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但今天我們運用逆向思維,來思考大樹底下的小樹苗究竟是遭殃的,還是得保護的?答案是遭殃的,為什麼?因為在它們上面的天空竟被這棵大樹遮蓋了,它們沒有發展的空間。它們雖躲在大樹的底下,卻不是享受,而是受苦。因為沒有辦法發展它們的生命力,也沒有機會向世界展示它們生命的特徵。筆者每次經過那同一段馬路時,心中多有深刻地感悟。因為看到那段馬路旁邊有三排樹,最邊上的那一排樹已經長得很高大,擋住了裡面兩排樹的成長空間;靠馬路的那一排也不甘示弱,所有的枝條都伸向馬路,像人朝一側彎腰一樣;中間那一排是最慘的,他們的左右、前後、上方都沒有發展的空間,因此它們的生命顯得特別弱小。這不是先天的,乃是後天的環境造成的。今天在教會裡面也有這種現象,有些人就像中間那一排樹一樣,一輩子在信仰上沒有什麼成長,在教會裡沒有任何的服侍。因此教會需要轉型,把像中間那一排樹的信徒移栽出來,給他們提供發展的空間,發揮他們的生命作用。
一、教會牧者
當我們對教會牧者有不同定位的時候,就有不同的理解。這裡我們基本上就把他定位在一間堂會的總負責。不同教會的背景,對這個角色有不同的稱呼。在溫州某一些片區的教會執事就是堂會的負責;某些教會稱其為堂主任,有被稱為駐堂牧師,若是堂會大了,就會稱其為主任牧師。總之,我們是將其定位在堂會的總負責。因小組事工的推廣,是以堂會為單位,所以我們非常強調堂會負責人的角色。堂會負責人是堂會的當家人,當家人的思想和心中的負擔,有別於一般的同工。因此,小組事工在傳統教會的推廣,堂會的當家人是非常重要。他們對小組如果沒有清楚的認識,如果不願意投入,這個堂會的小組事工將無法健康、正常推廣。
教會牧者要做好方向上的引導,要時常考慮到小組長的後備力量及屬靈的資源,要源源不斷地為小組長提供靈裡的支援。筆者了解許多傳統教會在啟動小組事工之後,牧者有不一樣的態度,大致有四種:
(一)持懷疑反對態度
他們反對的理由有很多。如:小組不屬靈、近於世俗化、吃吃喝喝、嘻嘻哈哈,不是旅遊,就是聚餐,聚會中做遊戲太不像樣了……他們會收集許多小組沒有做成功的教會的資料,為要證明小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認可小組模式。
一次,我們的一個學員經過幾天的培訓後心裡火熱,回去以後跟教會的牧者溝通關於教會推廣小組的事工,他們的牧者毫不客氣地對他說:「怎麼,你想分裂教會啊!」看來他們不只是懷疑,還有許多的擔心,怕教會的小組開展之後,造成了教會的分裂。他們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不該以消極的態度來面對可能發生的問題。也有一些牧者是怕自己掌控不了教會,所以不同意教會開展小組。
有一次,在一個培訓的現場,一位學員是教會的牧者,在學習過程中,他提出一個問題:分小組後,組員有事找小組長,而不去找教會的牧者,這樣是否造成牧者與會眾脫節?這樣的顧慮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人的控制欲和沒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可能是真的擔心對教會不利。但兩者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都是消極的思想和態度。堂會牧者持懷疑態度,小組就無法開展,也不可能開展,他們教會若有同工與團契負責人想要開展小組,就會造成很大張力,這樣的堂會其實不應急於開展小組。
(二)持觀望態度
持觀望態度的人唱的調是:「我不反對,也不支持,你們做,我看你們做得怎麼樣,做得好的話我也參與,做得不好的話責任不在我。」他們又猶如「騎牆派」,哪一邊贏靠哪一邊。有一天,他們看見小組做得很有起色,就可能會連連地說「好、好、好!」若有一天,他們看見教會的小組做得不死不活的,並且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他們可能又會說:「我當時跟你們說過了,小組也只不過是如此。」這樣的人淨會講風涼話,「站著說話不腰疼」,問題出來了他不需要擔責任;若小組做得好,他也來捧場湊湊熱鬧。
他們可能偶爾一兩次受邀也會參加小組聚會,但是他們並不看好小組聚會的許多環節。比如說:破冰遊戲,他們就認為這是可有可無,對於大家討論的一些話題,他們會覺得是小兒科,對自己沒有什麼幫助。又因為他們是多年的老傳道,自以為比別人懂,比別人明白,因此對小組裡面大家的分享也並不看好。
