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敏感期,想娃不聰明都難!

2020-12-12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渲染╰つ塵世的悲傷_abSS

瓜媽說:

最近有個詞很火,叫「敏感期」。

意思是,孩子在0-6歲階段,會經歷語言、動作、秩序感、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學習和飛躍,如果家長能夠捕捉住信息,在敏感期孩子進行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種育兒理論或是早教班於是各種鼓吹,「別錯過孩子的19個敏感期!」,「掌握31個敏感期就是掌握了孩子的一生!」……甚至羅列了詛咒敏感期、動植物收集敏感期……這是攀比誰家的敏感期多誰就牛嗎?到底幾個敏感期啊,瓜媽記得的也就那麼幾個啊!

孩子的敏感期這一理論最早就始於義大利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剛好Cindy在義大利,還專門研究過蒙特梭利的理論,所以我讓Cindy好好捋了下,到底,媽媽需要關注的敏感期有幾個?錯過了又咋辦?

蒙特梭利女士

蒙特梭利說的敏感期,在0-6歲,主要就6個。至於其他多出來的十幾二十個,不是不存在,只是不那麼重要,或者說,包含在了這6個裡面。就好像一棵樹,有主要的枝幹,其他都是些小枝椏或者幾塊小樹皮……所以爸媽沒必要一一弄清楚,重點一多,就等於沒重點。而且,很多敏感期即便爸媽不關注,孩子也會自然發展,比如什麼「光感敏感期」,「味覺敏感期」,除非孩子有先天疾病,否則無需過度關注。

1

到底啥是敏感期?

敏感期,一開始是在動物身上發現的。

科學家發現,鴨寶寶會把出生後,第一個看到的移動物體,當做自己的媽媽。蝴蝶會把卵產在最新的枝杈或葉子上,卵出生後,變成小毛毛蟲,他們會跟著太陽光爬行,因為在太陽光照射的地方,葉子最嫩。但是過了幼蟲時期,這樣的敏感期,就沒了。

蒙特梭利在孩子身上也發現了「敏感期」:當敏感力產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敏感期是獲得某種能力的最佳階段。

2

有哪6個主要的敏感期?

1.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是天生的語言學習家。土根3個月的時候,很明顯地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咿咿呀呀像唱歌,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而且這個階段會一直持續到8歲左右。這可是個好消息啊,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豐富孩子的語言認知。

所以,這個階段,我想到什麼或看到什麼就跟土根說,雖然更像是自言自語,但其實寶寶都有在接收哦。我們應創造語言環境,甚至是多語環境,科學已經證明,孩子是不會發生語言混淆的,你跟他講的語言越多,他吸收地越多。比如我家土根,在中國的兩個月,感覺他能聽懂大部分中文了,而之前在義大利,別人跟他說義大利語也是回應準確的。

一些育兒理論裡面提到的閱讀敏感期(4.5-5.5歲),其實是語言敏感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很多媽媽說給寶寶讀繪本得不到回應,這是很正常的,媽媽要有耐心,給寶寶多讀,多說,等寶寶能聽懂得越來越多,自然會有回應了。若因為沒有回應就停止了交流,那等於放棄了寶寶學習的機會。

特別建議:多和孩子說話,聊天,散步或逛超市時告訴他你看到的一切;平時也可以多讀繪本、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鼓勵孩子自己開口說話。

2.感官敏感期(0-5歲)

前陣子帶土根出門玩,在草地上你一個沒注意他就一把草塞嘴裡,我剛要去阻止,他爹說,他嘗過了味道,會把草吐出來的。於是,我跟他爹就站在那裡看土根吃草,果然,他嚼了一會發現味道不怎麼樣,就吐了出來。

我想起蒙特梭利的理論,覺得他爹做得挺對,因為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他們在敏感期內可以毫不費力地辨別顏色、方向、聲音的高低以及事物的性狀等。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多探索,去觸摸,去嘗,去聽,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銳。

可是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在大人眼裡,很多東西都是「不衛生」、「不安全」的。如果壓抑孩子強烈的探索欲望,也許會得不償失哦。所以,土根爹在這方面做的特別好,在家可控的範圍內,把地都擦得乾乾淨淨,拿走小的危險物品,任他爬,任他抓東西嘗;這次吃草後也沒見他拉肚子生病。(當然前提是要確定孩子觸碰的東西沒有毒或相對乾淨)

特別建議:別怕麻煩,多帶孩子去旅行吧!旅行對大腦的發育和各個感官發展都是極大的促進呢!我正在計劃帶土根去法國自駕,也是土根的第一次長途自駕旅行!到時候給大家匯報哈!

