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的「高齡大孩」,是三個大人陪一個小孩長大

2020-12-19 中國網教育

二孩家庭裡的「高齡大孩」

大年三十,小曾與妹妹親暱互動,母親在一旁看著。新京報記者 肖薇薇 攝

我的同學小曾今年26歲,有個3歲的妹妹。

小曾的爸爸是一名公務員,媽媽是老師。在做獨生子女的前十年裡,她時常想有個弟弟妹妹陪她玩,但在嚴格的計生政策下根本不可能。23歲時,她大學畢業的第一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爸媽高齡生了二孩。為此她試過以爭吵、冷戰、絕食的方式反對他們,最終帶著抗拒的心情接受了這件事。

這樣的二孩家庭在我的家鄉湖南省洞口縣並不少見。特別是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早已經成年的獨生子女們,突然成了一個小娃兒的哥哥或姐姐。有報導把這些比弟弟妹妹大接近兩輪的前獨生子女稱作「高齡大孩」。她們和弟弟妹妹之間有同輩的情誼,也難免因巨大的年齡差而產生疏離。

小曾的媽媽希望小曾學會關心愛護妹妹,也在教妹妹多多親近姐姐,「作為獨生子女長大,她們這一代人還是不知道怎麼和弟弟妹妹相處,這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

70後爸媽的二孩夢

在小曾的朋友圈裡,同齡人一部分在曬自拍,一部分人開始曬孩子。

她也會發自拍和妹妹的視頻。小視頻裡,妹妹穿著粉色睡衣,伴著音樂,一會兒扭扭腰一會兒擺擺手。為避免出現「這是你孩子?真可愛」之類的評論,她會配文「吾家小妹」、「看妹妹撩人的舞姿」。

「如果別人說『你這麼年輕,就有個這麼大的孩子啦?』,我反而會很開心,這樣說顯得我看起來年紀小。」

其實在成為一個小娃兒的姐姐前,她經歷了一段抗拒二孩、心情苦惱的時期。

2015年10月,她回縣裡家中準備公務員考試,爸媽在電話裡突然問起,「二孩政策放開了,你想要個弟弟妹妹嗎?」她果斷回答,「不想。」

「我想要個弟弟妹妹的時候,她們拒絕了,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一個弟弟妹妹。」她輕聲說。

對小曾而言,擁有一個弟弟妹妹的想法在小學時曾萌芽過。那時,來家裡玩的夥伴們傍晚都得回家,剛剛還一片歡聲笑語的家裡一下安靜下來,只剩下媽媽陪著她寫作業,「那時候做夢都想要個弟弟妹妹」。

那是計劃生育政策非常嚴格的時期,公職人員只能生一個孩子。小曾爸爸說,從沒想過去違反政策再生一個。

「沒想到計劃生育政策會放開。」小曾爸爸回憶,2015年10月29日,他們看到新聞: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他的朋友群沸騰了,同齡朋友之間互相通電話討論這事。小曾媽媽的同事也在討論,「身邊不少朋友都想再生一個,大家情況不同,60後很羨慕,他們怕懷不上,我們70後都非常想再生一個,80後的朋友不那麼積極。」

差不多相同時間,小曾的幾位同齡朋友都被爸媽問了同樣的問題,她們無一例外果斷拒絕,「不想要,沒必要,你們想帶娃,可以等等帶孫子」。

幾天後,小曾接到爸爸電話,他表達了父母二人的決定,「我們打算嘗試一下,順其自然看能不能懷上。」她直接掛了電話。再接到電話時,爸爸說了幾點理由,「我們生二孩也是為了你好,第一是你能多一個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第二是政策放開了不要浪費,能多生一個肯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表哥表姐堂哥們都來勸她,「都是為了你好,你以後就知道了。」「我一點都沒有感覺到是對我好,他們也說不出為什麼對我好,反正他們的爸媽沒打算再生。」

架不住一撥撥的說客,她和爸媽各自退讓了半步,「給你們一年時間可以試試,如果不行就放棄再要一個孩子的想法。」她心裡想,爸媽這個年紀再懷孕機率不大,過幾個月,他們要的孩子想法自然而然就淡了。

