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處醫生吃回扣 不能只「就事論事」

2020-12-25 環球網

這種「快打板子」的急就章,頗為符合一般公共事件的應急法則,在平息輿論上或有「立竿見影」之效,問題在於,這仍是一種「就事論事」的權宜之計。

這個平安夜,註定不會太平靜。一條央視新聞的「曝光」,讓醫生「吃回扣」問題再度被推到輿論中心。據報導,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發現醫藥代表天天跑醫院,向醫生推銷藥品。只要患者購買了藥品,醫藥代表就能提成10%左右,而他們返給醫生的藥品回扣,比例高的達40%左右。

醫生「吃回扣」不是新鮮事,但滬湘兩地醫生「吃回扣」的新聞,仍在輿論場和醫生群體中引發討論。從輿論反饋看,義憤填膺的抨擊醫生者有之,委屈不已的捍衛醫生者亦有之,甚至割裂為涇渭分明的對立陣營。

媒體曝光後,國家衛計委表示,要嚴查「高藥價回扣」歪風。上海、湖南兩地衛計部門迅速展開調查,兩地已有4名醫生停職接受調查,涉及藥品則停止使用。紀檢部門也已介入,一場行風整頓即將火熱展開。

這種「快打板子」的急就章,頗為符合一般公共事件的應急法則,在平息輿論上或有「立竿見影」之效,問題在於,這仍是一種「就事論事」的權宜之計。就事論事,只能處理一時一事,卻不能改變整個行業生態。試問,醫生「吃回扣」,難道只限於滬湘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4名醫生?醫生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根子」又在哪裡?

很簡單,這個「根子」就是利益。從經濟學角度看,人的行為是由利益支配的,理性人知道自我利益所在,並在追求利益中實現潛在的帕累託效率。醫生「吃回扣」,自然也是一種逐利行為。處以「大棒」,固然是一種「震懾」,也能讓一些人「止步」,但只要獲利可能仍大於受罰風險,只要獲利途徑仍未被斬斷,只要自身價值仍沒有得到合理體現,「吃回扣」的亂象,就不可能真正在「終端」被清除。

因此,治理醫生「吃回扣」,既要建立覆蓋全行業的監督機制,針對「大處方」等線索「冒頭就打」,讓違法違紀者付出足夠的「經濟成本」;亦要上溯源頭,依法懲處不法勾結的「醫藥代表」等,斬斷「商業賄賂」的「利益鏈條」,杜絕尋利的路徑依賴。與此同時,更應正視和合理調整醫生收入。在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中,多地推行藥品「零加成」,或者大幅降低「藥佔比」,代之以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問題是,在價格改革力度有限、財政補助沒有適度跟進的情況下,不少醫院「入不敷出」、利益受損,醫生「收入」未見明顯改善,這也在客觀上助推了「同流合汙」。

改革中的問題,須在改革中解決。明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將全面推開,不妨將這次危機化為「破冰」的契機,打碎廣受詬病的「以藥補醫」機制,讓清正行風、優質服務、開放資源等更好地體現公益性。讓百姓獲益,亦讓醫生獲益。