3.動作協調敏感期(1.5-4歲)

土根從醒來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隻上串下跳的小猴子,每天都被他的精力旺盛折磨地半死。我們只能目光不離開他,除了特別危險的行為,任由他在家爬、滾、摔……也沒有特別教他走路,剛13個月的時候他忽然一起身,自己會走路了。

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的大運動飛速發展,從趴,到翻身,到爬,到走,4歲左右還喜歡閉著眼睛靠手觸摸來辨認物體,並用手和身體做各種較為複雜的動作。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臺梭利還強調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為以後的智力發展奠定基礎。寶寶的「空間敏感期」也是在這個階段裡面的,他正是通過不斷攀高、扔東西的動作,來探索周圍的世界。

所以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讓寶寶運動,扔東西,鍛鍊肌肉和手指精細動作!

特別建議:撤掉圍欄吧,別把孩子局限在那兒,甚至是可以設置一些障礙讓他「翻山越嶺」。或者給他一個大箱子讓他鑽,孩子一定會興奮地覺得那就是他的城堡!

4.秩序命感期(1-3歲)

土根最近出現了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坐電梯,一定要自己按按鈕,我按,他就大哭,一定要他再按一遍;吃飯時,他從碗裡抓出一坨飯,一定要送進我嘴裡,我自己吃,他大哭,一定要他繼續餵我一坨被捏得噁心吧唧的飯……我意識到,他開始了秩序敏感期,不知道的話,以為他強迫症發作呢。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蒙特梭利發現寶寶會因為發現物品的放置、或者大人的行為破壞了原有的秩序,變得焦躁不安、發脾氣。成人如果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可以幫孩子逐步建立起內在(自身)和外在(環境)的秩序感。

特別建議:有時候孩子很執拗,你就別跟他死磕,再按一遍電梯,或再吃一坨飯,也沒啥大不了的。

5.細節敏感期(1-4歲)

土根有個特異功能特別厲害,他總是能在地上幫我找到我費了好大勁都找不到的筆蓋、手指捏起一塊掉在地上很小的餅乾沫,或者一根不知誰掉落的頭髮絲兒……簡直就是福爾摩斯。最近帶他飯後散步,他總是走著走著就蹲下來看地,我也蹲下來跟他一起看,我說,寶寶你在看啥呀?土根手一指,好嘛,我啥也沒看見……

其實,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細節敏感期,就是對一切細節和小東西都特別感興趣,他們可以發現我們大人毫不在意或熟視無睹的一切。這種視角真是太珍貴的!想想我們已經多久沒有這樣看世界了!細節敏感期,正是培養孩子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的大好時機。

蒙特梭利說:「一個全神貫注於細枝末節的兒童必然帶著一定程度的輕蔑看待我們。從兒童的角度看,我們很不精確。」土根一定覺得他媽好傻,這麼大的「世界」都看不出來!

特別建議:當孩子突然蹲下來觀察世界的時候,請你也停下來,不要打斷他,等等他。

6.社會行為敏感期(2.5-6歲)

我以前寫過帶土根去早教班,土根全程跟其他小朋友零互動,那是因為孩子在2歲半以前,幾乎對別人不感興趣,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交。媽媽可能就是他的一切。

直到3歲左右,他才分得清「你」「我」,但更多的,仍然是「我」。所以,當寶寶開始學會說「不」,學會打人、咬人、抱著自己的玩具不肯分享的時候,都是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這時候強迫他「分享」,都是無意義的。

所以,土根不願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我也不會強迫他,因為孩子在這個自我階段,重要的是和其他孩子在一個場所一起玩,而不是如何相處。為了減少爭端,父母也可以多邀請與自己孩子的性格相近或有共同興趣的孩子一起玩。如果孩子比較內向與孤僻,這些活動就更為重要了。

特別建議:當孩子表現出很強佔有欲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那只會讓他更想佔有。但是你可以逐漸引導他分享,並且在自己的社交中做好榜樣。

以上是蒙特梭利六個主要的敏感期,而且有些持續好幾年,家長只要稍微留心就能發現,想錯過都沒那麼容易。但是即便是錯過了,家長也不必太擔心,因為過了敏感期只代表將來在這些領域需要更長時間的練習,並不代表就學不會了。