「世界上有了一個和我長得很像的親妹妹」

從姨媽口中得知媽媽懷孕的消息時,是在2016年11月的一天晚上,她與爸媽約定期限的最後一個月。

她有幾秒鐘的愣神,打電話向爸媽確認後掛斷了電話。此前的11個月裡,小曾和爸媽沒有再討論過任何關於二孩的話題,一個月一個月過去,她以為爸媽已經打消了念頭。

憤怒、反感和難過的情緒交織著,一下爆發了。她把自己鎖在三樓,連發了幾條朋友圈,用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表達她的無法接受。爸媽打不通電話,姨媽也敲不開房門,只能在門外不停給她做思想工作。

小曾的爸媽在次日一大早趕回縣城。他們敲不開房門,只得在門外說了一堆有個弟弟妹妹的好處。最後他們加了兩條,「多生一個更保險,你看現在失獨家庭那麼多;家裡的一切你想要的都給你」。

「我畢業了要開始工作了,不要家裡什麼錢。」小曾隔著門與爸媽爭吵,之後幾天沒有理他們。

「我最生氣的是他們問我時我說不想要,他們還是懷上了,我肯定要表達一下我的態度。」她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拒絕與爸媽溝通。

但媽媽已經懷孕了,她再生氣也說不出「讓媽媽把孩子打掉」之類的狠話,「再鬧下去也沒有意義,之前氣不過就威脅威脅他們,叫他們下次重視我的想法就好」。

接下來的幾天裡,小曾的爸媽當爭吵沒有發生過一樣,偶爾打電話來問她複習的情況,絕口不提媽媽懷孕的事情。憤怒的情緒消散在平靜的生活裡,小曾開始擔憂,畢竟這一次媽媽已經是45歲的高齡產婦。

小曾去市裡陪媽媽住了一個月,順便參加公考面試培訓。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時候,她每天早出晚歸,媽媽總在家等她。

到第二年暑假前,媽媽挺著大肚子,心情很好,靠在沙發上聽小曾說旅遊時的趣事。

媽媽生產的那天晚上,小曾剛回到縣城的家裡,迷迷糊糊聽到姨媽接到電話,「要生了」。她等了一會兒,沒有人上樓喊她一起去市裡的醫院,她在床上翻來覆去不停看手機,一直沒有未接來電。她給爸爸發了一條簡訊,「媽媽說希望順產。」

到第二天中午,她接到爸爸電話,「媽媽生了個妹妹,都平安。」她心裡的石頭落地了。

小曾趕到市裡時,媽媽躺在床上氣色不錯。妹妹包在襁褓裡躺在一旁,粉嫩嫩的,姨媽們見到她都說,「妹妹和你長得很像,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感覺挺奇妙的,世界上有了一個和我長得很像的親妹妹。」小曾說。

3+1的相處模式

今年的大年三十,按照慣例,小曾一家人回村裡老家陪奶奶過年。一大早,小曾的爸媽帶妹妹從市裡開車趕到老家,她與男友從縣城出發。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車停在村裡泥濘的土路上,她拎著一條活鱖魚和一袋糖果小跑進堂屋。

媽媽坐在堂屋桌旁烤火,一看到她,轉頭喊:「姐姐回來了,柯柯來,喊姐姐。」妹妹穿著碎花圍兜、戴著紅色帽子正跑來跑去,聞言跑進媽媽懷裡,不肯吭聲。

小曾笑著喊了句「柯柯」,妹妹才露出臉來瞧了瞧姐姐。姐姐提著東西走去廚房,妹妹邁著小短腿,跟在姐姐身後。

這樣的情景發生在姐妹倆每一次見面時。由於爸媽帶著妹妹住在市區,小曾和男友住在縣城裡,一個月只能見上一兩面。

小曾輕輕拿住妹妹的小紅帽的頂端,逗她喊姐姐,「姐姐給你買了火火兔啊。」妹妹終於鬆口喊了句「姐姐」。

妹妹第一次叫姐姐時,小奶音帶著家鄉話的口音,可把小曾逗笑了。她拍下妹妹牙牙學語、唱歌跳舞的視頻,發在朋友圈裡。她理解了朋友圈裡狂秀萌娃視頻的寶媽們,「小孩子真的可以帶來很多快樂」。她笑稱,這是不用負責任,就體驗了一把做媽媽的感覺。