相關焦點

  • 萬寧和樂中心衛生院一醫生舉報自己:我開藥吃回扣
    在職醫生舉報自己  我開藥吃回扣  「平均每月至少拿1000元,我們院很多醫生都這麼幹」 萬寧市和樂中心衛生院院長:沒聽說;相關部門已成立調查組日前,萬寧市和樂中心衛生院的醫生華生(化名)向海南特區報反映,包括他自己在內,該院很多醫生存在收受藥商回扣的情況,衛生院管理層卻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甚至有可能也參與其中。昨日,記者前往該院了解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未聽說有醫生拿回扣的情況,也並未聽說有醫生私自與藥商接觸。目前,萬寧市衛健委已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
  • 上海藥品回扣事件三名涉事醫生已停職接受調查
    新華社上海12月25日電(記者仇逸)針對媒體曝光的藥品回扣事件,根據國家和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的要求,上海有關辦醫主體和醫院開展排查,目前涉事的三名醫生已停職接受調查,涉及藥品已停止使用。相關紀檢部門已介入調查。  25日,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召開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醫療管理和行風建設大會,通報相關醫院工作人員收受藥品回扣的最新查處情況,部署全面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
  • 「吃回扣」怎麼說
    「吃回扣」怎麼說[ 2007-04-09 08:00 ] 民間流傳這麼幾句話:同病不同價,能差300倍;問診不細緻,上來就化驗……目前我國的藥品價格混亂異常,藥品虛高定價、打回扣、一藥多價等現象屢禁不止。但願即將出臺的《處方管理辦法》新規能有效遏制執業醫師吃回扣的「惡風」。
  • 中山大學某醫院進修醫生惡意開大處方 月回扣數萬
    開大處方、收拿紅包、答應患者的請吃……患者分不清「和尚」是外來的還是本地的,醫院各出招數以嚴懲違規進修醫生。問題1:某些進修醫生月收回扣數萬「明明是公醫、醫保病人,來進修的醫生卻偏要給對方開很多自費藥,而可報銷藥物裡有可以對症的藥卻不開,這是為什麼?」一名骨科副教授表示。
  • 衛生院醫生舉報自己:我開藥吃回扣
    10萬元藥可獲15000元的回扣金額在華生提供的舉報信中提到:「據知,門診部一些醫生的業務量大,如一個月看病開出10萬元的藥物量,即可獲得15000元的藥品回扣金額,即按藥物的10%-15%回扣分配給醫生。」該醫生爆料,該院一直都有收受藥商回扣。這次舉報,除了實名舉報之外,他還將自己收受回扣的清單交了出來。
  • 數醫生吃回扣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展開調查
    南方網訊 給病人使用一盒抗生素,醫生就可以從中拿到12-20元的所謂臨床觀察費!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到一封匿名舉報信,稱該院有數名醫生在臨床試用新藥期間私自收受藥廠回扣。該院黨委副書記張流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院方已介入調查此事,目前已有兩名醫生承認收受對方的實物,待全部查實後,除給予行政和經濟處罰外,還將把違紀行為記入醫德檔案。  以觀察費為名收回扣  前幾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領導接到一封匿名舉報信,信中稱,該院有醫生以收取臨床觀察費為名向藥商收受回扣。
  • 廣東這家醫院只看病不賣藥 能遏制醫生拿回扣嗎?
    醫院不賣藥了,此舉有幾大好處:減少患者排隊拿藥的時間,市場上的藥店互相競爭促進藥價降低,減少醫生通過濫開藥品吃回扣。  元宵節後,廣州市民何小姐來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看病,在手機上用支付寶繳完藥費後,拿著處方單的她卻滿醫院找不到藥房,最後被告知該院自2月8日起,就將成人門診藥房移出了院外。
  • 馬上評|醫生微博曬回扣,別讓「惡作劇」掩蓋真問題
    面對醫院與醫生高度一致的「惡作劇」「玩笑」說辭,委實難以笑得出來。僅僅是一個「引以為戒」的玩笑嗎?僅僅是一個醫生沒有腦子、智商存在「硬傷」嗎?未必。部分醫生「吃回扣」,作為一種行業潛規則,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去年12月24日,央視深度調查曝光了多地醫生收受藥品回扣的事情,情節之惡劣,觸目驚心。
  • 業內:內科醫生收入靠回扣 外科醫生靠手術
    「內科靠回扣,外科靠手術」  —在「以藥養醫」體制下,醫生收入來源,除了醫院薪酬外,還有回扣、紅包和「走穴」等隱性收入  醫生收入,一直是醫改中的敏感話題。隱性收入不好統計,醫院發的錢有多少?  今年兩會前,鍾南山對廣州市所有三甲醫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醫生帳面上的平均年薪是4.6萬餘元,但實際收入19萬餘元。
  • 東海縣人民醫院藥品回扣案調查(組圖)