另外還有些理論提出孩子興趣的敏感期,如繪畫和音樂敏感期(2-6歲),數字敏感期(4-5歲半),父母可以在這期間發掘孩子的特長並重點培養。

了解敏感期,是為了讓父母更理解孩子的行為,面對他們「奇怪」的舉動,可以平常心!不用我們自己已經「陳腐」的思維和眼光去看孩子,因為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真的是嶄新的呀!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孩子學不好英語都難
    但是,因為我們長期都處於一個中文的環境裡,因此背出來的單詞僅僅是為了應試,時間一長就會不記得,英語這門語言其實並沒有長期紮根在我們的腦海裡。我的女兒已經一歲多了,可以聽懂很多話,也會時不時從嘴裡蹦幾個字出來,雖然有時候也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但是昨天,她竟然指著蘋果對我說:「媽媽,Apple!」雖然發音不是很準確,但卻可以明確聽出來她說的就是蘋果的英文。
  • 想教娃識字?要抓住「認字敏感期」,才能事半功倍
    照顧孩子的家長想必都聽過「口欲期」,「長牙期」,「叛逆期」等,但是「認字敏感期」確實鮮少有家長聽說過。在寶寶三歲之前,對於事物的記憶主要是以圖片的形式為主,對字反而印象不深。但是過了三歲,孩子的形象思維發展迅速,對字也開始增加興趣。
  •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才是解決問題的硬道理
    帶娃出去的家長,覺得很不好意思,可是又管不住自家的娃。尷尬的局面不斷上演,讓家長很是糟心,紛紛求教有啥妙招,治治自家這個不安分的娃。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小希家的男寶,今年2歲了,平時淘氣不說,還特別喜歡打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搶到手才罷手。平時,小希帶孩子在園區裡面散步,從來都是緊緊跟在娃後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惹出什麼事端來。一天,小希帶孩子在玩球,有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小寶寶路過。
  • 3-6歲是娃識字的敏感期,這2個方法,讓娃成為「識字小能手」
    3-6歲是娃識字的敏感期,這2個方法,讓娃成為「識字小能手」識字也讓很多家長都產生爭吵,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識字太早對孩子大腦不好,比如小動物、小玩具等等,當孩子看見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一定想伸手去拿,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教會孩子去念名字,孩子念對哪個,在把哪個禮物獎勵給孩子。
  • 擔心輔導作業難?抓住孩子2歲的「敏感期」,4招養成「專注腦」
    90後寶媽輔導一年級兒子,丟了母子親情,還費力不討好90後的同事小王有個兒子,從小到大都是媽媽親自帶著,連奶奶都很少帶滿一整天,兒子跟媽媽的感情也最深。平常在家裡,無論有什麼吃的,都先遞給媽媽,爸爸或者其他人沒有機會。
  • 孩子越聰明就越難帶?李玫瑾:有這3種表現的娃,家長就偷著樂吧
    每當寶媽們聚在一起的時候,談論最多的無非就是自家娃了。時常都能聽到寶媽們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太難帶「了,與其他寶媽相比起來,自己有多麼的不容易。特別是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曾段的時候,總喜歡耍點小聰明,讓不少寶媽感嘆道:真是娃越聰明,越難帶啊!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寶寶會開口說話了之後,父母就又在想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流利的跟自己交流呀,什麼時候會表達他自己的想法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開口說話,覺得早點開口說話就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但是知道了孩子表達能力弱不是因為生理問題,也不代表著父母就可以什麼都不用管了,而是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好好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鍛鍊。什麼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 掌握幼兒敏感期的特點,輕鬆培養出聰明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孩子,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培養出聰明孩子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兒童在其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一時期即稱為「敏感期」。正確判斷和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能幫助我們更輕鬆培養出聰明的孩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和抓住敏感期呢?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當孩子們剛剛會走或會跑的時候,他們真的像風一樣自由,根本停不下來。家長要跟好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不能因為孩子追著孩子跑累了而責怪孩子。因為感官敏感期不僅讓孩子習慣了肢體和感官的運用,也鍛鍊了大腦,讓孩子的心理走向成熟。在這段時間裡受到的刺激越多,孩子就越聰明,智商就越高。
  • 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三年」,讓娃變得更聰明,關鍵期別錯過