「我們是三個大人,陪著一個小孩長大。」小曾媽媽說,在他們看來,小曾已經長大了,「她看著我們對妹妹這麼好,也能想到以前我們也是全心全意愛她,對她好的。」 如今小曾也在學著對妹妹好,像給妹妹買個玩具,跟家裡視頻時都會關心妹妹,「這些她之前可能自己都沒想到」。

吃完午飯,小曾與男友打算先回縣城,大年初一再來拜年。看到姐姐提上背包出門,妹妹在媽媽懷裡一直向著姐姐伸手,見姐姐不理,撇嘴帶著哭腔喊「姐姐」。

媽媽安撫她,「姐姐先回家一趟,明天再來陪柯柯玩。」妹妹哭得更大聲,半個身子朝姐姐撲過去,小曾忙伸手抱住她。

「和她相處時間太少了,一見面不熟悉不讓抱,玩起來了又要分開幾天,她可愛的時候挺好玩的,哭了我不知道怎麼哄。」小曾系好安全帶,翻著手機裡剛拍的照片。她感慨,希望今年能考到市裡工作,可以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多陪陪爸媽和妹妹。

在小曾的規劃裡,她準備在今年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她也準備婚後這兩年生個寶寶,「這是人生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

■ 同題問答

新京報:用一個詞來總結2019年,為什麼?

小曾:新開始,這一年找到了另一半,將要組成新家庭,換了新工作,接觸一個新領域,有了新挑戰。

新京報:過去一年家鄉最大變化是什麼?

小曾:交通越來越便利,通了高鐵,小縣城公交更多更準時,減緩交通壓力,上班出行都更方便了。

新京報:新的一年有什麼願望和規劃?

小曾:希望考到市裡工作,可以和家人更多時間相處,多陪陪爸媽和妹妹。

新京報:你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希望怎麼改變?

