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吃素,夜晚喜葷!魚兒的「食性轉換」有四個規律,餌無萬能

2020-12-20 姚老道

試問,如果我們釣魚時知道鯽魚喜歡吃蚯蚓,就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一直蚯蚓釣鯽魚,這樣能行嗎?

為啥春天大鯽魚非常容易釣到,夏天卻很難?為啥白天素餌作釣效果很好,夜釣卻要加點葷?這些都是有關魚兒「食性轉換」的話題!

所謂食性,就是魚兒對食物的喜好!是愛吃甜的,還是愛吃酸的;這與垂釣用餌關係密切,本質上講,我們每一次作釣的餌料選擇都是對魚兒食性的預判!

但是,魚兒的食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常常隨著年齡、季節、棲息地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甚至白天和夜晚食性都有所不同,這就是魚兒的「食性轉換」,是個科學話題!

本文就重點介紹一下引發魚兒食性轉換的四個方面的因素,也是四個科學規律,一些垂釣用餌的知識會穿插其中講解!這些內容對釣魚活動幫助都很大!

發育階段的轉變引起食性轉換

所謂發育階段的轉變是指個體由小到大的自然發育過程,小時候什麼樣,長大了又是什麼樣!

魚類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其攝食器官有所不同,攝入的食物也不同,對食性的影響也不同!一般在仔魚階段多是以浮遊生物為食,慢慢個體成形,便開始吃其它生物,食性也轉入動、植物混合食性階段,等待長大成熟後,便又轉入植物食性階段。

植物食性最明顯的草魚

以上所描述的食性轉換過程在我們垂釣的淡水魚類中很常見,鯽魚、鯉魚、草魚這三種最常垂釣的魚類幾乎全是這樣,個體小的時候,也就是還未發育成熟的時候,各種水生的動、植物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尤其喜葷!

細心的釣友應該都能發現,小鯽魚最好釣,什麼都吃,最喜吃腥,一旦長大後,卻很難釣獲,就是因為食性發生了變化,大鯽魚更喜歡素一些的餌料,對口味更挑了,也就相對更難釣獲了!當然,也會受季節的影響,下文有敘述。

鯉魚、草魚更明顯,小鯉魚也就是鯉魚拐子,還有小草魚,我們在作釣的過程中經常能釣到它們,不論是用蚯蚓還是粉餌,都不難!這就說明小時候的它們食性比較雜,啥都吃,尤其葷餌,更是它們的最愛!

一旦長大後,鯉魚、草魚的食性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草魚,更加明顯,愛吃的全是一些鮮嫩的植物果實和植物根葉,越是鮮嫩對它的誘惑力越大!鯉魚雖然沒有草魚顯得那麼明顯,但整體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釣大魚幾乎全用素餌的原因,尤其是10斤以上的超大個體的魚類,谷麥類、玉米粒都是守大魚必備的餌料,不論是打窩還是用作釣餌,都是如此,玉米被稱作釣大魚的素餌之王,也是緣由於此!

季節變化引起食性轉換

這個因素對我們釣魚人來說應該很熟悉了,大家都會不自覺地隨著季節的變化對垂釣用餌作出改變,其實,這麼操作的根源,就是因為魚兒食性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轉換!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什麼魚兒的食性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轉換呢?這是因為水域中的溫度、鹽度、無機鹽等理化因子也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且這些變化是一種有規律的循環。

季節變化

理化因子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水域中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水生植物、遊泳生物等的繁殖、生長,這種有規律的繁殖增長與衰減消失,必然引起魚類的攝食改變,而且同樣是有規律的循環。

馬上就到夏季了,春季裡經常能釣到的大鯽魚在進入夏季後就很難釣獲了,究其原因就是進入夏季後,大鯽魚的食性發生了明顯的轉變!

受水溫升高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大鯽魚開始轉向素食,而且多以水生的各種植物莖葉為餌,這些餌料我們人類不易獲取,因此便很難釣獲它們,像一些我們釣魚人常用的商品餌,如果是針對大鯽魚的,也會以本味餌為主,一些腥香或者香腥餌只適合釣釣小鯽魚了!

即便是用這些商品類的本味素餌,想在夏季釣獲大鯽魚也很難,反倒是一些麥粒、玉米粒更容易釣獲。可見,食性的轉換是大鯽魚在夏季變得很難釣獲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樣,鯉魚、草魚也是如此,仲春的時候我們用紅蟲釣鯽魚時偶爾會有鯉魚來襲,用蚯蚓也會碰到草魚咬鉤。但一到夏季,想用這些餌料釣獲它們就太難了,溫度升高,它們也會轉向素食,玉米粒等一些素餌顆粒便成為了釣獲它們的首選!

