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湖北省省會,歷來是九省通衢之地,市區內生態和諧,環境優美,分布著非常多的公共綠化區,公園數量也位居各大城市前列。旅遊武漢,漫步市區,很容易就能偶遇公園,這其中有一座特色非常鮮明的生態藝術園,它建在美麗的東湖之畔,內部不僅景色秀麗,還修築了非常多創意雕塑,成為休閒和攝影的好地方,它就是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
遊覽武漢,除了對城市裡的商圈和美食印象深刻外,城區內部的公共綠地同樣讓人感受良好,這些綠地包括公園、口袋公園、綠道和溼地園區等。得益於武漢特色的環境布局,江河湖泊遍布,水網密集,為這些公園的孕育和發展創造了獨特的條件,公園的壯大和良好運營又給城市形象加分,兩者相互融合,促成城市生態穩步提升。不過,在城區,多數公園的狀態並不「宏大」,而能被稱作生態園區的就更加稀少,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算是其中一個例子,既是生態公園,又是藝術公園,定位高雅,規模龐大。
從名字裡就能看出來,這座生態藝術公園的前綴是華僑城,冠名的是一個企業,看似「小氣」,但只有真正走到公園內部,看到實際規劃和建設的景象才會理解,它遠比人想像的要大氣。在位置選擇上,公園定在了洪山區的銀杏原路和漁光路上,也就是東湖之畔;在規模設計上,近100公頃的面積不算小;在風格規劃上,生態加藝術定位,衍生出斑斕多彩的文化內涵,辨識度較高。以此換來的實際周邊環境是,雖然有旁邊的華僑城樓盤項目,但好在另一側全是東湖湖區,湖景浩瀚,園區自然,即便面向著一側的生活區域,也充滿了藝術氣息,可謂雙贏結果。
遊覽過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的朋友大概都會對它的布局大加稱讚,它雖然面積不大,但周邊幾乎全是「風光」的好地方,比如北邊自家的生活區,隔著一條漁光路,高樓大廈盡在眼前。即便有這些大樓存在,卻不會讓人覺得壓抑,馬路隔開,自然植被區分,加上一塊塊水塘和葦草點綴在園區裡,反而襯託出大樓的意境來。沿著公園漫步,欣賞湖景,駐守停留,驀然留戀,只覺得繁華都市裡,這一方淨土彌足珍貴;如若是住在附近的人,那更加幸運,樓上觀湖景,攬自然秀美水光,一派怡然自得之境。
有意思的還有,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四周幾乎都被東湖景區毗鄰的景點所包圍,比如它的東北邊,近紫薇路山上是另一座娛樂園,即歡樂谷;公園的南邊是九女墩,也是東湖景點之一。這樣布局的公園,交通也沒有拖後腿,西邊有歡樂大道和二環線,南邊有東湖隧道,四通八達。無論從宜居角度還是生態角度來看,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都有便利一面,對著東湖水域一角,哪怕是普通的地帶都能衍生出光環來,這大概也是武漢特色之一。
和大多數公園一樣,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也設置有多個大門,從銀杏原路主門進入,看到的是最具風格的園區面貌。這座大門主路非常寬闊,還開拓有一片廣場,以此為基礎規劃建設,眾多元素慢慢加上,雕塑必不可少,植被點綴其中,畫面感強烈。比如有一座很有氣勢的朱色虹橋,弧形彎度,婉約美感;繼續往裡走,則是一片開闊地帶,大理石地面,綠色草皮鑲嵌,蘆葦和銀杏,組成了黃色系的冬季主題色。除此之外,常綠的香樟坐落於是個角落,黃色綠色夾雜在一起,反差明顯,生機盎然。
沿著東湖湖邊走去,湖堤小道加固,又看到了蘆葦叢中的景色。冬日時分,湖水看著是淡淡的霧色,近處是泥土色,遠處是蒼茫色,掩映在一片光線裡,若隱若現。這一邊的湖水有縹緲感,那一片的湖岸邊又站著零星的釣魚人,不知道是否有漁獲,但垂釣的心情讓人敬佩。走到北段的湖堤處,視野再次開闊起來,創意雕塑一座座出現,還有一座拱橋建在路的邊緣處,形成立體觀感。因為場地平整,這一塊又有很多休閒漫步的人,他們坐在公共凳子上曬著陽光,愜意得很。雖然已經是冬天,園區裡的植被還是以綠色係為主,顯示出園林管理的精髓來。
從漁光路上進生態藝術公園的觀感很獨特,主要在於漁光路也是一片茂密的植被,行道樹種得很有規律,沿著馬路蜿蜒,形成流線方向。騎單車的人,沿著馬路走,看到的公園景色慢悠悠倒退,休閒的心境完全展現。不過,到底旁邊還有一座華僑城,那密集的大樓讓人對城市的理解逐漸深入,以至於離開馬路到公園裡面,還是覺得大樓近在咫尺。自然生態和人工建築是兩種狀態和風格,在公園裡慢悠悠散步,最終會感嘆,只有天然的環境合乎人的心性,能夠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