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如水聲 |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 飄如陌上塵

2021-03-01 淡如水聲
【賞析】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選》李善注)的雜感詩。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餘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於《楚辭》。」可以說,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感嘆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於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這四句詩,語雖尋常,卻寓奇崛,將人生比作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是為一喻,再比作陌上塵,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詩人深刻的人生體驗寫了出來,透露出至為沉痛的悲愴。陶淵明雖然「少無適俗韻」,懷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宏大抱負,但他生值晉宋易代前後,政治黑暗,戰亂頻仍,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迫於生計,他幾度出仕,幾度退隱,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終於在四十一歲時辭職歸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態,如此經歷,使他對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雖然在他的隱逸詩文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曠達超然之志,平和衝淡之情,但在他的內心深處,蘊藏著的是一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種人生如幻的絕望。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承前而來,既然每個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這一層意思出自《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也是陶淵明在戰亂年代對和平、泛愛的一種理想渴求。「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閱歷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處於政治黑暗時期的陶淵明更是如此,這在他的詩中表露得非常明確:「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雜詩》其五)但他畢竟沒有完全放棄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轉向官場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尋求美,轉向仕途榮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尋求精神上的歡樂,這種歡樂平淡衝和、明淨淳樸。「鬥酒聚比鄰」正是這種陶淵明式的歡樂的寫照,在陶淵明的詩中時有這種場景的描述,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這是陶淵明式的及時行樂,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古詩十九首》)有著明顯的差異,體現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來」四句常被人們引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奮發上進。在今天,一般讀者若對此四句詩作此理解,也未嘗不可。但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逕庭,是鼓勵人們要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麼短促,人生是這麼不可把握,社會是這麼黑暗,歡樂是這麼不易尋得,那麼,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一點點歡樂,不要錯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它實質上標誌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現了純淨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樸的人際關係,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髮出慨嘆,讀來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繼而稍稍振起,詩人執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尋找著歡樂,給人一線希望。終篇慷慨激越,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取譬平常,質如璞玉,然而內蘊卻極豐富,波瀾跌宕,發人深省。