堂會的負責人若是這個態度,那是很不負責任的。他是堂會的負責人,理當有立場,不好就不要做,好就要帶領大家一起做。模稜兩可是為自己的脫身、可以推脫責任而預備,負責人無論怎樣,推不了責任。本身負責人的態度不能是金蟬脫殼、明哲保身。
(三)只精神支持
提供精神支持的人說:「小組很好,你們來做,我自己很忙,顧不上,沒有精力投入,但我支持你們做。」他們既沒有參加小組事工的培訓,也沒有參加小組的聚會,又沒有參與小組的事工的策劃,所以他們的支持只是精神支持。有時候他們可能也會說:「小組是很好,不過也存在許多的問題。」他們的顧慮,使他們對教會推進小組事工的力度大打折扣。
堂會負責人只是精神支持是不夠的,他是牧者,他需要帶頭去做,帶頭接受培訓,建立新的理念,並加大推行的力度。他要帶頭關心小組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正確地去面對。
(四)全力以赴地領頭做
這等牧者有異象有目標,清楚知道小組事工對當前教會的重要,也認識到小組是教會精細化牧養的必需,於是就把自己置身於推廣小組事工的服侍中,他們排除萬難,使教會的小組事工順利地推展,他們不只是自己做,還帶著同工們一起做,並且不斷地引進師資,來培訓自己教會的小組同工。
要把小組事工做好,強而有力地推進,牧者全力以赴地投入是必須的。例如,做精心的策劃,定期的培訓,在講臺上不斷地傳遞關於小組的信息,目的是使全教會的弟兄姊妹都積極地參與配合。下面具體列舉出四方面的內容,是牧者們力所能及的,供參考。
1.講臺教導
牧者在講臺上要時常教導關於肢體生活、參與精細牧養、實踐使命的真理,傳遞教會關於小組的異象與目標,帶出小組團契生活的信息,分享兄弟姊妹在小組成長的見證,勉勵弟兄姊妹積極參與小組的各項活動,共同建造合神心意的健康的小組。
2.定期培訓
牧者可以自己用心預備課程,親自培訓教會的小組長,手把手地教他們;也可以多多閱覽關於小組、團契方面的書籍,好為自己與小組長們充電;也可以邀請外面的老師,為自己教會的小組長進行培訓。
3.定期退修
牧者帶著小組長定期地退修,就猶如當日主耶穌把門徒們帶到曠野,單單來裝備他們一樣。
【可6:31】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
【路9:10】使徒回來,將所做的事告訴耶穌,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裡,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賽大。
4.定期培靈
牧者培訓小組長是為了小組長更好地掌握服侍的技巧,為一代又一代的小組長進行嚴格的訓練。不只是培訓,還要培靈,當小組長自身處於靈性的低谷時,他在組長的崗位上肯定是疲乏無力,只能應付著去做。所以教會牧者必須安排為小組長培靈。使小組長靈裡的火重新得以挑旺。
【提後1:6】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借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在一些新興的城市教會中,我們了解到許多牧者開始很重視小組事工,並花時間培養小組長。但因為各種原因,後來他們漸漸忽略了小組長的培訓,並忽略了小組的事工,結果小組不是停滯就是走下坡路。最近我們採訪了一間教會的主任牧師,他們教會目前有七十個小組,他非常重視小組的事工,重視小組長的培訓,每周會花時間在小組長的身上,帶組長一起靈修,關懷小組的近況,為他們進行一些課程的培訓。
二、小組導師
小組導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訓練的技巧,自身要不斷地接受裝備訓練,保持對小組事工的熱忱,不斷地帶出屬靈的影響力。
小組導師就是小組長的教練,教會中小組的興衰,導師是關鍵人物。導師不能只掛個名,他們要有實際意義地在崗位上盡心盡責,他們要分擔教會領袖牧養管理的重任,積極做好本位的服侍。在小組導師中也有好幾個類型:
(一)跟班的
自己沒有太多的想法,小組事工的推進也沒有特別的動力,只是順服,安排他去做,他就去做。這樣的導師缺少影響力,也缺少發展小組的熱情,他負責的牧區的小組可能也就只是維持著去做。
(二)有想法的