    閨蜜神秘兮兮地和我說:「這是盼著孩子聰明呢!」聽完解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竟有這樣的涵義。長輩對於孩子的祝福一般都是兩點,健康,聰明。健康是身體上的,聰明嘛就得看娃的大腦開發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都想讓孩子變得聰明伶俐。寶寶的大腦發育的確有黃金期,最為關鍵的就是0到3歲,也就是說,從出生時起到孩子差不多快要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是娃大腦最為蓬勃發展的3年。
  • 家長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當孩子們剛剛會走或會跑的時候,他們真的像風一樣自由,根本停不下來。家長要跟好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不能因為孩子追著孩子跑累了而責怪孩子。因為感官敏感期不僅讓孩子習慣了肢體和感官的運用,也鍛鍊了大腦,讓孩子的心理走向成熟。在這段時間裡受到的刺激越多,孩子就越聰明,智商就越高。
  • 孩子三歲前有2個敏感期,媽媽抓住了,孩子以後聰明智商高
    之所以說「三歲看大」是因為,在三歲之前正處於孩子多項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這些能力很難得到彌補,孩子三歲前有2個敏感期,媽媽抓住了,孩子以後聰明智商高。感官敏感期就是說隨著這個時期孩子的各個感官,像視覺、觸覺、嗅覺等一些與孩子未來生活離不開的感官在這一時期不斷發育完成,孩子會嘗試著用眼睛看、用手碰、用鼻子聞,對周遭的一切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
  • 孩子為何不愛讀書?育兒專家: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愛上讀書不難
    閨蜜安妮最近總是很發愁,眼見著別人家的女兒都是文文靜靜,特別愛看書,而自己家的女兒卻成天只喜歡看電視,一點都不愛看書,這讓她內心十分苦惱。為了讓女兒看書,安妮不管是電子書,紙質書都花了不少錢,但是女兒的閱讀興趣卻一點都沒有提高。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越長大越不愛看書。這其實,是家長沒有重視孩子的閱讀敏感期。
  • 英語啟蒙要趁早 抓住「兒童敏感期」是關鍵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對於全民雞娃的家長來說,雞娃也要趁早,尤其是英語這一語言關,一定要儘早開始,能不能打通關不知道,反正早早入門搶佔先機已成為雞娃家長們之間不用多說的鐵律。為啥?其實也很簡單。人類大腦有它的脾氣。它的語言敏感期就那麼幾年,要是能夠抓住這些關鍵期,就可以讓英語學習事半功倍。那麼問題來了!
  • 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差,進入集體父母很操心,抓住語言敏感期是關鍵
    雖然古語有「貴人語遲」之說,但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娃能早點說話,這畢竟是聰慧的一種表現。 但是有些小孩語言方面發育卻沒有那麼順暢,有的已經3歲甚至更大一點,表達能力與同齡的小朋友相比,是比較弱的,讓父母很操心。
  • 抓住寶寶9歲前的敏感期早教,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您做對了嗎?
    有時候很有感觸,在醫院裡,寶寶剛出生時,看著每個孩子都十分聰明可愛,到了上學時甚至剛上幼兒園,孩子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運動能力等等方面就會表現出差異了,這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是有一定聯繫的。當然孩子的特點不同,無論處在什麼階段,父母都要對孩子充滿希望,如果注意敏感期的培養,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就會少走一些彎路。看看寶寶9歲前應該注意哪些敏感期的早教知識呢?
  • 蒙特梭利教育: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促進大腦發育,養出聰明寶寶
    因為,感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所以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說了這麼多蒙特梭利博士,大家肯定很迷茫吧?下面讓我們來認識蒙臺梭利是誰?她呀可厲害了,她叫瑪利婭·蒙臺梭利(又譯蒙特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省的希亞拉瓦萊鎮。
  • 聰明的父母,抓住孩子的8個敏感期,能讓孩子更優秀
    這個敏感期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家長如果聽到一些機構或者早教鼓吹,要抓住寶寶2-3歲這個階段的關鍵期,心裡要明白,這個時期,不單單只是2-3歲,而是可以持續到6歲,千萬不要因此引起焦慮。 家長只要在這個期間,跟孩子做語言的啟發,平時多跟他們互動,聊天,說話,讓他有足夠的輸入,就不怕會錯過了。
  • 蒙特梭利教育:抓住孩子感官敏感期,促進大腦發育,養出聰明寶寶
    因為,感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所以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她於1907年在義大利羅馬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之家」那麼什麼是蒙臺梭利感官敏感期呢?敏感期是孩子在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發展、完善自己和發現自己的時期
  • 科學雞娃,從了解敏感期開始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家長都陷入了焦慮。一方面想給孩子最好的,另一方面孩子似乎怎麼不領情。就像傅首爾在節目裡講的,在孩子眼中,兩千元的鞋太醜,比不上35元的鞋。不僅是孩子的迷之審美讓我們不理解,有時孩子的種種因為也讓我們困惑。帶著孩子在外面玩耍時,也經常聽見這樣的對話:「我家孩子太貪吃了,什麼都要往嘴裡放,昨天竟然去啃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