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熟悉的陌生題
東方網2月10日消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近期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來自上海復旦附中的武亦姝最終奪得冠軍,而不為人知的是,兩名來自上海高校的學者是這次比賽的命題高參。一位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李定廣教授,擔任大賽命題專家和學術顧問,是節目中唯一一位從策劃、命題、審題,到寫作與審定臺本、輔導主持人、錄製、剪輯、終審八個環節全程參與的專家學者;另一位則是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員方笑一。
先獨自出題再交叉審題
昨日,兩位命題專家向晨報記者回憶《中國詩詞大會》籌備過程時透露,出題的時候,參與命題的專家學者們各自待在屋子裡,「除了吃飯、睡覺,大家把所有的時間和心思都放在了出題上,還要反覆審定修改。大家先獨自出題,再交叉審題,最後將題目逐一『過堂』,充分討論和修改,直到沒有異議才納入題庫。每一個環節都可謂絞盡腦汁,絲毫不敢懈怠。」
據兩位專家透露,節目籌備伊始,《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女士就對題目有明確的定位,她希望出題者能貢獻一種「熟悉的陌生題」。所謂「熟悉」,就是命題範圍基本上限於觀眾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對冷僻的作品。所謂「陌生」,就是設置具體考點時,又常常在這些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詞、容易忘記的對聯、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記錯的典故上「挖坑」。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會有一些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點」出現,這些就屬於命題的關鍵點。
在這次《中國詩詞大會》中,那些給出下聯猜上聯、逆向思維題、改錯字題等,都屬於這類「熟悉的陌生題」。
題目要「接地氣」,貼近現代生活
李定廣回憶說,《中國詩詞大會》畢竟是一檔普及古詩詞的電視節目,這也要求出的題目必須能夠「接地氣」,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方笑一則舉例介紹,命題者將「減肥」與「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化妝」與「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購房」與「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做了「無縫對接」,既讓現今人們關注的這些熱門話題出現在題目中,更讓大家了解,這些話題古詩詞裡同樣有所涉及。
古籍檢索資料庫應對冷僻詩句
在錄製現場,每逢「飛花令」環節開始,李定廣和方笑一立刻繃緊了神經,「因為萬一選手說出非常冷僻的詩句,或臨時杜撰一句『古詩』,評委又如何判定其對錯呢?畢竟再高明的專家也不可能背熟中國古代的所有詩詞,而判定對錯的時間只允許有五秒鐘,否則會影響比賽進程。」
為應對突發情況,方笑一會同時打開三個龐大的古籍檢索資料庫,人腦和電腦一起嚴陣以待,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最終節目中也沒有出現說出太過生僻詩句的選手,選手背誦的詩詞還在專家「掌握之中」,而這些準備也只能算「有備無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