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自然開發幼兒課程

2020-12-22 中公教師網

幼兒課程創新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教招結構化面試經常設置這類題目。而利用大自然開發幼兒課程既可以立足本土,又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是很多幼兒園開始嘗試的一種課程方式。現就利用大自然開發幼兒課程這一話題進行簡要分析,以幫助考生加深理解。

1.成功案例

位於邙山之麓、河洛之畔的河南省鞏義市,利用本地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普普通通自然資源,開發了泥塑、沙雕、沙畫、編織、音樂、感知、遊戲等一系列特色幼兒教育課程,促進學前教育自然、健康發展。

2.利用大自然開發幼兒課程的積極作用

(1)這是尊重幼兒天性的一種表現。

作為涉世未深、單純天真的幼兒,最好的教育方法莫過於尊重天性、順其自然。

(2)有利於幼兒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巧妙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幼兒教育課程,對幼兒感受自然、融入自然,發展個人感知和心智能力,培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念具有獨特的作用。

(3)鍛鍊孩子的創新理念。

讓孩子利用自然的饋贈去發現和創造,如做沙雕的過程可以教會孩子們創作,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3.現存問題

(1)課程資源意識不強。

許多幼兒園教師缺乏資源挖掘的常識,對存在的豐富課程資源視而不見,更多關注的是教學材料。

(2)對課程資源的挖掘不夠深入。

教師對自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停留在表面,更多關注的是幼兒的操作和玩耍,沒有最大化發揮資源的作用。

4.解決落實

(1)培養課程意識。

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教師利用大自然課程資源的意識,轉變以往過度依賴教材的狹隘課程資源觀和一味強調學科的課程意識,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能力和課程意識。

(2)鼓勵實踐操作。

對大自然課程資源的利用不能只留於意識上,而要在實踐中認真探索和嘗試,對資源進行深度的挖掘。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專業圖書、參加培訓班等方式深入挖掘大自然課程資源的內在價值,並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鑽研大自然課程資源的利用方法,在班級各項活動的開展中開發利用大自然課程資源。

(3)研究開發策略。

組織教師梳理與建立大自然課程資源庫,鼓勵家長參與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中,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創新利用大自然資源。相關部門可以嘗試研發真正適合本地的幼兒園教材。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對如何利用大自然開發幼兒課程的分析與總結。對於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創新課程形式,各位考生需要看到課程本身的優勢,同時也需要反思當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改進建議,促進課程完善和優化。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688