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滿足於現狀,做事有衝勁,有幹勁,做事雷厲風行,他所負責的牧區可能就做得紅紅火火的。不過他有時候可能有自己的一套,不大服從教會統一的目標和方向。這樣的導師,若引導得好,能給教會小組帶來很大的祝福;若引導得不好,他與教會領袖牧者的張力就很大。這樣的導師,有機會就可以讓他去植堂,當他在獨立發展一間教會的時候,遇見了種種的問題,才有可能謙卑地低下頭來。
(三)馴良的
這種導師,他自己受過良好的裝備,又有成熟的信仰,也有豐盛的生命,有負擔,又有責任心,又能全力以赴地把交託給他的事工作好。他既尊重權威,又能夠帶領好他下面的小組長,他懂得怎樣協調上下的關係,這樣的導師會讓教會的牧者很省心。
總之,小組導師需要得到教會領袖牧者大力的支持,這樣他們才能更有信心地來推廣小組的事工。
導師帶領小組長們每年制定詳細目標與計劃,就可以使小組長有目標地進行服侍;每個月巡迴自己的牧區一次,及時了解各組的近況;每周要帶著小組長有一次的學習、裝備,及督導組長們的服侍;每天導師要為自己所服侍的組長禱告,懂得用禱告去牧養他們。
(四)專業的
小組導師既不是臨時,還需要有專業水準。若是身兼幾職,就容易分心,時間、精力也是有限。導師需要專職,才有可能做好他的事。教會有專業、專職的小組導師,就不擔心小組事工做不起來。有可能的話就要全職,可以把小組事工做得更好,訓練更多優秀的小組長。
教會牧者往往事比較多,要顧及全面,所以難以在一個方面專心致志,因此教會有必要使小組的導師專職或全職,使他們專心做好小組。
三、小組長
我們有機會採訪了一間轉型的教會,他們走了六年的路程。我們向他們的主任牧師了解小組的情況,在這六年的過程中,他們的進度,他們的小組發展的情況。就是牧師向我們透露說:那些真正有負擔的小組長把小組帶得都是不錯的,那些只是跟班的組長,他們的小組帶得都不咋樣。可見小組的發展與帶領,不是憑著三天的特會,不是憑著三分鐘的熱度,不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別人,而是憑著心中真正的負擔。
小組長除了有明確的異象、清楚的理念之外,需要常常充電,帶好每一次的小組聚會,做好小組的每一個細節的事工,確保在小組事工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有幹勁。好多教會的小組長猶如小馬拉大車,結果就是被壓傷。
(一)先裝備後上任
教會的牧者們,不要讓你的小組長無證上崗,恐怕他把教會的小組事工給做砸了,猶如一個無證駕駛的人會成為馬路上的殺手一樣,會處處存在安全隱患。牧者要為教會的小組事工負責,在小組長上任之前,要提供培訓裝備的機會,要做嚴格地考核,使其清楚明白小組的異象、小組的理念,以及帶領小組的技巧和認識小組長的職能,並給他們一個正式的任命,使他們鄭重其事地對待小組長的服侍崗位。
(二)邊裝備邊服侍
小組長在持證上崗之後,還需要不斷地接受裝備訓練,確保他是一個有動力的小組長,可以影響帶領組員們的服侍和生命的成長。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拿到「駕駛證書」了,就可以隨意亂來,他仍然需要謹慎「駕駛」,不然就可能出事故。
小組長要邊做邊學,學以致用,教會需要為他們安排有針對性的培訓,也需要為他們培靈。
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傳統教會,為同工們和會眾所安排的培訓缺少針對性的課程與信息,以致讓學習者覺得浪費光陰,更沒有達到培訓的預期目的。如,教會為探訪人員安排聚會,只是隨意地講講造就性的道,缺少對他們在探訪事工上做出具體的指導。
現在,若教會為小組長安排持續的培訓要吸取這個教訓,使教會的培訓更加有效。
(三)有服侍的激情
戀人間在熱戀的時候總是激情四射,就是再內向不愛說話的人也會說幾句甜蜜的話,但是在婚後不久就變得冷淡無語。許多弟兄姊妹,在剛開始服侍的時候,總是心裡火熱,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但過不多時,就冷卻下來,失去了起初那顆火熱服侍的心,雖在服侍,但只是維持著去做。
小組長也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小組長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不做了,也不是做了一段時間他就需要下崗,小組長乃是一個打持久戰的戰士。他若缺了服侍的激情,勢必會打疲勞戰。小組長要保持服侍的激情,他裡面必須要有動力,清楚的異象目標和美好的靈性,將是小組長服侍激情的雙引擎。