小曾:扶貧問題。去年我和其他基層公務員都忙於扶貧工作,組織了很多老百姓技術型培訓,幫助他們找工作;現在嘗試電商扶貧,通過網絡平臺幫他們推廣農產品,效果還行。希望老百姓不要返貧,真正實現脫貧奔小康。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二胎家庭、多孩家庭,哪個孩子長大會更有出息?答案你想到了嗎
    你有沒有發現,一般二胎家長,老二會比較受寵愛,而多個孩子的家庭,一般最小的孩子最受寵愛?都說「老大傻,老二精」,「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完美呈現了二胎家庭中老二更得大人歡喜,多孩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最受寵的事實。我要告訴你,其實你認為最聰明、機靈的孩子可真不一定長大就有出息。而且,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 高齡媽媽生二胎,哥哥弟弟差27歲,兩人相處畫面讓網友懷疑人生
    有很多家庭實施了二胎政策,二胎的到來會給每一個家庭增添了很多快樂,有的二胎與大孩差的不多,也有的二胎和大孩的年齡差距很大,因為高齡的產婦已經50多歲了,二胎是一個男寶寶,而弟弟與哥哥相差了27歲2、 經濟能力培養一個孩子長大的費用是非常高的
  • 二孩家庭矛盾不斷,歸屬權的爭奪,是二胎家庭矛盾的根源所在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進入二胎時代。很多人選擇二胎的理由其實大多都是因為這幾個:一個孩子實在太孤單了;兩個孩子在父母百年後,還能有個兄弟姐妹依靠;減輕孩子以後養老的壓力;想要實現兒女雙全的願望等等。
  • 杭州二孩政策下「高齡產婦」年齡段婦女超7成
    ,還要考慮到家庭經濟能力和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問題,那麼,杭州二孩政策下高齡產婦現狀如何?每個星期女兒只能回家一趟住一個晚上,家裡一下子變的好安靜!    「女兒有時也會對我說希望我們再生一個,她希望自己將來長大了能到外面去闖一闖,在這期間她希望能有一個弟弟或妹妹能在我們身邊陪我們,等TA長大了要到外面去闖闖女兒就回來照顧我們。做為媽媽我尊重女兒出去闖的想法。我們倆夫妻平時也沒有什麼不良愛好,最大的消遣就是休息天出去郊遊,喝喝茶、爬爬山、看看風景。
  • 52歲老爸被媽催著查精子 很多家庭似乎在考慮二胎
    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女方萌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再生一個孩子!老公一開始當做天方夜譚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再生個毛毛頭?可架不住老婆天天軟磨硬泡,拿各種高齡生孩的新聞給他看,還說現在輔助生育技術發達,大不了做個試管嬰兒。老公終於妥協,答應去檢查精子質量。怕老公敷衍,過完春節,老婆就陪老公到浙醫婦院。
  • 37歲高齡二胎後的真實生活及想法
    二胎屬於意外事件,糾結再三不忍心打掉還是生出來了,男孩一枚。 生完二孩後生活有較大變化。 可能離養一孩的時間相隔太久,完全忘記了如何帶娃,二孩出來後,手忙腳亂,夜夜起床衝奶換尿不溼、洗屁股等。關鍵是即便這樣,娃仍是不開心,隨時隨地撕心裂肺地哭。月子裡看著哇哇哭的小嬰兒,一直在想這個我的孩子嗎?好像他一點都不依戀我,為何看見我如遇仇敵,哭得那麼慘烈?
  • 專家建議放開三孩,網友:二胎都不想生,生三胎沒這個錢
    最近大家「趕二胎」的形式變得非常的潮流,自國家開發二胎之後,很多條件和想法的家庭紛紛加入準備的隊伍。其實我國的生育政策從「少生優生」轉換為「開放二胎」的改變也是根據國情決定的,出生人口少,導致社會老齡化嚴重,國家經濟負擔極重。
  • 高齡生二孩面臨7大風險
    □王芳芳  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就像一個「幸福炸彈」,讓不少家庭「再生一個」的心願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但是,想生二胎,並非那麼容易!不少孕媽媽的年齡超過35歲,有的甚至超過45歲,再次生育面臨很多風險。  記者從河南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自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來,該院生殖中心前來諮詢生育二孩的高齡夫妻最多時一天達十幾對。
  • 謝娜否認懷二胎!網友:剛生完雙胞胎女兒不久,怎麼又會懷二胎?
    張杰和謝娜的戀愛以及家庭情況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前幾日,流傳出一組照片,謝娜小腹微凸,像是又懷了孩子。照片中,她穿著黃色的貼身小裙子,臉上俏皮可愛,小肚向前凸出,像是懷了至少四個多月的小孩,這難道是懷了二胎?
  • 高齡二孩家庭的困惑,哥哥姐姐有義務扶養弟弟妹妹嗎?
