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打假」機構?從州到縣,聊聊不賣書的宋代「書鋪」

2020-12-23 青山空語

#拍一拍宋朝#「打假」這個詞彙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商品魚龍混雜、各種違法不良行為足以以假亂真的現代社會,打假不僅是提高大家購物體驗的手段,也是保障市場平穩運行以及消費者權利的重要工具。但其實早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就出現了「打假」意識,只是因為時代需要不同,必然性地導致了針對範圍以及側重點不同而已。

那麼宋朝的「打假」機構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和如今的「打假」機構有何不同?本篇我們將就這些疑問進行深入剖析,穿溯時光來分析這一千年前的行政手段

一、宋代「書鋪」出現的時代背景和原因

因為開國皇帝趙匡胤個人的經歷影響,導致宋朝幾乎所有統治者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重文輕武」的治國舉措和方針思想,這種基礎上發展的宋朝上層建築必然也會帶著諸如「重文官、輕武將」的烙印。宋朝「書鋪」其實並不進行書籍販賣的商業活動,它雖然是一個民間組織,但職能卻更加寬泛並且趨於政治性,這和宋朝書鋪出現和發展時期宋朝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任務是分不開的。

1.宋代「書鋪」不賣書?自有其特殊的時代作用!

首先來闡述一下為何宋人並不需要賣書的「書鋪」——古人用來進行書籍買賣這種經濟活動的固定商業場所叫做「書肆」,並且由來一早,所以說「書鋪」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它在宋朝主要是用來當作「文書公證單位」,兼而也被用來科舉和檢察之用。

宋朝因為歷史原因格外重視官員的紀律性以及忠誠程度,並且商品經濟發達的宋朝更加需要清明的地方政府來推動經濟發展,出於這些目的以及需求,宋朝統治者便設立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類似於基層辦事單位的地方,主要從事一些中央文件證明工作來防止文書被盜用,還可以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民眾起草狀告文書,不僅如此,書鋪還為科舉學子提供生活服務、同樣也有維護他們考試的公正性的權利和義務

2.宋代「書鋪」出現時候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宋代「書鋪」出現之際,正是宋朝乃至整個封建歷史上都極令人矚目的歷史時期——政府積極推行教育改革,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商品經濟發展繁榮,市民階層快速崛起……

這個時候的宋朝各地來往交流更加頻繁,並且因為統治者發展需要以及民眾受教育程度的增高科舉制度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就從公正性以及客觀性來說:唐代科舉薦舉佔比比較大,宋初對此便進行了限制,到真宗時期基本上歷屆知貢舉都能大力提拔孤寒才俊,而這也從反方向上提高了對於科舉考試公正性的要求。此外還有民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商品經濟發達導致的可能因為利潤會仿造政府文書的失信現象等,都在推動著書鋪這樣一個從基層到中央的完善的機構。

二、宋代「書鋪」的現實作用以及深遠影響

宋代書鋪可以說說是被它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以及繁榮的市場所「哺育」長大的,雖然直觀看起來它眾多職能都偏向於服務科舉考生、規範科舉紀律等這些行政系統本來應盡之責任,但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角度來看,書鋪的最終推動力應當是宋朝的經濟。作為上層建築一部分的宋朝書鋪,自然而然地也會對社會其它因素產生反作用力。

1.宋代「書鋪」對於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宋代書鋪最為明顯和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莫過於處理公書公證相關事務,除了可以解決大多數的民間糾紛、減少政府機關出面頻率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開支之外,宋代書鋪通過這種較為有力的智能手段,宋朝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約束和規範,從而得到了長效良好發展。

書鋪發揮對於科舉相關的職能時,除了改善科舉考試學子的生活條件、及時地向他們提供物質援助之外,更多是保障了宋代的科舉條制的公正性——通過「糊名」制、「鎖院」制、別頭試等嚴防考官與士子舞弊,使其細化、合理化、規範化。

2.「書鋪」作為行政思想對於後世的深遠影響

在宋朝行政思想的指導下,宋朝的行政舉措較之前朝也有著較大改動,其中更是不乏可取之處。宋朝的中央集權更甚於前朝,因為宋朝建國之初便將節度使軟禁在汴京,令文臣出使郡列,所以便衍生出了書鋪來幫助統治者解決地方隱患、監督地方政府行為等,從而將權力更好地收歸中央。

另外,書鋪思想中還有一個極為先進的思路:通過利用本朝商品經濟的繁榮,朝廷基本上把能夠外包的業務都外包給諸多商人——書鋪便是這樣一個具有政府職能的民間機構。

政府職能將部分權力劃撥到民間機構不僅能減輕地方行政壓力,而且還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對於中央政府來說,還可以利用民間機構對地方權力進行監督,從而更好規避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對皇權和中央集權來說更是強有力的加強舉措,這種行政思想現在也成為了現代政府的智慧借鑑來源,甚至成為了某種情況下的執政模板

三、結語:

