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 |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2021-02-19 啄木鳥

孔子說:「一個人大言不慚,那他實踐起來一定很困難。」

—— 孫欽善《論語註譯》

嘴上功夫

孔子還說過一句話:「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意思是,君子以口裡說的超過實際做的為恥。和這一句結合起來看,可以知道孔子最崇尚的是少說多做、多做少說,或者至少是言行一致。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做之前,做之中,做之後。在這三個階段,需要「說」的集中在兩個階段。做之前說,大概就是計劃,一些人可能還會藉此「表態」;做之後說,大概就是總結,一些人可能還會藉此「表功」。在孔子那裡,如果事先說得天花亂墜,那就叫「言之不怍」;如果事後說得天花亂墜,那就叫做「言過其實」。

言之不怍,就是說大話,唱高調,至於能不能做到,心裡實在沒有數,所以孔子說「為之也難」;言過其實,就是吹牛皮,放大炮,自己都不相信,卻要別人相信,所以孔子說「君子恥之」。

人的能力有大小。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其實自己心裡最清楚。一個人「言之不怍」,其實就是為難自己,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但是,有多少人願意為難自己呢,「言之不怍」一定另有原因:那就是說給喜歡聽的人聽。做不到怎麼辦呢?另一招就是「言過其實」。

所以,「言之不怍」和「言過其實」最容易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做到做不到,說到就行了;做到沒做到,說到就行了。對這種人,民間評價只有四個字:嘴上勁大!其實還應加四個字:臉上皮厚!

(尚之)


本品呈扁球形,高1~2釐米,直徑1.5~6.5釐米 。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氣微辛,味麻辣。燥溼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主治中風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跌打損傷或蟲蟻咬傷等病症。主產安徽、江蘇、河南、河北等地。

