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留守兒童今天與媽媽一起過兒童節 AI豆計劃實現家門口就業脫貧

2020-12-19 快科技

5 月 31 號上午,在陝西清澗縣的工業園區內,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從一棟辦公樓中傳出,這是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組織的第一次「家庭開放日」活動,除了員工和她們的孩子,還有一群受到公司資助的貧困兒童也來到了現場。而在前一天,同為 「AI豆計劃」孵化的銅仁旺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了相同的活動。兩個地點,一個主題,所有的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兒童節。

圖說: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和孩子歡度兒童節

圖說:銅仁旺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員工和孩子歡度兒童節

「從來沒有陪蕾蕾好好過一次兒童節,今年除了送她一個她一直想要的芭比娃娃作為禮物,還有機會帶來她看看我工作的地方,非常開心。」31歲的強娟梅說她今天終於彌補了之前的遺憾,陪女兒過了一次兒童節。

在活動現場,強娟梅的5歲女兒蕾蕾和現場三十多個小朋友一起,第一次了解了什麼是「人工智慧」,還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體驗了一把人工智慧標註工作。孩子們把屏幕上的物品進行識別分類,然後在支付寶的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中體驗自己的工作幫助人們準確地識別垃圾的種類。

「我覺得媽媽的工作就是教機器人說話,媽媽就是我的偶像!我以後也想像媽媽一樣教機器人說話。」小小人工智慧訓練師蕾蕾說。

圖說:強娟梅教蕾蕾進行人工智慧數據標註

從省會回貧困縣——為了女兒的幸福逆行

強娟梅之前一直在西安打工,去年年底來到了清澗,雖然一個是省會,一個是當時還未能「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但是高中畢業的強娟梅卻在來到清澗之後找到了這份工資還不錯的工作。當然,她選擇來到清澗最大的原因不是這個。

清澗是陝西榆林市下轄的一個縣,屬於革命老區縣,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定點幫扶縣,人口 21 萬。強娟梅從西安來到這裡主要是為了女兒。

去年兒童節,外公外婆陪著蕾蕾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回家後孩子在視頻中跟強娟梅說,「別的小朋友的媽媽都能來給她們照相,為什麼你不來啊?」

強娟梅頓時心酸,心想一定要改變這個現狀。她決定把孩子接到清澗,也就是自己丈夫生活的地方,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麼都強。

本來準備回清澗開個小店的強娟梅某一天偶然在手機上刷到了「AI豆計劃」落地清澗的消息,她馬上就報了名。

工作與家庭兼顧,孩子的改變顯而易見

經過培訓,強娟梅在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入了職。2019年8月,支付寶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人工智慧相關部門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啟動了「AI豆(諧音『愛豆』)計劃」,希望通過人工智慧產業釋放出的大量就業機會,探索出「人工智慧+扶貧」的公益新模式,而強娟梅入職的這家公司就是「AI豆計劃」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孵化出來的社會企業。

「AI豆計劃」從培訓認證、孵化社會企業、持續提供訂單扶持等3個方面,幫助貧困群體,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女性,在新農村的家門口找到工作,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在不用迫於生計外出打工、被迫與孩子老人分離的同時,還能掌握一項具有技術含量新技能,拓寬視野、提升能力,成為自己的「愛豆」。

該項目目前已經在貴州萬山、陝西清澗和山西朔州落地,培訓超過 500 人,目前有近 200 人穩定在崗工作。其中近70%是女性,平均月收入3000元,最多的可以月入超過10000元。

強娟梅的職業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人工智慧訓練師」,通過 AI 標註工作來幫助人工智慧消化和吸收大量的素材內容,以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從而變得更加智能。目前這個職業已經被列入了人社部下屬的「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公布的新職業。

