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應該如何開始?如何讓人生迅速的增長福報,消除惡業?

2020-12-16 智者西行

01人生不如意的根源

漫漫人生路上,總有許多的坎坷在等著我們。沒有誰是天生的聖人,也沒有誰能保證自己的一生沒有行差踏錯的時候。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你遇到人生的坑陷困境,或者走上歧途的時候,各種不順心的事也許就接踵而來,接二連三的打擊會讓你意志消沉,甚至是走向頹廢墮落。還有很多人,對自己人生曾經犯下的過錯往往糾結於心,成為解不開的心結,越解不開就越難以重新走上正軌,開始全新的生活,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一切的負能量,都會影響我們人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是健康。

其實,人生中的磨難和挫折,用佛法來解釋,根源都是因為業報,也就是我們今生和過去生中所種下的,所積累的,所糾纏的種種因果。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使你今生沒有做過任何壞事,但是在過去生中,生死輪迴的過程中,所積累下的因果業報是難以想像的多。而這些因果,都必須要我們自己一一去償還,去化解,去面對。

02消除惡業,增長福報的方法

有人可能會羨慕那些天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為什麼他們的福報那麼好呢?為什麼別人的家庭和情感那麼幸福,別人的生活那麼富足呢?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快速擺脫惡業的糾纏,快速的增長福報,讓人生獲得幸福和滿足呢?確實是有這樣一種方法的,而且,如果你要學佛修行,這也是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

是什麼呢?就是懺悔!

翻開一本佛門的經典,在我們誦讀之前,往往會先看到這樣一首偈子:「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四句偈,是出自佛門的寶典《華嚴經》的懺悔文,也是自古佛家修行必背的四句偈。

一切惡業的產生,究竟的根源都是因為每個人自己的「貪、嗔、痴」這三毒心,這也是人之所以會生死輪迴的根源。而這種三毒心,就是「身、語、意」這三種行為來產生業報,可以是你身體的惡行,也可以是你口出的惡言,還可以是你心中的惡意。

聖賢有云:「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人生在這個天地宇宙之間,哪怕是產生一個微小的念頭,或善或惡,都是會帶來影響的。即使這個起心動念現在並沒有付諸行動去表現,但是對你的心理已經產生了影響,也埋下了種子,有朝一日因緣成熟,這個種子也會產生後果。善念帶來善果,惡念帶來惡報。所以如果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惡行,最重要的就是體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從人心上去找根源,才是解決一切事情的辦法,當你一念改過向善,無窮福報也就不請自來,這也是為什麼懺悔法是最有效的去惡增福的方法。

03如何懺悔

要如何懺悔呢?首先要明白一點,懺悔可不是消極的自責,如果你對自己犯下的過錯,陷入了無盡的悔恨和自責中去,無法走出來,試問能扭轉命運嗎?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這當然是好的,也是必須要有的第一步。

那第二步呢,就是勇敢地從這種自責中站起來,想要去改變,想要去主動扭轉自己的命運,這種強烈的想要改變的心願,就是你改變命運的開始。

在佛法中,這就叫作願力願力的強大作用,是你難以想像的不可思議。在佛法中,反覆強調了願力的重要性,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些佛菩薩之所以能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強大的願心,不僅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修成佛果,還要改變眾生的命運,救度在生死苦海中沉淪的無盡眾生。當然,我們可能還做不到像佛菩薩那樣偉大的發願,那麼不妨先從改變自己的人生開始發願。

第三步,就是找出自己錯誤的根源,或者是自己身上的不足,是你的貪、嗔、痴三毒心所導致,還是天生的業障太重。業障既然已經有了,最重要的就是悔其後過,以後永不再犯以前的錯誤,不要再種下惡因,時刻警惕自己踩過的坑。佛經中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只知道害怕惡業的果報,卻不知道害怕種下惡業的前因,所以要從起心動念的因地上去避免這種錯誤。

《六祖壇經》中,專門有一章「懺悔品」,六祖惠能大師為我們開示了到底什麼是懺悔,如何懺悔?

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你看,懺的意思,就是認識到錯誤;悔的意思,就是永不再犯錯誤。只懺而不悔,是不可能有作用的。剛剛反省又馬上犯錯,懺悔又怎麼能帶來福報呢?

04懺悔的福報和重要性

如果真正的反省,真心的懺悔,這種強大的善念願心,不僅能與天地宇宙產生共鳴,對學佛者來說,更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得見瑞相,迅速扭轉你的運勢,帶來福報。過去生中冤親債主所帶來的種種業障違緣,不僅可以消除大半,即使還不能消除的,也會在今生重罪輕報。

所以在很多佛經中,反覆強調了懺悔的重要性。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

「生死無始罪無窮,煩惱大海深無底,……在家能招煩惱因,出家亦破清淨戒。若能如法懺悔者,所有煩惱悉皆除,猶如劫火壞世間,燒盡須彌並大海。懺悔能燒煩惱薪,懺悔能往升天路,懺悔能出三界獄,懺悔能開菩提花。」