小組長服侍的激情會有感染力和影響力,會影響組員也有服侍的激情。
(四)繼續不斷進取
不斷地進取是靈命與服侍提升的必需。昨天的成就與勝利,不等於今天的成就與勝利;同樣,今天的一切,也不等於明天是一樣。所以,小組長繼續不斷地進取是必需的。
教會有不斷進取的小組長,就會有不斷健康成長的小組事工,即或遇見瓶頸或低谷,也可以輕鬆地跨越。
(五)不斷產生新組長
若要教會小組健康發展,就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組長,新組長不斷產生出來,離不開教會牧者對小組事工的重視,離不開教會培訓的力度,也離不開小組長是否盡責。沒有新組長的產生,就不可能有小組的倍增。新組長是培訓出來的,不是自然就有的。只有不斷地鼓勵組員操練服侍、接受培訓,才有可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組長。
四、組員
組員要確保理念的複製,清楚教會的目標,更關鍵的是去實踐神的道,有執行力,使小組生活不只是一次次的小組聚會,而是一支有戰鬥力的生力軍。
(一)組員的態度影響小組的倍增
小組組員積極行動的態度,直接影響小組事工的發展,小組的組員在教會推動小組事工的時候,他們若積極地配合教會牧者,小組就可以順利有序地發展。
組員的屬靈狀況直接影響了這個小組屬靈的豐收與否。若組員只是為了自己需要團契生活,而在小組參加聚會,他就不會對小組裡其他的成員有負擔和愛心,就更談不上他會帶小組以外的人進小組。
組員態度與理念的轉變,是需要接受正確的教導,又不斷地被引導。組員的態度也容易被教會整體的氛圍所影響,就如:教會所有的小組都是抱團取暖,都只是周間的一次聚會,這樣小組就很難突破。若是各個小組都爭先恐後地去做外展的事工,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氛圍,所以教會要有好的小組氛圍是很重要的。
(二)根據組員的程度定小組的目標
假如一個小組只是老弱病殘,他們就不可能成為先鋒隊,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溫馨之家,並成為教會的後援軍。
假如一個小組組員大多是文盲,他們就不能有太大的學習目標,就需要照著他們的學習能力,慢慢地帶他們成長。
假如一個小組的人都是90或00後的年輕人,就絕不可以只是讓他們聚聚會,這樣會耽誤浪費了他們的青春寶貴年華,必須鞭策他們,使他們有清楚的異象目標,成為一支基督的精兵。
假如一個小組組員都是教會的牧者與同工,他們絕不可以只是天天搞一些小兒科的東西,他們需要有深度的學習。在神學上深入地思考,在靈命上有進深的渴求,在事奉上有不斷提升的目標。
(三)鼓勵組員去帶門徒
教會牧者要引導會友,組長要引導組員,只是自己來聚會是不夠的,只有自己一個人發熱心是不夠的,只有自己跟主耶穌做門徒也是不夠的,要懂得去帶門徒。這不是哪個牧師的新發明,也不是海外進口的,乃是大使命,是主親口的吩咐,是託付給每一個門徒的。
(四)有訓練組員成為組長的目標
教會建立小組的初衷,不應該只是讓組員在小組裡面接受關懷和牧養,更需要有訓練組員成為組長的目標。這樣組員們就不只是停留在接受的份上,而是可以成為祝福的管道,把神的祝福源源不斷地帶給別人。如果一個組員熱心地去帶門徒,很熱心地去幫助別人在信仰上成長,他就是小組長非常好的人選。
這樣就需要有目標地帶領組員在基督裡成長、成熟,使今天的組員都成為明天的組長;使今天接受幫助的組員,明天都能去幫助別人;使今天被關懷、被牧養的組員,明天成為去關懷、去牧養的小牧人。
如果一間教會在推廣小組的過程中,牧者帶頭接受培訓,策劃落實;同工、導師給力,有過得去的教練技術;小組長盡心,有好牧人的心腸,做到精細牧養;組員有執行力,生活應用落地,參與服侍積極;這樣小組必然健康發展。
溫馨提示
1.關於牧者(導師)巡迴小組中的角色
有教會領袖向我諮詢有關牧者到小組巡迴時角色扮演和一些注意事項的問題。在此,我與大家分享,供參考。
Q問題1
某個小組在會前已做好以下服侍分工:由組長任主持人,一名組員帶查經。小組聚會時,牧者到訪。會間,小組長特別想啟發組員分享,且仍由會前預備好的組員帶查經。如果遇到組員分享得不好,或查經帶得不好,作為牧者此時是否需要把話題接過來?