目前在清澗,像強娟梅這樣的「人工智慧訓練師」已經超過 100 人,其中女性 70 名,困難群眾 57 名,外出務工回鄉就業人員 44 名。

員工在進行垃圾分類項目的數據標註

體面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給家庭和孩子帶來的變化。過去強娟梅每個月只能硬湊出 3 天的假期趕回家看一次孩子。由於缺少陪伴,強娟梅感覺孩子對自己並不親密,很多時候就像路人一樣,這讓強娟梅感覺自己這個母親當得很失敗。

現在她的生活完全換了一個樣。「我只有高中學歷,在清澗縣這樣的縣城,每個月能夠掙三四千塊,朝九晚五的規律工作還讓我有時間照顧孩子,並且從事的還是跟人工智慧有關的高科技工作,我現在真的非常滿足。」

「孩子也跟我越來越親,我下班回家她還會給我倒水說,『媽媽你辛苦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她還會說,『你今天上班辛苦不用哄我,我自己能睡覺。』突然間就覺得很幸福,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強娟梅欣慰地說道。

「以前媽媽沒時間陪我,我就只能和外公外婆一起住。想媽媽的時候就趴在窗臺上想她。」小蕾蕾的性格也變得比以前開朗了許多,「現在媽媽能和我每天在一起,我就不用天天那麼想媽媽了。」

回到清澗工作後,強娟梅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蕾蕾

用公益反哺公益,「AI豆計劃」開創了一條成功路徑

昨天活動現場,還有4名特殊的孩子,他們都是縣裡的困境兒童。雖然去年12月才掛牌,但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已經實現了盈利,所以公司決定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向清澗縣的困境兒童捐贈三萬元,聯合清澗縣婦聯為這些孩子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和關懷。

「公益流淌在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的血液中,我們希望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們能夠回饋社會,踐行企業責任,一方面營造這樣的企業文化,另外一方面通過幫助困境兒童來傳遞愛心,讓更多人受益。」清澗縣縣委副書記、副縣長柳清海說。今年2月,清澗已經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AI豆計劃」也在清澗開創了一條成功的路徑,實現了用公益反哺公益的一種最健康的形態。

2020年,「AI豆計劃」還將在更多地區落地,為更多貧困地區孵化社會企業,解決更多回鄉工人的就業問題,讓他們不用背井離鄉,受訓上崗,讓她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併力爭實現培訓人數1W+,就業人數3000+。

