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員主導的研究入選2020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

2020-1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11月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

《進展》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解密土傳病原真菌的強致病性」入選《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團隊主導,通過生化和雙遺傳試驗,發現了土傳病原真菌分泌幾丁質脫乙醯酶、消除免疫原活性,成功規避植物免疫反應,表現出強大的致病性。該研究破解了土傳病原真菌逃避植物寄主免疫反應的謎團,為深入解析土傳病原真菌致病機理、開展靶向防控提供了分子基礎。

特別介紹——

郭惠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骨幹。

1996年獲西班牙馬德裡大學植物分子病毒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子農業生物學院和淡馬錫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和執行首席科學家。2004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5年被評為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士。任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PLoS Pathogens、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刊物編委,生物工程學報副主編。

郭惠珊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病毒、真菌)-植物互作和植物RNA沉默(RNA幹擾、RNAi)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在Nature、Nature Plants、EMBO J、Plant Cell、PLoS Pathogens等國際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SCI學術論文80多篇,論文單篇被引用次數最高747次,論文總被引用次數超過4600次;申請專利12項,獲得授權專利6項;近年來,郭惠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對新疆農業重要支柱的經濟作物-棉花-的重要病害進行研究,圍繞植物RNAi、miRNA調控以及利用RNAi技術防治素有「棉花癌症」之稱的棉花黃萎病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具有較大科學價值的原創性成果。不僅獲得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也得到了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競相報導;世界科學新聞發布平臺EurekAlert和美國The Scientist也進行了報導和評述。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於南京召開,論壇發布了「十三五」期間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以及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等6個專項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暉研究員團隊研發的「骨膠原蛋白肽/骨多糖等抗骨質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成果十大新產品
  • 2020 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1 月 13 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 2020 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揭秘翼龍生命史等入選
    據了解,「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雲南大學等科研團隊完成,內容涉及早期生命(後口動物)、古無脊椎動物(腕足類)、古脊椎動物(恐龍類、古鳥類、早期哺乳類)、地質微生物、早期陸生植物、白堊紀琥珀動物、古植物與古生態和古人類等多個學科領域。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
  • 4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這所「雙一流」高校實力超硬核
    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其中,西南交通大學位列第11名。艾瑞深校友會網2016-2019年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是以最近4年來中國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榮獲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獎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旨在為我國社會各界全面了解2016-2019年中國大學綜合發展實力、學術研究水平和學科競爭力提供權威參考。
  • 微生物所施一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 年 12 月 10 - 11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啟幕。經過全球 50 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4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四川這所"雙一流"高校實力超硬核!
    2020年5月,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諮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發布《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公布最新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其中,西南交通大學位列第11名。
  • 中國農業科學10項重大進展發布
    11月20日,「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下稱「《報告》」)。張合成表示,「農業重大基礎研究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源動力,科學界普遍認為,沒有長期性、穩定性的基礎研究,就不可能出現突破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
  • 微生物所舉辦2020年中國科學院京區生命科學焦點創新研究生論壇
    微生物所舉辦2020年中國科學院京區生命科學焦點創新研究生論壇 2020-12-10 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分院團委副書記吳坎坎、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任麗麗、動物所宋默識研究員應邀參會。微生物所黨委書記李俊雄、團委書記王軍、團委副書記王天威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吳坎坎肯定了微生物所在疫情期間所做出的貢獻,表示青年一代是國家的前途和希望,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3-20  瀏覽
  •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開展臨床致病機理研究
    3月14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將與武漢金銀潭醫院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進行合作,推動藥物等臨床合作,研究新冠病毒的臨床致病機理,開展中科院科研攻關任務中的相關科研工作。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上海這所高校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昨天,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饒子和院士團隊的「揭示抗結核新藥的靶點和作用機制及潛在新藥的發現」研究項目入選。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減肥藥利莫那班也是靶向MmpL3的抑制劑,並進一步闡明了其作用機制。此研究項目首次勾畫了小分子抑制劑精確靶向MmpL3及其超家族質子內流通道的三維圖像,為由分枝桿菌引起的疾病(結核病、麻風病等)的藥物研發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該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生命科學期刊《Cell》上,同時針對該靶點設計的抗結核小分子化合物已申請PCT專利。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
  •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為推動古生物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古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根據《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評選細則》,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和分支機構提名推薦,經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成員和榮譽理事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科技日報消息,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此次共有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
  •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其中,由雲南大學深時陸地生態研究所馮卓研究員率領的國際團隊發表的《晚二疊世蛀木甲蟲生態學》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該團隊於2017年9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晚二疊世蛀木甲蟲生態學的重要研究成果。
  • 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在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有關領導介紹了「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情況及本年度評選活動亮點;本年度入選項目主要負責人介紹了各項目成果的特色、創新點和科學意義。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現向社會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後)。
  • 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社南京3月7日電(記者王珏玢)中國古生物學會7日在南京發布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此次入選的十大進展包括:三疊紀具喙的基幹龜類及龜類的早期演化;改寫有袋類起源的混元獸;距今3至4萬年前人類踏足高海拔青藏高原腹地;古生物學教材《生物演化與環境》;從化石研究現代鳥類生物學特徵的演化;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不對稱飛羽;揭秘海洋生態系在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中的響應過程;埃迪卡拉紀具附肢兩側對稱動物的足跡;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貴州劍河寒武系苗嶺統及烏溜階層型剖面和點位。
  • 北京大學王恩哥/江穎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2019年1月2日,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北京揭曉。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恩哥院士和江穎教授帶領的「首次揭示水合離子微觀結構」研究成果入選。這是繼2016年之後,該團隊研究成果第二次入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