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積食發熱最好找中醫

2020-12-19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小小小小小萱

食積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食積一證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時常會聽到一些孩子的媽媽訴說,孩子因為乳食過量而出現發熱。會有這種現象嗎?為什麼乳食過量會使孩子發熱呢?

小兒時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機體的許多功能還沒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功能相對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腸道的吸收能力較差。而小兒時期乳食又不能自節,如果家長對餵養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乳食入胃以後,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滯於胃腸,會損傷脾胃而形成食積。乳食積滯日久,會鬱而化熱,熱與積滯相合,會產生內熱,內熱不能及時排除,勢必會外發而導致發熱。同時還伴有腹脹腹痛、噯氣、大便酸臭、排便不暢等症狀,有的患兒還會伴有煩躁不安、睡眠不實、容易出汗等表現。

小兒食積發熱一般熱勢不會太高,多表現為低熱,口渴。對這種發熱的治療,應抓住病機本質,著重在於消導食積,食積得以消導,發熱會自然而退。常用消導食積的中藥有:雞內金、神曲、麥芽、焦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半夏、炒枳殼、木香等。對內熱較重的患兒可加用黃連、生石膏、炒山梔、連翹等。此外,還可以用中醫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療,效果也很好。

需要提示孩子的媽媽,對小兒的餵養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最好定時、定量,並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不要過多進食肉類食品,要多吃青菜和水果。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發生食積。孩子一旦出現食積發熱,家長不必過於緊張,也不必急於應用退熱劑,最好請中醫來治療。

