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成都高新區舉辦2020年《關於深化產業培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培育政策》)宣講會,暨新經濟活力區綜合黨委黨建與產業互融共促系列活動。40餘家高新區代表企業參加,超1.8萬人線上觀看直播。會上,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詳細解讀了政策亮點。
據悉,成都高新區在2018年首次提出《產業培育政策》。2019年,成都高新區首次執行《產業培育政策》,認定首批梯度培育企業420家,全年兌現資金7467萬元。在2019年德勤全國高科技成長50強企業中,成都上榜6家,位居全國第三,上榜企業均為首批梯度培育企業。
今年,政策再升級,高新區的企業高質量發展將獲得更多支持。
最高500萬元獎勵
根據企業成長周期給予精準扶持
成都高新區產業培育政策,主要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等主導產業和產業功能區建設,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孵化鏈條。按照企業全生命周期給予針對性扶持,重點對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四個梯度進行培育。實現產業從「做大」到「做強」新跨越,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具體而言,對首次認定為種子期雛鷹企業的,給予企業管理團隊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為瞪羚企業的,給予企業管理團隊30萬元一次性獎勵,連續被認定為瞪羚企業的,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獎勵;對首次認定為潛在獨角獸、獨角獸企業的,分別給予管理團隊5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為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的,給予企業管理團隊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成都高新區創新活力不斷迸發,一大批優秀企業在這裡成長壯大。2019年,高新區新增新經濟企業16335戶,同比增長25%。截至目前已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213家、瞪羚企業203家、獨角獸企業6家、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1家,上市企業38家、銷售收入超30億元企業5家。
「我們將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突出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精準匹配要素資源,推動優質企業梯度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1年,打造國家級孵化載體20家,孵化載體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1000家、瞪羚企業350家、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10家、平臺生態型龍頭培育企業5家,以本土企業培育發展塑造高新名片,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
培育生態圈
構建多方參與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日前,成都舉行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簽約,籤約項目總量達168個。其中,「產業生態圈」成為重點,顯示出超強吸引力。在這方面,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培育政策,也設立了5000萬元業界共治專項資金,按照產業生態圈理念,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對圍繞成都高新區主導產業設立的業界共治理事會給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萬元支持。
「業界共治」的內涵,是政府、市場、社會主體的多元參與。從國際實踐看,「業界共治+法定機構」治理模式是發達國家和地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抓手,典型者如新加坡、香港等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成都高新區已成立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網絡視聽與數字文創、5G與人工智慧、孵化載體等7家業界共治理事會。
此外,產業培育政策提出,每年設立每年設立2億元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鼓勵成都高新區新經濟應用場景建設,進一步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經濟策源地和活力區;設立100億元新經濟創投基金,重點對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進行市場化投融資扶持。
對新認定的公共技術平臺,按照投資額10%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一次性補貼,每年按照區內企業使用平臺費用總和、平臺收入、榮譽資質等進行綜合評價,對排名前五名的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
對經認定的重點商務、商業樓宇,按規定開展樓宇經濟監測管理、商貿和營利性服務業企業培育的,根據樓棟管理實際情況,原則上給予樓宇運營方每年5萬元補貼。其中,樓宇信息統計監測人員補貼應不低於50%。
「我們鼓勵存量樓宇資源轉化為孵化載體,聚集培育優質企業。」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方便企業少跑路,成都高新區推出惠企政策「一窗式」辦理,在一個窗口即可完成辦理,並在去年僅一個受理中心的基礎上,增加了13個服務站,覆蓋高新南區、西區,實現政策申報便捷化。
目前,企業申報已經開始。企業在項目申報期(4月30日-5月29日)內登陸「高新通成都高新區企業服務網」,選擇申報項目點擊立即申報,在線填寫申請表,提交相關材料即可。