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區域內各類產業分布齊全,經濟發展後勁十足,不僅傳統工業實力深厚,第三產業如創意類產業也蓬勃一片。武漢的創意產業現狀與其他城市類似,尤其是相關產業園區建設如出一轍,表現特點就是「舊物裝新」,以強大反差營造出現代輕快活潑的文化氛圍。比如在漢陽鸚鵡大道龜山腳下就有一處創意產業園,它裡面的建築大部分是利用舊工廠改造,經重新規劃設計,翻新為企業園區。這座園區最大亮點便是創意規劃和設計,裡面的建築可謂棟棟有特色,儼然成為街拍聖地,它就是漢陽造藝術區。
龜山景區腳下的創意產業園
漢陽造位於武漢市中心城區龜山腳下,它的北面和西邊是漢江和月湖,東南邊緊挨龜山,分布有大量老舊小區,被一條龜山北路分隔。從大環境來看,漢陽造周邊的布局非常和諧,體現在「山水相交,動靜融合」八字特點上。簡單來說,漢陽造的位置四周有山有水,交通便捷,鬧中取靜,是不可多得的絕佳位置,無論用作什麼都能順風順水。歷史上,那裡曾經是洋務運動時期建設的工廠,輝煌一時,因為時代變遷才導致沒落;雖如此,它仍然被商業人才所看重,經過重新規劃設計,改造為現在的漢陽造藝術區。
作為一處藝術區,漢陽造的特點首先在於這三個字,無論是否有過出去和討論,也不管正宗與否,它都幾乎等同於一塊金字招牌。要知道,在一百多年前,這塊土地上確實誕生過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也確實建設過兵工廠,生產過名噪一時的軍工器械。因為誕生於漢陽,加上品質過硬,自然贏得了漢陽造的招牌,再經過時代重大事件的烙印,這三個字更加有力度。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漢陽造和品牌密切聯繫,也代表著某種執著的精神,與現代企業倡導的文化不謀而合,於是各種資源一拍即合,漢陽造藝術區橫空出世。
創意設計為亮點,遍布藝術景致
很顯然,漢陽造的精髓在於品牌,而最大亮點在創意,實際上也的確如此。漢陽造在佔地100多畝的區域裡,建設有四萬平方米建築,而這其中光綠化面積就達到了60%。品牌在精不在量,在漢陽造裡隨處可見大牌企業單位的名字,也包含有很多企業總部,它們的辦公樓,不是高樓大廈,而是精緻的類似小四合院建築,確切說是完全定製的個性建築。一座建築一家總部,彼此風格完全不同,在綠樹成蔭的環境裡非常具有辨識度,這就是品牌的表現方式之一。
作為創意園區,入駐企業的總部建築有個性特色,一般是由企業自行設計,比如內部的裝潢等等,它們也是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這是企業的個體行為,是園區創意體現的一小部分,實際上,公共區域的創意才是佔大部分。無論是園區的大門,還是後勤,亦或是公共休息區,漢陽造都與眾不同,最直觀的還有,它們能將非常簡單的如建築外牆、倉庫等地方,統一設計成想像力豐富的融合式景致,比如雕塑,比如公共擺件等。這也代表了漢陽造的未來發展趨勢,創意產業聚集區。
適合街拍的文藝聖地
漢陽造的定位是企業創意園區,但有意思的是,這樣一處園區因為創意建築及整體規劃反而上了熱搜榜。作為企業園區,有一部分人在此辦公,每天上下班,對於他們來說,漢陽造可能就是一處工作的地方,裡面的建築布局,環境風景都見怪不怪,相當熟悉了。反之,對於另外一類群體,尤其是剛到武漢的大學生,他們好奇心重,喜歡追逐,崇尚個性風,於是將漢陽造當成了街拍聖地。改造後的廠房,企業總部,個性雕塑,都能成為拍攝素材和背景,做成新穎影像。
具體來說,漢陽造裡人氣高的地方有知音書院,有汽水博物館,還有各種會館、影像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建築輪廓精緻小巧,裝飾細節主題突出,再就是顏色搭配非常活潑。站在這些建築前面,隨便幾個姿勢都能誕生超級大片的既視感。漫步園區裡,幾個鏡頭重組,也能組成動感節奏的創意短片。
小編2016年到武漢工作,最先在鍾家村漢商銀座,租住在漢陽造旁邊的知音大道上,上下班來回必然路過漢陽造,有時候也會到裡面去享受美食。後來工作換動,小編在漢陽造裡某企業入職,上下班更加方便,相應空閒時間多了。那時候每次上下班必然會看到很多小妹子前來拍照,有幾次她們也會讓路過的小編幫忙取景,讓人疑惑她們的業餘時間為何如此豐富。一來二去,小編熟悉了園區,成為活地圖。
2018年,小編再次換工作,臨走的時候是一個周末,特意在漢陽造裡溜達了好幾圈。熟悉的建築四周,依然遍布採風的學生,小編早就沒感覺了,有人問路也會殭屍般回應。這樣一處創意工作區,有歷史有文化有底蘊,作為城市名片,它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和情感,但它終究只是一處景點,代表著城市的某種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