棲息場所的不同引起食性的轉換

這個章節要講的內容對我們釣魚人來說是個難題,屬於進階課程了,哈哈!

魚類棲息環境的改變,或同一種魚生活在不同地區、不同水域,它們的食物組成常有變異,也就會導致它們的食性也不同!

對我們釣魚人來說,同一款餌料,開制方法也完全一樣,甚至天氣、水溫都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不同水域作釣同一種魚類往往效果相差巨大!這就是我們釣魚人要根據不同水情來選擇不同餌料的原因,也是魚兒食性不同所造成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肥水和瘦水雖然都是釣同一種鯽魚,但選擇的餌料卻截然相反,肥水選素,瘦水選葷。說白了就是這兩個水域的鯽魚食性完全不同造成的,也是由這兩個水域中的餌料生物構成決定的。

垂釣鯽魚

肥水中餌料生物豐富,各種浮遊動物、微生物數量龐大,魚兒不缺少這種腥味的食物,和人類一樣,吃得多了也就吃膩了,專業點講,就是魚兒的嗅覺和味覺系統會對固有食物系統產生麻痺反應,而且大部分時候是飽食狀態,所以固有味型很難刺激魚類開口,必須改變一下味型才能更容易刺激魚類嗅覺和味覺反應。

瘦水中這種狀況正好相反,水中食物匱乏,魚兒經常處於飢餓狀態,只要是食物就能刺激到它們的味蕾,葷類餌味型更大,蛋白質含量也更大,更能彌補它們身體所缺,所以也最招它們喜歡!

這種有明顯水質不同的水域其實是很容易區分的,同一地區即使水質區別不大,不同水域的同一種魚兒的食性其實也是有區別的,但是區別的明顯程度就不那麼高了,當我們判斷兩條河水質差不多時,也可默認魚兒的食性差不多,餌料的選擇上相互借鑑就可以了。

不同地區同一種魚兒的食性就有可能差別很大了,同樣是鯽魚,南方的食性和北方的食性差別非常大,南方鯽魚食性更雜,北方則相對單一。作釣時南方用餌可供選擇的餘地就多,味型上也沒那麼嚴格的要求,北方則受制約的因素就多!

這些都是棲息場所的不同所導致的食性轉換,對釣魚人的用餌思路要求很高,一般的新手很難掌握這方面的技能,靠一包餌料打天下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只能是平時作釣過程中多思考、多總結。

晝夜變化引起食性的轉換

魚兒的食性與晝夜變化也有密切關係,反映在垂釣用餌上,白天的策略和夜晚的策略是不盡相同的,同一款餌料白天效果好,夜晚可能就效果很差了,夜釣時就要作出改變。

魚類攝食的晝夜變化一般取決於魚類辨別食物方位的方法,但又與餌料對象的行動有很密切的聯繫!

上面這句話通俗點講就是,魚兒在夜晚發現食物的方法和白天是有區別的,更多的是靠嗅覺和味覺來尋覓食物,這時,餌料的味型特點就決定這魚兒能否發現食物!

夜釣

舉個例子,如果白天我們釣鯽魚用本味素餌,魚兒可以依靠視覺和嗅覺、味覺並行發揮作用尋找食物,效果可能會比較好,但到了夜晚,視覺就不發揮作用了,只能靠嗅覺和味覺來發現食物,這時如果還用白天本味素餌作釣,在魚兒發現食物的速度上就會變慢,從而影響垂釣效果。

魚兒食性晝夜轉換還有另一個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夜晚魚兒對餌料對象的運動特徵更敏銳,這也決定著魚兒夜晚的食性和白天的不同!

這一點在垂釣中的應用不僅體現在活餌效果會更好上,還體現在逗釣的作用更明顯上!這和許多釣魚人的認知可能不同,許多人只認為白天逗釣才會發生作用,夜晚無用!白天活餌發揮的引誘作用也大於夜晚,實際上正好相反。

馬上進入夏季了,夜釣也被更多的釣魚人所選擇,魚兒的食性在白天和夜晚的區別一定要被我們釣魚人所重視,不能還按照白天的思路來,要在味道的濃鬱程度上加重一些效果才更好!

補充一下,加深對餌料的認識

現在有不少的餌料商家推出了所謂的「萬能餌」,宣稱一包餌料打天下,所有的魚情、水情一包餌料輕鬆搞定,許多新手釣友過分相信餌料在垂釣中的作用,就稀裡糊塗被割了韭菜!

通過全文的分析,您還認為有萬能神餌嗎?本身魚兒的食性就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神餌除非在味型上也會自己發生變化,這顯然不可能,釣魚老手應該沒人相信這個了吧!

