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爭議的部分。
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感官教育就是經由視覺、聽覺、味覺等產生的外界刺激傳遞給大腦訊息,再經由大腦傳遞給感官,從而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因為,感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所以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說了這麼多蒙特梭利博士,大家肯定很迷茫吧?下面讓我們來認識蒙臺梭利是誰?
她呀可厲害了,她叫瑪利婭·蒙臺梭利(又譯蒙特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省的希亞拉瓦萊鎮。畢業於羅馬大學醫學院,成為義大利史上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人類學家和科學家。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為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她於1907年在義大利羅馬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之家」
那麼什麼是蒙臺梭利感官敏感期呢?
簡單來說就是幼兒在某一個特定時期會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會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敏感,對一些事物高度的集中,十分有耐心,從而可以忽視身邊其他事物。
如何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呢?
1、感官訓練之聽覺
聽覺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孩子在學會說話之前,正是通過耳朵大量的輸入,最後才發展到用嘴巴輸出。所以給孩子做聽覺訓練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唱歌或者播放兒歌,也可以用撥浪鼓來逗孩子玩,讓孩子感受不同的聲音。
2、感官訓練之視覺
對孩子進行視覺訓練,可以與其它的感官訓練結合起來進行。
例如,給孩子準備一桶積木,讓孩子在觀察積木的顏色、形狀的同時,可以用手拿起來感知一下積木的紋理和重量。這樣不僅能夠訓練孩子的視覺,還能加深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3、感官訓練之觸覺
在觸覺訓練中,我們可以牽著孩子的手,讓他們輕微地觸摸物體表面。孩子在觸摸物體的同事,要告訴他們物體的名稱和屬性,這樣就可以將認知與感官訓練結合起來。
4、感官訓練之味覺、嗅覺
味覺訓練和嗅覺訓練可以利用吃飯時間進行。比如讓孩子聞一聞菜的香味和嘗一嘗味道。這樣長此以往的孩子慢慢就會記住不同的味道和香味了。
孩子是天生的探險家,他們喜歡觀察,喜歡探索周圍事物。
5、促進大腦發育
通過感官認識周圍事物,適應環境,滿足孩子內心情緒變化和心智發展需求。刺激大腦裡地腦神經元細胞,讓腦神經元網絡加強,增長孩子的知識與智慧。
敏感期是孩子在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發展、完善自己和發現自己的時期,家長關注並且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通過親子遊戲進行感官訓練,和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星星媽給大家推薦這本《蒙特梭利早教書》共8冊,適合0-6歲的寶寶,內容00包括語言能力、數學能力、智力開發、生活能力、藝術能力、感覺能力、左腦開發和右腦開發8個部分,全方位幫孩子開發潛能。
這套書的主題豐富、科學實用、趣味性也很強、內容涵蓋領悟很多。
還帶有解析的功能,蒙氏方略:培養孩子認識方位,了解從不同角度看物品是不同的。
蒙氏方略: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蒙氏方略:通過較為複雜的畫面,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觀察力。
有想要購買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