我在網上看到了這篇文章,講的挺好的,大家也看看吧。

相關焦點

  • 小兒積食的預防與保健
    對於消化能力不如大人的孩子們,就容易導致胃內積食,久而久之,還會使機體器官高負荷運轉,並發很多其他疾病,對小兒健康有諸多不利影響。中醫有句古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意思就是,如果想要小兒常保安康,就不能吃得太飽,穿得太暖。
  • 小兒積食怎麼辦?作為家長,最好知道幾個應對方法,守護孩子健康
    作為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想要他健康快樂地長大,自然食物方面也要給到最好的。現代社會,食物相對豐富,能選擇的東西很多,家長給孩子們提供的食品越來越多,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家長們,知道小兒積食是什麼嗎?小兒積食,是中醫的一種病症,主要是指小兒進食過量,損傷脾胃,所形成的的胃腸疾患。
  • 孩子積食發熱,消化不良,中醫教你7步按摩法,幫孩子不吃藥消食
    積食發熱一般多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飲食控制不當,造成孩子吃多了,吃猛了,導致了消化不良,從而引起孩子發燒,但這種因積食引起的發燒不會太高,一般都在38度以下。
  • 小兒積食危害大,漢森四磨湯口服液來幫忙
    小兒積食危害大,漢森四磨湯口服液來幫忙2017-08-16 15:20:2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俗話說:想要小兒皮,三分飢和寒。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胃腸疾病,它主要的危害有:  積食導致的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這類孩子大多會出現面黃、腹脹、乳食不化等症狀。《脈經》中就說:" 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 小兒外感發熱中醫內治法經驗
    小兒臟腑功能嬌嫩,為純陽之體,抗邪能力不足,熱邪傳變迅速,易致邪氣梟張而致壯熱,甚者可出現邪熱內陷心包,或熱極生風、肝風內動之危象。中醫藥治療小兒外感發熱療效較好,現就中醫內治法在治療小兒外感發熱中應用作一概述。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小兒外感發熱病因較為複雜,但不外內因、外因兩端。
  • 小兒積食了怎麼辦?——捏捏小手來解決
    中醫認為積食是孩子發生咳嗽、發熱、便秘、慢性扁桃腫大等疾病的常見誘因。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讓簡單的小兒推拿動作來幫您。6、食慾變化:食慾下降,同時伴有腹脹、腹痛(以臍周疼痛為主)如果以上症狀,同時出現三個或者以上,我們就要高度懷疑孩子積食了。怎麼做才能緩解積食?1、減食+運動:減少孩子的飲食攝入,以白粥(或加白蘿蔔、冬瓜、綠色蔬菜)為主,不食高蛋白飲食。
  • 小兒積食知多少
    二、小兒積食的主要表現1.看食慾孩子食慾下降,不想吃東西,甚至進食嘔吐。2.聞口氣小兒口臭是最明顯也最容易發現的一種積食的症狀。如果小孩突然口氣很重,發酸、有臭味或者有一種說不清的怪味,多半是積食了。3.看舌苔積食的孩子舌苔通常偏黃、有白苔或黃膩苔,提示有脾胃功能失調了。4.看睡眠所謂胃不和臥不安,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不安穩,翻來覆去,喜趴睡,偶有磨牙。5.摸體溫《脈經》有雲「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小兒積食可出現無症狀的低度熱,一般在38℃以下,熱程不超過一天。
  • 預防冬季小兒感冒 中醫有良方
    進入冬季,小兒感冒的也多了。記者近日從蚌埠市幾家醫院了解到,兒科門診都出現爆滿的情況,住院部也是「一床難求」。那麼,冬季應該如何預防小兒感冒呢?接下來,蚌醫二附院中醫科的專家,給出了建議。醫生說,從門診來看,小兒多表現為內有積熱、外感風寒,脾胃虛弱,從而引起發熱、咳嗽等症狀。
  • 小兒積食了怎麼辦?捏捏孩子的小手來解決~
    中醫認為積食是孩子發生咳嗽、發熱、便秘、慢性扁桃腫大等疾病的常見誘因。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讓簡單的小兒推拿動作來幫您。6、食慾變化:食慾下降,同時伴有腹脹、腹痛(以臍周疼痛為主)如果以上症狀,同時出現三個或者以上,我們就要高度懷疑孩子積食了。怎麼做才能緩解積食?1、減食+運動:減少孩子的飲食攝入,以白粥(或加白蘿蔔、冬瓜、綠色蔬菜)為主,不食高蛋白飲食。
  • 關於小兒積食,這4點一定要提醒家長
    紅霞是小美醫生小兒推拿的店長,一天,她的老顧客孟婷進店看見她問道:「紅霞店長,上次我家孩子發燒你給他推拿以後效果特別好,這不這兩天天氣涼,我孩子又發熱了,你給看看是什麼原因啊。」紅霞接過體溫計仔細看後說:「來,讓孩子伸來手,讓我摸摸孩子手心、腳心發熱不?」又過了一會兒,紅霞對孟婷說:「從症狀上看,您孩子這次是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孟婷詫異的問道:「不會吧?紅霞店長,我孩子每次吃這麼點,怎麼還積食了呢?」
  • 孩子身體三處發熱,可能是積食所致,降溫第一步多數家長做錯
    積食會引起身體三部位發熱積食是0~6歲孩子最常見的問題,若是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處理,身體會引起一系列不適反應,當寶寶身體三個地方發熱時,可能是積食「造訪」了。積食就是孩子吃得太多,消化不了,食物堆積在身體裡引起內熱,熱蒸於內,孩子的體溫就會升高。積食發燒往往沒有預兆,發熱來的較為突然,寶寶同時伴有舌苔發膩發厚、口臭、小便偏黃、大便乾結、精神萎靡、厭食、睡覺不安等表現。積食除了會引起發燒,還會引起咳嗽,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食咳」。
  • 一個中醫食療方子,專治小兒積食,寶媽學會了,不用看大夫!
    「積食生百病」,6歲以下的小孩生病,70%以上都與脾胃不合有關,而脾胃不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積食。很多寶媽們在餵養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孩子出現積食的問題,都會不知所措。孩子出現積食是非常普遍的,這是孩子的特點,和孩子的身體狀況有關係,由於孩子的脾胃發育不成熟,導致消化功能比較弱,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吃的過多過雜,都會產生積食,比如說奶油蛋糕,大量的吃奶油蛋糕非常容易生病。再加上孩子身體各器官都比較嬌貴,可能大人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在小孩子身體上就會覺得非常難受。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平時的變化。
  • 怎樣預防護理小兒積食?
    積食還會引起噁心、嘔吐、厭食、腹脹、腹痛、口臭、地圖舌、草莓舌、便秘、手足發熱、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應對積食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預防預防寶寶積食記得做好這兩點積食預防1.對於已經出現積食的寶寶該怎麼辦呢?
  • 孩子這3處「發熱」,也許積食已「到訪」!告誡:3物請撤離餐桌
    小兒積食作為在0到6歲孩童中最常見的問題,困擾著眾多父母,其實積食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它所引發的一系列後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積食情況,小兒先天脾胃虛弱,很容易積食,一旦積食得不到妥善處理,身體就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只要留心觀察,父母很容易便能發現。孩子這3處「發熱」,也許積食已「到訪」!告誡:3物請撤離餐桌手心熱。
  • 您知道小兒積食是怎麼回事嗎?
    【您知道小兒積食是怎麼回事嗎?】小兒積食是指寶寶脾胃虛弱,又吃得過飽,或者飲食過於油膩,脾胃運化無力,導致胃內食積生熱,影響臟腑氣血運行,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而小兒積食都有哪些常見症狀呢?01消化系統: 積食最常見的就是消化不良的症狀了,打嗝、排氣、腹脹、腹痛、口腔異味、食慾下降、便秘……說白了就是胃內食滯生熱,出現的一些「上火」症狀。 口腔及排洩物異味是最容易察覺的異常表現。
  • 如何發現小孩積食了?
    「最近總便秘,是不是積食了?」「我家寶寶鼻梁有青筋,是不是積食了?」「孩子突然發熱,是不是積食了?」……孩子睡眠、大便等出現的變化真是積食導致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但小兒睡不實的原因還包括很多,比如衣被包裹太多、室溫高、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鼻塞、腺樣體肥大等。
  • 【健康】孩子是不是積食了?中醫教您看舌苔+推拿!
    與此同時,孩子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不思飲食、嘔吐酸餿、大便幹、大便酸臭、口臭、腹脹、腹痛、睡眠不安、煩躁、手足心發熱等一些典型的「積食」症狀。積食寶寶該如何調理呢?中醫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積食的寶寶此時家長首先應做的是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適當減少進食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多飲水,必要時可給孩子適當應用一些助消化的「消食藥」,來緩解孩子的不適。也可結合中藥內服、中醫外治法。
  • 孩子生病的罪魁禍首——積食!
    這樣一來,他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差,因而形成積食。 我們來看看,哪些病症與積食相關。 1、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 寶寶積食怎麼辦?小兒推拿來幫您
    什麼是積食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證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 兒醫:判斷小兒積食,臉部3點很直觀 遠離積食,做好3點就有效
    中醫常說"積生百病",相信很多寶媽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積食的症狀,孩子的脾胃不似成人那般強健,是比較嬌嫩的,非常容易就積食了,而且孩子一旦有積食的問題,會引發感冒,咳嗽,發燒等疾病,時間久了,對身體的傷害很大,脾胃的運化受到影響,營養的吸收和消化功能減弱,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