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文化領域分享,歡迎關注安久文化!
古詩詞中,很多作品帶有鼓勵性。其中勸人珍惜時間的主題,有很多經典名句,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等等這些。陶淵明也有一句著名的詩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句話很多人認為是激勵世人努力奮鬥,珍惜時光的意思,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詩句出處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雜詩》,詩歌全文如下: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想了解詩歌,先了解當時的背景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無人不知,這等氣節令人敬佩。在經歷了仕途的黑暗不堪之後,他選擇辭官歸隱田園,因此陶淵明也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作為一名隱士,陶淵明的生活是自由的。寫作這首詩的時候,距離陶淵明歸隱已經8年之久,時年50歲,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感悟。在他看來,前半生的經歷讓他感到人生的不可把握,活在當下是多麼重要。
結合陶淵明的人生經歷,一起讀這首詩。
此詩一氣呵成,開始的比喻讓人感慨:人生就像是無根之木,也像是無蒂之花,又像是隨風飄動的塵土。人生經歷了各種困苦,隨風漂泊,早已不是當初的樣子。其實,這個世間的人們都應該成為兄弟,又何必非要在乎那骨肉至親?遇到高興的事情就要開懷大笑,要邀請鄰居一起飲酒慶祝。因為年輕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一天也不可能看到兩次日出。應當趁著盛年的時候及時行樂,要把握當下,因為時光流逝,不會等待任何人。
這四句到底什麼意思?別被誤導了!
這首詩中最著名的就是最後四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按照現代的我們的理解,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讓年輕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奮鬥,不要辜負人生。結合我們現代的生活,這種理解未嘗不可,可以給予年輕人以激勵。但是要說這首詩陶淵明真正想表達的本意,那可就不是這個意思了。
本意:把握當下,及時行樂。
當時陶淵明已經50歲了,人生已經走了一大半。前半生中,他經歷了仕途的黑暗,經歷了生活的變故,到了這個年紀對於曾經的種種已經沒有那麼在乎。在陶淵明心中,對於美好的理想並沒有放棄。已經過了8年的隱居生活,對於人生和生命,陶淵明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思考。生命短暫,社會黑暗,能夠開懷大笑的機會又有多少?所以,當生活中出現一點歡樂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去盡情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理解我們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這是陶淵明對於生命不一樣的理解和探索,是他自己精神上的覺醒。所以,陶淵明的本意不是鼓勵我們努力奮鬥,而是把握當下,珍惜歡樂的時光,這也是不能忘記的。對陶淵明這首詩,大家怎麼理解?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