    謝院長說,周副院長今年40出頭,是有名的外科醫生,今年剛拿到HEMBA(醫學國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卻因此而自毀前程。據有關人士介紹,吳某2002年就調離了縣人民醫院到南京工作。吳被調離前曾任東海縣人民醫院藥劑科副科長,她利用職務便利,與朱某串通勾結收受賄賂。事情敗露後,應檢察院的要求,她今年11月初回到東海協助調查案情。
  • 醫務人員收取藥品回扣,能不能認定為受賄罪?
    醫務人員收取藥品回扣,能不能認定為受賄罪?近日,媒體報導報導了「醫療貪腐」問題,一些醫務人員收取藥品回扣,不僅違反了職業道德,同時違反了法律。那麼醫務人員收受他人回扣、手續費啊,算不算受賄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國刑法規定的受賄罪的定義。
  • 必須就事論事嗎?
    圖片來自網絡你好,學術星人微信公眾號:學術星球作者:拙棘本號原創  編輯:吳偉       一切老生常談往往都是很有道理的,但它們多半只適用於某些語境要能真正掌握這些大道理,就必須擁有語境敏感性,而非鐵憨憨似的只會機械套用大道理。       「就事論事」便屬於這類大道理。與之相對的是「就人論事」,即不去具體分析事情本身,而是根據對相關人物的「成見」推導出對事情的評判,比如「這文章是拙棘寫的,肯定狗屁不通」便是典型的就人論事、以人廢言。
  • 嚴查收紅包、拿回扣
    通過信訪、舉報、部門協作等途徑全面深入排查線索,重點檢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含醫生、護士、醫技人員、行政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在醫療活動中(包括在介紹入院、檢查、治療、手術等環節)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家屬以各種名義贈送的「紅包」禮金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違規違法行為。根據違規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處置。各市要建立完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誠信體系與考評體系。
  • 實用英語表達:「吃回扣」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吃回扣」怎麼說 2007-04-09 19:46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瑞金醫院副院長楊向軍因吃支架回扣被抓」?謠言!
    上觀新聞7月7日消息,這兩天,網上流傳一則「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楊向軍吃支架回扣被抓」的傳言。傳言稱:「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兼大內科主任醫師楊向軍被抓,是被其博士生實名舉報:亂裝支架,裝一個回扣一萬元,已撈錢上億。七月一日門診時當場被抓。」這是真的嗎?
  • 遼嚴查醫務人員收紅包拿回扣等行為
    遼寧嚴查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收受患者及家屬的 " 紅包 ",嚴厲打擊醫務人員收取回扣,查處誘導消費和不合理的診療行為。近日,遼寧省衛健委發布通知,12 月將在全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中開展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專項整治。
  • 網帖曝光15名醫生收回扣清單 當事醫院否認
    涉及多個醫生 當月回扣達6萬  根據網帖所示的回扣清單,共15名醫生涉及此事,每名醫生均標有「醫生工號」、「姓名」、「所屬科室」、「當月用量」、「藥品費用」及「處方回扣」。其中12名醫生的「處方回扣」一欄註明不同金額的「回扣」。
  • 違規發放津補貼75萬,還收受這麼多回扣
    近日,桂林全州縣查處了一起原兩河鎮衛生院院長蔣某,巧立名目,打著各種幌子明目張胆地亂違規發津貼補貼福利,收受藥品回扣的違紀違法案件。2018年,全州縣紀委接到群眾舉報,指出兩河鎮衛生院存在違規發放津補貼行為。
  • 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屢禁不止的醫藥賄賂案
    根據中國文書網公開可查的法院判決文書統計,2016年~2019年間,全國百強制藥企業中有超過半數被查實存在直接或間接給予回扣的行為,其中頻率最高的企業三年涉案20多起,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
  • 醫院裡的回扣潛規則
    前幾天在辦公室,樊某告訴陳醫生一個數字,這是今年給科室的回扣。過幾天後,陳醫生會回復樊某幾個數字,這是回扣在科室內的分配方案。「我按我個人拿多少錢、徐衛亭拿多少錢、手術醫生拿多少錢、非手術醫生拿多少錢4塊來估算,並將估算情況寫在筆記本上」,陳建昌的供述中說。而後,樊某分別送到這些醫生家(樓下),其中非手術醫生護士的部分由陳建昌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