無論是在家的普通人,還是有志學佛修道的人,要最快的消除業障,帶來福報,懺悔都是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法門。懺悔,能洗刷你心靈的塵垢汙濁,還原本來的清淨自在。就像一個人身上帶著沉重的枷鎖,怎麼能走得快、走得穩呢?懺悔的作用,就是幫你解下枷鎖,輕裝上路。

特別是學佛者,懺悔更是入道之門。學佛者要修行解脫,往往會加速冤親債主的#業障#報應,阻礙你的修行之路。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開始學佛了,卻更加運勢不順的原因,所以更加要把懺悔放在修行首位。佛門常見的有很多感應很強的懺悔經咒以供持誦、抄寫,如《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百字明咒》等等;也可以持誦《金剛經》《心經》這些經典,甚至只念一句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也一樣有強大的懺悔作用。但是,就像前面所說的,最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誠心正意地發願去改變。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原創文章,持續更新。敬請關注:智者西行。

往期精選

佛學|波斯匿王問佛的故事,能真正讀懂它,也許見性開悟只在剎那

佛學|守戒的幾種境界:不得不戒,不可不戒,與不戒之戒

相關焦點

  • 佛教:生活遭遇不順,默念這三句話,業障消除,福報自來!
    以下這三句話值得大家好好體悟,必然業障消除,福報自來!第一句話:因緣和合,隨遇而安人是依靠因緣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然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所以應該多多廣結善緣,因緣越多,成就越大。有時一句好話、一件善事、一個微笑,都能為我們的人生廣結善緣,成就大好功德,所以,每個人都不能輕易放棄任何結緣的機會。
  • 佛教:累積福報,消除惡業的極佳修法,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累積福報,消除惡業的極佳修法,南無阿彌陀佛如果用邏輯來推的話,修慈心能累積福報,修悲心對消業上面非常有作用。那麼,「我們會得到樂」的話,這就是所謂的福報。所以我們講慈心功德時就一直講:慈心的福報有多大,慈心的福報不可思議。也有講到:修一剎那慈心,就可以獲得無量無邊轉輪聖王的福報。
  • 怎樣最快消除逆境、增長福報、改變命運?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
    問:怎樣最快消除逆境、增長福報、改變命運?但是如果心懷慈悲而不殺生、不吃肉、不邪淫,一方面不產生新的惡業,另一方面更容易獲得冤親債主諒解,減少逆緣。如果暫時不能斷肉或無條件吃素,要有慚愧心,並為眾生念佛。五、用在刀刃上。建議每月拿出收入的一部分用來護持知根知底的勸導念佛往生的寺院、念佛道場、助念團體、師父、網絡平臺等,這種隨喜功德的做法,間接幫助成就更多人往生成佛。
  • 佛教:這兩種人,佛緣最深,福報一定越來越多!
    佛陀在涅槃前,曾告訴我們,學佛人一定要以戒為師,如果不持戒,無論他學再多的佛理,也很難有什麼實際用處。學佛是體現在功夫上的,而不是停在言語上。人人都知道該如何去修行,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微乎其微。我們都知道,應該通過持戒、忍辱、精進、般若、禪定等等方法去修行自己,可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忍辱、禪定?
  • 一個人的福報什麼時候來?言行舉止就能看出一切
    以這一條觀察自己未來的前途好不好,如果煩惱漸漸減少,利他心越來越強,可以預見自己是在上升;如果煩惱增盛,惡念增長,則是墮惡趣的前兆,後世就會很不好。 看別人也是如此,一個人變得謙虛、恭敬、虔誠、善良,就會有前途;傲慢、刻薄、愛佔便宜、錙銖必較、睚眥必報,將來必定有災禍。
  • 佛教:一個人「業障」消除,身上會有這3大徵兆,你有沒有?
    佛教裡常常提到一個詞叫「業障」,應該有不少人都聽說過,「業障」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消業」?其實不難理解。佛家最重視「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業力,佛教將人的業力分為「身口意」三業,「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種善因修福報,種惡因造惡業。
  •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行之路上,需要定力修行。學佛法、學善知識是一方面。但並不是全部。在學佛修行之路,還需要踐行。將學到的佛法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這既是踐行開悟,也需要智慧。可惜,有很多的學佛之人往往忽視了身邊的一些小事。學佛之人往往更加看重佛法中的五戒,其他的一些「行為」與這五戒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很多學佛之人,終究一生,都沒有開悟明慧,修得福報與正果。
  • 佛教:學佛後,出現這3大跡象,說明你走對路了,恭喜!
    有句話叫「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佛菩薩明了因果,救苦救難,廣修善業,所以福慧具足;凡夫顛倒愚痴,不明因果,造下許多惡業,果報現前了才知害怕。世人遇苦只知求佛菩薩,卻不知「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惡因不改,命運不會轉。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不是消極地去求佛菩薩慈悲庇佑,須知「神通不敵業力」,佛菩薩再慈悲、再有神通,他也改變不了個人的因果。
  • 真心學佛,萬緣放下是什麼意思?