相關焦點

  • 陶淵明式的人生喟嘆: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人生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關於如是的人生疑問亙古至今不絕於耳。人生是一個旅程,人生是一場修行,人生是一本書,是一盤棋,是一首耐人尋味的歌……關於人生,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那麼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喟嘆人生的嗎?陶淵明說「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 陶淵明《雜詩》: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真正意思你讀懂了嗎?
    雜詩[ 魏晉 ] 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人生在也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 十首描寫飄的古詩詞,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生活本是雨兒飄,風兒颺,風蕭蕭梧葉中,寸點點芭蕉上。盼團圓,祝平安,少漂泊,添快樂,這是每個平民百姓最真的心願。生活多煩惱,思緒常飄零。夢醒空對殘花惱,也曾哭過也曾笑,紅塵情思似飄舞,青梅枯來竹馬老。遇見是最美的緣分,現實總在虛幻間漂遊,緣系緣牽,誰能猜透;真假虛實,誰能辨明。曾經肆無忌憚地大哭,也曾似飄塵般狂笑,時隱時現若輕雲蔽月,浮動飄忽像流風回雪。
  • 所以,悟空連載七十:人生忽如寄,飄如陌上塵
    我就懟伍四六,兄弟,清醒清醒,你丫是被丟棄哎,對方在棄你如垃圾時,那一刻就早已下定決心不可能再跟你有瓜葛了。你放心吧。來來來,兄弟,喝酒喝酒。什麼他媽的感情,都他媽的扯雞巴蛋。11月月初的時候,我去了一趟孔子故裡、山東曲阜。曲阜這座城市不大,卻擁擠著厚重的儒家文化。
  • 陶淵明歸隱田園,寫下這首詩,最後2句20個字,成不少人的座右銘
    而對于田園派泰山北鬥級的詩人陶淵明,我們印象只怕更是如此,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陶淵明那淡泊名利、與世隔絕的隱士形象烘託的躍然紙上。可是,你能夠想到嗎?正是這位不慕名利的田園派祖師,當年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勵志詩篇,一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人生是什麼?這四首詞回答了同一個問題,每一個回答都妙不可言
    人生是什麼?與歷史和宇宙相比,人的一生就如驚鴻一瞥,滄海一粟般渺小。歷史環境不同、人生際遇不同,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也不同,古往今來每個人都在思考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李白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杜甫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納蘭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
  • 陶淵明何德何能成男神?一首詩道出人生至高境界,一生至少讀一次
    比如我國古代詩壇真正的集體男神,當屬我國第一位隱逸詩人陶淵明!王維、白居易、孟浩然,甚至李白,都追慕他,希望像他一樣歸隱。而後世讀者,更是無限嚮往他筆下的桃花源,無限敬仰他的高潔和淡然。陶淵明的才華和德行,是他能夠巍然屹立詩壇的原因。他隨便寫了一首雜詩,明如白話,道盡人生況味值得一讀再讀;無一生僻字,卻句句都是千古名句,讓人茅塞頓開,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 七首詩詞,七壺茶:浮生如茶,亦甘亦苦
    在《浮生物語》中有言:甘苦與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茶若人生,濃也罷,淡也罷,都需要自己細細去品味。生活並不盡如人意,人這一輩子,必須要備下七壺茶,才能在不同人生境遇中安心度日。飄梅藉苔徑,叢竹橫交疏。池萍斂稚綠,密藻含清漪。玩理足自悅,物情豈無餘。年更愧齒長,鈍學終焉如。向晦惟慎獨,紳言良足書。
  • 陶淵明最不該被忽略的一首詩,其詩包含三大哲理,讀之受益終生!
    殊不知,在這首詩裡,就蘊藏著人生中的三大哲理,讀之受益終生!《雜詩十二首·其一》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詩中,「無根蒂」、「骨肉親」、「不重來」這三個詞語在詩句中所蘊含的深意,流傳千古,揭示了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無根蒂」——萬事萬物皆在變化的思想「人生在世就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宛若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
  • 陶淵明50歲時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竟是勸人及時行樂?
    陶淵明也有一句著名的詩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句話很多人認為是激勵世人努力奮鬥,珍惜時光的意思,其實根本不是這樣。詩句出處這首詩是陶淵明的《雜詩》,詩歌全文如下: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想了解詩歌,先了解當時的背景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無人不知,這等氣節令人敬佩。在經歷了仕途的黑暗不堪之後,他選擇辭官歸隱田園,因此陶淵明也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作為一名隱士,陶淵明的生活是自由的。
  • 陶淵明這首詩消極頹廢,卻經常被老師鼓勵學生,家長還傻傻地贊同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用一個「誤」字,便把自己曾經夢寐以求的仕途理想給概括了,他在官場掙扎了三十年,一萬多個黑暗日子堆積而成的歲月的泥濘,竟還能生長出一枝傲然挺立的菊花,嬌而不躁,豔而不媚,詩意地棲居於那片悠然南山。
  •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內心強大的人,遇事會有這樣的表現
    這個世界從來不會完全如我們所願,偶爾的挫折就當是飯後甜點了,太過順利的人生也沒有什麼滋味。想成為內心強大的人,首先你的身邊應該有這樣的人讓你去觀摩,要懂得,他們遇事時常常會有這樣的表現。從不著急下結論一件事的好與壞,有時在事件的最初根本無法判斷。
  • 唯美的四首古詩感悟人生的四個階段:兒童、少年、壯年、晚年
    少年時的憂愁就如秋天的一陣涼風吹過,心涼過,卻能很快溫暖起來,我年輕我怕誰!描寫人生壯年時期的詩:雜詩魏晉: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人生就像沒有根蒂的草木,又似大路上的塵埃隨風飄轉,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漂泊世間遇到知己兄弟,把酒言歡,又何必在乎有無血緣關係。感嘆時間匆匆自己已到壯年,多加勉勵自己努力奮鬥,不負青春歲月。在外漂泊多年,經歷人間悲歡離合,嘗盡人生心酸,這時感悟到人生是苦澀的。
  • 每日一詩|人生漂泊的路上,遇見了,就相互敬一杯
    雜詩十二首 其一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常說人生如夢,到底還有醒的那天,而人生如塵呢?實在心中一萬個不甘。而不甘又如何?我們奈病何?奈生死何?所以啊,兄弟,有酒時飲酒,相聚時盡興。
  • 宇宙無限,人生苦短,3首勸勉人珍惜時光的最佳古詩名篇
    人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像無窮盡的長江。的確,宇宙無限,人生苦短,短暫的人生如白駒過隙,所以,每個人都應要珍惜時光,而珍惜光陰這個主旨在古詩詞中屢見不鮮,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3首勸勉人珍惜時光的最佳古詩名篇。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 散文:人生如寄,飄渺如塵
    人生如寄,飄渺如塵。再濃鬱的世味,美好的韶光;任歲月崢嶸,往昔如歌,終歸有一天會淡如白水。那些相約一起走過雨季的人和事,也會不知不覺相形漸遠。與你執手相伴的,惟有記憶,和那永遠不變的明月清風,白雲溪水。
  • 陶淵明最好的六首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
    他是田園詩派的開山鼻祖,他的一篇《桃花源記》家喻戶曉,他就是陶淵明,一位偉大的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能稱得上「偉大」二字的詩人,屈指可數,陶淵明就是其中之一。 陶淵明是一個率真灑脫之人,做官不開心了就辭去,與朋友喝酒,若先醉了,會說「我醉欲眠卿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