本文原創:姚老道

相關焦點

  • 用餌秘籍:春葷夏淡秋香冬濃,常見的4種淡水魚食性表,爆護不愁
    用餌秘籍:春葷夏淡秋香冬濃,常見的4種淡水魚食性表,爆護不愁釣友們都知道影響魚兒覓食慾望的主要是溫度和天氣,不同的天氣和溫度魚兒覓食的欲望都不一樣。比如在溫度高的夏天和溫度適中的春天,魚兒的食慾是不一樣的。
  • 隨機應變選餌料,餌香自有魚來
    魚類對餌料雖然有"擇優而食"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種魚絕不會固執地只挑選某一種食物。如果這樣,它就會在其生活水域環境發生變化時而無法生存了。隨機應變,又是魚類對生活環境變化時的適應性。例如:草魚生來就愛吃草,但是近年來許多養殖場餵養草魚,並不投餵草餌,而餵以豆餅、麥麩、玉米面、次粉 (即粗麵粉)混合配製的顆粒魚飼料。在這類養殖場垂釣草魚,若用草、菜作釣餌就不靈了。而是用顆粒魚飼料或與顆粒飼料相仿的配方炮製的糧食類糟食去釣它,效果極好。
  • 詳解影響魚的食慾和食性變化的7大因素
    釣者經常能看到水面波紋連連,魚兒四處竄遊,但卻一無所獲,魚為什麼不吃食?魚的食慾有強有弱,魚的食性有時也會有改變,魚不吃食主要受下面七個因素的影響:(一)水質的影響 水是魚生活的環境。如有了洪水,水色變得渾濁,水中多泥沙,不利於魚的生活;水生植物過多,或腐爛變質,也會影響到水質。特別是受人的影響,如人們將大量的生活汙水倒人江河湖塘堤堰中,會使水質變差;工廠的廢水含有化學物質、有毒物質,流人自然水域,魚就受到嚴重威脅,不但無食慾,甚至連性命都保不住。因此說,水質的好壞是影響魚的食性和食慾的主要因素。
  • 野釣:春季怎麼用餌,能釣更多的魚!
    此時的魚活性低,攝食慾望小,通常對腥味濃鬱、含高蛋白的商品餌料或葷餌興趣濃厚。為何?腥味區別與香甜味型,它能激發魚的攝食慾望,促進攝食,水溫越低,越明顯;二是仲春、晚春,特別是春分之後,氣溫、水溫穩步回升,魚的活性提高,攝食慾望強烈,食性也隨之改變,當然魚種不同,也有所差異。
  • 釣翹嘴用餌得靈活,教教你魚兒不咬鉤時的應對策略~
    但是事實上,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知道實際效果如何,只要擬餌在水中呈現左右搖擺、上下翻轉、或快或慢等不規律運動,哪怕使用的是空鉤,在魚口良好的情況下,魚兒也一樣會追咬中魚。夜晚的收穫在第四季度作釣時,釣友要區分開兩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十月份,此時是一年當中的第二個打翹"黃金期",只要秋雨下落,魚口就會大開。
  • 野釣時,你還不知如何用餌?弄懂這3個原則,不怕大魚不咬鉤
    眾所周知,野釣時只有餌料對口,才有機會多上魚,餌料一旦選擇錯誤,那麼能釣到魚的機率將會很小。因此野釣時餌料對魚口很重要,但很多釣友似乎還不知野釣時究竟該如何用餌,不用擔心,我們只需弄懂以下這3個用餌原則,無論在任何水域野釣,都不用擔心大魚不咬鉤了。
  • 釣鰱鱅還是這篇技巧精闢,運用得當魚兒跑不了!
    在食性上雖然都屬於濾食性,但白鰱以水體中的植物藻為主要食物,而花鰱的食性與白鰱不同,它以水體中的浮遊動物,如輪蟲、枝角、橈足類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遊生物藻類。白鰱和花鰱對素食氣味的喜愛雖然接近但也有區別,很多釣友都知道鰱鱅喜酸臭餌,但更詳細的說,白鰱更喜歡酸、甜、臭的混合氣味,而花鰱則更喜歡腥、香、臭的混合氣味。喜臭是它們的共性,而白鰱喜酸甜,花鰱喜腥香則是它們的區別所在。
  • 釣魚打窩別浪費,隔夜窩有「四打四不打」,釣魚人必讀!
    但是,打隔夜窩是有講究的,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打隔夜窩,把握不好,不僅浪費魚兒的「糧食」,打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本文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打隔夜窩最基本的四個原則,相信會對您的垂釣有所幫助!◆打葷不打素所有打窩活動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誘魚進窩、留魚不走!從誘魚的角度來考慮,葷餌是最好的選擇,葷餌一般都腥味濃鬱,且含有魚類比較喜歡的各種營養成分,是魚兒生長的必需品。