相關焦點

  • 留守兒童: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
    留守兒童,相信我們並不陌生。父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孩子卻留在老家農村,有的與爺爺奶奶在一起,有的與外公外婆住,還有的託付給親戚,也有的寄宿在老師家,正是這樣,他們有了一個讓人心酸的名字:留守兒童。他們與父母各守一方,只能期盼過年時父母回來看他們一眼,陪伴他們過個團圓年。
  • 六一兒童節,我們這樣過...
    六一兒童節,我們這樣過...... 快樂童年放飛夢想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 決戰決勝半邊天⑯丨順昌園企聯建 「扶貧車間+兒童之家」讓留守...
    ,幫助農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穩定增收。「兒童之家」配套成立後,女工們時常把家中無人照料的孩子帶到車間的「兒童之家」,孩子們可以在這裡安全開心地遊戲學習,等待媽媽收工一起回家。「扶貧車間圓了我的就業夢」△車間也設有兒童娛樂設施「我們村裡很多婦女都會針線活兒,如果做熟練了,一天可以賺100多元。有了這個扶貧車間,可以增加婦女貧困戶的收入。」
  • 40名愛心媽媽與德化留守流動兒童結對提前過「六一」
    「六一」兒童節將至,以「我們和留守流動兒童在一起」為主題的關愛活動在德化縣蓋德鎮政府舉行。來自泉州市婦聯、泉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及德化縣各界的40名「愛心媽媽」與蓋德中心小學的40名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子」,開展「愛心手牽手」活動,和孩子們一起提前過節。
  • 中國留守兒童電影《大愛回家》舉行首映禮
    鄧剛 攝中新網貴陽4月15日電 (記者 張偉)貴州本土導演執導的留守兒童電影《大愛回家》15日在貴州省會貴陽舉行首映禮。《大愛回家》是一部關於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電影,是以當下的留守兒童社會現狀通過藝術編撰而成。時長94分鐘的該電影總投資1700萬元人民幣,以精彩的故事情節,反映當下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
  • 慈利縣第二屆留守兒童夢想節暨通津鋪鎮關愛兒童之家授牌儀式舉行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2日訊(慈利縣融媒體中心實習記者 任紫露)12月19日,慈利縣第二屆留守兒童夢想節和通津鋪鎮關愛兒童之家授牌儀式在通津鋪鎮通津浦村舉行,來自全縣的70多名社會愛心人士用愛心和行動助力留守兒童們實現夢想。這次留守兒童夢想節是由縣民政局、縣壹祿福公益慈善協會聯合主辦。
  • 「關愛留守兒童讓爸爸媽媽回家」扶貧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關愛留守兒童讓爸爸媽媽回家」扶貧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8-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中新網12月3日電 日前, 「關愛留守兒童讓爸爸媽媽回家
  • 綿竹:20名留守兒童實現新年願望
    「想對幫助過我的人說一聲謝謝你們,還想要一盞檯燈,夜晚時伴我學習。」日前,在綿竹青年之家旗艦店裡,共青團綿竹市委、農工黨綿竹支部、綿竹市關工委在開展「愛心暖冬行·點亮微心願」志願服務活動時,以集體過生日的形式讓20名留守兒童實現自己的新年願望(圖)。父母在外為生計忙碌,留守兒童總是更加懂事和體貼。「媽媽生病了,她會很冷,想送她一件溫暖的衣服。」
  •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今天我去了村裡的留守兒童之家,一待就是一整天,那裡有圖書室、繪畫室、文體室……還有很多小朋友,可好玩了!」這是不久前,田田在日記裡寫的話。    田田是沈丘縣卞路口鄉大郭莊村的一名高年級小學生,父母均在寧波打工。暑假期間,她常去村裡的「新希望留守兒童之家」,在那裡不僅能讀書、畫畫、做遊戲,還能與千裡之外的父母視頻通話。
  • 遊泳、唱歌、遊戲、閱讀,陽信留守兒童一起快樂過暑假
    放暑假了,留守兒童怎麼辦?陽信縣溫店鎮玉友學校音樂老師鞏文華告訴孩子們:「我在學校陪伴你們,一起遊泳,一起唱歌,一起遊戲,一起閱讀好不好?」「感謝老師,我們一起快樂過暑假!」濱州市第一家民營學校陽信玉友學校,地處德州慶雲縣、樂陵市和濱州陽信兩縣一市交界處,地理偏僻,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暑假孩子們如何安排成了大難題。鞏文華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軍嫂,她急家長之急,想家長之想,請示學校領導和家長意見後,決定和孩子們在學校一起過快樂暑假。
  • 近50名留守兒童的「微心願」 您能幫他們實現嗎?
    「媽媽打工很辛苦,常說肩膀疼,我希望送給媽媽一個按摩(頸肩)的儀器。」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今年13歲、上六年級的女孩怡晴,自己不要禮物,她的「微心願」是給媽媽送個禮物。當記者問她六一兒童節想要什麼禮物時,怡晴想了一會兒害羞地說:「我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特別想要的東西,我想送給媽媽一個能按摩肩膀的東西,她工作很辛苦,常說肩膀疼。」  今年10歲的小冉上四年級,是一個乖巧、漂亮的小女孩。父母離異後,她的父親一直在外打工,母親會在她過生日時來看看她。平日裡,70歲的奶奶在家照顧她和因病癱瘓、臥床不起的爺爺。
  • 關愛留守兒童健康 「守護生命 行動有我」公益計劃啟動
