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誰說話比說什麼話更重要」,會說話就是先分清場合再說話

2020-12-10 騰訊網

最近聽了不少慕課,聽多了自然有區別。

絕大多數課程水平真的特好,聽起來流暢舒服,也有增量信息。不過,也有一些不盡如意,比如有個茶道課程,講的很多很細,只是太過書面語,有些詩句出處稍微解釋或者突出標識些更好。

還有一個心理課程,好幾個教授講解,其中一位PPT做得非常詳實,密密麻麻布滿文字,再聽講發現完全是照著課件來說的,也就幾乎都成了知識點介紹。這樣很難吸引人,不會生動有趣。

這就是說,說話需要區分場合,寫文章要側重書面語,說話講課就要側重口語。

印象深的,還有一個例子。

單位組織一個演講活動,五分鐘時間,有人提前寫好稿子,背的非常熟練。登臺演講,非常流暢,下來後有人說,「你背的真是熟啊」!

猛一聽是誇獎,細想是調侃的味道。

可見,這就是不區分場合導致的問題,混用了書面語和口語,此外還混淆了現場發言的特點,不僅是信息表達,還要有口頭語言流暢,更多還有互動神情。

你老是在那裡背誦講稿,哪裡有精力輕鬆自如呢。

需要區分場合的不僅僅表現在講話,還體現在更多交流方面。

舉個有趣的例子。

有個朋友的親戚要到自己所在單位拜訪某個同事,要他問問在人家辦公室不。過去一看,屋裡不少人,如何把這個事兒說明白呢。他說自己當時語塞起來,最後還是慣性思維說自己家誰誰誰要過來。

後來說起此事,我們討論,最好還是換個說話。比如這個來人不是自己親戚,而是另外朋友,該如何說呢,當然會說「某單位某某要過來,讓我看看您有空不」。

這其實涉及場合情景,如果私下場合只有倆人,當然說自己親戚過來也無妨,現在是多人在場的公共場合,那就是公事公辦,用正式稱呼來表達即可。

可見,換成別人就會說了,換成自己人就慌了,還是應對不夠,場合把握不夠,說到底就是需要訓練先定性場合再定量說法。

有個小故事。

下雨天教育小孩子,「別看天上下著大雨,可是雲彩上面晴空萬裡」,這是常識,但是老父親不樂意了,說自己活了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樣,別糊弄小孩子。

自己覺得委屈啊,這不僅僅是常識,坐飛機還親自經歷過,高空白雲悠悠之下的城市大雨傾盆,最後沒法交流,只能順著說,「雲彩下面下著大雨,雲彩上面雨更大」。

這個故事啟迪的是,知道和誰說話比說什麼話更重要。這個場合下,如果和父親繼續說,雖然自己是對的,但是無法交流下去,你不但無法說服,還把關係搞僵了。

無知的人總是認為自己無所不知,這就是達克效應表達的,無知者處於愚蒙山頂,自知者才會承認自己不足,學會示弱。

能區分不同場合說不同話,就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量體裁衣」,這要比說什麼話更重要。