宋代「書鋪」不賣書這一看似奇怪的歷史現象,深入剖析起來才發現,歷史上無論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為了滿足時代特定政治經濟文化需求,「書鋪」的產生自然也深有其理

宋朝的平民文化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並且前承基本完善了科舉制度的唐朝,自然科舉考試的公正性就成了宋朝政府的重要時代任務——「書鋪」作為服務考生、「打假」考試中存在的徇私舞弊現象的重要機構,無疑可以巧妙地滿足這些時代需求。總而言之,宋朝書鋪雖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局限性,但是作為千年前的民間機構,它是充滿著進步性、有益於科舉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的優秀智慧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

1、《皇朝編年綱目備要》

2、《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3、《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4、《宋代史之職官志》

5、《太平寶訓政事紀年》

相關焦點

  • 宋代地方行政機構有多複雜?確切地說,沒有一個地方官是有實權的
    因此,他採納了謀士的建議,對地方行政機構進行了精心設計,以消除地方對中央的威脅。 宋朝的地方行政機構分為路、州(府、軍、監)、縣三級。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宋太宗時,將全國化分為15路,宋仁宗時有18路,宋徽宗時有26路。南宋版圖大為縮減,故只設16路。
  • 宋代是歷代官僚機構設置最為複雜的一朝
    宋代是歷代官僚機構設置最為複雜的一朝宋代官僚機構的設置前承隋唐、後啟明清,內容繁複,名實分離,是歷代官僚機構設置最為複雜的一朝,也是文官制度高度發達的一朝。特殊的職官分離現象在宋代官僚制度中尤為明顯。為了加強皇帝對中央權力的控制,宋代宋廷將集中政權的重點放在相權的削弱和分割上。
  • 從王安石變法到元豐改制,宋代的稅務變革影響如何?
    #拍一拍宋朝#馬克思曾經說過:"稅收是餵養政府的奶娘"。自打有了等級制度和政府,稅收就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不斷的發展,成為人類社會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項制度。在我國宋代,綜合國力雖然在我國歷代封建王朝之中不算強,但是經濟繁榮的程度卻是空前的,甚至超過了盛唐時期,而且在整個300餘年的歷史裡面,沒有出現嚴重的內亂和政變,在歷代封建王朝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些都有賴於宋代一直堅持以加強中央集權為目的的政體改革。本文謹以宋代稅務機構變更歷程為著眼點,了解這場政體變革。
  • 古代的道、路、州、府等是什麼機構,從古代的行政區劃看王朝興衰
    02.從隋朝至唐末,由「州-縣」二級制到「道-州-縣」三級制當隋朝結束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亂世,重新統一天下後,隋文帝見「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已經混亂到了極點,郡一級簡直形同虛設,於是在開皇三年(583年)果斷的「罷天下諸郡」,實行「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制度。
  • 帶你了解一下省、路、州、郡、府、縣這些行政區劃名詞的淵源!
    到了南北朝的後期,一共有220個州,999個郡。這樣比西晉時期膨脹了11倍,郡膨脹了10倍,造成了行政區劃非常混亂的局面。4、隋朝的州、縣兩級制。隋朝統一北方以後,隋文帝就實行了一個重大的改革,把州郡縣三級中郡的一級完全廢除,使州直接管縣,實行兩級制。
  • 宋朝的知府究竟是幾品官?
    就好比,現在的市分為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與縣級市,直轄市市長為部級高官,計劃單列市市長為副省級,一般地市市長為廳級領導,縣市市長只是處級幹部。至於清代的知府,一般都是從四品官(乾隆十八年之前為正四品)。但宋代的知府或知州是幾品官,卻很難說。宋朝的州府也分不同等級,而且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體系,非常複雜。這裡不準備細說,只說跟州府品級有關的節度體系,又叫做「州格」。
  • 宋代官窖散文卷摘錄|知否知否,綠肥紅瘦的醬香酒(上)
    2019年初,取名自詞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的關心則同名小說,被改編成宋代社會家庭題材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湖南衛視開始熱播後,很快在全國颳起一股宋朝文化熱。宋朝作為繼唐朝之後,我國又一個開放包容的朝代,如果「綠肥紅瘦」是其經濟強盛、文化發達的色彩符號和文化特徵。
  • 別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麼清平樂
    從宋代士大夫將宋朝比擬「三代」,到陳寅恪提出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再到今天中國人對宋代生活方式的推崇,「宋代」已經成了一個「文化IP」,其服飾、茶藝、飲食、家俱、瓷器、書畫等美學形式,與當下城市中產的生活方式似乎非常契合。問題是,這個「清平樂」一樣完美的理想,存在過麼?
  • 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
    今天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燕雲十六州,誰弄丟的,怎麼丟的,失去它的意義,它在各個朝代中的發展歷史及後人的正確評價。我們開始介紹: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失嶺北(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 實用性與觀賞性並存,聊聊宋代燈具發展的時代特色
