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促進大腦發育,養出聰明寶寶

2020-12-22 小青糖果屋

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爭議的部分。

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感官教育就是經由視覺、聽覺、味覺等產生的外界刺激傳遞給大腦訊息,再經由大腦傳遞給感官,從而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因為,感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所以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說了這麼多蒙特梭利博士,大家肯定很迷茫吧?下面讓我們來認識蒙臺梭利是誰?

她呀可厲害了,她叫瑪利婭·蒙臺梭利(又譯蒙特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省的希亞拉瓦萊鎮。畢業於羅馬大學醫學院,成為義大利史上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人類學家和科學家。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為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她於1907年在義大利羅馬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之家」

那麼什麼是蒙臺梭利感官敏感期呢?

簡單來說就是幼兒在某一個特定時期會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會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敏感,對一些事物高度的集中,十分有耐心,從而可以忽視身邊其他事物。

如何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呢?

1、感官訓練之聽覺

聽覺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孩子在學會說話之前,正是通過耳朵大量的輸入,最後才發展到用嘴巴輸出。所以給孩子做聽覺訓練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唱歌或者播放兒歌,也可以用撥浪鼓來逗孩子玩,讓孩子感受不同的聲音。

2、感官訓練之視覺

對孩子進行視覺訓練,可以與其它的感官訓練結合起來進行。

例如,給孩子準備一桶積木,讓孩子在觀察積木的顏色、形狀的同時,可以用手拿起來感知一下積木的紋理和重量。這樣不僅能夠訓練孩子的視覺,還能加深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3、感官訓練之觸覺

在觸覺訓練中,我們可以牽著孩子的手,讓他們輕微地觸摸物體表面。孩子在觸摸物體的同事,要告訴他們物體的名稱和屬性,這樣就可以將認知與感官訓練結合起來。

4、感官訓練之味覺、嗅覺

味覺訓練和嗅覺訓練可以利用吃飯時間進行。比如讓孩子聞一聞菜的香味和嘗一嘗味道。這樣長此以往的孩子慢慢就會記住不同的味道和香味了。

孩子是天生的探險家,他們喜歡觀察,喜歡探索周圍事物。

5、促進大腦發育

通過感官認識周圍事物,適應環境,滿足孩子內心情緒變化和心智發展需求。刺激大腦裡地腦神經元細胞,讓腦神經元網絡加強,增長孩子的知識與智慧。

敏感期是孩子在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發展、完善自己和發現自己的時期,家長關注並且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通過親子遊戲進行感官訓練,和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星星媽給大家推薦這本《蒙特梭利早教書》共8冊,適合0-6歲的寶寶,內容00包括語言能力、數學能力、智力開發、生活能力、藝術能力、感覺能力、左腦開發和右腦開發8個部分,全方位幫孩子開發潛能。

這套書的主題豐富、科學實用、趣味性也很強、內容涵蓋領悟很多。

還帶有解析的功能,蒙氏方略:培養孩子認識方位,了解從不同角度看物品是不同的。

蒙氏方略: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蒙氏方略:通過較為複雜的畫面,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觀察力。

有想要購買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連結:

