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家對社保和養老金都十分關注,社保繳納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我們退休後的生活,有了養老金就多了一層保障,就少給子女添麻煩。在職的企業員工通過企業強制參保的方式繳納社保,自由職業者和個體工商業者選擇靈活就業的身份繳納社保,靈活就業可以分九個檔次中自由選擇,自主繳納,自己承擔全部費用,還有一種就是非就業和農村的居民可以選擇城鄉居民社保,也是按200~3000元12個檔次,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檔次繳費。對於這種情況大家對個人繳費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繳費哪種會更高呢?下面分析兩種情況:
首先了解我國的社保分類,我國社保主要分為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而職工社保當中又包括了企業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人員兩塊。而我國的社保政策,就是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機制,無論哪一種繳費的時間越長,繳費的基數越高,就對我們越有利。
但在同一個地區,繳費年限相同,繳費指數相同的狀況下,他們的養老金是沒有區別的。區別的只是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的社保繳費方式的和承擔的多少,職工社保的單位繳納20%,現在已經調整為16%,個人繳納8%,16%進入統籌帳戶,8%進個人帳戶,也就是總計現在是由原來的28%降到現在的24%;而靈活就業人員是20%。其中那8%進入個人帳戶,12%進入統籌基金,而且20%全部由個人承擔。
因為我國無論是職工社保還是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要求的最低年限都是15年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就可以辦理手續次月享受養老金待遇,按月發放,終生享受。所以我們要好好健康的生活,多領取養老金。但是,到退休年齡還沒有交夠的話,現在已經不允許一次性補繳了,但可以延遲退休按年繳納到最低年限15年,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如果時間太長,感覺到不划算可以轉為城鄉社保,城鄉社保可以一次性補繳,但是他們的養老金相對較低,但是你這個轉入可以分段計算,比如說,你前一陣交了八年,那麼這八年單獨計算,後面補的七年一次性補的,就是按城鄉社保計算,所以整體來看還是比較划算的。
他們養老金都是由兩個帳戶組成的:即基礎養老金帳戶和個人養老金帳戶。
基礎養老金帳戶=本地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1+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養老金你=個人帳戶的儲蓄總額/計發月數(男60周歲139個月,女工人50周歲195個月,女幹部和靈活就業女性55周歲170個月。)
所以通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養老金的多少與本地的月均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和個人帳戶儲蓄總額的多少有關。所以如果選擇60%繳費在同一個地區以靈活就業和職工身份退休的是沒有區別的。
舉例:在本地上年度的月均月均工資是5000元,老王和老李一個是個人靈活就業的身份繳費,一個是職工退休都按60%繳費,繳費年限都是15年,而且都是男性60周歲退休。
那麼基礎養老金=5000(1+0.6)/2*15*1%=600元
個人養老金=6萬元/139=431元,
合計退休金=600+431=1031元。也就說他們二人退休的工資是一樣的。
還有就是城鄉社保,他們的繳費是按年繳納。從200元至3000元12個檔次,可以按個人的能力選擇檔次,最低繳納15年,男女都是60周歲辦理手續,次月享受養老金待遇。
那麼城鄉養老金也分為兩部分:即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老基金都一樣都是國家的最低標準93元。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的儲蓄總額/139個月(儲蓄總額=繳納檔次×15年)
舉例:老王按200元每年繳納,繳納15年退休的時候是:
養老金=93+3000/139=115元。
老李按3000元,繳納15年,退休時是:養老金=93+45000/139=417元。
這就是他們兩人退休後每月各領的工資數6。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你問題的解答,如果感覺滿意,請幫忙轉發、點讚和關注哦!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