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華卻不賺錢,老子告訴你怎麼逆風翻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債務纏身、升遷無望、事業受阻、失業、疾病等人生不如意時,人人都想找個貴人拉自己一把,或者給迷茫的自己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
公元前518年,學富五車的孔子,已經55歲,眼看就老年了,自己還沒有一官半職,內心非常焦急和煩躁。
為不給人生留遺憾,孔子決心該出手時就出手,放下面子,廣撒網,多撈魚,去周遊列國,希望能打動一個君王,給自己一個平臺,實現「仁」與「禮」的思想。
誰知,孔子風餐露宿,諸侯國遊說了一個遍,卻沒有一個大王要用他,心灰意冷的孔子馳馬去拜訪老子,希望給他解開人生困惑。
孔子對著滔滔黃河水,愁眉苦臉地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一刻不停地溜走,我馬上老了,還沒有機會實現我的仁政。
老子看見了,勸解孔子:不論是黃河水也好,還是人也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有大道,順大道而行,這就是「道法自然」,如果逆天而動,哪裡能有好結果?
孔子說,「仁」不算大道、正道嗎?
老子默然許久,然後說:你所說的「仁」,我也早有耳聞,是要教化人們去惡從善,本意是好的,但卻不符合「天道」。
那麼,老子所說的「天道」是什麼呢?老子對孔子說,要想悟透天道,就要學會「道法自然」,那麼,道法自然應該怎麼用呢?它真的能讓人世事洞明,賺到錢、在工作中高人一籌、找到工作……度過難關嗎?
對於這個問題,鬼谷子實踐了老子的大道,教出了張儀、蘇秦、毛遂、李斯等弟子,他們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那麼,老子的「道法自然」應該怎麼用呢?「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弄懂1句話,照著3個步驟做,你也能握住命運的咽喉。
1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是一個崇尚「上善若水」的人,」善「是老子的底色,但為何他會說天地不仁呢?這不是矛盾的嗎?
老子這樣一個大智者,絕對不會辦前後矛盾的事,只是他的「善」,不是普通人的善。
什麼是「天地」?
我們普通人說的「天地」,其實是加著前綴的,是「人類的天地」,是站在人的立場上的「善」。
這就造成2種結果:
<1> 看不清真相。
對人類善,對其他是不善。比如老虎吃兔子,站在保護弱者的角度,兔子是善的,老虎是惡的。但實際上,老虎吃兔子正是天道,不吃老虎餓死了,生物鏈的其他物種也會滅亡。
<2>產生依靠心理和走捷逕行為,容易被割韭菜。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