意看,這次購物清單裡的水果和文具,並沒有寫明具體買要什麼,其實是我故意留給蛋姐做選擇。孩子1歲後就有很強的自主意願了,是培養他們自主意識的好時機。
小孩子才做選擇,蛋姐橘子、蘋果全都要
1歲半的時候,蛋姐就走的比較穩了,我會讓蛋姐幫我找到某項東西,訓練她的觀察能力。小時候的蛋姐,雖然不會表達,但會用手勢告訴我東西在哪裡。
紙巾有很多種,區分用途也能鍛鍊孩子的思維
光找一找還不夠,每次回到家,我還會在書上找到從超市買的東西,讓蛋姐體會真實的東西和畫在紙上的區別。從「二維到三維再到二維」,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有助於不斷強化孩子的空間意識。
蛋姐邊看書上的橘子,邊品嘗買到的橘子
2歲到2歲半
記憶力+數學啟蒙
2歲後,蛋姐能在超市學到的就更多了。首先是短期記憶力。每次去超市前,我都會和蛋姐一起寫下6到8項要買的東西,然後嘗試讓她記住。從一開始連1個都記不住,到現在可以準確說出4、5個,蛋姐的記憶力有了明顯提高。
蛋姐在挑選沐浴露
除了記住要買什麼,我還有意識地培養了蛋姐的數學意識和社交能力。比如,這次我就讓她幫我選2個大一點的蘋果,然後拿去讓超市阿姨稱一下。
給蘋果稱重
看著這堅定的小眼神,突然覺得原來蛋姐真的在慢慢長大。
2歲半到3歲+
規則意識+財商啟蒙
如果說2歲之前,要給孩子更多選擇的權利,那麼2歲半之後,就要教會孩子學會取捨。比如這次去超市前,我就告訴蛋姐:這次出門只能買一個玩具。雖然站在玩具區都快「走不動路」了,但蛋姐還是忍住沒有打破規則。
教會孩子和不能買的玩具說「拜拜」
買完了,結帳,也是個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的好時機。每次去超市,我都會讓蛋姐和我一起結帳。每次收銀員掃描一下貨物,顯示出金額時,我就會給她講解。
負責結算的蛋姐
這次特地拿現金出門,也是為了讓她更直觀地感知金錢的「流逝」。
蛋姐:只有30塊了,媽媽你沒有錢買包了。
我:沒事,我們再賺錢吧!
讓孩子明白,東西要靠勞動獲得,也是對財商意識的培養哦~
收穫滿滿的我們
好了,今天的經驗就分享到這兒了。以上方法雖然區別了年齡段,但並不意味著要嚴格按照這個順序,大家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哦~
日本有部電影叫《小花的味增湯》。身患乳腺癌的媽媽知道自己即將不久人世,從女兒4歲生日開始,便帶她逛超市、買食材、教她做味增湯、做家務……終於教會了女兒「世間最了不起的本領」——做飯。所以,不管是在廚房,還是在超市、小區,有心就有新發現。生活是一本隱形的教科書。寓教於生活,才是最好的課堂。
如果你也認同的話,歡迎轉發分享,或者點個「贊」,給蛋媽一份鼓勵,也給養娃道路上的自己,鼓勁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