    10月23日,「守護生命行動有我」中英人壽2020「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下稱「『星星點燈』公益項目」)啟動。啟動儀式上,中英人壽總裁俞寧表示,今年將繼續聯合鳳凰網等,帶著擁有專業急救知識的醫生、醫療志願者,共同走近留守兒童群體和他們的家庭,開展專業的健康普及與心肺復甦急救課堂,助力兒童建立正確、科學的健康安全意識。「星星點燈」公益項目從2010年到2019年,走過13個省(區、市),捐建29間關愛小屋,為50多所村小送去物資,幫扶逾14萬名留守兒童。
  • 為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 讓他們有個「心家」
    吹蠟燭、切蛋糕,和父母一起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卻是一種奢望。4月22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願者們點燃生日蠟燭,伴著歡快的音樂,大聲齊唱生日歌。
  • 泗洪:瓦廟村兒童告別留守時代
    曹廟鄉組織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正在這裡舉辦暑期少兒伴讀活動,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也在新建的兒童遊樂園快樂的玩耍著。多年來,留守兒童的成長一直困擾著瓦廟村。去年以來,曹廟鄉紮實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立足本村實際,招大引強,在瓦廟村創辦了工業園區,讓百姓告別了外出打工的歷史,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 石佳:傳承苗繡,讓留守兒童媽媽回鄉
    傳承苗繡,讓留守兒童媽媽回鄉——苗族姑娘石佳的創業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這幾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石欄鎮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當年2月,在外創業的石佳回鄉探親,她發現,由於家鄉產業基礎薄弱,很多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鎮裡的留守兒童非常多。於是,她萌生了回家鄉創業、提供就業機會的想法。  「在我們苗族人看來,苗繡不光是一個圖案,它其實是一個故事、一段話。
  • 關愛留守兒童助力脫貧攻堅,聯想美好假期公益活動招募開始啦
    關愛留守兒童助力脫貧攻堅,聯想美好假期公益活動招募開始啦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0 14:21:23
  • 廣安消防助力童伴計劃 護航留守兒童安全過冬
    早已等候多時的孩子們歡呼雀躍,鄉村的沉寂被他們稚嫩的聲音打破了……這是「消防宣傳走進童伴之家 安全知識溫暖留守兒童」主題宣教活動現場的一幕畫面。在中國,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2015年10月,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在地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共同發起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
  • 鄲城:為留守兒童過生日,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巴富強 通訊員 胡健康 王洪振「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12月23日晚上,屋外寒風凜冽,室內溫暖如春,一陣陣祝福的歌聲從鄲城縣汲冢鎮萬樓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傳出。原來,當天是該校四年級學生王文豪的生日,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不在身邊,校長孟玉藉此機會為全校19名留守兒童舉辦了集體生日。「我希望下次成績能進步更多一點,讓爸爸媽媽為我驕傲……」王文豪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許願望、吹蠟燭、切蛋糕。孩子們高興不已,教室裡一片歡聲笑語。「今天,爸爸媽媽雖然陪在我身邊,但能和小夥伴,還有老師一起過,我感到非常的高興,蛋糕真的好甜。」王文豪興奮地說。
  • 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新華社成都7月20日電題: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新華社記者陳健  正值暑期,走進四川省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童伴之家」,屋裡是擺滿各類圖書的書架,一面牆上是孩子們筆觸稚嫩的畫作,屋外是滑梯、鞦韆和一個小小的舞臺。幾個孩子正圍坐在屋裡畫畫、做作業。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上過大學的人都會知道,學術論文都有關鍵詞;可我們的先人和後人絕不會知道,今天的中國農村有個傷心詞——「留守兒童」。許多外國朋友一定會納悶:什麼叫「留守兒童」?為什麼要兒童「留守」?兒童「留守」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國家不允許未成年兒童一人呆在家裡,父母長期將幼兒留在家裡,在很多國家既不義又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