    高齡二孩家庭的困惑,哥哥姐姐有義務扶養弟弟妹妹嗎?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許多高齡產婦都決定生二孩了。我遇到一位大二的女生向我諮詢,她剛剛得知爸媽給他生了個弟弟,她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寒假回家的時候只是覺得媽媽胖了許多,但也沒在意,誰知道三個多月後弟弟竟然出生了。她今年20歲,有個熱戀兩年的男友,兩人都已經憧憬著畢業結婚呢!
  • 「生個二胎陪你吧」,面對這句話,女兒說:「想要人陪我自己生」
    響應獨生子女號召以後,不少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等家裡孩子長大以後,二胎政策也開放了,不少家長就想生個二胎。生二胎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家長是想生個二胎「陪大寶」,有的是跟風生二胎,有的順其自然,有條件就生。
  • 高齡生二胎也很幸福的家庭,存在3個共同點,沒條件的別「硬生」
    這幾天遇到了一位二胎父親,妻子43歲懷上二胎,當初不聽家人以及大女兒的勸阻,執意將小兒生了下來。可小兒出生後經檢查發現有遺傳代謝病,存在重度窒息的危險。在交醫療費的那天,他帶著哭腔說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剛兩千出頭,醫療費整整三千。
  • 子母奶粉認為:應當科學提升鄉鎮二孩、三孩家庭育兒水平
    子母奶粉本次調查顯示,鄉鎮第二、第三個孩子的母乳餵養狀況比率高於一孩家庭,這是一個亮點;但是經濟壓力大、營養常識弱、衛生習慣差是鄉村家庭育兒水的相對短板。因此,子母奶粉呼籲,鄉鎮二孩、三孩的比率增加的同時,也需要科學提高家庭的育兒水平。
  • 高齡女性該不該要二胎?追求生育自由的同時,別忘了考慮這些情況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許多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都蠢蠢欲動,想再要一個孩子來圓自己的兩孩夢,其中不乏四、五十歲的高齡婦女。她們的第一個孩子基本都長大了,外出上學或者工作,不在身邊,為了填補內心的寂寞和無聊,她們會想要再生一個孩子。
  • 48歲高齡媽媽偷懷二胎,20歲女兒得知實情後崩潰:別指望我養
    有些父母為什麼生二胎? 在二孩政策開放後,一時之間,高齡生二孩的產婦多了起來。 1、問她們生孩子的原因,許多父母回答: 大孩一個人太孤單了,多生一個,以後兩個人能相互扶持; 孩子在外上學、工作後,夫妻倆覺得家裡不熱鬧了,想再生一個。
  • 多孩家庭的苦惱,父母如何平衡親子關係,三個觀點四點建議
    你準備好生二胎了嗎如果你準備生第二個寶寶,有些問題真的需要仔細考慮一下。比如兩個孩子的教育,家庭關係等等。網上看過一個新聞,有位媽媽準備要二胎時,大寶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考慮孩子已經大了,需要徵求一下大寶的建議,結果被大寶逼著寫了一封「保證書」,保證永遠第一喜歡大寶,保證以後不拉偏架,保證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總之,大寶能想到的條件,一股腦寫七八條,最後才勉強接受。
  • 「40歲生完二胎,差點賠上半條命」,高齡產婦生完二胎後悔了嗎?
    所以對於新婚夫婦來說,第一個孩子,那就是上天賜予最珍貴的禮物,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拒絕,那麼二胎呢?據社會權威機構調查,現在有意願生二胎的婦女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年紀稍長的育齡婦女更不願再給已經長大的孩子添一個弟弟妹妹。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本來可以抓住生育尾巴,孕育二孩的高齡產婦放棄生二胎的機會呢?接下來聽聽這三位姐姐真實的心聲吧!
  • 丈夫陪產假延長至38天,你支持嗎?
    家庭環境好資金充足的可以去找月嫂,但那些二線三線的務工人員呢?有些甚至連交房租都是要面臨的問題。第二,生完小孩後媽媽獨自在家,有的會有月嫂保姆陪著,但他們畢竟不是家人般的存在。有的媽媽是生二胎,既要照顧小的情緒又要照顧老大的日常起居,辛苦忙碌,久而久之心情鬱悶又沒有人交心談話,很容易造成產後抑鬱。
  • 「全面兩孩」將開啟:想生二胎的女性大多是70後
    高齡加上一胎剖腹產,使二胎生育面臨更多的風險。  當政策條件已具備,很多人生育二胎的願望也愈發強烈。那麼,究竟怎麼做才能迴避這些風險,保證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呢?  補腦要二胎 先看看要做啥準備  對於準備要二胎的夫婦,楊曉光提醒,在孕前、孕期和產後這三個階段,都要把工作做到位。
  • 「二孩」家庭增多 「老大的煩惱」讓爸媽們抓狂
    「兒子才4歲,竟然出手打了10個月大的妹妹!」……日前在南京一所幼兒園舉行的一場關於「二孩」的大討論上,不少「二孩」媽媽拋出了這樣的困惑: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該怎麼辦?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雙寶」時代,家長們開始為難:兩個孩子,如何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