  • 闢謠:不要再痴迷「萬能餌料配方」了,這些都是一時的效果好
    他說有一個「萬能餌料配方」(別人告訴他,這樣的餌料一年四季都可以用),效果好的不得了,現在釣魚每天漁獲都不錯。我當時用的是「笑而不語」的方式來回應。因為我並不認為釣魚真的有「萬能餌料配方」。我想他這段時間漁獲好的原因,很用可能是以下兩個:1,現在正值仲春,隨著氣溫越來越高,魚兒活性增強,再加上魚兒馬上進入繁殖季節(北方要晚些),魚口好也在所難免了。2,這個所謂的「萬能餌料配方」,很有可能裡面加入了刺激魚兒現階段開口的作用(比如:某種腥,香)。
  • 深水好釣魚,摸索出魚兒的習性,才能少走些彎路
    深水好釣魚,摸索出魚兒的習性,才能少走些彎路現在隨便的問一位釣友,「是淺水好釣魚,還是深水好釣魚」,我相信在很多釣友的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答案就是深水好釣魚,這確實也是正確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萬事皆有可能,不可能因為他人所說就決定了,自己的想法,淺水釣魚有淺水釣魚的好處,深水釣魚有深水釣魚的難處,各有所短,各有所長。
  • 翹嘴追餌不吃餌?竅門貴在手法
    路亞餌大都是模仿受傷小魚,進而引起大魚攻擊,在垂釣中常遇到翹嘴追餌不吃餌、翹嘴追餌吃口少、咬餌不追餌,又該如何應變呢?今天小編就給釣友們分享幾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針對活性不高的魚,手法上可以放慢一點,有翹嘴咬餌時再放慢個1/2-1秒,泳姿動作比較大的擬餌可能會勾起魚的攻擊欲望,慢操作,給魚攻擊的機會,讓魚吃得更準確一點再揚竿,注意揚竿的力道不要太大,最好是通過巧勁,這樣才能更穩的釣獲。
  • 小雪之後氣溫驟降,魚更愛吃點「肉」,釣大鯽魚,這些葷餌有奇效
    到了小雪節氣了,迎來了從南到北的降溫天,有一種瞬間入寒冬的感覺。最近降水情況也比較多,氣溫極度不穩定,基本可以確定是不適合出釣的。怎麼也要等到不下雨,氣溫穩定3、4天,當鯽魚再次使用了水溫之後才好出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氣溫不如初冬高了,記得釣點選擇深一些。氣溫低,魚也越是喜歡吃點肉食,所以介紹下冬釣鯽魚經常用的幾種葷餌。
  • 立春後戶外釣魚,有「四釣與四不釣」,釣魚人你明白嗎,別踩坑
    但在春季垂釣的過程中,由於季節環境導致魚兒的生理習性發生了變化,若我們繼續沿用原有的方式進行垂釣時,往往容易踩坑。故此,小編準備今天來跟大家探討一番,在立春後外出釣魚時,都有哪四釣與四不釣。立春後氣溫雖有所上升,但淺水區水溫相對仍比較低,魚兒們有趨溫的特性,故而此時的它們往往仍在深水區活動,在深淺交替的區域下竿施釣,往往能取得很不錯的漁獲成績。
  • 冬季釣魚用餌有什麼要求?需要注意什麼?你想知道的這裡統統有
    進入深冬之後,釣魚的難度加大了很多,因為氣溫比較低了,魚兒活動量小了體能消耗也就低了,魚兒進入半冬眠的狀態,對食物的需求不是那麼高,因此釣到魚的係數就比較低!雖然魚情是這樣,但也不代表釣不到魚,只要從魚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改善現狀是比較容易!
  • 抽餌動作講解!
    低溫等「負面要素」集中期,目標魚懶散不喜歡追逐餌魚,此時最好延長擬餌暫停時長,一旦目標魚看清楚或看到餌後,當餌「啪」的一下突然開始遊動後,魚兒就會條件反射做出追逐、撲食擬餌的動作。有些釣友認為抽餌和顫餌本質並無差別,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 野釣用餌:蚯蚓和商品餌哪個效果更好
    要問野釣時蚯蚓和商品餌哪個效果更好,我相信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前者,畢竟蚯蚓有著成本低、使用簡單、廣譜性強等特點但客觀地去評論,我認為兩者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非要分個高低,那就必須得結合具體的魚情為什麼會想到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