    另一方面,宋代技術較之前朝有很大的進步,從照明的資源到照明的器具,都已相當完善。特別是燈具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燈具不但點亮了宋朝的夜色,其賞心悅目的造型也為文人們提供了更多吟詩作對的素材。一、燃料決定燈具,照明效果各有不同1.最為廉價且大眾的照明工具—油燈油燈一般就是盛放燃料並供給燃燒的器具,油燈的歷史在我國存在了數千年之久。從春秋時期的青銅燈具到解放前的煤油燈,雖然外形各有差異,但是功能和結構卻很相似。
  • 宋朝富民在鄉村職役轉變中有何作用?
    在宋代,職役作為一種基層管理制度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鄉村職役,是宋代進行基層管理最為主要的方式。然而鄉村職役作為一項國家的政策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宋初的差役到熙寧的僱役,再到其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差僱混雜,直到名差實僱、義役的產生,職役一直都處於變化發展當中。
  • 宋朝行政區劃中的一個獨有現象——每個州府後面都加一個郡名
    郡,這個字現在一聽就有種古風的味道,它起源於戰國時期,是一些比較大的諸侯國在自己邊疆設立的(內地由於不需要雄厚的武力故不設郡,只設縣),所以「郡」一開始其實是一種有軍事威懾意味的建制。那這樣的話,郡就沒有出現的必要了,於是「中華第二帝國」(隋唐)開始之時(隋文帝統一全國),把郡都給廢了,這些全國就成了「州縣」二級制,這其實有點像之前秦朝「郡縣制」的翻版,只不過把「郡」改了個名字叫「州」,後來可能覺得「郡」這個字好聽吧,不久後,隋煬帝又改州為郡,恢復到了秦漢的郡縣二級制。
  • 宋代的知州、知府、知縣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看完此文一目了然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需要弄清宋代的地方行政建制:嚴格地說,宋朝的地方實行州、縣兩級建制。州級行政系統包括府、州、軍及領縣的監,縣級行政系統包括縣、軍使及隸屬於州軍的監。一、州級行政單位北宋前期,地方行政系統基本沿襲唐、五代舊制。從神宗時期開始,出現了較多變化。府、州、軍、監 ,一般地說,宋朝在地方設置府、州、軍、監 一級行政機構。北宋初,共設府、州、軍、監 139 個。仁宗初,設 322 個。
  • 詳解宋朝十大窯口,收藏瓷器必備知識,不要只知宋朝的五大名窯了
    說起中國瓷器,一直值得中國人自豪的,據考證中國瓷器至少有4200年的歷史,如果說在歷史上那個朝代是瓷器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麼非宋朝莫屬了,現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佔總數的75%。
  • 宋朝發動三次戰爭想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實際意義上從未屬於宋朝
    燕雲十六州,又叫幽雲十六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和雲州為中心的十六個州。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之後,幽雲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裡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但始終未能如願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朝廷發起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
  • 房似錦、徐姑姑房子賣的溜,宋朝前輩也挺牛——宋代中介工作報告
    後來到唐代的時候,這類中介就有了新的名字——牙人。牙人的出現是伴隨著商品經濟出現的,商品經濟越發展,牙人的作用就越大。因此,在宋代,由於統治者實行了比較寬鬆的經濟政策,商業發展迅速,商品市場更加繁榮,所以牙人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漸重要。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房似錦、徐姑姑的這些「宋代前輩」,看看宋代牙人的「工作報告」。
  • 宋朝的官職是什麼樣的?
    因為宋朝的官制宋初是一變;到北宋中後期又是一變;到南宋再是一變。這裡我分宋初、北宋中後期、南宋時期三個部分進行回答:一、宋初官制的創建1、中央官制宋初沿後周舊制,以「中書」為最高行政機構。中書全稱為中書門下,亦稱政事堂、都堂、政府、東府,為宰相和參知政事(副相)的議事與辦公處,與樞密院(樞府、西府)合稱「二府」,為宋代最高政治、軍事機構。
  • 為何西方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
    文化上唐宋八大家,有六個生在宋朝,古文復興運動是在宋代完成的,宋詞更是與唐詩一樣,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而宋詩(注意不是宋詞)的成就雖不及唐詩,但遠遠超過明清,宋朝更是孕育出李清照這樣的千古第一才女來。
  • 聊聊宋代的毛筆
    宋代的筆,一個流行的說法稱唐宋之變產生了散卓筆,其實散卓筆唐代就有,那會兒就是種很普通的毛筆。唐人甚至對真行草等體都有特定的毛筆。 毛筆的種類,每個時代裡,從來都有很多種的,這個「很多種」甚至可以在同一種筆裡細分。
  • 宋朝幾個文化細節知識,你都了解嗎
    唐代有唐詩和詩作代表們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宋代有宋詞,代表詞人有「三蘇」、歐陽修、晏殊,甚至兩個朝代還有合稱在一起的「唐宋八大家」;唐代有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等,宋代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唐代有畫聖吳道子,宋代有範寬、郭熙、李唐;另外科技方面,唐代在天文學、雕版印刷術、火藥方面成就頗豐,而宋代則在指南針、活字印刷術、數術等方面成就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