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也是幼兒園自然教學的重妥任務之a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它與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我們日常工作中也往往是這樣,凡是我們感到興趣的事情都能使我們迷戀,做起來總感到其樂無窮,稱心如意,並能促使我們鼓起毅力去克服困難,激起主動性和創造我們可從歷史上許多傑出人才的成功之路中得到啟示,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除了百倍的勤奮,有百折不撓的刻苦精神外,還有一個內在的共同起點就是「興趣」。他們的事業心是和他們對事業的興趣分不開的。
但我們也要看到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養的。一個人的興趣總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教育下產生的。如愛因斯坦,在幼年時被視為呆笨的兒童,後來他能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每天晚上他的叔父利用數學做遊戲給他看因而激發了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開發丁他運用數學進行抽象思維的智力,使他成了「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愛迪生在童年時,由於教師沒有發現他的特點,教育無方,他被認為是個「不可教的學生」。後來在其母親的教育下,引導他對科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上他刻苦努力,竟成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對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因此,幼兒對自然的興趣,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加以培養。
雖然自然界各種美麗的顏色、悅耳的聲音、變幻多端的景色、秀麗的河山等等能引起幼兒廣泛的興趣,但由於幼兒階段的有意性和語言發展還差,如果缺乏教師的正確領導,則幼兒的興趣是無意的、偶然的和不穩定的。我們的任務是應該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條件,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幼兒帶到大自然的環境中去,培養幼兒對自然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地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培養對大自然的愛好。在認識自然過程中,採取一些適合幼兒的生動活潑的教材和方法,是激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和好奇心,並使之逐漸發展為對自然愛好的重要因素。絕不要用一些無興味的、幼兒難以理解的、抽象的科學概念去堵塞幼兒的頭腦。這樣,非但不能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久而久之,還會影響智力的發展,使他們成為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另外,也不要打擊和壓抑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和愛好。往往成人認為幼兒的言行幼稚可笑而不加以正確引導,無形中打擊了幼兒對自然愛好的積極性。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的行動,耐心傾聽幼兒的提問和談話,把幼兒培養為自然的愛好者。
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
認識自然是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手段。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可使幼兒具體地認識到自然界的物體是客觀的存在,是互相聯繫、不斷發展變化運動著的;自然界的物質世界是可知的,人們認識和掌握了自然的發展規律,可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之為人類服務。如認識動植物時,看到動植物在不斷生長發展,在其生長發展的過程中是與外界的日光、空氣、水緊密聯繫的,入們掌握了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後,可以不斷改良品種,獲得豐產高產。這對幼兒來說,就是通過這類易於理解的具體事例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並不是要向他們講解「物質」、「聯繫」、「運動」、「變化」、「發展」等哲學上的名詞概念。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認識自然的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按自然的本來面目向幼兒進行教育,不附加任何外來的成分。只有這樣才能使認識自然的過程,真正成為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過程
認識自然也是向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尤其是在向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勞動教育上,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祖國不是空洞的抽象概念。對幼兒來說,要培養他熱愛祖國的情感,應從熱愛他周圍生活中的大自然開始。一個人最不容易忘掉他童年時代愉快的體驗。如在草叢中捉蚱蜢,採野花,在海濱撿貝殼,河邊撈蝌蚪等。這一切都可引起愉快的回憶,這種愉快的情感將轉化為對故鄉自然的愛。這是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基礎。我們成人對此是深有體會的。每當遠離故鄉,對故鄉懷念時,總免不了要回憶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當一個生活在國外的僑胞懷念祖國時,也總不免會想到祖國燦爛文化發源地的黃河,波濤洶湧的長江,氣勢磅礴、聞名於世的長城。因此,在領導幼兒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對故鄉自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