    報恩、報怨、要債、還債,這四種緣,由此決定了人的命運因緣迥異,福報際遇不同。無休止的輪迴中演繹著一幕幕生命相續變化。人生的過程,也是修行的過程。其中也是了債的過程。由於貪慾和私心又造新業,留下了新的惡緣或福報的種子。這就是後世果報的因。要想不造新的惡業,還得依清淨,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 當你出現了這種徵兆,恭喜你,說明你的業障消除了!
    人生為什麼會經歷種種痛苦?佛法認為,世間萬事皆有因果,導致我們痛苦的原因,正是因為我們過去造下了太多的惡業,這些惡業就會障礙我們獲得福報,修成正果,要想遠離痛苦,首先要消除自己的業障。消除業障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行善積德,學習佛法,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如果你在修行的過程中,身上出現了這種徵兆,就恭喜你了,說明你的業障正在消除。這種徵兆就是,你的煩惱越來越少了。修行的過程也是在減少煩惱的過程,業障太重的人,煩惱一定很多。只有你的煩惱越來越少了,才能說明你的業障減輕了。什麼是煩惱?
  • 【智海擷貝】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
    【智海擷貝】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學佛不能盲目,修行不能麻木。首先要明確目標,不要糊裡糊塗地學修。若是你沒有明確目標,不知道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為什麼聞法,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不善不惡、無記的狀態。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目標,不管如何努力,都是白費!
  • 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佛教文化中修行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主要以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讓人們從自我約束的戒律中到修心本性,修正我們的德行。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運召來,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大家應該也經歷過,小時候,只要是供菩薩,比如菩薩的生日,菩薩的節日,都會有好多吃的,很多的鮮花、水果,在當地還會放鞭炮,炮竹,很是熱鬧,就像過節過年一樣。到了七八歲的時候要開始上學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跟著祖母去拜菩薩了。如果遇到周末或者是佛教裡大的節日,我還是會跟著祖母去玩玩、爬爬山、拜拜菩薩。
  • 當我們「惡業」到來會有哪些表現?
    業力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一切行為所產生的善惡力量,我們的人生就受著業力的支配。業力是個很深奧的道理,不是三言兩語談得清的!那為什麼業力會產生衝動?因為因緣際會了,佛家有首偈說: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過去種下了種子,現在緣分成熟了,於是業力就現前了。業力現前就是受報,怎麼受報呢?
  • 聖嚴法師:現代人該如何學佛?
    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不一定,要看具體的情形,無目的的享受應該捨棄,有理由的享受必須維持。佛要金裝,是裝給眾生看的;人要衣裝,是裝給一定的社會層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場。
  • 學佛的人應該知道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號是佛教最普遍一種修行方式。對於大眾來說,念佛號,即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最受歡迎的修行方式之一。菩薩像一、斷滅煩惱,增長智慧。對於普通人而言,世事紛擾,有煩惱是人生常事,更何況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 一人學佛,全家人都有福!
    在母親的影響下,兒子也開始學佛,儘管每天學習很忙,但總要抽時間點香敬佛。剛開始,她花了整整一天才念完,後來,每天堅持,念的越來越快,越來越輕鬆,以前,總覺得煩躁不安、人生沒意義,如今,心裡特別踏實,她感嘆道:「好好學佛積累福報,好生意、好工作就自然找你,家庭也變得很和諧,
  • 惟覺老和尚:吃素與學佛
    平臺線上涵蓋萬餘篇大德教言、經論典籍、修學次第等;線下組織各類禪修、法會的報名和在線答疑,以方便廣大修行人通過手機移動端隨時研習經教,獲取正知正見。修行學佛就是要向佛學習。從身口意開始,學佛的身、學佛的口、學佛的意。學佛的身就是學佛的行為,行住坐臥怎樣達到最高的標準?學佛的口,在日常生活中,講話怎麼講?該有什麼標準?
  • 沉迷手機電腦會流失精氣神和福報!天眼看見這個東西背後有魔在控制!
    本來佛法或者充滿人生哲理的這些內容能夠引發人們思想分析的能力的,但是看到這些人與綜藝類的節目、網路遊戲經常產生互動,他們的這種分析能力被牢牢控制住了,無法釋放出來。當他們看這些內容導致福報被大量消耗以後,身體垮得更厲害,就算佛法佛菩薩就在他們身邊他們也看不到。
  • 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學佛還會遭橫死?印光大師說,是因為這個原因
    既然佛陀說的話都是真實不虛的,出家僧人也不亂講話,那麼他們所宣揚的善惡因果的道理又該如何看待呢?圖片來自網絡淺談因果在臺灣,有一位名叫西蓮的學佛居士,他的父親就是常年學佛的在家弟子。之後老人學佛的心就開始退轉,再也不登山拜觀音了。西蓮居士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自己的父親如此虔誠拜佛學佛,卻還會有此事情發生呢?後來她讀了《印光法師文鈔》後才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