編輯:席娟娟

相關焦點

  • 清風典歷|可憐雪花徒自潔
    清風典歷|可憐雪花徒自潔 2020-11-24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慷慨以任氣 磊落以使才
    清風典歷|慷慨以任氣 磊落以使才 2020-12-18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每天讀論語·憲問14.20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荀卿庠讀書會每天讀論語】憲問14.20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原文】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 清風典歷|數術窮天地 文章壯漢聲
    清風典歷|數術窮天地 文章壯漢聲 2020-12-14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移文」也可以這樣寫
    慨遊子之我欺,悲無人以赴吊。故其林慚無盡,磵愧不歇,秋桂遺風,春蘿罷月。騁西山之逸議,馳東皋之素謁。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雖情投於魏闕,或假步於山扃。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無恥,碧嶺再辱,丹崖重滓;塵遊躅於蕙路,汙淥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雲關,斂輕霧,藏鳴湍,截來轅於谷口,杜妄轡於郊端。於是叢條瞋膽,疊穎怒魄;或飛柯以折輪,乍低枝而掃跡。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
  • 清風典歷 |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論語 陽貨》)但說的不是做學問,而是為人臣。你是不是會想到一個「奴才」的形象:開始的時候,心裡一定謀著一個什麼位子,他那麼小心翼翼,就是怕有點閃失,得不到這個位子;得到了這個位子,他仍然小心翼翼,就是怕有點閃失,再失去這個位子。任何一種東西,一旦你認為別人可以給你,也就一定會認為別人也可以不給你,而且即使給了你,也可能再要回去。
  • 清風典歷|豈有文章驚海內
    昔楊子云先朝執戟之臣,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採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於同好。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
  • 清風典歷|不知今夕是何年
    …… 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內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更與楚連和。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歲餘不得幸。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
  • 清風典歷|黃祖才非長者儔 禰衡珠碎此江頭
    感平生之遊處,若壎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崑山之高嶽,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
  • 清風典歷 | 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孔子說:「同大家整天在一塊,不說一句有道理的話,只喜歡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楊伯峻《論語譯註》
  • 清風拂之,淡淡清香
    秀·美祖人們認為如此之花應該是高雅、是高潔,為君子之花。我不知什麼為君子,什麼叫高雅。卻知它應為花中女仙,並不過分美麗,只是恰到好處。此之謂驚豔,精緻到無可挑剔,只是一眼便為傳奇。還有一種,初見覺其為俗人,再見便是覺得喜愛,終日如此便是難以自拔。蘭應為第二種的美,初見不覺其美,日日觀賞之後,便是一日不見卻覺心癢難耐。它有著文人般的風骨,有紅顏般的清秀。清風徐來,她便隨風而舞,說是可笑,她的舞姿的確頗為笨拙,初看便想讓人發笑。隨著風伴著笑,她仍舊在舞著,笑聲漸漸消失了。
  • 清風典歷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瞎猜,不獨斷,不固執,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唯我。 有一次,孔子來到他的學生子遊的治下武城,聽到了彈琴唱詩的聲音,孔子笑著說:「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意思是,治理這樣的小地方,哪裡用得上音樂詩歌之道啊。子遊回答說:「以前,您說過:『當官的人學了道就會愛人,老百姓學了道就會聽指揮。』」意思是,音樂詩歌在任何地方都是有用的。
  • 清風典歷|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沾襟
    臣自出身以來,適十數年,受任外內,每極顯重之地。常以智力不可強進,恩寵不可久謬,夙夜戰慄,以榮為憂。臣聞古人之言,德未為眾所服而受高爵,則使才臣不進;功未為眾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今臣身託外戚,事遭運會,誡在寵過,不患見遺。而猥超然降發中之詔,加非次之榮。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願復守先人弊廬,豈可得哉!違命誠忤天威,曲從即復若此。
  • 【清風典歷】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此之人性,非一人之性;此之人心,非一私之心;此之人情,非一己之情。仁者,代表著社會核心理念、基本價值、普遍品質。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提醒我們,仁者,不僅包括「愛人」的一面,也包括「恨人」的一面。所以,「能好人、能惡人」可以分成兩個步驟:一是把眼光放開來,誰是應該喜愛的人,誰是應該厭惡的人,要一清二楚。二是把態度拿出來,喜愛應該喜愛的人,厭惡應該厭惡的人,要毫不含糊。
  • 古文| 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
    讀書時,有許多名篇背得滾瓜爛熟,而心間記得最深的,仍是那一句: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詩詞古文名句之美正在於此!每每當我被大自然的美所震撼而感覺語句匱乏,無法描述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東坡的這句。
  • 清風典歷|夕殿螢飛思悄然 可憐飛燕依新妝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嬪妃,其具體姓名今不可知。在古代女性文學家的行列裡,班婕妤是有文字記載、生平可靠的第一位女文學家。 班婕妤出身於漢代有名的樓煩班氏。班氏本楚令尹子文之後,楚國滅亡以後,班氏遷居山西北部一帶,逐漸以畜牧而富甲一方,至班婕妤父親班況時,班氏已經從一個地方豪族晉升為越騎校尉,常居京城了。
  • 桑植縣龍潭坪鎮:清風大講堂 為村「兩委」換屆送清風
    12月10日,桑植縣龍潭坪鎮十一次村級「兩委」換屆工作已經啟動,「兩委」換屆工作是事關基層和諧發展的一件政治大事,為嚴肅選風選紀,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氛圍,龍潭坪鎮紀委積極組織「清風大講堂」,貫徹學習換屆選舉「十不選」「八嚴禁」工作紀律,對換屆工作的違紀行為堅決說「不」!
  • 清風誦讀
    清風誦讀為突出黨風廉政建設的特色和感染力,增強廉潔品質,使廉潔文化滲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營造出「清廉修身、廉潔齊家」的良好氛圍,本季清風誦讀開設「廉政美文」專欄。《禮記·大學》中也說:「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其意真誠,其心方能端正。而「信」則側重於人際交往層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論語·為政》有云:「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義,不知他該如何立足處世。《春秋榖梁傳》亦云:「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可見言語真實、言而有信的重要性。誠於中,信於外,內誠於心,方能外信於人。
  • 清風送|兩袖清風 來去無塵
    向上滑動閱覽清風,即清涼的風,輕微的風,本是一種自然現象。清風無形,盛德有形,當古人用「兩袖清風」來比喻清官廉吏的操守時,清風成為有形之物,至重至大,值得為官者付出一生的心血去追求。于謙卻舉起兩袖,笑言,帶有清風!並作《入京》詩一首以明志,詩曰:「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絹帕、蘑菇、線香等雖不是貴重之物,但這些土產皆是民脂民膏,豈能遭人禍害?我不貪不佔、光明磊落,兩袖的清風正是我的本色,我守大節,更顧小節,怎會因此而失民心呢!
  • 清風拂袖,光風霽月 | 嘆于謙
    他寫下這句詩時,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驕傲:看啊,權貴們漫跨著金鞍猶嘆芳跡難尋,怎會相信人世間最美的春色就藏在我這方小小的書齋內。進士登科五年,一朝為官,多人舉薦,破格提升。一個清官,必然是品德高潔之士。在任期間,于謙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感激和愛戴。他懷揣著對蒼生的悲憫之情,一心想要為百姓謀福祉。一身輕裝,一騎輕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