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哈佛家訓精選 關注我們
為您提供最精粹的教子資訊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下帷幕,這檔節目讓更多的普通觀眾走進古詩詞瑰麗精妙的藝術世界,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恆久魅力。本屆冠軍武亦姝來自上海,而不為人知的是,參與大賽命題工作的還有兩位來自上海高校的學者,其中一位就是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員方笑一。他將為我們揭秘詩詞大會幕後的命題故事。
註: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澎湃新聞「思想市場」欄目。
圖文 | 方笑一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經過十天的熱播,終於落下帷幕。螢屏上,選手們激烈角逐,螢屏下,老百姓爭相關注。它讓更多的普通觀眾走進古詩詞瑰麗精妙的藝術世界,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恆久魅力。
《中國詩詞大會》的創製,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凝聚了整個製作團隊的心血。筆者有幸參與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一、二季的命題工作,並受命在錄製現場提供學術支持。節目播出之際,不禁回想起命題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作者(左一)與主持人及點評嘉賓等在錄製現場
《中國詩詞大會》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中國詩詞大會》的題目面向百人團選手,更面向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當下,要讓各行業各年齡段的觀眾坐到電視機前,耐心看完一個半小時的選手答題,其難度可想而知。
參與命題的古代文學學者,均有豐富的命題經驗,從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搜尋若干冷門篇章,考問幾個艱深知識點,對命題者而言並非難事。但這樣一來,即使場上選手對答如流,大多數電視觀眾恐怕也只會更換頻道,另覓節目去了。
《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女士一開始就對題目有明確的定位,她希望大家能貢獻一種「熟悉的陌生題」。所謂「熟悉」,就是命題範圍基本上限於觀眾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對冷僻的作品。所謂「陌生」,就是設置具體考點時,又常常在這些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詞、容易忘記的對聯、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記錯的典故上「挖坑」,觀眾自認為很熟悉某些詩詞,但一時間果真能準確背誦默寫嗎?即使能背誦默寫,又是否能確切理解其中每個字詞、典故的含義?即使能理解含義,又是否能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蘊含的意境呢?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會有一些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點」出現,這些就屬於命題的關鍵點。
第二季中,如給出下聯猜上聯、逆向思維題、改錯字題等,都屬於這類「熟悉的陌生題」。
作者(右)與《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女士(左)、學術顧問李定廣教授(中)在節目錄製現場
對於一檔旨在普及古詩詞的電視節目而言,喚起觀眾對詩句的記憶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激活他們內心與古人相通的那份情感,接續一種精神傳統,這樣才能讓觀眾與古詩詞真正產生的共鳴。這就需要題目能夠「接地氣」,貼近當代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命題者將「減肥」與「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化妝」與「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購房」與「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做了「無縫對接」,既讓現今人們關注的這些熱門話題出現在題目中,更讓大家了解,這些話題古詩詞裡同樣有所涉及。
而且,在節目中,詩詞的文化、民俗背景常常藉助這些話題得到充分的介紹和展現,觀眾們便更容易走進古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中去。
由於中國古詩詞所涉及的學問淵深海闊,關於具體作品的理解,古人之間、今人之間也常有分歧,命題者最大限度地選擇沒有學術爭議的內容作為考點,以學界已經達成共識的學術觀點作為依據,這樣就保證了競賽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命題組在熱烈討論題目
貼滿籤條的題集
為《中國詩詞大會》出題的那些日子,大家隱居京郊,待過好幾個「據點」。我們真好似「閉門覓句」的陳師道,先獨自出題,再背靠背交叉審題,最後將題目逐一「過堂」,充分討論和修改,直到沒有異議才納入題庫。每一個環節都可謂絞盡腦汁,絲毫不敢懈怠。
但辛苦中也自有樂趣。有時長時間呆望著熟悉的詩句,搜腸刮肚,一無所獲,忽然靈機一動,發現新的有趣考點,說出口便引起滿屋盈盈笑聲。
又如在錄製現場,每逢「飛花令」環節開始,學術顧問李定廣教授和我立刻繃緊了神經,因為萬一選手說出非常冷僻的詩句,或臨時杜撰一句「古詩」,你又如何判定其對錯呢?畢竟再高明的專家也不可能背熟中國古代的所有詩詞,而判定對錯的時間只允許有五秒鐘,否則會影響比賽進程。
李老師學殖深厚,胸羅萬卷,靠大腦尚可應付;我腹笥甚儉,只好同時打開三個龐大的古籍檢索資料庫,讓人腦和電腦一起嚴陣以待,確保萬無一失。幸好最後各位選手背誦的都還是常見詩句,一聽便知對錯,算是虛驚一場。
《中國詩詞大會》錄製現場
在參與《中國詩詞大會》製作的過程中,我腦海裡時常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古詩詞成為全民的精神食糧?
詩詞在中國古代基本上屬於精英階層的文化,文人士大夫是創作的主體。古詩詞雖然辭藻精美,韻律動人,但對於沒有系統學習過古代文學的人而言,其古奧的語詞、生僻的典故、複雜的歷史背景,都足以成為一個又一個「攔路虎」,令人望而卻步。讓全體民眾來關注、接受和熱愛古詩詞,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之事。
但《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卻顛覆了我原先的想法。因為它的確點燃了民眾對於古詩詞的一腔熱情。
許多家庭全家老小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競相參與網上同步答題,「詩詞大會」和不少選手的名字,更成為十多天來微博的熱搜詞和微信朋友圈的熱門話題,點擊量以千萬計。
權威的收視率統計結果尚未公布,但從一些網站反饋的實時收視數據來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收視率肯定將超越第一季,在各檔電視節目中名列前茅。
製作團隊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最終造就了節目「高雅而不高冷」的獨特風格,使之成為電視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浸潤了每一位觀眾的心田。
讓古詩詞成為全民的精神食糧,讓中國人真正愛上古詩詞之美,《中國詩詞大會》邁出了可貴的一步。詩詞的盛宴終將散去,激烈的比賽終將落幕,接下來該是翻開書卷,靜心讀詩的時候了。讓我們深懷對自己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份敬意,在未來的人生中與優美的古詩詞常相伴隨,體悟此中真意。
children see,children do
~ 感謝轉發 歡迎留言 ~
~ 聯繫我們:k18162663079 ~
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
勝過擁有千萬億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