回復「視頻示範」下載教師資格面試各學科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幼兒園環境資源應如何開發和利用?
    中國山東網訊 在如今的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和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更被譽為「孩子的第三任老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 討論如何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
    如愛因斯坦,在幼年時被視為呆笨的兒童,後來他能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每天晚上他的叔父利用數學做遊戲給他看因而激發了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開發丁他運用數學進行抽象思維的智力,使他成了「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愛迪生在童年時,由於教師沒有發現他的特點,教育無方,他被認為是個「不可教的學生」。
  • 昆明市第九幼兒園:教師幼兒同享大自然帶來的驚喜
    教師與幼兒一起體驗與大自然接觸的美好12月5日,昆明市第九幼兒園全體教職工走進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通過「種子大發現」「尋寶九宮格」「自然裡的獨處」等自然體驗活動,放鬆心情,享受並體驗與大自然接觸的美好。
  • 結合課程,最大化利用資源
    幼兒園課程的構建,需要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來支撐。在我們的周圍其實有很多資源,但哪些資源可以利用,怎樣恰到好處地結合課程去使用資源,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要有大格局的教育姿態,搜索資源並進行篩選,開發利用好各種資源,拓寬幼兒的視野,為幼兒的學習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 三山中心幼兒園:構建特色園本課程 讓幼兒快樂成長
    在園本課程的研究過程中,三山中心幼兒園積極開發賦有在自然生活課程活動中,幼兒們進行了自主性的實踐探究,對蘿蔔的外形特徵、種類識別、吃法、味道等方面有了直觀的了解,隨後,在教師的帶領下,大家來到了種植區,開展拔蘿蔔的實踐活動,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讓幼兒們體會到了辛勤播種、快樂收穫的滋味。
  • 自然環境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繼續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妙
    充分挖掘自然環境,讓幼兒在自然中獲得發展在自然教育中,使幼兒情感自然表現和流露自然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自然教育》課程的內涵主要包括充分挖掘周圍的自然環境,讓幼兒在自然中獲得發展;在自然教育中,使幼兒情感自然表現和流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 開發幼兒右腦有效的八大新法
    「開發右腦」是日本兒童教育專家創立的一門新理論。專家認為人腦在3歲前發育完成60%,在6歲前發育完成90%。右腦主要負責控制感覺和想像力的發展,如果在孩子的幼兒期能有意識地加強對其右腦的開發,對孩子成年後的創新能力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下面教媽媽們一些開發孩子右腦的八大新法。
  • 幼兒科學實驗內容的開發途徑
    對於教師來說,開發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實驗內容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一放方面由於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偏重藝術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相應的理科課程設置略顯缺乏,幼兒教師積累的科學知識普遍比較薄弱,科學素養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由於一部分幼兒園以及一部分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足,幼兒教師設計科學實驗的相關內容積累不夠,使得幼兒教師在傳授幼兒可接受的科學知識中容易遇到困難和障礙。因此,多種幼兒科學實驗內容途徑的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 從思維遊戲課程方案談幼兒觀察力的培養
    開發幼兒的智力,首先要開發他們的觀察力。而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感知客觀事物的心理過程。幼兒觀察力的發展,對其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幼兒從小就有強烈的接觸物體的本能和需要,這種本能和需要是思維的基礎,利用幼兒的這種需要,因勢利導,發展幼兒敏銳、深刻的觀察能力,促進思維的形成。  《幼兒園思維遊戲課程》是東方之星基礎思維訓練課程系列之一。3—6歲 是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出現和開始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思維培養」尤為重要。
  •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遊戲
    溫州日報記者 林慎在濛濛細雨中,一群三至六歲的孩子穿上防水服在遊泳池裡盡情地踩水、潑水,乘著自製的小木船在歡快的吶喊聲中進行划船比賽;孩子們專注地拿著放大鏡在小山坡上找小蟲、看小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這就是溫十六幼開發的「三生五場」自然遊戲課程。
  • 對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思考
    一 構建園本課程應重視環境資源 近年來,幼兒園進行園本課程開發有較成功的案例,也有許多幼兒園盲目模仿跟風、趕潮流,將課程建設形式化,還有些幼兒園急功近利,將園本式的教育異化成特色技能的培養和特色課程的開設,對幼兒進行某一方面技能的強化訓練。
  • 幼兒美感教育,書畫人生,從大自然開始
    幼兒是一張白紙輸入色素不久就會調出五光十色美在大自然常常帶領童心去體驗晴朗明媚的天空綠水倒影青山微風吹拂麥浪畫山塗水繪風景大自然鍾靈毓秀小朋友興致勃勃一幅幅生機勃勃的作品出於神獸之手美感在大自然幼兒美感培養從大自然開始幼兒對大自然充滿好奇一滴露洙一片落葉
  • 地方飲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開發的研究
    原文連結:http://www.51jrft.com/rwxy/sf/950.html內容摘要: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追求多樣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其中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近幾年來的一項熱門話題。而飲食文化作為「文化」大概念範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課程開發中得到應有的重視。
  • 幼兒園實驗內容的開發與利用
    隨著科學實驗活動形式的不斷發展,實驗內容的開發和利用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如果沒有實驗內容的支持,多生動的實驗過程也不能體現出最後的教育價值。科學實驗的內容是科學實驗活動形成的要素來源與實施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構成科學實驗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理以及科學文化資源。
  • 清華發起全人教育課程研究 體育將成幼兒課程重點
    課題組指出,當今中國社會快步向城市化的方向發展,幼兒的生活逐漸脫離自然,讓幼兒親近自然尤為必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 大自然中的「快樂便當」!澥幼的課程發掘之路
    我們來聽聽孩子們與大自然的對話。通過投票發現孩子們自然樸素的心願——去大自然中野餐,耶……出發在課程背景下,澥幼教師注重幼兒餐桌禮儀文化教育,在便當分享中,老師們發現許多教育契機。怎樣將教育契機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中,怎樣解決發現的問題,用什麼方式解決?中班段教研組進行了深入研討。
  • 把大自然搬到幼兒園課堂
    安青網訊 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日前,為了進一步凸顯環境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讓環境更好地服務於幼兒的發展,潁東區口孜鎮華祠幼兒園從實際出發,挖掘原生態自然材料,創設園所特色區域。據該園園長武明俠介紹,該園以「原生態創意區域設置」為主線,積極開展區域自然化布置活動。
  • 「浩」學·樂讀 | 《幼兒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實踐:班本化課程》——好書推薦活動第2期
    ——周雯浩《幼兒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實踐:班本化課程》主編:姚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問題出發1. 如何挖掘班本化課程?2. 提升教師課程生成設計力的途徑有哪些?3. 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對資源如何開發利用?
  • 【STEAM課程】幼兒如何在物物市集中置換到自己喜歡的物品
    幼兒在物物市集中如何置換到自己最心愛的物品一、園所活動均是園本課程的延伸和展示2017年,幼兒園開始進行第一次課程改革,我們希望突破原有的集體教學模式,給幼兒帶來更好的課程體驗和教學效果。我們確立了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及家園共育模式,並由園本課程的內涵和要義支撐及延伸出了具有英倫特色的四大節慶活動。主導親子關係的風箏節,美育課程中展現幼兒藝術張力的藝術節,體能課程中強健幼兒體魄的歡動會,綜合呈現園所文化的年俗文化節。這些具有英倫文化特色的活動,得到了幼兒、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同時也增強了英倫幼兒園的在地影響力及推動我們課程改革持續進步的動力。
  • 如何設置4_6歲幼兒美術課程
    如何設置4_6歲幼兒美術課程,相信這是很多美術老師的一個「難題」!為什麼說是一個「難題」呢?其實原因很男簡單。幼兒美術課程並不是專業的美術課程,更沒有統一的教材,所以的上課體系完全是靠老師去自我發揮,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還是比較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