A解答
牧者到訪小組,小組的聚會已一切就緒。此時組長不要因為教會牧者的來到就怯場。教會的牧者進到小組,不要覺得自己是教會牧者,就理所當然地來教導。我覺得他只需做一名一般的組員,組員怎樣,牧者也怎樣。牧者切記:進入小組,你就不是牧者了,組長才是牧者,你只是一名組員。一般的組員是什麼樣的,牧者在小組參與和表達也要什麼樣。牧者不能講得太多,以免使組長今後在帶小組或帶查經中被組員輕看,使組長的功用難以發揮。所以,牧者和導師進小組需要懂得怎麼樣去託住組長、培養組長、支持組長,這是關鍵,也是牧者的首要職責。
Q問題2
當組長發現牧者的分享時間比較長時,組長是否需要提醒牧者控制時間?
A解答
的確需要提醒牧者。此時牧者既然是組員的角色,那麼組員可以被提醒,牧者也應該被提醒。不過,在態度上當尊重,在語氣上要溫和,在表情上要輕鬆,這樣就不至於使氣氛陷入僵局。
Q問題3
當組長提醒牧者控制時間時,牧者是否仍要繼續分享,或說等我把話講完,以至在組員面前不接受組長的建議?
A解答
假如牧者是這樣態度的話,是很難處理的。說明牧者還沒有接受小組導師課程的訓練,只根據自己原來老一套的做法在小組裡進行,這樣,他不按小組的模式參與小組,就難免產生一些張力或尷尬的局面。所以牧者要接受導師課程培訓,了解牧者進小組當有的態度,這種態度決定組員對組長的態度。
Q問題4
牧者對聖經是比較熟悉的,進到小組裡自然就是一個權威。組員或帶查經的人如果表達得不好(不是真理或原則的錯誤),是否需要糾正?
A解答
教會牧者不要因為自己熟悉聖經上的教導,就在小組裡分享太多,像在主日講臺上一樣。要知道這是小組聚會。如果不是真理的問題,不必聚會中糾正,可以用巧妙的方法進行稍微地解釋,另外要私下和組長或帶查經的人繼續溝通。但一定要存著一個建立、幫助的心態,而不是批評教訓的態度。牧者進小組的目的更多是要了解組員的情況,主要是監督、指導小組長怎麼樣帶好小組,所以許多的發現和評語要與組長私底下溝通更好。
Q問題5
組長什麼時候請牧者說話比較好?
A解答
組長怎麼對待其他的組員,也照樣怎麼對待參與小組的牧者。可以在尾聲時請牧者對大家有幾句勉勵的話,並為大家祝福。牧者來小組的責任是要關懷組長,扶持組長的,所以要接受組長的安排。讓組長感受到牧者的支持,組長才能順利且有力地走下去。簡而言之,牧者(導師)是教練,教練就是要把別人推出來,隱藏自己。因此牧者自身接受導師的培訓是至關重要的。
2.給教會牧者與導師進行小組聚會時的提醒:
你的小組已經交給組長來帶了,在小組裡小組長是小組之長。牧者、導師進小組的時候要扮演教練的角色,不能搶了小組長的風頭,應該是託住、成全小組長的帶領。不要自以為是導師牧者,就像在講臺上一樣,做了很多教導。教會牧者與導師進小組的時候,就像一般的一個組員一樣,積極配合小組長的帶領。
總之,傳統教會在採用小組事工之後,教會各層面的成員需要知道自己本位的服侍,也需要知道自己與其他層面成員的關係,建立彼此順服、彼此扶持、彼此守望的關係。使每個層面的成員都學習承上啟下,使天國的精兵,基督的僕人可以前赴後繼。使教會在當前的時代贏得城市,贏得年輕人,成為一個有影響力並充滿神榮耀的教會。
《教會各層各盡其職》綱要
一、教會牧者
二、小組導師
三、小組長
四、組 員
小組討論題
1.你所在的教會在小組推進的過程中,教會各層都有哪些具體的行動?如:牧師、傳道人、小組長及組員,大家都做了什麼?
2.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將會進行怎樣的調整?
3. 根據你的調整,你準備如何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