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歡古詩詞的朋友,一定看過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這檔文化類節目,當年的收視率非常不錯,成為了眾多古詩詞愛好者必看的一檔節目,很多中小學生也因此喜歡上了古詩詞。
看過節目的人應該都還有印象,節目中的題目,都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不是精通古詩詞,估計很多人過不了幾關就要說再見了。很多人很好奇,這些古詩詞題目都是誰出的?今天我們來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國詩詞大會出題老師的故事。
他叫李定廣,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一、二、三、四季學術總負責人、命題專家組組長,沒錯,整個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題目都是他出的。李定廣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文史學者。
李定廣,196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的肥東縣。肥東是一個出名人的地方,有」中國散文之鄉「的美譽,湧現了諸如劉湘如、劉先平、溫躍淵等一批享有盛譽的文學工作者。肥東還有「吳楚要衝、包公故裡」之譽,李定廣就出生在這個文化之鄉。
然而,李定廣卻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裡,家裡兄弟姐妹好幾個。從小他就被過繼給了叔叔。由於叔叔愛玩不顧家,導致李定廣從小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到了小學三四年級還穿著露肉的破褲子。
一、漫漫求學路
小時候的李定廣非常調皮,也不用心讀書,但人卻非常聰明。初中畢業的時候,他順利考上了中專師範,成為了當時村裡第一個應屆生考上師範中考的。
1985年,李定廣從肥東師範畢業後,先後在當過小學老師、中學老師近十年。後來他又考上了湖北大學的古代文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1998年畢業後他到了襄樊師範繼續從事教學工作。2003年,李定廣從復旦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畢業,然後到了廣東汕頭大學工作,由於成績突出,2007年就晉升為教授,2009年調任上海師範大學工作,2011年擔任博士生導師。
從李定廣的求學路來長,確實非常漫長。他的第一學歷是中專畢業,然後參加工作,擔任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和高中老師,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讀書考上碩士研究生,再攻讀博士研究生,時間跨度近20年。可見他對知識的追求,一直都是孜孜不倦,時刻保持著好學的態度。而李定廣的教學工作也是全國罕見,他教過小學、初中、高中、中師(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這一經歷在全國估計也很難數出第二個。
二、擔任中國詩詞大會命題組長
很多人知道李定廣老師,也是從中國詩詞大會節目開始的。從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開始,他就擔任學術總負責人、命題專家組組長,他也是唯一的一位從節目的策劃、命題、審題,到寫作與審定臺本、輔導主持人、錄製、剪輯、終審八個環節全程參與的專家學者,是節目學術上的操盤者和把關者。
不過,很多人只看到了節目中各種古詩詞題目滿天飛,殊不知這背後是多少人為之付出了努力。就拿命題來說,李定廣老師作為命題組長,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道出了其中的辛酸。
為了命題,十幾個人經常待在屋子裡從早忙到晚,經常需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期間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和心思全在出題上。作為命題組長,他需要統籌全局,先要劃定一個出題範圍,那就是以唐詩宋詞經典名篇名句為主,入選的題目一定是經典中的經典,而且要富有當代意義甚至永恆意義。
除此之外,李定廣明確,出的題目難度要適宜,不能以考倒選手為目的,那就失去了競賽的意義。因此,他們出的題目,一定是能夠帶領全民重溫中國詩詞之精華,探尋中華傳統文化之智慧,激發更多人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根據李定廣介紹,命題組最後出的題,要給節目組很多人把關,有時候有人提出考題難度較大,可能會刪減掉很多,需要臨時加急補充命題,並對所有幾百道題目反覆審定,確保嚴謹、準確,不能有任何錯誤。
李定廣就是用這種做學問的態度來給節目出題,充分保證了節目的質量,也激發了全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愛好。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這是李定廣老師在上海師範大學一次開學典禮上,贈與新生的一句話,他希望所有的學生要多讀書,他也用自己獨特的一生經歷,告訴所有人要多讀書,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可以讓一個小學老師,最後變成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大學古代文學著名教授,我國古詩詞領域著名學者,李定廣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小學生要多讀古詩詞,多學傳統文化。他常常提起一首著名的《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完李定廣老師勵志的故事,你們有何感想?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