所謂會說話,就是能區分場合再說話,就是先定性場合再定量說法。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說話能力很重要,但你知道有比說話更厲害的能力嗎?
    你好,這裡是風暴心理學,我是周寧今天我們從心理的角度繼續給大家分析,關於情商說話的問題在我們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往往會有別人說誰誰誰的情商低,不會說話,那麼這種所謂的情商低,從某一方面來說,會簡單粗暴的從說話上面體現出來。
  • 職場中,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會「說話」?
    現在職場中,有很多人,平時工作中不太愛說話,也不太會說話,遇到一些公眾場合,不敢說話……俗話說「光說不練嘴把式」但是在職場中,你光會練,不會說,也不行,會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智慧,會說話的學生,老是喜歡,會說話的員工,領導喜歡,想要在職場混得好「會說話」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必修課,那麼如何在工作中
  • 比說話更重要的,是氣氛,如何營造氣氛?
    說話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任何一句出彩的話,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應適了當時的氣氛。如果話與氣氛格格不入,那再好聽的話也顯得唐突,甚至適得其反。比如:你朋友正在為一件事煩惱,你突然冒一句:我給你講個笑話。這時你朋友恐怕就沒啥心思聽,即使你講了,他也很難笑,你也討了個沒趣。
  • 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
    還記得看一篇文中講,美國作家丹尼爾•戈爾曼的經典暢銷書《情商》中說:情商就是情緒智力,是管理情緒的能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有一定的內在修養,你也就能好好說話。如果你和任何人都能聊得來,那麼世界就是你的了。 記得一個故事,講錢鍾書去世後,早年暗戀楊絳的費孝通上門來拜訪。在分別時候,楊絳對依依不捨,頻頻回頭的費老,淡淡地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後再不要知難而上了。」這樣一句溫和的話,送別了費老,也讓他徹底死了心。
  • 你會「說話」嗎?用「邏輯思維」鍛鍊你的「說話能力」
    要知道,真正的「好口才」不是口若懸河、不是喋喋不休、不是侃侃而談,而是讓對方能夠從你的話語中聽出你要說的要點,真正的「會說」就是要注重邏輯,這就要求在日常的言語中注意邏輯思維的訓練,做到「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想好了再說」,在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就能練就出「說話邏輯思維能力」。
  • 不太會說話的人,如何提高說話水平
    有些人對待領導,那是滿臉笑容,點頭哈腰;一轉身對待下屬,就是面無表情,盛氣凌人。別人當然不會在當面對你說些什麼,但這樣的行為別人看在眼裡,心裡自然會對你的印象打折。所以,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都要保持對等的心態:面對下屬或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都謙遜有禮;面對有錢有勢的大人物,也能夠不卑不亢,平等對待。
  • 會說話≠奸詐狡猾,別再自我限制啦!|《好好說話》
    相親的時候不知道說什麼拉近關係,過分窺探隱私又致人反感?如果以上場景經常發生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和濤濤一樣,那就一起來從認識誤區、什麼是會說話和書籍主要內容三方面來學習吧!就說話而言,道德故事中直來直去、「剛毅木訥」的人往往得到褒獎,然而實際生活中卻不是這樣,會說話的人才能得到賞識和重用。所以這確實不怪我們,好在咱們都是成年人,知道怪天、怪地、怪原生都沒用,不能做被馴服的象,而應該運用查理·芒格在保育院時悟到的智慧「那我就自己來吧」,自己動手改變自己的境遇。
  • 鬼谷子說話之道,和別人說話,這五種話是忌諱,少說為妙
    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什麼樣的話可以說,什麼樣的話不能說,明白這些說話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因為不懂這些說話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如果你在說話方面不擅長,那就來學習一下鬼谷子總結的這五點說話之道。他表示,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下面的五種話是不會說出來的。
  • 真正會說話的人,不會輕易說這些話,以免禍從口出
    一個人的說話,其實不僅反映著他的情商,別人也能從他的說話習慣和方式上,大概對他的人品做出判斷。那些會說話的人,說出來的話讓人願意聽,也感覺到舒服,別人對他的人品也都頗為認可。相反,一些不會說話的人,說出的話要不是惹別人不高興,要不就是出口傷人,更有的人,就因為不會說話,弄的自己人際關係很差,別人提起他就是搖頭。
  • 在學會說話之前,先學會認真傾聽
    會說話的人其實並不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比較合適,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明白,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都要學著好好說話,不過在學會說話之前還是要先學會傾聽,只有學會了傾聽,才能說合適的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 請你好好說話!實在不會說話就請閉上你的嘴巴