相關焦點

  • 蒙特梭利教育: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促進大腦發育,養出聰明寶寶
    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爭議的部分。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感官教育就是經由視覺、聽覺、味覺等產生的外界刺激傳遞給大腦訊息,再經由大腦傳遞給感官,從而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因為,感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所以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 蒙特梭利感官敏感期:趣味親子感官遊戲,潛移默化促進大腦發育
    宅家的親子遊戲多種多樣,丹娜媽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利用家裡現有的玩具、畫具和食材跟孩子一起做簡單、好玩的蒙特梭利親子感官遊戲。蒙特梭利教育理論指出0-6歲孩子擁有社會性敏感期、運動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和語言敏感期等敏感期。
  • 感官教育—帶給孩子最直觀的教育
    今天,小魚兒媽媽想跟大家聊一聊蒙氏教育的感官教育。我們近期迎來了北京可以秋季開學的好消息,很多媽媽也問及是否該讓寶寶恢復原來的秩序感了?那我是怎麼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做一些既能安靜,又可以鍛鍊孩子各種能力發展的小遊戲呢?
  • 寶寶感官也會覺得「餓」,抓好感官敏感期,養個耳聰目明的小寶貝
    寶寶的這種行為,可能在大人看來是「餓」,但其實是正在建立自己的味覺系統。 寶寶在感官敏感期的時候,如果感官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出現感官飢餓,可能導致寶寶的感官不是那麼敏銳哦! 什麼是感官飢餓呢?
  • 掌握幼兒敏感期的特點,輕鬆培養出聰明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孩子,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培養出聰明孩子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兒童在其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一時期即稱為「敏感期」。正確判斷和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能幫助我們更輕鬆培養出聰明的孩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和抓住敏感期呢?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蒙特梭利在20世紀初提出了兒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抓住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命發展規律。如果家長能夠了解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發孩子內在生命力;如果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的發展。每一個敏感期來臨,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一開始就做對,勝過後期最努力的彌補!
  • 6歲前這4個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上學後學習更省心
    一、大腦發育敏感期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敏感期,也被稱作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非常快,剛出生時嬰兒的小腦袋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等到3歲時,幾乎已經接近成人腦重。這是大腦直觀的變化,那大腦內部會發生哪些變化呢?相信看過我文章的粉絲已經知道,孩子聰不聰明、智力高低與大腦中突觸數量有關。而0-3歲這個階段,是一生之中,突觸增長最快的階段。
  • 認識寶寶的發育的敏感期
    對於寶寶的教育也是這樣,一定要抓住寶寶成長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如果錯過了寶寶長長的的敏感期,那麼寶寶的一生就被耽擱了。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以後,就在不斷地由小變大,由什麼也不懂變得能說會做。這個「變」的過程,醫學上成為發育。然而每個階段「變」的速度並不一樣,有時較快,有時很慢,「變」得較快的那一個年齡段就叫做發育敏感期。寶寶成長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發育敏感期。
  • 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三年」,讓娃變得更聰明,關鍵期別錯過
    長輩對於孩子的祝福一般都是兩點,健康,聰明。健康是身體上的,聰明嘛就得看娃的大腦開發了。「糖媽,聽說孩子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我該做些什麼呢?」「請問,如何讓我的寶寶變得更聰明呢?有什麼絕招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都想讓孩子變得聰明伶俐。寶寶的大腦發育的確有黃金期,最為關鍵的就是0到3歲,也就是說,從出生時起到孩子差不多快要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是娃大腦最為蓬勃發展的3年。
  • 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多「刺激」寶寶,能促進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花費了二十年對大腦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出生後頭3年是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期,甚至決定了人一生的智力水平!多接受外部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如今的很多早教機構,讓襁褓中的嬰兒去上課,其實就是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此時通過更多元化的刺激,來刺激五感。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用自己的經濟學知識做出統計,繪製了「赫克曼曲線」。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家長請抓住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幾乎喊出了每個家長的心聲。如今孩子的起跑線也越來越提前,隨著科學家對大腦的深入研究,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早期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高。尤其家長若是能抓住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抓住敏感期,想娃不聰明都難!
    作者:寶寶知道 渲染╰つ塵世的悲傷_abSS瓜媽說:最近有個詞很火,叫「敏感期」。意思是,孩子在0-6歲階段,會經歷語言、動作、秩序感、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學習和飛躍,如果家長能夠捕捉住信息,在敏感期孩子進行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種育兒理論或是早教班於是各種鼓吹,「別錯過孩子的19個敏感期!」
  • 寶寶出生頭兩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尤其是在寶寶出生的「頭兩年」,對於新手父母來說,被寶寶莫名其妙的哭鬧搞得不知所措。所以讓很多家長把精力放在了,寶寶吃沒吃飽、睡沒睡好、拉沒拉、尿沒尿這些瑣事上,卻忽略了這兩年是大腦飛速發育的時期。就是頭兩年,如果父母把孩子引導、教育得好,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育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作為新手父母們,別天天沉溺於孩子的屎尿屁這些小事兒中,該了解一下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針對2歲以內寶寶的心理特徵和行為特點,總結出這「3要2不要」,一起來看看吧!
  • 神經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的家長從懷孕起就給孩子讀繪本,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遊戲2014年,德國與比利時的科學家在掃描了152個大腦發育良好寶寶的大腦之後,得出一個結論:所有寶寶大腦的背外側前額葉子皮質和額葉眼動區的灰質體積更大。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並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些父母在媽媽懷孕時就給孩子讀繪本,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唯一的最佳方法。遊戲是真正促進大腦發育的方式在2014年德國與比利時的科學家在掃描了152個大腦發育良好寶寶的大腦之後,研究得出結論:所有寶寶大腦的背外側前額葉子皮質和額葉眼動區的灰質體積更大。
  • 幼兒教育家:在六歲之前,抓住五個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這就是最明顯的感官敏感期,他們雖然聽不懂語言,但是他們的感覺更敏銳。在感官敏感期的時候會經歷口、手、眼、腿的敏感期等等。你會發現孩子喜歡啃東西、撕東西、到處爬,這都是孩子探索的表現,所以教育家蒙臺梭利主張讓孩子去探索,多給孩子來自五感的刺激。刺激越多大腦神經元建立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 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達成一致:要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就一定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助力養出聰明寶寶。在這種「早教風潮」下,閱讀繪本也甚至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早教材料。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但根據規律,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會有很多神奇神秘的敏感期,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捕捉到呢?蒙特梭利說,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個孩子敏感期的一些秘密,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
  • 高大上的蒙臺梭利核心教育揭秘:抓住敏感期,訓練孩子感官思維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姐,現在你們幼兒園收費都這麼貴的嗎?一個月四五千,說什麼蒙臺梭利教育,不是忽悠人吧?」前兩天大姨帶著她家孫子來家裡玩,恰好和表妹談到孩子上幼兒園該怎麼教育的話題,引發了表妹的一番抱怨。
  • 0-6歲語言敏感期: 父母的語言,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物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指出0-6歲孩子擁有各種敏感期,之前丹娜媽已經分別為運動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社會性敏感期和藝術敏感期寫過專題文章和視頻。2)0-6歲孩子的撫養者要每天跟孩子對話溝通,母親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很關鍵:「0-6歲的孩子處在語言敏感期,有強烈的吸收性心智,在自己的母語環境中,孩子就能很容易學習到發音和語言溝通、及對應語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