    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本家一個嫂子,勤快能幹,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幹活好手。模樣長得也算端正,就是整天哭喪著一張老臉,很少見有放晴的時候。剛開始認識她時,我以為她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心裡不愉快,這才故意馬虎著臉的。後來再見到,還是這幅臉子,心下惴惴,該不會是不喜歡我這個人吧?
  • 會說話的人, 都有什麼樣的特質?
    要是我們的父母被別人無故責難,我們找人說理,我們會因為那個人不讓我們說,或者會因為那個人不理睬我們,我們就閉嘴嗎?肯定不會!穩定心理素質的前提,就是你要對自己說出來的話充滿信心,很清楚自己說的是什麼話,對於自己表達的觀點和中心思想非常清晰。
  • 鬼谷子:會說話的人,和別人相處時,這5種話不會說出口
    鬼谷子的作品和思想不但在戰國時期影響深遠,直到現在他的待人處事的方法,以及說話之道等思想,也是很實用。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他的思想和知識的總結。現在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和人交往。以及和人交往,什麼話是該說的,應該怎樣說。
  • 自己認為說話囉嗦更準確,別人卻都非常討厭跟我說話該怎麼辦?
    過於囉嗦是對聽眾的不尊重,更暴露了說者的不自信,要麼就是根本沒有任何準備,臨陣磨槍,一般都會在不適合說話的場合一直說個不停並且還抓不住重點導致別人很厭煩,而一個連說話都抓不住重心的人,是很難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那就有人問了我也不想囉嗦但是我控制不知,我應該怎麼做呢?
  • 一個人說話的語氣,真的很重要
    好的語氣是人的第二張臉,好聽的語氣更能吸引人,更自帶磁場。說話語氣好,才會有一個好的聲音,夜聽的時候,總喜歡先聽聲音,是飽滿,是清晰,還是帶有磁性。說話的時候,能把語氣控制的很好,這樣的人,情商都不低。情商高的人,說話語氣,讓人聽著舒服,說出的話,也是句句到位。情商低的人,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說話的語氣,慌亂失措,語無倫次,遇到一些事,更是說起話來,沒有底氣,要麼裝腔作勢,要麼大大咧咧,要麼就是弱小無聲。
  • <說話的藝術>之說話的重要性
    正式進入自媒體這一領域,感謝平臺給的機會,今後會定期的跟大家分享語言說話的技巧和面對各種場合說話的應對方法,謝謝大家的支持。「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說,說話不只是一種藝術,還是很重要的一種處世本領。
  • 注重教子學會說話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學會說話造成的。而不會說話的根源,很大程度上由於母親對其從小教育引導不力所致。諸如: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應該怎麼說、不應該怎麼說,哪些話在什麼場合和時間能說、什麼場合和時間不能說,哪些話應對什麼人說、不應對什麼人說,哪些話可以發自心底說、不可以發自心底說等等,這些都應該具有一定尺度、分寸和講究,不可隨心所欲亂說一氣,也不可全盤託出毫無保留。那麼,什麼叫會說話?
  • 會說話,才是一個人的「軟實力」
    這可愁壞了小莫,要知道,小莫從小到大,最怕的就是在眾人前說話了。其實,像小莫這樣的人不是個例,很多人都會因為怕說話,而遠離這樣的場合,甚至避免接觸這樣的工作,以為只要自己的專業過硬,就不會有問題。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習說話,但要用很久的時間,才能學會說好話。會說話的人,會和同事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工作起來更順暢;會說話的人,會更容易了解到客戶的需要,避免自己做無用功;會說話的人,更不會畏懼領導,會讓領導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效果,從而得到認可。不只在工作中會說話為你加分,在生活中,會說話也非常重要。
  • 說話技巧、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作者:宏勇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更是一門學問,說話是一種能力、 一種本事、 一種功夫、但凡學問都有基本原理,說話這門學問也不例外。二、【紅樓夢】裡的王熙鳳就是一個能言善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人大家都知道,王熙鳳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賈璉的妻子,王夫人的內侄女,賈府通稱鳳姐、璉二奶奶,金陵十二釵之一。她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
  • 說話直,就別怪人家說你沒教養——受歡迎的人往往都很會說話
    話一出口,我心說,壞了,我這不是哪壺不開提那壺嗎?專往人痛處扎。連忙補救說:「不好意思,我說話直,你別放在心裡。」行,這話一說,我心裡更懊惱了,這還不如不解釋呢。說話直就別怪人家說你沒教養——受歡迎的人往往都很會說話這樣的場景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碰到,比如:某天,你偶然在瀏覽網上的奢侈品網站,同事看到了,來一句,看了有什麼用,你能買得起啊?完了來句:我說話直,你別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